正在阅读:

鲍师傅和瑞幸在海外被抢注商标,只能干着急?

扫一扫下载界面新闻APP

鲍师傅和瑞幸在海外被抢注商标,只能干着急?

对于起家于中国的连锁品牌来说,在海外市场的商标保护难度比较大。

图片来源:界面新闻 范剑磊

界面新闻记者 | 张晓艺

界面新闻编辑 | 牙韩翔

鲍师傅“出海”了——但又没完全出。

12月初,有网友在社交平台上晒出伦敦新开张的“鲍师傅“门店照片。图片显示,伦敦鲍师傅的门头、商标、店员服装与中国市场的鲍师傅门店高度相似;而其官方网站和正版鲍师傅官网从外观到首页品牌介绍基本一致。

英国伦敦鲍师傅门店照片。(图片来源:小红书@廿一🍊)

在网友针对伦敦“鲍师傅”是真是假、好不好吃的一波讨论后,12月10日,鲍师傅糕点发布了一份关于遭遇海外侵权门店的声明,其中指出,“鲍师傅目前仅在国内经营直营门店,没有在海外开设或筹备中的门店,也没有授权任何第三方代表鲍师傅在海外经营。”

《深圳商报》引述鲍师傅方面表示,目前针对英国伦敦“鲍师傅”侵权取证已经基本完成。“我们之前已经在海外注册了鲍师傅商标。此次英国伦敦的山寨版‘鲍师傅’侵权证据非常清晰。目前,取证已经基本完成。鲍师傅将拿起法律武器,以合法的方式维护自身权益,保障消费者利益。”

鲍师傅12月10日发布的声明。(图片来源:小红书@鲍师傅糕点)

不仅仅是鲍师傅,瑞幸咖啡也正身陷海外商标抢注危机中。

2022年1月,瑞幸咖啡在社交平台发布视频表示,有网友爆料称在泰国发现瑞幸咖啡门店;8月9日,这个品牌进一步发布辟谣声明称未曾在泰国开店,并表示山寨门店“向左看小鹿”logo和直接使用luckincoffee名称的做法对瑞幸品牌造成严重伤害,已诉诸法律手段。

这一案件至今没有明确结论。2023年12月初一度传出了“瑞幸败诉”的消息,但该信息至今未得到瑞幸官方证实。

茶饮品牌“茶颜悦色”也有过类似的遭遇。早在2019年,海外网报道长沙知名茶饮连锁品牌“茶颜悦色”被留学生在韩国抢先注册商标。当年4月8日,茶颜悦色通过官方微博发了一则声明表示:“对方此行为合法,我们无权干涉。很抱歉此前在商标保护上做得不够,造成遗憾。”

茶颜悦色2019年发布的声明。(图片来源:微博@茶颜悦色官方微博)

事实上,商标保护难题的关键在于商标权的地域性。

对于起家于中国的连锁品牌来说,在海外市场的商标保护的难度比较大。

“每个国家的商标制度都是独立的。外加很多国家是先申请原则(少数国家例外),谁先申请,谁就能获得保护。”同济大学上海国际知识产权学院副教授杨鸿对界面新闻分析道。

如果要在海外市场进行商标保护则颇为困难。

杨鸿称,通常只有少数例外情形能“未注册也要求保护”,最主要是两种:一是驰名商标,它的条件较严格。“但以上例外有个共同的前提:一般要在当地有使用,且这个时间点要比注册商标的时间点更早。而现在的情况是,很多国内公司还没过去经营,没产生影响力,人家就已经先申请了。”他对界面新闻说。

“影响力”的判定有一定操作空间,而商标被判定为驰名的法律要求很高。

根据2021年1月施行的“最高人民法院关于审理涉及驰名商标保护的民事纠纷案件应用法律若干问题的解释(2020)”,主张商标驰名的当事人需要提供市场份额、商标实际使用年限、宣传规模、市场声誉等证据材料,以证明商标有足够的影响力。杨鸿表示,驰名商标判定最基本的原则在《与贸易有关的知识产权协定》里,“各国具体立法标准会有区别,但大原则是一致的。”

而当涉及海外侵权时,品牌需要在当地的司法框架内解决争端,这为品牌维权带来一定的难度。例如瑞幸在泰国被山寨,原则上就需要根据泰国商标和竞争法律、在泰国法院解决,而泰国拥有自己的司法权和解释空间。

目前,在海外商标保护只有一个最“笨”的办法,就是将这个商标在全球所有国家都进行申请。“但这种做法成本太高,只有部分奢侈品品牌在全球两百个国家做了商标注册。”上海硕力知识产权事务所执行合伙人郭桂峰曾指出。

于是,在这样的灰色地带,“商标抢注”成为了一门生意,职业抢注人是抢注中国商标的“主力军”。

所谓职业抢注人,即专门针对有可能获得高额收益的商标进行抢注,并以向在先使用人索赔或与商标买卖平台、商标代理机构等机构协作等手段获益之人。例如,新加坡“莜面村”“煌上煌”商标,便是由职业抢注人Du Xiulan抢注。

西贝的“莜面村”商标也被抢注(图片来源:界面新闻 曾宇)

实际上,20多年前,中国品牌就经历了一波海外抢注高峰。

据国家工商局统计,2005年,中国约有16%的企业的商标在国外被抢注。这一波抢注集中在中国老字号上,例如“王致和”“洽洽”“老干妈”等商标被德国欧凯公司抢注,绍兴“女儿红”、“英雄”金笔、龙井茶在日本被抢注,“大宝”在美国、英国、荷兰、比利时被抢注……另外还有“大白兔”“狗不理”“五粮液”“红塔山”等等中国品牌在海外被注册。

最近的变化在于,相对于老字号,被山寨的更多是新型本土消费品牌。另外,相比信息渠道相对封闭的2000年初,当下社交媒体的兴盛为国内企业知晓海外抢注动向提供了便利——这或许也构成近年来品牌“海外打假”事件层出不穷的另一个重要原因。

有数据显示,近年来中国企业商标被抢注的情况在好转。从2017年起,中华商标协会定期披露该协会313家会员企业在全球196个国家和地区的商标监测情况。而据其发布的《中华商标协会会员企业商标国际抢注预警报告》显示,2017年至2022年,在海外疑似被抢注商标的会员企业占比分别为33.5%、18.5%、18.5%、16%、14%和7%,呈下降趋势。

未经正式授权严禁转载本文,侵权必究。

瑞幸咖啡

3k
  • 瑞幸咖啡(江苏)烘焙基地正式投产,总投资1.2亿美元
  • 瑞幸咖啡在西藏成立新公司

茶颜悦色

3.2k
  • TOPBRAND | Cible Skin获融资;百事投资建立西北食品基地;微软与可口可乐将合作AI;奈雪投资人加入茶颜悦色
  • TOPBRAND | Nuna a获融资;Giorgio Armani不排除上市;茶颜悦色开卖糖水;LV开启首站“寰游时装秀”

评论

暂无评论哦,快来评价一下吧!

下载界面新闻

微信公众号

微博

鲍师傅和瑞幸在海外被抢注商标,只能干着急?

对于起家于中国的连锁品牌来说,在海外市场的商标保护难度比较大。

图片来源:界面新闻 范剑磊

界面新闻记者 | 张晓艺

界面新闻编辑 | 牙韩翔

鲍师傅“出海”了——但又没完全出。

12月初,有网友在社交平台上晒出伦敦新开张的“鲍师傅“门店照片。图片显示,伦敦鲍师傅的门头、商标、店员服装与中国市场的鲍师傅门店高度相似;而其官方网站和正版鲍师傅官网从外观到首页品牌介绍基本一致。

英国伦敦鲍师傅门店照片。(图片来源:小红书@廿一🍊)

在网友针对伦敦“鲍师傅”是真是假、好不好吃的一波讨论后,12月10日,鲍师傅糕点发布了一份关于遭遇海外侵权门店的声明,其中指出,“鲍师傅目前仅在国内经营直营门店,没有在海外开设或筹备中的门店,也没有授权任何第三方代表鲍师傅在海外经营。”

《深圳商报》引述鲍师傅方面表示,目前针对英国伦敦“鲍师傅”侵权取证已经基本完成。“我们之前已经在海外注册了鲍师傅商标。此次英国伦敦的山寨版‘鲍师傅’侵权证据非常清晰。目前,取证已经基本完成。鲍师傅将拿起法律武器,以合法的方式维护自身权益,保障消费者利益。”

鲍师傅12月10日发布的声明。(图片来源:小红书@鲍师傅糕点)

不仅仅是鲍师傅,瑞幸咖啡也正身陷海外商标抢注危机中。

2022年1月,瑞幸咖啡在社交平台发布视频表示,有网友爆料称在泰国发现瑞幸咖啡门店;8月9日,这个品牌进一步发布辟谣声明称未曾在泰国开店,并表示山寨门店“向左看小鹿”logo和直接使用luckincoffee名称的做法对瑞幸品牌造成严重伤害,已诉诸法律手段。

这一案件至今没有明确结论。2023年12月初一度传出了“瑞幸败诉”的消息,但该信息至今未得到瑞幸官方证实。

茶饮品牌“茶颜悦色”也有过类似的遭遇。早在2019年,海外网报道长沙知名茶饮连锁品牌“茶颜悦色”被留学生在韩国抢先注册商标。当年4月8日,茶颜悦色通过官方微博发了一则声明表示:“对方此行为合法,我们无权干涉。很抱歉此前在商标保护上做得不够,造成遗憾。”

茶颜悦色2019年发布的声明。(图片来源:微博@茶颜悦色官方微博)

事实上,商标保护难题的关键在于商标权的地域性。

对于起家于中国的连锁品牌来说,在海外市场的商标保护的难度比较大。

“每个国家的商标制度都是独立的。外加很多国家是先申请原则(少数国家例外),谁先申请,谁就能获得保护。”同济大学上海国际知识产权学院副教授杨鸿对界面新闻分析道。

如果要在海外市场进行商标保护则颇为困难。

杨鸿称,通常只有少数例外情形能“未注册也要求保护”,最主要是两种:一是驰名商标,它的条件较严格。“但以上例外有个共同的前提:一般要在当地有使用,且这个时间点要比注册商标的时间点更早。而现在的情况是,很多国内公司还没过去经营,没产生影响力,人家就已经先申请了。”他对界面新闻说。

“影响力”的判定有一定操作空间,而商标被判定为驰名的法律要求很高。

根据2021年1月施行的“最高人民法院关于审理涉及驰名商标保护的民事纠纷案件应用法律若干问题的解释(2020)”,主张商标驰名的当事人需要提供市场份额、商标实际使用年限、宣传规模、市场声誉等证据材料,以证明商标有足够的影响力。杨鸿表示,驰名商标判定最基本的原则在《与贸易有关的知识产权协定》里,“各国具体立法标准会有区别,但大原则是一致的。”

而当涉及海外侵权时,品牌需要在当地的司法框架内解决争端,这为品牌维权带来一定的难度。例如瑞幸在泰国被山寨,原则上就需要根据泰国商标和竞争法律、在泰国法院解决,而泰国拥有自己的司法权和解释空间。

目前,在海外商标保护只有一个最“笨”的办法,就是将这个商标在全球所有国家都进行申请。“但这种做法成本太高,只有部分奢侈品品牌在全球两百个国家做了商标注册。”上海硕力知识产权事务所执行合伙人郭桂峰曾指出。

于是,在这样的灰色地带,“商标抢注”成为了一门生意,职业抢注人是抢注中国商标的“主力军”。

所谓职业抢注人,即专门针对有可能获得高额收益的商标进行抢注,并以向在先使用人索赔或与商标买卖平台、商标代理机构等机构协作等手段获益之人。例如,新加坡“莜面村”“煌上煌”商标,便是由职业抢注人Du Xiulan抢注。

西贝的“莜面村”商标也被抢注(图片来源:界面新闻 曾宇)

实际上,20多年前,中国品牌就经历了一波海外抢注高峰。

据国家工商局统计,2005年,中国约有16%的企业的商标在国外被抢注。这一波抢注集中在中国老字号上,例如“王致和”“洽洽”“老干妈”等商标被德国欧凯公司抢注,绍兴“女儿红”、“英雄”金笔、龙井茶在日本被抢注,“大宝”在美国、英国、荷兰、比利时被抢注……另外还有“大白兔”“狗不理”“五粮液”“红塔山”等等中国品牌在海外被注册。

最近的变化在于,相对于老字号,被山寨的更多是新型本土消费品牌。另外,相比信息渠道相对封闭的2000年初,当下社交媒体的兴盛为国内企业知晓海外抢注动向提供了便利——这或许也构成近年来品牌“海外打假”事件层出不穷的另一个重要原因。

有数据显示,近年来中国企业商标被抢注的情况在好转。从2017年起,中华商标协会定期披露该协会313家会员企业在全球196个国家和地区的商标监测情况。而据其发布的《中华商标协会会员企业商标国际抢注预警报告》显示,2017年至2022年,在海外疑似被抢注商标的会员企业占比分别为33.5%、18.5%、18.5%、16%、14%和7%,呈下降趋势。

未经正式授权严禁转载本文,侵权必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