正在阅读:

易短缺和急抢救药也要集采了,但这次不是为了降价

扫一扫下载界面新闻APP

易短缺和急抢救药也要集采了,但这次不是为了降价

由广东省牵头,涉及26省份的易短缺和急抢救药集采正式启动。

图片来源:视觉中国

界面新闻记者 | 李科文

界面新闻编辑 | 谢欣

日前,广州交易集团(广州公共资源交易中心)发布《易短缺和急抢救药联盟集中带量采购文件》(下简称:《文件》)。这意味着,由广东省牵头,涉及26省份的易短缺和急抢救药集采正式启动。

《文件》显示,此次集采是国家基本医保药品目录内部分需稳价保供的18个临床必需易短缺类、急抢救类等化学药品和治疗用生物制品药品剂型。界面新闻查阅目录发现,涵盖了心脑血管系统药物、呼吸系统用药等6个治疗大类,氨茶碱、地高辛、东莨菪碱、去甲肾上腺素、肾上腺素等品种被纳入。其中,除呋塞米片为口服常释剂型外,其余均为注射剂型。

《文件》显示,此次药品集采周期原则上到2026年12月31日,自中选结果实际执行日起计。可视实际情况,将采购周期缩短不超过1年。在采购周期内采购协议每年一签。续签采购协议时,约定采购量原则上不少于各地该中选产品首年协议采购量。协议时间不满一年的,协议采购量根据采购周期的首年采购量折算。采购周期结束后,综合考虑药品质量、供应稳定、信用优良、临床需求等因素开展接续工作。

易短缺和急救药涨价并非新事。以此次被纳入易短缺和急抢救药集采目录的部分药品为例,不少药品的价格均呈现逐年上涨。

据中康控股(02361.HK)开思系统监测数据,从2018年至2023年前三季度,去甲肾上腺素平均单价从7.57元/盒涨至61.4元/盒,涨幅达711.1%;肾上腺素平均单价从15.57元/盒涨至21.99,涨幅达42.23%;呋塞米从9.2元/盒涨至17.63元/盒,涨幅达91.63%。

药品价格的上涨背后与药品价格规制政策的转变存在一定关联,2015年5月,国家发改委发布对药品价格进行改革,除麻醉药品和第一类精神药品外,取消原政府制定的药品价格。这也意味着,药品进入以市场为主导的定价模式。

也是在2015年,国家发布的《定价范围内低价药品清单》中,将部分急救药纳入到低价清单中。这是为保证患者权益,国家基本对抢救药等采取低价模式。不过,这种长期低价也挫伤药企积极性。随着运营成本上涨、生产企业无法供应;“两票制”使得原料药厂家议价权提高,甚至一度出现药品短缺、供不应求。

此外,垄断也是造成的药品及上游的原料药价格短缺、上涨的原因之一。像本次被纳入的去甲肾上腺素和肾上腺素,今年5月,远大医药(中国)有限公司和武汉汇海医药有限公司就因垄断去甲肾上腺素和肾上腺素2种原料药合计被罚没超3.2亿元。

与常规的药品集采不同的是,针对易短缺和急救药集采的目的并非是降价,而是为了保证药品供应,提高用药可及性。

此次广东省牵头的易短缺和急抢救药集采的开启是对此前国家医保局发布的2023年集采工作重点任务的落实。今年3月1日,国家医保局发布《关于做好2023年医药集中采购和价格管理工作的通知》(下简称:《通知》)。《通知》明确了2023年集采工作重点任务,其中在省际集采部分广东牵头开展易短缺和急抢救药省际联盟采购就被包括在内。

对于这类省际联盟集采,《通知》还强调,省级药品集采重点针对未纳入国家集采的品种和未过评品种,从“填空”和“补缺”两个维度扩大集采覆盖范围,积极探索尚未纳入国家和省级集采的“空白”品种集采,鼓励对已有省份集采、价格竞争充分的品种代理价格联动。

目前,已有多地对此展开探索。据人民日报健康客户端,2021年,重庆牵头河南、广西、海南等9省针对黄体酮注射液、注射用糜蛋白酶、甲硫酸新斯的明等21个药品展开为期两年的集采。4月27日,江苏省启动省级储备药品价格谈判,氯解磷定注射液、去乙酰毛花苷注射液、盐酸异丙嗪注射液、抗蝮蛇毒血清等18个短缺药品列入本次价格谈判名单。5月31日,河南省医保局发布十九省药品联盟采购公告,涉及24个拟采购品种,涉及国家短缺药监测名单。

此外,在国家级集采范畴,国家医保局在第八批国家集采期间也已探索出对易短缺药缺和急救药采取“一主双备”的供应模式。

此前在海南省陵水县举行的第八批国家组织药品集中采购现场,北京大学药学院药事管理与临床药学系副教授江滨就向界面新闻表示,“一主双备”的模式有利于保障急抢救、易短缺品种的及时供应。“一主”是保障急抢救、易短缺品种的及时供应,防范断供风险。使急抢救药有得用、用得上、用得及时。“双备”选是由各省医保部门选择,给予各省自主选择权,能结合本省实际用药特点等更多因素去选择合适的备选企业,尽可能保障临床供应。

未经正式授权严禁转载本文,侵权必究。

评论

暂无评论哦,快来评价一下吧!

下载界面新闻

微信公众号

微博

易短缺和急抢救药也要集采了,但这次不是为了降价

由广东省牵头,涉及26省份的易短缺和急抢救药集采正式启动。

图片来源:视觉中国

界面新闻记者 | 李科文

界面新闻编辑 | 谢欣

日前,广州交易集团(广州公共资源交易中心)发布《易短缺和急抢救药联盟集中带量采购文件》(下简称:《文件》)。这意味着,由广东省牵头,涉及26省份的易短缺和急抢救药集采正式启动。

《文件》显示,此次集采是国家基本医保药品目录内部分需稳价保供的18个临床必需易短缺类、急抢救类等化学药品和治疗用生物制品药品剂型。界面新闻查阅目录发现,涵盖了心脑血管系统药物、呼吸系统用药等6个治疗大类,氨茶碱、地高辛、东莨菪碱、去甲肾上腺素、肾上腺素等品种被纳入。其中,除呋塞米片为口服常释剂型外,其余均为注射剂型。

《文件》显示,此次药品集采周期原则上到2026年12月31日,自中选结果实际执行日起计。可视实际情况,将采购周期缩短不超过1年。在采购周期内采购协议每年一签。续签采购协议时,约定采购量原则上不少于各地该中选产品首年协议采购量。协议时间不满一年的,协议采购量根据采购周期的首年采购量折算。采购周期结束后,综合考虑药品质量、供应稳定、信用优良、临床需求等因素开展接续工作。

易短缺和急救药涨价并非新事。以此次被纳入易短缺和急抢救药集采目录的部分药品为例,不少药品的价格均呈现逐年上涨。

据中康控股(02361.HK)开思系统监测数据,从2018年至2023年前三季度,去甲肾上腺素平均单价从7.57元/盒涨至61.4元/盒,涨幅达711.1%;肾上腺素平均单价从15.57元/盒涨至21.99,涨幅达42.23%;呋塞米从9.2元/盒涨至17.63元/盒,涨幅达91.63%。

药品价格的上涨背后与药品价格规制政策的转变存在一定关联,2015年5月,国家发改委发布对药品价格进行改革,除麻醉药品和第一类精神药品外,取消原政府制定的药品价格。这也意味着,药品进入以市场为主导的定价模式。

也是在2015年,国家发布的《定价范围内低价药品清单》中,将部分急救药纳入到低价清单中。这是为保证患者权益,国家基本对抢救药等采取低价模式。不过,这种长期低价也挫伤药企积极性。随着运营成本上涨、生产企业无法供应;“两票制”使得原料药厂家议价权提高,甚至一度出现药品短缺、供不应求。

此外,垄断也是造成的药品及上游的原料药价格短缺、上涨的原因之一。像本次被纳入的去甲肾上腺素和肾上腺素,今年5月,远大医药(中国)有限公司和武汉汇海医药有限公司就因垄断去甲肾上腺素和肾上腺素2种原料药合计被罚没超3.2亿元。

与常规的药品集采不同的是,针对易短缺和急救药集采的目的并非是降价,而是为了保证药品供应,提高用药可及性。

此次广东省牵头的易短缺和急抢救药集采的开启是对此前国家医保局发布的2023年集采工作重点任务的落实。今年3月1日,国家医保局发布《关于做好2023年医药集中采购和价格管理工作的通知》(下简称:《通知》)。《通知》明确了2023年集采工作重点任务,其中在省际集采部分广东牵头开展易短缺和急抢救药省际联盟采购就被包括在内。

对于这类省际联盟集采,《通知》还强调,省级药品集采重点针对未纳入国家集采的品种和未过评品种,从“填空”和“补缺”两个维度扩大集采覆盖范围,积极探索尚未纳入国家和省级集采的“空白”品种集采,鼓励对已有省份集采、价格竞争充分的品种代理价格联动。

目前,已有多地对此展开探索。据人民日报健康客户端,2021年,重庆牵头河南、广西、海南等9省针对黄体酮注射液、注射用糜蛋白酶、甲硫酸新斯的明等21个药品展开为期两年的集采。4月27日,江苏省启动省级储备药品价格谈判,氯解磷定注射液、去乙酰毛花苷注射液、盐酸异丙嗪注射液、抗蝮蛇毒血清等18个短缺药品列入本次价格谈判名单。5月31日,河南省医保局发布十九省药品联盟采购公告,涉及24个拟采购品种,涉及国家短缺药监测名单。

此外,在国家级集采范畴,国家医保局在第八批国家集采期间也已探索出对易短缺药缺和急救药采取“一主双备”的供应模式。

此前在海南省陵水县举行的第八批国家组织药品集中采购现场,北京大学药学院药事管理与临床药学系副教授江滨就向界面新闻表示,“一主双备”的模式有利于保障急抢救、易短缺品种的及时供应。“一主”是保障急抢救、易短缺品种的及时供应,防范断供风险。使急抢救药有得用、用得上、用得及时。“双备”选是由各省医保部门选择,给予各省自主选择权,能结合本省实际用药特点等更多因素去选择合适的备选企业,尽可能保障临床供应。

未经正式授权严禁转载本文,侵权必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