王石:期待生物圈三号成为中外合作应对气候变化的平台

王石:期待生物圈三号成为中外合作应对气候变化的平台。

“我们打造‘生物圈三号’的目的,和大家熟知的‘生物圈二号’试验的目的恰恰相反,是希望验证人类可以更好的和地球和睦相处,”刚在迪拜参加第二十八届联合国气候变化大会的“生物圈三号”创始人王石,近日在接受媒体采访时说,“我们更希望‘生物圈三号’能成为推动中国企业和社会各界走出去,让中外各方携手合作,共同应对气候变化的平台。”

科学家们将人类赖以生存的地球称为“生物圈一号”,并在三十多年前发起了“生物圈二号”项目,尝试建造一个支撑人类在地球之外生存的生态系统,结果不尽人意。“我们创办碳中和社区生物圈三号,是希望在人类不离开地球的前提下,尝试找到让地球更适合人类生存的解决方案,”王石说。

资料图片:位于深圳的“生物圈三号·深圳盐田大梅沙碳中和实验园区”俯瞰图。

从2009年前往哥本哈根第一次参加联合国气候变化大会,至今王石已经连续参加了之后的每一届大会。从最初和寥寥几名中国企业家一同参会,到后来在大会的中国角上与多方合作“企业日”活动,王石见证了成百上千的中国企业登上大会的舞台,并在这次迪拜大会期间设立了“生物圈三号解决方案馆”,配合国家在大会上讲好中国企业绿色发展的故事。

王石(前排左3)与中国企业代表和各国嘉宾在本次大会期间在“生物圈三号”馆合影。

王石说,最早参会“刚开始是学习,是表明态度”,但是到现在,“越来越多的中国企业把我们应对气候变化的案例带到大会上来讲,和其他的国家的企业、组织和机构进行交流。特别是这次在迪拜,这个交流是空前未有的。”

在王石看来,这次大会上的“生物圈三号”馆,首先的作用是一个展示和宣传的平台。“在国家政策的指引下,中国企业已经有了很多的碳中和、碳减排的案例,我们把这些案例带到这里向外界进行展示和宣传。”他继续说,“第二个作用是一个交流的平台,各个企业、机构和组织都可以利用我们这个平台来进行相互交流,互相借鉴。”

海博思创董事长兼总经理张剑辉(台上左2)、德龙集团董事长丁立国(台上左3)、中环新能源控股集团董事长余竹云(台上左4)等中外嘉宾在生物圈三号馆参加活动。本次大会期间,生物圈三号举办多项边会活动,成为中外企业交流平台。

“第三,生物圈三号馆在本次大会上举办了很多的活动,我们推动中外各方能够借助我们这个平台达成合作,也看到了很多合作协议的签署,这就形成了第三个作用,就是合作的平台,”王石说。“我们已经取得了相当一部分的成果,等到这次大会结束之后很快就会进入实际的执行,预计明年开始之后就要开始业务的合作。”

本次大会期间,生物圈三号馆的各项活动日程排得十分紧凑,“这种交流那种交流,都反映出大家对共同加快行动的期待。面对气候变化,重要的是我们的实际行动。”他举例说,“在国家‘双碳’目标的指引下,在碳中和方面我们发现了很多新赛道,光伏、风能、新能源电池、电动车这些方面大家是有目共睹的,而且中国企业已经这方面形成了自己的产业优势和绿色影响力。”

今年9月,第28届联合国气候变化大会上的边会场馆“生物圈三号解决方案馆”提前在深圳举行揭牌仪式。

“如何借着大会这样非常好的展示交流平台,联合各方共同行动往前走,这是我们在这次大会上设立生物圈三号馆的目的,”王石说,“我们希望在应对气候变化的大背景下更好推动中国企业出海,在中东、欧洲、北美,更好发挥中国企业的作用,中外各界联手合作共同应对气候变化。”

【广告】(免责声明:本文为本网站出于传播商业信息之目的进行转载发布,不代表本网站的观点及立场。本文所涉文、图、音视频等资料之一切权利和法律责任归材料提供方所有和承担。本网站对此资讯文字、图片等所有信息的真实性不作任何保证或承诺,亦不构成任何购买、投资等建议,据此操作者风险自担。)

本文为转载内容,授权事宜请联系原著作权人。

王石

  • 2023风马牛年终秀:冯仑、王石、周鸿祎、程前聊聊挺住那些事儿
  • 云南曲靖市农村信用合作社联合社原副主任王石所等2人接受审查调查

评论

暂无评论哦,快来评价一下吧!

王石:期待生物圈三号成为中外合作应对气候变化的平台

王石:期待生物圈三号成为中外合作应对气候变化的平台。

“我们打造‘生物圈三号’的目的,和大家熟知的‘生物圈二号’试验的目的恰恰相反,是希望验证人类可以更好的和地球和睦相处,”刚在迪拜参加第二十八届联合国气候变化大会的“生物圈三号”创始人王石,近日在接受媒体采访时说,“我们更希望‘生物圈三号’能成为推动中国企业和社会各界走出去,让中外各方携手合作,共同应对气候变化的平台。”

科学家们将人类赖以生存的地球称为“生物圈一号”,并在三十多年前发起了“生物圈二号”项目,尝试建造一个支撑人类在地球之外生存的生态系统,结果不尽人意。“我们创办碳中和社区生物圈三号,是希望在人类不离开地球的前提下,尝试找到让地球更适合人类生存的解决方案,”王石说。

资料图片:位于深圳的“生物圈三号·深圳盐田大梅沙碳中和实验园区”俯瞰图。

从2009年前往哥本哈根第一次参加联合国气候变化大会,至今王石已经连续参加了之后的每一届大会。从最初和寥寥几名中国企业家一同参会,到后来在大会的中国角上与多方合作“企业日”活动,王石见证了成百上千的中国企业登上大会的舞台,并在这次迪拜大会期间设立了“生物圈三号解决方案馆”,配合国家在大会上讲好中国企业绿色发展的故事。

王石(前排左3)与中国企业代表和各国嘉宾在本次大会期间在“生物圈三号”馆合影。

王石说,最早参会“刚开始是学习,是表明态度”,但是到现在,“越来越多的中国企业把我们应对气候变化的案例带到大会上来讲,和其他的国家的企业、组织和机构进行交流。特别是这次在迪拜,这个交流是空前未有的。”

在王石看来,这次大会上的“生物圈三号”馆,首先的作用是一个展示和宣传的平台。“在国家政策的指引下,中国企业已经有了很多的碳中和、碳减排的案例,我们把这些案例带到这里向外界进行展示和宣传。”他继续说,“第二个作用是一个交流的平台,各个企业、机构和组织都可以利用我们这个平台来进行相互交流,互相借鉴。”

海博思创董事长兼总经理张剑辉(台上左2)、德龙集团董事长丁立国(台上左3)、中环新能源控股集团董事长余竹云(台上左4)等中外嘉宾在生物圈三号馆参加活动。本次大会期间,生物圈三号举办多项边会活动,成为中外企业交流平台。

“第三,生物圈三号馆在本次大会上举办了很多的活动,我们推动中外各方能够借助我们这个平台达成合作,也看到了很多合作协议的签署,这就形成了第三个作用,就是合作的平台,”王石说。“我们已经取得了相当一部分的成果,等到这次大会结束之后很快就会进入实际的执行,预计明年开始之后就要开始业务的合作。”

本次大会期间,生物圈三号馆的各项活动日程排得十分紧凑,“这种交流那种交流,都反映出大家对共同加快行动的期待。面对气候变化,重要的是我们的实际行动。”他举例说,“在国家‘双碳’目标的指引下,在碳中和方面我们发现了很多新赛道,光伏、风能、新能源电池、电动车这些方面大家是有目共睹的,而且中国企业已经这方面形成了自己的产业优势和绿色影响力。”

今年9月,第28届联合国气候变化大会上的边会场馆“生物圈三号解决方案馆”提前在深圳举行揭牌仪式。

“如何借着大会这样非常好的展示交流平台,联合各方共同行动往前走,这是我们在这次大会上设立生物圈三号馆的目的,”王石说,“我们希望在应对气候变化的大背景下更好推动中国企业出海,在中东、欧洲、北美,更好发挥中国企业的作用,中外各界联手合作共同应对气候变化。”

【广告】(免责声明:本文为本网站出于传播商业信息之目的进行转载发布,不代表本网站的观点及立场。本文所涉文、图、音视频等资料之一切权利和法律责任归材料提供方所有和承担。本网站对此资讯文字、图片等所有信息的真实性不作任何保证或承诺,亦不构成任何购买、投资等建议,据此操作者风险自担。)

本文为转载内容,授权事宜请联系原著作权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