正在阅读:

王一鸣:经济增速进一步下降空间明显收窄,增长新动能来自五方面

扫一扫下载界面新闻APP

王一鸣:经济增速进一步下降空间明显收窄,增长新动能来自五方面

国务院发展研究中心原副主任王一鸣提到的五个方面是科技创新、产业升级、城市发展、绿色转型、扩大开放。

2019年2月16日,北京,时任国务院发展研究中心副主任王一鸣在“中国经济50人论坛”年会上发言。图片来源:人民视觉

记者 辛圆

中国国际经济交流中心副理事长、国务院发展研究中心原副主任王一鸣日前表示,中国经济已经出现趋势性好转,但经济发展不能走老路,要通过培育新动能开启新一轮增长周期。他建议,从科技创新、产业升级、城市发展、绿色转型、扩大开放五方面挖掘经济增长新动能。

12月7日,王一鸣在2023全球财富管理论坛上表示,中国经济正在由高速增长向中速收敛,随着疫情影响的消退,经济增速正在向潜在的增长水平回归,进一步下降的空间明显收窄。当前,中国经济增长正在进入高速转向中速的下半场。

“如果我们把高速转向中速分为上下两个半场,可以说现在正在进入下半场,上半场主要的特征是经济增速逐年下降,同时伴随着经济结构深刻变化。进入下半程,主要任务应该是提高经济增长的质量和效益,同时在保持经济稳定运行中有效防范和化解转型过程中可能出现的各种风险。”他说。

在王一鸣看来,科技创新是未来最重要的新动能,提高全要素生产率关键在科技创新,不过当前在科技创新方面仍有三个突出短板。

他指出,第一个短板是基础研究占研发比重相对偏低,去年为6.32%,而经济合作与发展组织(OECD)成员国的平均水平是15%-25%。二是由于基础研究不足,关键核心技术储备相对不足,一些领域就受制于人。三是科技领军人才偏少。

“这种短板正是未来经济增长的动能,弥补这些短板会对经济带来巨大的动力。我们要从过去的技术追赶模式转向局部领先的模式,对有些国家动不动‘脱钩断链’,动不动搞科技打压,形成一个非对称的反制。我们也要从过去终端产品的集成创新,更多转向关键零部件、元器件这些中间品的创新,这都会为我们新的经济发展带来新的动能。”他强调。

产业升级方面,王一鸣指出,产业升级包括传统产业的数字化、智能化改造,比如中国的钢铁、石化、建材、轻工纺织都是全球最大的产业,其智能化、数字化改造会带来巨大增长空间。同时,产业升级还包括培育一些新兴领域,比如集成电路、5G、智能网联汽车、新能源新材料、高端装备、生物医药,也包括前瞻性布局未来的产业,如人工智能、人形机器人、元宇宙、下一代互联网、6G、量子信息、生物制造等等。每一个领域都会带来巨大的增量。

城市发展方面,王一鸣表示,高端要素特别是人才、资金向城市的集聚将带来城市结构的变化。比如,服务业特别是生产性服务业的高速发展。他认为,制造业的增值主要在生产性服务业,没有一个发达的生产性服务业,制造业一定是中低端的。

绿色转型方面,王一鸣表示,中国新能源已经具有市场竞争力,技术发展还有很大空间,未来的竞争力会更强。“今年上半年,我国可再生能源的装机已经达到13.22亿千瓦,中国的新能源装机占全球三分之一以上,风电、光电、水电、生物质发电装机都是世界第一,而且我们已经成为全球风电、光伏和动力电池的重要生产国,而且也是技术的领先国。 ”他说。

扩大开放方面,王一鸣提到,高水平开放的核心是制度型开放,这会对改革带来巨大的推动作用,以开放促改革、促发展、促创新是中国过去四十多年最重要的经验。通过扩大开放培育中国经济发展的新动能也有很大的空间。

未经正式授权严禁转载本文,侵权必究。

评论

暂无评论哦,快来评价一下吧!

下载界面新闻

微信公众号

微博

王一鸣:经济增速进一步下降空间明显收窄,增长新动能来自五方面

国务院发展研究中心原副主任王一鸣提到的五个方面是科技创新、产业升级、城市发展、绿色转型、扩大开放。

2019年2月16日,北京,时任国务院发展研究中心副主任王一鸣在“中国经济50人论坛”年会上发言。图片来源:人民视觉

记者 辛圆

中国国际经济交流中心副理事长、国务院发展研究中心原副主任王一鸣日前表示,中国经济已经出现趋势性好转,但经济发展不能走老路,要通过培育新动能开启新一轮增长周期。他建议,从科技创新、产业升级、城市发展、绿色转型、扩大开放五方面挖掘经济增长新动能。

12月7日,王一鸣在2023全球财富管理论坛上表示,中国经济正在由高速增长向中速收敛,随着疫情影响的消退,经济增速正在向潜在的增长水平回归,进一步下降的空间明显收窄。当前,中国经济增长正在进入高速转向中速的下半场。

“如果我们把高速转向中速分为上下两个半场,可以说现在正在进入下半场,上半场主要的特征是经济增速逐年下降,同时伴随着经济结构深刻变化。进入下半程,主要任务应该是提高经济增长的质量和效益,同时在保持经济稳定运行中有效防范和化解转型过程中可能出现的各种风险。”他说。

在王一鸣看来,科技创新是未来最重要的新动能,提高全要素生产率关键在科技创新,不过当前在科技创新方面仍有三个突出短板。

他指出,第一个短板是基础研究占研发比重相对偏低,去年为6.32%,而经济合作与发展组织(OECD)成员国的平均水平是15%-25%。二是由于基础研究不足,关键核心技术储备相对不足,一些领域就受制于人。三是科技领军人才偏少。

“这种短板正是未来经济增长的动能,弥补这些短板会对经济带来巨大的动力。我们要从过去的技术追赶模式转向局部领先的模式,对有些国家动不动‘脱钩断链’,动不动搞科技打压,形成一个非对称的反制。我们也要从过去终端产品的集成创新,更多转向关键零部件、元器件这些中间品的创新,这都会为我们新的经济发展带来新的动能。”他强调。

产业升级方面,王一鸣指出,产业升级包括传统产业的数字化、智能化改造,比如中国的钢铁、石化、建材、轻工纺织都是全球最大的产业,其智能化、数字化改造会带来巨大增长空间。同时,产业升级还包括培育一些新兴领域,比如集成电路、5G、智能网联汽车、新能源新材料、高端装备、生物医药,也包括前瞻性布局未来的产业,如人工智能、人形机器人、元宇宙、下一代互联网、6G、量子信息、生物制造等等。每一个领域都会带来巨大的增量。

城市发展方面,王一鸣表示,高端要素特别是人才、资金向城市的集聚将带来城市结构的变化。比如,服务业特别是生产性服务业的高速发展。他认为,制造业的增值主要在生产性服务业,没有一个发达的生产性服务业,制造业一定是中低端的。

绿色转型方面,王一鸣表示,中国新能源已经具有市场竞争力,技术发展还有很大空间,未来的竞争力会更强。“今年上半年,我国可再生能源的装机已经达到13.22亿千瓦,中国的新能源装机占全球三分之一以上,风电、光电、水电、生物质发电装机都是世界第一,而且我们已经成为全球风电、光伏和动力电池的重要生产国,而且也是技术的领先国。 ”他说。

扩大开放方面,王一鸣提到,高水平开放的核心是制度型开放,这会对改革带来巨大的推动作用,以开放促改革、促发展、促创新是中国过去四十多年最重要的经验。通过扩大开放培育中国经济发展的新动能也有很大的空间。

未经正式授权严禁转载本文,侵权必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