正在阅读:

众筹项目倒闭,负责人跑路,投资人居然要回了退款

扫一扫下载界面新闻APP

众筹项目倒闭,负责人跑路,投资人居然要回了退款

经过2016年的沉淀后,相信参与互联网众筹的各方,也会更加成熟,告别野蛮,走向理性。

1月3日晚间时候,踢打健身房众筹项目仲裁结果正式公布,解除《投资协议》,要求项目发起人返还众筹投资款80万,并支付利息,该事件最终以投资人获赔偿而结束,但围绕这件事的诸多问题,似乎还尚未解决。

风暴突然降临健身房无预警倒闭

2016年9月,有一位微博名“说给健身圈”的用户,在其微博上发布多篇图文信息,称踢打健身房无预警倒闭,负责人已前往深圳发展,教练工资没发,会员健身费没法退,更麻烦的是众筹款项打了水漂。

从其中一篇长微博内容来看,踢打健身房位于北京朝阳区东大桥尚都SOHO西塔,隶属于北京琼音非凡健身工作室,负责人叫William(其英文名),私人教练,KICK-FITSTUDIO创始人。

该健身房在众筹成功后,便张罗着开业。但在8月上旬,健身房突然以重新装修为由,宣称暂停运营。当时教练和会员没有想那么多,便在家等候,可没想到等来的却是负责人已离开北京的消息。

9月10日,众筹之家从北京琼音非凡健身工作室名义发布的声明中发现,因为工作室资金链断裂,不得不停止运营。资金链断裂的原因,是由于年初引进了两位新合伙人,掌管财务和支出,却没想到新合伙人从公司账户拿走22万资金,仅留下7万元,导致工资、店租等费用均无法正常交付,不得不停止运营。

在健身房宣布倒闭后,充了健身费的会员表示强烈抗议,有多位会员在微博上要求工作室退还费用,但均无果。而在众筹投资人这边,则更加不满,面对突然降临的风暴,多次在股东群要求其退还款项。

与此同时,健身房负责人已经带着家人离开北京,前往深圳发展,并成功在另外一家健身房找到一份私人教练的工作。

陷入谈判僵局

项目还没完成合伙企业注册就宣布倒闭了,而且倒闭的原因又是比较特殊。这其实在互联网众筹中,算是一个比较典型的案例。

据公开资料显示,踢打健身房项目在今年年中上线多彩投平台,在众筹80万元,其中领投人出资20万,众筹投资人出资60万。该健身房主要针对高收入人群,如企业高管、外籍人士及娱乐媒体界明星,进行定制的健身服务。

为其融资的多彩投平台,成立于2014年,是一家专注于营造新型生活空间的互联网金融服务企业,曾于2015年获得小米创始人雷军的顺为资本风险投资,并于今年8月完成Pre-A轮融资。

在事件发生后,项目方和平台方、投资人就还款事宜进行协商。但分歧很大,项目方表示只愿意还款一部分,投资人分担一部分投资风险。这个提议很快遭到投资人否决,投资人要求项目方返还全部投资款。

作为平台,多彩投在取得投资人同意后,向项目方追讨投资款。但无论是直接交涉,还是催收公司上门,项目方负责人始终表示由投资人分担一部分风险,称自己无力承担全部风险。双方谈判陷入僵局。

仲裁决定:项目方退还80万投资款

陷入谈判僵局后不久,投资人申请北京仲裁,请求北京仲裁委对此事做出仲裁。从投资人方面的意见来看,只要拿到有利的仲裁结果,就可以向法院要求强制执行仲裁判决,这也成为投资人拿回投资款的最后希望。

据众筹之家了解,仲裁于11月9日正式开庭,因为双方合同的法律关系明确,投资人胜诉机会比较大。按照当时投资人向众筹之家提供的信息,约在12月中旬可以拿到最终裁决书。

最终,在2017年元旦假期过后,众筹投资人终于迎来了裁决书的公布。从裁决书内容来看,判决如下:解除《投资协议》;项目方退还投资人款项80万,并按银行同期贷款利率计算利息等。最终以投资人获赔偿而结束。

不过,众筹之家也注意到,这份裁决书下发日期是2016年12月23日,有规定被申请人应在裁决书送达之日起15日内支付完毕。一旦项目方拒绝支付,众筹投资人还可能陷入更漫长的法院强制执行阶段。

悬而未决的几个大难题

复盘踢打健身房众筹项目维权,众筹之家发现还有几个悬而未决的难题。事实上,这些难题也一直在互联网众筹行业经常发生,不得不引起注意。

之一:道德风险仍然是众筹头上的一把刀

在这个事件中,项目方负责人多次发布声明,健身房倒闭是因为新的合伙人拿走了22万元,致使工作室无力支付教练工资、健身房租金等,不得不停止营业。对于此,平台和投资人均无法通过严谨的调查来取得证据,这里或许需要经侦的介入,或许需要其他相关部门。

如果确有其事,项目方负责人自然应该负有主要责任,该负责人也在《声明》中承认自己没尽到监管责任,但该负责人最后却在项目问题尚未解决的时候,远赴深圳,入职另一家健身品牌担任私人教练,引发更大争议。

之二:项目方的履约能力需要重点关注

在事件发生后,项目方多次表示自己也是受害者,目前没有能力偿还投资款。此时有投资人提出,“为什么这种项目没有抵押,如果出了问题,投资人至少还能从抵押物来弥补损失。”这种说法并不正确,实际上只有债权众筹(即P2P)才会有抵押一说,股权众筹和收益类众筹均没有实物抵押。

在没有实物抵押的情况下,项目方的履约能力就变得非常重要了。在过往的项目中,经常会有影视众筹项目承诺保底收益,抑或实体店铺项目承诺一年后溢价回购。但真正到了亏损的时候,项目方是否真的有能力履行当初的承诺呢?这恐怕要打上一个大大的问号,相类似事件也曾经出现过很多。

同时,在互联网众筹行业,对项目方的履约能力判断,基本是平台在审核项目时做出的。那么,这也就到了平台风控能力和投资合同设计的层面了。

在这个事件中,如果项目方无力支付款项,将会到达法院强制执行阶段。但若是财产转移了,那这次维权可以说是三方都损失了。值得一提的是,众筹之家从工商登记信息发现,北京琼音非凡健身工作室注册资本仅仅是3万元。

之三:平台在维权过程中的角色定位

坦白说,互联网众筹平台几乎不可避免会出现维权事件,谁也保证不了项目方会不会出现道德风险,抑或其他不可控因素。一旦出现维权,平台在这个过程中的角色定位就很关键了。

从监管规定的层面来看,众筹平台属于信息中介,不应该对项目方有任何担保,也不应该承诺投资人收益。但在实际操作过程中,互联网众筹是无法单纯以信息中介身份来生存的,更多的是担任信用中介。

所以,在处理维权问题的时候,应该分开两种情况。如果项目是正常亏损,那自然是按照投资协议来处理;如果项目是非正常亏损,像这次事件一样,那平台更应该代表投资人向项目方追讨责任。因为在整个众筹交易流程中,投资人始终处于弱势群体,倘若平台置之不理,投资人实际上很难向项目方追讨责任。

最后,在2017年刚刚到来的时候,投资人就把去年遗留的维权问题给解决了,这算是一大幸事。通过这件事,也可以发现在维权过程中,投资人和平台都表现出相当成熟——投资人方面没有大范围吵闹,很理性,相信通过协商或法律途径来解决;平台方面也没有撒手不管,以积极的态度去参与到维权活动中,没有把维权当作丑事来遮遮掩掩,同样相信通过协商或法律途径来解决。

试想,这不正是互联网众筹应该有的表现吗?经过2016年的沉淀后,相信参与互联网众筹的各方,也会更加成熟,告别野蛮,走向理性。与此同时,众筹之家「曝光维权」也将会继续为投资人曝光维权服务,凡是有需要曝光维权的投资人,均可在网站首页右侧「曝光台」发贴,审核通过后,众筹之家会有专门人员进行联系。

本文为转载内容,授权事宜请联系原著作权人。

评论

暂无评论哦,快来评价一下吧!

下载界面新闻

微信公众号

微博

众筹项目倒闭,负责人跑路,投资人居然要回了退款

经过2016年的沉淀后,相信参与互联网众筹的各方,也会更加成熟,告别野蛮,走向理性。

1月3日晚间时候,踢打健身房众筹项目仲裁结果正式公布,解除《投资协议》,要求项目发起人返还众筹投资款80万,并支付利息,该事件最终以投资人获赔偿而结束,但围绕这件事的诸多问题,似乎还尚未解决。

风暴突然降临健身房无预警倒闭

2016年9月,有一位微博名“说给健身圈”的用户,在其微博上发布多篇图文信息,称踢打健身房无预警倒闭,负责人已前往深圳发展,教练工资没发,会员健身费没法退,更麻烦的是众筹款项打了水漂。

从其中一篇长微博内容来看,踢打健身房位于北京朝阳区东大桥尚都SOHO西塔,隶属于北京琼音非凡健身工作室,负责人叫William(其英文名),私人教练,KICK-FITSTUDIO创始人。

该健身房在众筹成功后,便张罗着开业。但在8月上旬,健身房突然以重新装修为由,宣称暂停运营。当时教练和会员没有想那么多,便在家等候,可没想到等来的却是负责人已离开北京的消息。

9月10日,众筹之家从北京琼音非凡健身工作室名义发布的声明中发现,因为工作室资金链断裂,不得不停止运营。资金链断裂的原因,是由于年初引进了两位新合伙人,掌管财务和支出,却没想到新合伙人从公司账户拿走22万资金,仅留下7万元,导致工资、店租等费用均无法正常交付,不得不停止运营。

在健身房宣布倒闭后,充了健身费的会员表示强烈抗议,有多位会员在微博上要求工作室退还费用,但均无果。而在众筹投资人这边,则更加不满,面对突然降临的风暴,多次在股东群要求其退还款项。

与此同时,健身房负责人已经带着家人离开北京,前往深圳发展,并成功在另外一家健身房找到一份私人教练的工作。

陷入谈判僵局

项目还没完成合伙企业注册就宣布倒闭了,而且倒闭的原因又是比较特殊。这其实在互联网众筹中,算是一个比较典型的案例。

据公开资料显示,踢打健身房项目在今年年中上线多彩投平台,在众筹80万元,其中领投人出资20万,众筹投资人出资60万。该健身房主要针对高收入人群,如企业高管、外籍人士及娱乐媒体界明星,进行定制的健身服务。

为其融资的多彩投平台,成立于2014年,是一家专注于营造新型生活空间的互联网金融服务企业,曾于2015年获得小米创始人雷军的顺为资本风险投资,并于今年8月完成Pre-A轮融资。

在事件发生后,项目方和平台方、投资人就还款事宜进行协商。但分歧很大,项目方表示只愿意还款一部分,投资人分担一部分投资风险。这个提议很快遭到投资人否决,投资人要求项目方返还全部投资款。

作为平台,多彩投在取得投资人同意后,向项目方追讨投资款。但无论是直接交涉,还是催收公司上门,项目方负责人始终表示由投资人分担一部分风险,称自己无力承担全部风险。双方谈判陷入僵局。

仲裁决定:项目方退还80万投资款

陷入谈判僵局后不久,投资人申请北京仲裁,请求北京仲裁委对此事做出仲裁。从投资人方面的意见来看,只要拿到有利的仲裁结果,就可以向法院要求强制执行仲裁判决,这也成为投资人拿回投资款的最后希望。

据众筹之家了解,仲裁于11月9日正式开庭,因为双方合同的法律关系明确,投资人胜诉机会比较大。按照当时投资人向众筹之家提供的信息,约在12月中旬可以拿到最终裁决书。

最终,在2017年元旦假期过后,众筹投资人终于迎来了裁决书的公布。从裁决书内容来看,判决如下:解除《投资协议》;项目方退还投资人款项80万,并按银行同期贷款利率计算利息等。最终以投资人获赔偿而结束。

不过,众筹之家也注意到,这份裁决书下发日期是2016年12月23日,有规定被申请人应在裁决书送达之日起15日内支付完毕。一旦项目方拒绝支付,众筹投资人还可能陷入更漫长的法院强制执行阶段。

悬而未决的几个大难题

复盘踢打健身房众筹项目维权,众筹之家发现还有几个悬而未决的难题。事实上,这些难题也一直在互联网众筹行业经常发生,不得不引起注意。

之一:道德风险仍然是众筹头上的一把刀

在这个事件中,项目方负责人多次发布声明,健身房倒闭是因为新的合伙人拿走了22万元,致使工作室无力支付教练工资、健身房租金等,不得不停止营业。对于此,平台和投资人均无法通过严谨的调查来取得证据,这里或许需要经侦的介入,或许需要其他相关部门。

如果确有其事,项目方负责人自然应该负有主要责任,该负责人也在《声明》中承认自己没尽到监管责任,但该负责人最后却在项目问题尚未解决的时候,远赴深圳,入职另一家健身品牌担任私人教练,引发更大争议。

之二:项目方的履约能力需要重点关注

在事件发生后,项目方多次表示自己也是受害者,目前没有能力偿还投资款。此时有投资人提出,“为什么这种项目没有抵押,如果出了问题,投资人至少还能从抵押物来弥补损失。”这种说法并不正确,实际上只有债权众筹(即P2P)才会有抵押一说,股权众筹和收益类众筹均没有实物抵押。

在没有实物抵押的情况下,项目方的履约能力就变得非常重要了。在过往的项目中,经常会有影视众筹项目承诺保底收益,抑或实体店铺项目承诺一年后溢价回购。但真正到了亏损的时候,项目方是否真的有能力履行当初的承诺呢?这恐怕要打上一个大大的问号,相类似事件也曾经出现过很多。

同时,在互联网众筹行业,对项目方的履约能力判断,基本是平台在审核项目时做出的。那么,这也就到了平台风控能力和投资合同设计的层面了。

在这个事件中,如果项目方无力支付款项,将会到达法院强制执行阶段。但若是财产转移了,那这次维权可以说是三方都损失了。值得一提的是,众筹之家从工商登记信息发现,北京琼音非凡健身工作室注册资本仅仅是3万元。

之三:平台在维权过程中的角色定位

坦白说,互联网众筹平台几乎不可避免会出现维权事件,谁也保证不了项目方会不会出现道德风险,抑或其他不可控因素。一旦出现维权,平台在这个过程中的角色定位就很关键了。

从监管规定的层面来看,众筹平台属于信息中介,不应该对项目方有任何担保,也不应该承诺投资人收益。但在实际操作过程中,互联网众筹是无法单纯以信息中介身份来生存的,更多的是担任信用中介。

所以,在处理维权问题的时候,应该分开两种情况。如果项目是正常亏损,那自然是按照投资协议来处理;如果项目是非正常亏损,像这次事件一样,那平台更应该代表投资人向项目方追讨责任。因为在整个众筹交易流程中,投资人始终处于弱势群体,倘若平台置之不理,投资人实际上很难向项目方追讨责任。

最后,在2017年刚刚到来的时候,投资人就把去年遗留的维权问题给解决了,这算是一大幸事。通过这件事,也可以发现在维权过程中,投资人和平台都表现出相当成熟——投资人方面没有大范围吵闹,很理性,相信通过协商或法律途径来解决;平台方面也没有撒手不管,以积极的态度去参与到维权活动中,没有把维权当作丑事来遮遮掩掩,同样相信通过协商或法律途径来解决。

试想,这不正是互联网众筹应该有的表现吗?经过2016年的沉淀后,相信参与互联网众筹的各方,也会更加成熟,告别野蛮,走向理性。与此同时,众筹之家「曝光维权」也将会继续为投资人曝光维权服务,凡是有需要曝光维权的投资人,均可在网站首页右侧「曝光台」发贴,审核通过后,众筹之家会有专门人员进行联系。

本文为转载内容,授权事宜请联系原著作权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