正在阅读:

智能家居是人工智能的进步还是人们隐私的危机?

扫一扫下载界面新闻APP

智能家居是人工智能的进步还是人们隐私的危机?

智能家居,除了带给我们生活的便利,还有隐私安全的隐患。

远程查看家里的情况、用声音而不是遥控器来控制家电、各种设备互相连接,自动调整工作状态……这些之前只能在科幻大片种出现的场景,如今随着物联网、智能家居的发展,逐步走入了我们的现实生活中。

一方面,智能家居很智能很方便,另一方面,很可能当你在讲一些包含个人或者其他敏感信息的话题的时候,它们也会被当作数据被采集并且传输到第三方中。日前,在美国发生的一起谋杀案中,智能家居就扮演了“在场证人”,来和LEO君一起看看这是怎么回事。

据外媒报道,上周美国一名为贝茨的嫌疑人被控谋杀。警方在了解到嫌疑人家中使用亚马逊Echo智能音响后,便向亚马逊发出传票,要求其移交贝茨音箱的所有音频或信息记录,来寻找谋杀案当夜可能录制下的任何音频。而亚马逊现已同意移交贝茨的账号细节及购买信息。

这是因为亚马逊Echo是一款语音交互式蓝牙音箱,可以使用内置的Alexa语音交互系统,来同步语音数据、播放音乐和进行智能家居设备控制。所以,它能引起警方的注意也是情有可原。但这一事件的发生还是引发了人们对智能家居和隐私安全的关注。

根据美国调查与咨询公司Gartner公布的数据,到了2016年,在“智能家居”领域一共有3.391亿件联网设备投入使用,是2015年数量的接近2倍。

其实,不仅仅是亚马逊的Echo智能音响,还有谷歌和苹果等科技公司近些年在智能家居上下了不少功夫。

谷歌在今年的 I/O 大会上发布的名为“Google Home”的智能设备,它内置谷歌的人工智能语音助手Google Assistant,通过用户语音激活一定的关键词后就可以直接用语音给Google Home下达命令完成指令。

同样,苹果公司在 WWDC2016 大会上也发布了一款名为“Home”的系统应用,其前身就是Homekit。其借助iOS设备自带的Siri语音助手帮助你管理家里的智能设备,例如恒温器、智能摄像头、灯光开关等,获得Home应用支持的智能家居设备都可以直接在Home上进行管理调节。

通过对比我们不难发现,无论是Google Home、苹果Home还是亚马逊Echo,他们的共同之处便是需要通过识别一定的语音关键词就可以触发,那么这也就意味着这些语音助手其实是一直都在聆听我们的谈话并识别其中的内容,不管这些语音内容是对着智能硬件说的还是家人之间的对话都会被记录识别。

或者说得严重一些,这些智能语音家具硬件,其实一直都在监听我们的日常生活。让我们不得不在享受智能设备带来的服务之时,意识到一个非常重要的问题:安全与隐私。

今年,Synack安全公司的专家对16种家用自动化设备进行调查,其中包括摄像头、家庭自动化控制器和恒温控制器。但调查结果却让人失望,他们发现几乎每一种设备都非常容易被入侵。原因就是很多人都没有修改原始密码和对数据进行加密。通过利用这些设备的漏洞,入侵者就可以收集到目标的各种资料,了解他们的行为和习惯,威胁到他们的隐私和安全。

理论上只要我们设置足够复杂的密码便也不会这么容易被黑,但如果把这些智能设备的信息全部都连接在一个智能终端上,那可能会增加被黑客攻击的风险。

专注于隐私防护领域的LEOMASTER表示,过度依赖家庭无线路由器保护智能设备是极其危险的。用户常常在不知不觉间下载了恶意软件,这些恶意软件在家庭网络中会产生污染,并扩散至其他设备。

一般用户根本发现不了他们的设备被污染了,还在正常使用。而攻击者那里,早已经将用户的个人资料,甚至隐私看的一清二楚。

虽然,当下我们的个人隐私和信息被收集、售卖的事例已变得越不可避免。还好这个互联网世界有一群像LEOMASTER以防护隐私安全为己任一样的白客和信息安全公司、团队在为之奋斗,并时刻提醒我们要好好注意这个互联网世界的另一面。

在这里,LEO君建议大家保护隐私安全从保护家庭网络做起,不定期更换Wi-Fi密码,尽量在12位以上,并结合大小写字母及数字,虽然网络安全不是100%,但是要把隐私泄露风险降到最低。有了良好的网络环境及使用习惯,配合使用隐私防护类软件,才能真正起到安全防护作用,不让黑客有机可乘。

本文为转载内容,授权事宜请联系原著作权人。

评论

暂无评论哦,快来评价一下吧!

下载界面新闻

微信公众号

微博

智能家居是人工智能的进步还是人们隐私的危机?

智能家居,除了带给我们生活的便利,还有隐私安全的隐患。

远程查看家里的情况、用声音而不是遥控器来控制家电、各种设备互相连接,自动调整工作状态……这些之前只能在科幻大片种出现的场景,如今随着物联网、智能家居的发展,逐步走入了我们的现实生活中。

一方面,智能家居很智能很方便,另一方面,很可能当你在讲一些包含个人或者其他敏感信息的话题的时候,它们也会被当作数据被采集并且传输到第三方中。日前,在美国发生的一起谋杀案中,智能家居就扮演了“在场证人”,来和LEO君一起看看这是怎么回事。

据外媒报道,上周美国一名为贝茨的嫌疑人被控谋杀。警方在了解到嫌疑人家中使用亚马逊Echo智能音响后,便向亚马逊发出传票,要求其移交贝茨音箱的所有音频或信息记录,来寻找谋杀案当夜可能录制下的任何音频。而亚马逊现已同意移交贝茨的账号细节及购买信息。

这是因为亚马逊Echo是一款语音交互式蓝牙音箱,可以使用内置的Alexa语音交互系统,来同步语音数据、播放音乐和进行智能家居设备控制。所以,它能引起警方的注意也是情有可原。但这一事件的发生还是引发了人们对智能家居和隐私安全的关注。

根据美国调查与咨询公司Gartner公布的数据,到了2016年,在“智能家居”领域一共有3.391亿件联网设备投入使用,是2015年数量的接近2倍。

其实,不仅仅是亚马逊的Echo智能音响,还有谷歌和苹果等科技公司近些年在智能家居上下了不少功夫。

谷歌在今年的 I/O 大会上发布的名为“Google Home”的智能设备,它内置谷歌的人工智能语音助手Google Assistant,通过用户语音激活一定的关键词后就可以直接用语音给Google Home下达命令完成指令。

同样,苹果公司在 WWDC2016 大会上也发布了一款名为“Home”的系统应用,其前身就是Homekit。其借助iOS设备自带的Siri语音助手帮助你管理家里的智能设备,例如恒温器、智能摄像头、灯光开关等,获得Home应用支持的智能家居设备都可以直接在Home上进行管理调节。

通过对比我们不难发现,无论是Google Home、苹果Home还是亚马逊Echo,他们的共同之处便是需要通过识别一定的语音关键词就可以触发,那么这也就意味着这些语音助手其实是一直都在聆听我们的谈话并识别其中的内容,不管这些语音内容是对着智能硬件说的还是家人之间的对话都会被记录识别。

或者说得严重一些,这些智能语音家具硬件,其实一直都在监听我们的日常生活。让我们不得不在享受智能设备带来的服务之时,意识到一个非常重要的问题:安全与隐私。

今年,Synack安全公司的专家对16种家用自动化设备进行调查,其中包括摄像头、家庭自动化控制器和恒温控制器。但调查结果却让人失望,他们发现几乎每一种设备都非常容易被入侵。原因就是很多人都没有修改原始密码和对数据进行加密。通过利用这些设备的漏洞,入侵者就可以收集到目标的各种资料,了解他们的行为和习惯,威胁到他们的隐私和安全。

理论上只要我们设置足够复杂的密码便也不会这么容易被黑,但如果把这些智能设备的信息全部都连接在一个智能终端上,那可能会增加被黑客攻击的风险。

专注于隐私防护领域的LEOMASTER表示,过度依赖家庭无线路由器保护智能设备是极其危险的。用户常常在不知不觉间下载了恶意软件,这些恶意软件在家庭网络中会产生污染,并扩散至其他设备。

一般用户根本发现不了他们的设备被污染了,还在正常使用。而攻击者那里,早已经将用户的个人资料,甚至隐私看的一清二楚。

虽然,当下我们的个人隐私和信息被收集、售卖的事例已变得越不可避免。还好这个互联网世界有一群像LEOMASTER以防护隐私安全为己任一样的白客和信息安全公司、团队在为之奋斗,并时刻提醒我们要好好注意这个互联网世界的另一面。

在这里,LEO君建议大家保护隐私安全从保护家庭网络做起,不定期更换Wi-Fi密码,尽量在12位以上,并结合大小写字母及数字,虽然网络安全不是100%,但是要把隐私泄露风险降到最低。有了良好的网络环境及使用习惯,配合使用隐私防护类软件,才能真正起到安全防护作用,不让黑客有机可乘。

本文为转载内容,授权事宜请联系原著作权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