迎着昆曲进人大的春(冬)风,萌君特推出《如何优雅地假装自己懂昆曲(进阶版)》,以供各位温故而知新,能够在新的一年,更加优雅地假装。
源远流长、博大精深、上千年历史、丰富的底蕴……这类词我们从小就熟,它们广泛出现于我们的教科书和考试卷子,用来形容中华文化,什么四大发明啊、儒家道家啊、笔墨纸砚啊,放哪都好使。然而,有的时候这类套话还真不能随便用,比如昆曲。
你肯定知道昆曲是中国的非物质文化遗产,可能还知道昆曲是中国最古老的剧种之一。那么这个“最古老”老到什么时候呢?
元末明初,公元14世纪中叶。这里说的是产生时间,而且是指最原始的昆山腔这种腔调。真正进化成一个完善的剧种,也就是你现在能看到的这个样子,时间还要再往后推100多年将近200年。也就是说,昆曲确实古老,但是古老程度也就跟故宫差不多,和兵马俑什么的根本不是一个级别。
不知道你看古装剧的时候有没有注意过,皇上或者大官办宴会那种情节,一群美女围着,唱歌的、跳舞的、弹琴的、吹箫的,干什么的都有,但就是一般见不到唱戏的。这起码证明了,我国古装剧虽然存在各种各样的BUG,但在这个问题上还是尊重史实的。如果你在一部电视剧里看到了昆曲,它的故事背景只有可能是明、清或者再往后。这方面,《甄嬛传》立了个好榜样。
△妙音娘子余莺儿,擅唱昆曲。截图里的这句出自《牡丹亭》。
△华妃请众嫔妃看戏。甄嬛点戏,点的是汤显祖的《南柯记》。
△还是上面的场景。华妃故意为难安陵容,甄嬛为了帮安陵容解围,引了这句,也出自《牡丹亭》。
△意外发现的电视剧版本《西厢记》。崔莺莺是《琅琊榜》里的宫羽,红娘……是《爱情公寓》里的小姨妈(。 _ 。)
现在提起昆曲的经典剧目,人们最先想到的肯定是《西厢记》和《牡丹亭》。然而实际上,这两个剧本最初都不是给昆曲写的。
《西厢记》是元杂剧,历史比昆曲还要悠久。作者王实甫卒于1294年,那会民间小调版的昆山腔还没有呢,更不用说昆曲了。《牡丹亭》的作者汤显祖是江西人,《牡丹亭》是为江西地方的宜黄腔写的。那会有批评的声音,说汤显祖就顾着自己写的痛快,唱词都不合声律,演员唱起来费大劲了。然而,为宜黄腔写的剧本,昆曲唱起来不对头,那不是很正常么。举个不恰当的例子,那就好比《夏洛特烦恼》里面那个粤语版《屯儿》的效果。
那么问题来了:既然都不是给昆曲写的,我们现在听到的《西厢记》《牡丹亭》是从哪冒出来的?
答:改的呗。
由于《西厢记》《牡丹亭》这两个剧本实在是太精彩,故事太受人民群众欢迎,所以后世不断有人想办法让它们和昆曲和睦相处。要么改剧本,就是把剧本里那些唱起来奇怪的部分换掉。要么改唱腔,就是原唱词不动,让旋律去贴合唱词。另外还要改的就是长度。比如《牡丹亭》,原剧有五十五出,真要是都唱下来得好几天。我们现在常见的,都是适合一晚上演出的浓缩精编版了。
借莎士比亚的东风,汤显祖今年,啊不对,去年风光了一把。不管平时看不看戏的人,总算都记住了汤显祖这个名字。而在昆曲六百多年的历史里,像汤显祖这样的大咖还有很多。
为了帮助你假装自己在昆曲领域里小有研究,萌君特意为你准备了下面这个名单。随便记几个名字,就可以唬倒一片了。
注意,以下大咖以时间为排列顺序,不涉及任何番位问题。对,你们没看错,就戏曲家谁更牛x这个问题,后世的文人一直在撕,就跟现在粉丝争爱豆番位是一样一样的。嗯,萌君此处没有任何黑那部最近扑街的电影的意思。
梁辰鱼
(约1521―约1594)
△昆曲舞台上的《浣纱记》“寄子”一折
代表作:《浣纱记》
知识点
昆曲发展史上的里程碑,《浣纱记》 是最早用昆曲形式演出的剧本。
汤显祖
(1550—1616)
△两个版本的画像,好像画的还蛮像的
代表作:《牡丹亭》、《紫钗记》、《邯郸记》、《南柯记》,合称临川四梦
知识点
成就最高,名声最大。
李渔
(1611―1680)
△北京瘫先驱在此!就问葛大爷服不服气
代表作:《风筝误》、《怜香伴》等十部戏曲,合称笠翁十种曲
知识点
《肉蒲团》也是他写的。
朱素臣
(生卒年不详)
△当年的海报
代表作:《十五贯》
知识点
1956年5月18日,《人民日报》发表社论《从“一出戏救活了一个剧种”谈起》。 “一出戏救活了一个剧种”是周恩来总理说的,就是指《十五贯》的改编。
洪昇
(1645—1704)
△情侣装爱好者:唐明皇与杨贵妃
代表作:《长生殿》
知识点
除《长恨歌》之外,写李杨爱情最经典的文学作品。
孔尚任
(1648-1718)
△Q版《桃花扇》,非常符合我萌之特征
代表作:《桃花扇》
知识点
康熙皇帝亲自派人找孔尚任要过《桃花扇》的剧本看。
下面我们具体来说说看昆曲的问题。请记住数字:非常7+1。
在全国范围内,专业性的昆曲演出团体总共有八个,主要分布在江浙沪包邮区。昆山当代昆剧院是那个“1”,2015年新成立的。剩下的7个都是建国之后就有了,大部分的名称都或多或少有过改版,所以我们只说现在的通行叫法:北方昆曲剧院、上海昆剧团、江苏省演艺集团昆剧院、浙江省昆剧团、湖南省昆剧团、苏州昆剧院、浙江永嘉昆剧团。
在谈到剧团时,你一张嘴就能暴露你是不是真的懂昆曲。因为真正常听昆曲的戏迷,都是只说简称的。你也可以把这理解为昆曲内部的一种黑话,现在你要做的就是记住这套黑话。
△不是这种黑话!
北方昆曲剧院——北昆
剧团在北京,但是辐射范围是整个大北方
上海昆剧团——上昆
千万记住,不要自作主张叫“沪昆”!
江苏省演艺集团昆剧院——省昆
一般不需要说“江苏省昆”,这个是默认的
浙江省昆剧团——浙昆
前面提到的那个“一出戏救活了一个剧种”,就是浙昆的光荣事迹
湖南省昆剧团——湘昆
相对来讲最接地气的一派,因为吸收民间特色最多
苏州昆剧院——苏昆
昆曲发源地是苏州
浙江永嘉昆剧团——永昆
坐标温州,永嘉是温州下辖的一个县
说了这么多理论知识,百闻不如一见,不如叫上小伙伴去约一场昆曲吧!
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