正在阅读:

禁止“搭车”收费、集体补课,教育部为“课后三点半”划下这些红线

扫一扫下载界面新闻APP

禁止“搭车”收费、集体补课,教育部为“课后三点半”划下这些红线

各地落实资金政策的情况良莠不齐,和地方政府的财政水平、管理水平以及当地群众的认知水平密切相关。

图片来源:图虫

界面新闻记者 | 查沁君

课后服务市场迎来监管新政。

12月27日,教育部等四部门联合印发《关于进一步规范义务教育课后服务有关工作的通知》(下称《通知》),对课后服务的范围、内容、收费等方面划下红线。

课后服务也叫做课后“三点半”,是在“双减”背景下推向全国的校园服务。作为“双减”政策“两减一增”中唯一的一个增项,课后服务被提至较高地位。

出发点是为了解决家长无法在三点半接孩子的问题,由学校提供作业辅导及素质课程,但在落地过程中逐渐变形。 

比如,个别地方和学校随意扩大课后服务范围,以课后服务名义乱收费,增加家庭教育负担;有的学校强制要求学生参加课后服务,在课后服务活动中组织刷题备考、讲授新课、集体补课,增加学生课业负担。

“原来做课后服务的很多都是第三方机构,包括游走在灰色地带的家委会,还有一些和校长的桌下交易。”12月27日,中国学后托管教育联盟创始人、课后服务行业资深专家张洪伟对界面教育称。

据其介绍,“搭车”收费的现象并不少见,比如以课后服务的名义收早餐费,将午托、晚托也涵盖在内的行为等。教育部年中已对此类乱象三令五申,今天印发的文件更是明确了这些要求。

据张洪伟观察,不同于以往,此次文件重点强调了两大方面,一是对课后服务范围的界定。

《通知》要求“应安排在上课日及完成国家规定课程和学校教学计划之后,结束时间应与当地正常下班时间作好衔接”。

从时间范围上,早到校看管和自习、午餐午休看管、晚自习等服务,不应纳入课后服务范围。

第二,文件强调“不得通过家长委员会、第三方机构等收取课后服务费”。

家委会收费的传统在中国存在很多年,滋生很多腐败,一直以来是灰色交易的重灾区,此次非常明确被排除在外。”张洪伟对界面教育表示。

此外,还不得以课后服务名义擅自增加收费项目、扩大收费范围,不得违背学生家长意愿强制收费或捆绑收费,不得将早到校看管和自习、午餐午休看管、晚自习等纳入课后服务收费项目。

内容方面,《通知》指出,课后服务应开设德育、体育、美育、劳动、阅读、科学、兴趣小组和社团活动等。学校可以为有需要的学生提供辅导答疑和学习拓展指导,但不得利用课后服务时间组织学生刷题备考、讲授新课或集体补课。

目前,课后服务的收费模式分为三种——财政补贴、服务性收费、代收费,依据各地情况因地制宜。

比如北京、深圳主要以财政补贴为主,广东(除深圳外)、浙江等地的财政补贴较少,主要采用家长付费制,其余多地收费则由国家财政+家长付费共同承担。

“疫情之后,地方财政紧张,导致课后服务的资金缺口大。”张洪伟告诉界面教育,各地落实资金政策的情况良莠不齐,和地方政府的财政水平、管理水平以及当地群众的认知水平密切相关。

比如两年前,某中部省份发布向家长收费的课后服务政策,但遭到家长投诉。在家长看来,义务教育阶段学校不应该收取费用。但在课后服务市场成熟度最高的省份——广东,当地家长已经习惯“家长付费”的模式。

在张洪伟看来,广东模式难以推广到全国,一是广东的经济基础和内地完全不同,二是家长要么认知水平达不到,要么实际情况不允许。

由于校内课后服务不能满足部分学生发展兴趣特长需要,因此国家鼓励“学校引进有相应资质、符合条件的第三方机构参与”。

具体要求包括,建立第三方机构进校园遴选审核机制;形成机构名单和服务项目及引进费用标准;加强日常监管并建立动态调整机制;引进费用标准要通过招标等竞争性方式确定,并要明显低于培训机构在校外提供同质培训服务的收费标准。

两年多时间内,一批从“双减”风暴中转型而来的教培公司加速入场,如新东方(NYSE:EDU)、好未来(NYSE:TAL)、作业帮旗下云思智学、猿辅导旗下飞象星球等,也引来阿里云、腾讯(00700.HK)、华为等生态伙伴的加速进场。科大讯飞(002230.SZ)、鸿合科技(002955.SZ)等一批教育信息化巨头也凭借原有的渠道和资源获得入场券。

市场规模也足够大,按照2022年全国中小学校21.66万所、中小学生1.85亿人、300元/人/学期的费用测算,课后服务潜在市场达1110亿元。

“未来三年,50%以上的素质教育需求将转移至校内课后服务,市场规模将从‘双减’前的150多亿元增长至2400亿元。”好多素教联合创始人谢新宇曾在采访中告诉界面教育。

这个判断主要基于以下两点,一来,政策监管下,不少原本就有运营问题的素质教育机构存在倒闭风险;二来,“学校发挥教育主阵地作用”下,校外托管性质的素质教育机构也将大规模减少。

“5000亿的素质教育市场未来还会存在,只不过其中的2500亿或将转移至校内,校内场景必须要做。”谢新宇表示。

张洪伟告诉界面教育,如今的课后服务市场尚属于早期、分散状态,“真正的头部玩家还没出现,所谓头部玩家至少占有10%-20%的市场份额。”

张洪伟认为,从整个行业来看,课后服务行业容量非常大,目前行业起步,远没有到争存量市场;每一家参与者擅长的不一样,课后服务对于渠道资源、落地运营能力有极高的挑战,合作将远远大于竞争。

针对行业早期乱象,政策的落地执行与监管依然道阻且长。

未经正式授权严禁转载本文,侵权必究。

评论

暂无评论哦,快来评价一下吧!

下载界面新闻

微信公众号

微博

禁止“搭车”收费、集体补课,教育部为“课后三点半”划下这些红线

各地落实资金政策的情况良莠不齐,和地方政府的财政水平、管理水平以及当地群众的认知水平密切相关。

图片来源:图虫

界面新闻记者 | 查沁君

课后服务市场迎来监管新政。

12月27日,教育部等四部门联合印发《关于进一步规范义务教育课后服务有关工作的通知》(下称《通知》),对课后服务的范围、内容、收费等方面划下红线。

课后服务也叫做课后“三点半”,是在“双减”背景下推向全国的校园服务。作为“双减”政策“两减一增”中唯一的一个增项,课后服务被提至较高地位。

出发点是为了解决家长无法在三点半接孩子的问题,由学校提供作业辅导及素质课程,但在落地过程中逐渐变形。 

比如,个别地方和学校随意扩大课后服务范围,以课后服务名义乱收费,增加家庭教育负担;有的学校强制要求学生参加课后服务,在课后服务活动中组织刷题备考、讲授新课、集体补课,增加学生课业负担。

“原来做课后服务的很多都是第三方机构,包括游走在灰色地带的家委会,还有一些和校长的桌下交易。”12月27日,中国学后托管教育联盟创始人、课后服务行业资深专家张洪伟对界面教育称。

据其介绍,“搭车”收费的现象并不少见,比如以课后服务的名义收早餐费,将午托、晚托也涵盖在内的行为等。教育部年中已对此类乱象三令五申,今天印发的文件更是明确了这些要求。

据张洪伟观察,不同于以往,此次文件重点强调了两大方面,一是对课后服务范围的界定。

《通知》要求“应安排在上课日及完成国家规定课程和学校教学计划之后,结束时间应与当地正常下班时间作好衔接”。

从时间范围上,早到校看管和自习、午餐午休看管、晚自习等服务,不应纳入课后服务范围。

第二,文件强调“不得通过家长委员会、第三方机构等收取课后服务费”。

家委会收费的传统在中国存在很多年,滋生很多腐败,一直以来是灰色交易的重灾区,此次非常明确被排除在外。”张洪伟对界面教育表示。

此外,还不得以课后服务名义擅自增加收费项目、扩大收费范围,不得违背学生家长意愿强制收费或捆绑收费,不得将早到校看管和自习、午餐午休看管、晚自习等纳入课后服务收费项目。

内容方面,《通知》指出,课后服务应开设德育、体育、美育、劳动、阅读、科学、兴趣小组和社团活动等。学校可以为有需要的学生提供辅导答疑和学习拓展指导,但不得利用课后服务时间组织学生刷题备考、讲授新课或集体补课。

目前,课后服务的收费模式分为三种——财政补贴、服务性收费、代收费,依据各地情况因地制宜。

比如北京、深圳主要以财政补贴为主,广东(除深圳外)、浙江等地的财政补贴较少,主要采用家长付费制,其余多地收费则由国家财政+家长付费共同承担。

“疫情之后,地方财政紧张,导致课后服务的资金缺口大。”张洪伟告诉界面教育,各地落实资金政策的情况良莠不齐,和地方政府的财政水平、管理水平以及当地群众的认知水平密切相关。

比如两年前,某中部省份发布向家长收费的课后服务政策,但遭到家长投诉。在家长看来,义务教育阶段学校不应该收取费用。但在课后服务市场成熟度最高的省份——广东,当地家长已经习惯“家长付费”的模式。

在张洪伟看来,广东模式难以推广到全国,一是广东的经济基础和内地完全不同,二是家长要么认知水平达不到,要么实际情况不允许。

由于校内课后服务不能满足部分学生发展兴趣特长需要,因此国家鼓励“学校引进有相应资质、符合条件的第三方机构参与”。

具体要求包括,建立第三方机构进校园遴选审核机制;形成机构名单和服务项目及引进费用标准;加强日常监管并建立动态调整机制;引进费用标准要通过招标等竞争性方式确定,并要明显低于培训机构在校外提供同质培训服务的收费标准。

两年多时间内,一批从“双减”风暴中转型而来的教培公司加速入场,如新东方(NYSE:EDU)、好未来(NYSE:TAL)、作业帮旗下云思智学、猿辅导旗下飞象星球等,也引来阿里云、腾讯(00700.HK)、华为等生态伙伴的加速进场。科大讯飞(002230.SZ)、鸿合科技(002955.SZ)等一批教育信息化巨头也凭借原有的渠道和资源获得入场券。

市场规模也足够大,按照2022年全国中小学校21.66万所、中小学生1.85亿人、300元/人/学期的费用测算,课后服务潜在市场达1110亿元。

“未来三年,50%以上的素质教育需求将转移至校内课后服务,市场规模将从‘双减’前的150多亿元增长至2400亿元。”好多素教联合创始人谢新宇曾在采访中告诉界面教育。

这个判断主要基于以下两点,一来,政策监管下,不少原本就有运营问题的素质教育机构存在倒闭风险;二来,“学校发挥教育主阵地作用”下,校外托管性质的素质教育机构也将大规模减少。

“5000亿的素质教育市场未来还会存在,只不过其中的2500亿或将转移至校内,校内场景必须要做。”谢新宇表示。

张洪伟告诉界面教育,如今的课后服务市场尚属于早期、分散状态,“真正的头部玩家还没出现,所谓头部玩家至少占有10%-20%的市场份额。”

张洪伟认为,从整个行业来看,课后服务行业容量非常大,目前行业起步,远没有到争存量市场;每一家参与者擅长的不一样,课后服务对于渠道资源、落地运营能力有极高的挑战,合作将远远大于竞争。

针对行业早期乱象,政策的落地执行与监管依然道阻且长。

未经正式授权严禁转载本文,侵权必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