作者:朱婕
去年曾经出现过这样一个新闻:德尔福 Delphi 为宝马7系配备了手势识别系统,让用户能投提前感受到“碟中谍”系列中阿汤哥在车内对空气挥手就能操作信息的场景。
这套系统今天来看不复杂,但依然保持先进手势捕捉 Sensor 集成在中控屏幕下方,可以识别 6 种预设手势操作,驾驶员可不必查看或触摸中控台显示屏,便能完成如切换音乐、音量大小调节、接 / 挂电话以及地图导航大小缩放等功能。
Delphi 为宝马提供的一些手势交互
这套系统据说非常受欢迎,那么考虑到宝马随后就会在 5 系,甚至 3 系加入手势识别系统,这也让其他的主机厂看到了继“升级中控系统”、“加强高级辅助驾驶”后第三种讨好用户的科技手段——高级的手势识别交互。
微动 Vidoo 是较早闻到商业机会的一家企业,其目前研发的主力产品就是车内的手势识别系统。目前微动 Vidoo 已经在与一大批汽车厂商合作,而据微动 Vidoo的联合创始人张硕介绍,在 2018 年底,国内就会出现一批支持手势识别系统的车型。
微动 Vidoo 的成立是在 2011 年,在研究手势交互领域做了 5 年,但一直没有爆发增长的机会,直到 2016 年底,公司接待的客户越来越多,虽然很多客户的想法还不会很切实际,但张硕已经感觉到,手势识别作为新的交互方式,正在形成了一个小爆发,手势交互也已经从学术概念正式走入产业。
智能出行500miles在微动 Vidoo 办公室里体验了这一车载交互的 DEMO。DEMO 包含几种手势——左滑,右滑,确认(两根手指向前戳),退出(握拳),接电话(手心向下的手势6),调节音量(食指顺时针/逆时针画圈)。
总体来说有新意,但是细节还是需要一段时间练习才能记住每个动作的指令。
不过回到商业的本质上,我们不禁要问几个问题:
1,车内需要手势交互吗?
车内用手来发出指令,这个概念已经随着电影深入人心,不过它到底是否是一个真是的用户需求呢?
微动 Vidoo 的联合创始人张硕认为,每一种交互方式都有它的特点,“融合”才是交互的大趋势,而手势操作能够不错的补充车内其他交互方式的不足。
目前,车内交互系统已经发生了几代变化。第一代是实体按键和旋钮,第二代是触摸屏,第三代是近两年来涌现出的语音交互方式,代表性的有问问魔镜Ticmirror、车萝卜,而手势交互,正在成为汽车内的第四种交互方式。
很多人将交互方式看做是非此即彼的,比如出门问问和车萝卜,在发布产品时都会强调,手势会让手离开方向盘,蕴涵安全隐患——所以语音才是最好的解决方案。但语音容易受到环境影响,如果道路环境非常嘈杂,或者车内正在进行交谈,使用手势就更为适合。
而在一些功能的操控上,手势也具备一些天然的优势,比如当你想要调节音量的时候,对于音量增大多少,你很难用语音说出一个让耳朵满意的指令。但手势通过顺时针、逆时针地画圈圈,就可以像调节实体旋钮一样,达到满意的效果。
所以,理想中的交互方式,不是某一种交互方式,而是多种交互方式的融合。张硕认为,对于做人机交互的公司来说,研究融合的交互算法,将是未来 5-10 年内保持竞争力的关键。
而在融合的初期,手势交互只是众多交互方案中的备选方案,但在几年之后,手势交互很可能会变为一种主流的交互方式,未来,中控屏幕的设计也会发生一些变化,向更符合纯手势交互而发展:
“界面会特别大,不一定是屏幕,也可能是 HUD,菜单和手的位置是 1:1 的,这样,屏幕尺寸和动作幅度可以完美结合。”
2,手势交互需要多久才能被人接受?
接受一个新的交互方式必然是一个漫长的过程,而说到手势交互何时才能成为主流,张硕一口气说了四个“慢慢来”。
世界上第一块触摸屏诞生于 1971 年,而它真正走进人们的生活,是在 2007 年 iPhone 诞生之后,在苹果的设计师和众多开发者的合力作用下,出现了一大批诸如水果忍者、Angry Birds 的触屏应用,才让触屏交互才成为了市场主流。
相比较而言,汽车行业探索触摸交互的时间要早得多。
1986 年,别克就推出了使用触屏中控的 Riviera 车型。它采用了一块带有触摸传感器的 CRT 显示屏,黑色背景,绿色字体。人们可以通过它来控制空调、音量、电台、汽车诊断功能、油量显示等。
1986 年别克 Riviera 上的触摸屏
但由于触屏交互很难实现盲操作,分散了驾驶员的注意力,别克不得不放弃了这一交互方式。直到配有大屏中控的 Tesla Model S 横空出世,众多不甘落后的厂商先后推出中控全触屏车型,汽车上的触摸交互才真正成为主流。
从人机交互的发展来看,一些新兴行业的变革,很可能急速推进新交互方式的普及。就像触屏交互乘借了以 iPhone 为代表的智能手机的东风。对手势交互来说,这一“东风”很可能就是虚拟现实行业。
虚拟现实是一个完全新的事物,当你戴上 VR 头盔之后,如何去操控它,成了一个完全崭新的问题。手势交互成为了最适合的解决方案,随着虚拟现实的普及,会有越来越多的人习惯于用手势去控制一个界面。
但在已被其他交互方式占领的行业,如 PC、手机、汽车行业里,这种改变就要困难得多。
在张硕看来,手势交互彻底进入人们的生活,很可能是这样一个过程:
一个不懂科技的人,在朋友家玩了 VR 游戏,开始尝试了一些手势交互;之后他在医院挂号,在银行排队,这种公共场合里出于卫生考虑,他多次使用手势,积累了一些经验;后来他买了一个智能音箱,或一辆车,没有看说明书,只是很自然地抬手顺时针画几个圈,音量就变大了;那么对他的下一代来说,无需特意学习,好像人机交互本来就应该是这么几个手势,这个过渡就真正完成了。
这个交互习惯的转变,可能需要几年,甚至几十年时间。
在产业不够成熟的时候,科技巨头不愿发布一款体验不够好的产品,来消耗品牌信任。但如果你关注科技新闻,就会了解到,苹果、谷歌、微软等公司,都在默默申报手势识别领域的技术专利。
手势交互,在技术上已经准备好了,现在需要的就是产业来做结合。而一个像宝马这样的激进能量,可能很快就会点燃它在某一个行业的升级转变。
500miles智能出行(www.i500miles.com)的全部内容,均为本网合法拥有版权或有权使用的作品,受法律保护。未经本网书面许可,任何单位及个人不得转载、摘编或者以其他任何形式擅自使用,违者必究,特此声明!如需转载,请联系我们【微信号:i500miles / 邮箱:yamei@i500miles.com】
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