正在阅读:

一年亏损千万,全国各地陷“关停潮”,客运站消失在时代洪流中

扫一扫下载界面新闻APP

一年亏损千万,全国各地陷“关停潮”,客运站消失在时代洪流中

历史的车轮滚滚向前,客运站的辉煌被碾落成泥。

文|快刀财经  朱末

时代的风向总是说变就变,快得连再见都来不及说。

在飞机、高铁、网约车遍布的当下,向来人满为患的客运站,如今不仅门可罗雀,更是遭遇到了前所未有的“关停潮”。今年以来,“客运站要消失了吗”上过数次热搜,客运站、长途大巴,曾是很多人出门和返乡记忆的重要组成部分——“上了这辆车,就知道离家不远了”,但这样的场景,将有可能在未来彻底消失。

2023年1月,广州市罗冲围客运站因经营原因停止班车发班;2月,已投运30年的海南海口汽车东站,拟停止运营;3月,武汉最大客运站“汉口北客运中心”宣布终止运营;6月,成都五桂桥汽车站关停;8月,南昌市青山客运站关闭。

仿佛被按下了加速键,11月25日,曾经规划“每天发送旅客2.1万人”的河南周口综合客运总站,也宣布因为旅客极其稀少停止客运业务。

事实上,客运站难以为继的困境,在几年前就已有苗头。数据显示,全国公路客运量在2021年全年只有50亿人次,仅剩下58.7万辆营运客车,按照这个数据,平均每车每天运输的乘客不到24个。而中短途客运大巴每天有多个班次,折算下来每趟班车的乘客数量可能仅有个位数。

供求关系决定了汽车客运市场的变化。据相关统计,截至去年年底,全国有2800多个二级以上汽车客运站,客运业务普遍收不抵支,一年亏损高达数千万,只有20%左右的汽车客运站通过“以商养站”等方式勉强实现盈亏平衡。

不同于铁路的公共属性,长途、短途大巴主要还是靠公司和个体运营。因此,当车票收入撑不起成本时,裁员、注销、倒闭接踵而来,继而引发一系列恶性循环。

谁能想到,昔年人头攒动的客运站,竟变成了无人无津的“昨日黄花”。不管情愿与否,属于客运站的高光岁月已经落幕,无论是在小镇还是大城市,它们都已成为渐行渐远的背影。

01、人山人海一票难求,客运站的黄金时代

时至今日,在很多人的心中,客运站都是无法抹去的回忆之一。

从上世纪80年代到2010年,是中国汽车客运的“黄金时代”。那时候,无论是去小县城看病、走亲戚,还是南下北上找工作、做买卖,大巴车都是不二选择。每个地方的客运站,是承载烟火气最足的地方,候客大厅挂满了各式牌匾、标语,小小的售票室窗口装着不锈钢栅栏,几排塑钢座椅依次排列,车站里外人声鼎沸。

迎来送往,客运站平等地对待每一个乘客,既不鄙夷一身泥巴的农民工,也不拒绝财大气粗的淘金者,不论年龄性别,不管认不认识,都得挤得前胸贴后背,伴随着大喇叭的报点声,一步步往前挪,直到顺利检票上车,才算得上“大功告成”。

伴随着无数次的发车、返程,客运站就像一个永不停歇的中转站,把外出的人运出去,再把返回故土的人接回来。放寒暑假的孩子、接孙辈的老人在这里团聚;赶着回家过节的农民工终于结束一年的辛劳;无数心怀梦想的年轻人从这里驶向遥远的他乡……客运站从来不缺故事。

在高铁尚未开通的年代,带着民生所需的公路客运,一度膨胀到了几乎到了“垄断”的地步。客运站巨大的人流量,也带动了附近的小商小贩,衍生的行业也越来越多,红火的表象之下,也滋生了不少“乱象”。

首当其冲的就是“偷窃”,这也是无数人的噩梦。在看似无意或是有意的碰撞摩擦中,后者轻而易举地就能将前者的贵重物品顺走,等到当事人反应过来,对方早已消失在茫茫人海里,即便报警也无济于事,千头万绪根本无从查起,只能认栽。

其次让人头疼的便是非法经营,很多长途大巴都是个体车户承包性质,客运站及管理者们几乎不会考虑这些班车的收益及成本,于是自负盈亏的个体老板只能想办法拉拢乘客,在不能雇佣专职人员组织客源的情况下,与票贩及黄牛合作,成了心照不宣的选择。

黄牛会拉住每个进站的旅客,兜售“独家”票源,因此上当受骗者屡见不鲜,或是花几倍高价者大有人在。

这还不是最糟心的,在乘车过程中,旅客可能要经过多次“转卖”才会到达目的地。比如,深圳去湛江的,可能会被运到东莞换个车;从潮汕回深圳的,如果大巴坐不满,要在好几个地方顺道“接”人,导致发车、到达时间统统不固定,而且误差极大。

在节假日期间,由于车上位置不够,超载的乘客只能拿着小板凳坐在过道,密闭车厢里让人作呕的气味,国道、乡道上尘土飞扬的颠簸,以及中途突然想上厕所的痛苦,构成了乘坐大巴车的糟糕体验。

此时如日中天的客运站还浑然不知,自身的命运,将会在不久后发生如何翻天覆地的转折。

02、三重夹击人气不再,客运站从巅峰跌落

2012年,全国公路客运量达到顶峰355.7亿人次。然而,登上抛物线的顶点后,接踵而至的就是坠落。

高铁里程的快速延伸,让人们的出行不再局限于大巴汽车。2012年到2022年,全国铁路营业里程从9.8万公里增长到15.5万公里,其中高铁从0.9万公里增长到4.2万公里,大多数地级市都已纳入到高铁网中。

当京津冀铁路开通后,天津到北京的汽车客运量,只剩原来的30%;渝万高铁通了之后,梁平到重庆的客运量,从每天两千多人直接降到了两百多,剩了10%。

这种“高铁效应”,在高铁线路密集的长三角、珠三角则更为明显。以2010年开通的沪宁城际高铁为例,在高铁开通前,从上海长途东站发出的长途汽车,仅在南京停靠的客运站就有3个,如今已全部停运,而该高铁沿线的苏州、无锡、常州、丹阳、南京等多个城市的省际公路客运均收到影响,每年降幅都在10%以上。

随着高铁网路铺的越来越密集,普通列车也经历了几轮提速,客运汽车在速度上的优势也被迅速超越。除此之外,在安全性上,长途大巴也没有高铁安全性高,毕竟它需要经过复杂的路况,外在不确定因素多,风险也随之增高了。

有某汽运集团的管理人员忍不住发出哀叹:“凡是300公里以上的长途班线,只要当地高铁站一开通,客车基本上就没有活路了。”

高铁以外,网约车这种共享出行方式的异军突起,又进一步加剧了客运站的消亡。2012年,滴滴打车在北京中关村诞生,同年9月正式在北京上线,此后三年间,滴滴专车、滴滴快车、滴滴顺风车等服务不断推出,网约车渐呈燎原之势,无论是灵活性、个性化还是舒适度方面,都远远优于大巴。

不但如此,网约车还会通过补贴、拼车、租车等方式提高性价比。以滴滴为例,从北京四惠到天津直接打车的价格在300元左右,同样的行程,滴滴顺风车的价格仅要99.7元。

随着人们生活水平的日益提升,城乡居民家用汽车也在不断增加。据公安部交通管理局发布的最而新统计数据,截至2020年,中国人均汽车保有量为每5个人拥有一辆汽车。

再加上节假日高速免费,越来越多的人习惯自驾出行,既不必和陌生人拥挤着坐到目的地,还可以自由安排出发时间,每一个细节,都在把客运大巴往出行鄙视链的更低处推。

三重夹击下,客运站以肉眼可见的速度急剧衰落。仅仅2021年,广东一个省就关停了42家客运站;北京10个客运站里,有8个已经或者正计划关闭;到今年,成都、山东、南通、海南、石家庄等全国多地爆发客运站“关停潮”,哀鸿遍野。

就连曾经的客运界大佬们,日子也过得不再光鲜。卖巴士的宇通客车,短短五年时间利润就缩水近九成;做客运的富临运业,年利润也曾较巅峰时期下降80%,股价也一度缩水至高峰时期的六分之一。

从任何层面来说,客运站的“退潮”,都已是大势所趋。

03、转型艰难每况愈下,客运站难挽“颓势”

在日渐萎靡的过程中,客运站并非没有努力“自救”过。然而,起起落落间,客运站的命运并没有得到预期中的救赎。

针对汽车客运站的萧条乃至消失,交通运输部办公厅联合教育、自然资源、上午、文旅、邮政等十部门印发了《关于加快推进汽车客运站转型发展的通知》。

具体措施包括从功能单一的普通客运站向与火车站、机场、客运码头一体衔接的综合客运枢纽转变,拓展站场服务功能;开展与其他交通运输的旅游集散、快递物流等服务业;以及在客运站跨行业、跨领域进行商贸服务,转换成“商贸中心”、“商业综合体”等。

各地也确实积极响应。曾是江西规模最大的南昌昌南客运站在闲置数年后,据报道将改造为一座大型婚宴酒店;浙江省最大的杭州九堡客运中心站,候车大厅一半成了篮球培训场,站场资源是得到了合理运用,但与“客运”实在没多少关系。

纵观客运站的“转型发展”,离核心功能越来越远,更像是不同程度的“去客运化”,反倒让人觉得不伦不类。

而当高铁成为出行绝对主流后,很多城市新建的客运站,一股脑都把地址选在了火车站附近,以承接铁路带来的人流。比如河南周口综合客运总站,在建造之初的定位就是“我市唯一可接驳周口新火车站铁路客运的枢纽站”。

类似的还有建在信阳东站旁边的信阳汽车客运东站,挂牌时当地生活号都在强调“紧邻信阳高铁站”。结果因为坐车的乘客太少,大巴车平时根本不愿意来,有网友下了高铁后,兴冲冲地步行去客运站换乘,却发现停车场空空如也,还得自己去找客运站的工作人员告知目的地,再让工作人员电话联系司机过来。

希望是美好的,现实是残酷的。高铁站一般会选择建在空间相对充裕的郊区,而不少客运站过去都在市区位置,在搬过去之后,从前的方便易得荡然无存,即便郊区的客运站修得再漂亮再气派,正常人也不会为了赶一辆一小时就能到邻市的大巴车,而横跨半个城市去折腾,结局显而易见。

犹记得,2008年的春运,由于南方大范围降雪导致长途客车停运,候车的旅客排成了望不到头的长龙,大家心焦地踱步,急切地询问,互相抱团安慰,期盼着能早些发车与家人团聚,成为了客运史上难以忘却的一笔。

而今,空荡荡的车站里,只有零星的几个乘客,整个候车厅宛如空壳一般,既没有几辆车,也没有几位司机,透着股暮气沉沉。

历史的车轮滚滚向前,客运站的辉煌终被碾落成泥,是无奈,是唏嘘,却也是时代的必然。

 

参考资料:

1.天天财经116《“停运潮”席卷长途大巴车:艰难求生的客运站,和等待回家的人》

2.Vista看天下《年年被嫌弃痛骂,冷不丁倒闭还是让人震惊了》

3.读城记PLUS《汽车客运站消失了,快得连再见都来不及说》

本文为转载内容,授权事宜请联系原著作权人。

评论

暂无评论哦,快来评价一下吧!

下载界面新闻

微信公众号

微博

一年亏损千万,全国各地陷“关停潮”,客运站消失在时代洪流中

历史的车轮滚滚向前,客运站的辉煌被碾落成泥。

文|快刀财经  朱末

时代的风向总是说变就变,快得连再见都来不及说。

在飞机、高铁、网约车遍布的当下,向来人满为患的客运站,如今不仅门可罗雀,更是遭遇到了前所未有的“关停潮”。今年以来,“客运站要消失了吗”上过数次热搜,客运站、长途大巴,曾是很多人出门和返乡记忆的重要组成部分——“上了这辆车,就知道离家不远了”,但这样的场景,将有可能在未来彻底消失。

2023年1月,广州市罗冲围客运站因经营原因停止班车发班;2月,已投运30年的海南海口汽车东站,拟停止运营;3月,武汉最大客运站“汉口北客运中心”宣布终止运营;6月,成都五桂桥汽车站关停;8月,南昌市青山客运站关闭。

仿佛被按下了加速键,11月25日,曾经规划“每天发送旅客2.1万人”的河南周口综合客运总站,也宣布因为旅客极其稀少停止客运业务。

事实上,客运站难以为继的困境,在几年前就已有苗头。数据显示,全国公路客运量在2021年全年只有50亿人次,仅剩下58.7万辆营运客车,按照这个数据,平均每车每天运输的乘客不到24个。而中短途客运大巴每天有多个班次,折算下来每趟班车的乘客数量可能仅有个位数。

供求关系决定了汽车客运市场的变化。据相关统计,截至去年年底,全国有2800多个二级以上汽车客运站,客运业务普遍收不抵支,一年亏损高达数千万,只有20%左右的汽车客运站通过“以商养站”等方式勉强实现盈亏平衡。

不同于铁路的公共属性,长途、短途大巴主要还是靠公司和个体运营。因此,当车票收入撑不起成本时,裁员、注销、倒闭接踵而来,继而引发一系列恶性循环。

谁能想到,昔年人头攒动的客运站,竟变成了无人无津的“昨日黄花”。不管情愿与否,属于客运站的高光岁月已经落幕,无论是在小镇还是大城市,它们都已成为渐行渐远的背影。

01、人山人海一票难求,客运站的黄金时代

时至今日,在很多人的心中,客运站都是无法抹去的回忆之一。

从上世纪80年代到2010年,是中国汽车客运的“黄金时代”。那时候,无论是去小县城看病、走亲戚,还是南下北上找工作、做买卖,大巴车都是不二选择。每个地方的客运站,是承载烟火气最足的地方,候客大厅挂满了各式牌匾、标语,小小的售票室窗口装着不锈钢栅栏,几排塑钢座椅依次排列,车站里外人声鼎沸。

迎来送往,客运站平等地对待每一个乘客,既不鄙夷一身泥巴的农民工,也不拒绝财大气粗的淘金者,不论年龄性别,不管认不认识,都得挤得前胸贴后背,伴随着大喇叭的报点声,一步步往前挪,直到顺利检票上车,才算得上“大功告成”。

伴随着无数次的发车、返程,客运站就像一个永不停歇的中转站,把外出的人运出去,再把返回故土的人接回来。放寒暑假的孩子、接孙辈的老人在这里团聚;赶着回家过节的农民工终于结束一年的辛劳;无数心怀梦想的年轻人从这里驶向遥远的他乡……客运站从来不缺故事。

在高铁尚未开通的年代,带着民生所需的公路客运,一度膨胀到了几乎到了“垄断”的地步。客运站巨大的人流量,也带动了附近的小商小贩,衍生的行业也越来越多,红火的表象之下,也滋生了不少“乱象”。

首当其冲的就是“偷窃”,这也是无数人的噩梦。在看似无意或是有意的碰撞摩擦中,后者轻而易举地就能将前者的贵重物品顺走,等到当事人反应过来,对方早已消失在茫茫人海里,即便报警也无济于事,千头万绪根本无从查起,只能认栽。

其次让人头疼的便是非法经营,很多长途大巴都是个体车户承包性质,客运站及管理者们几乎不会考虑这些班车的收益及成本,于是自负盈亏的个体老板只能想办法拉拢乘客,在不能雇佣专职人员组织客源的情况下,与票贩及黄牛合作,成了心照不宣的选择。

黄牛会拉住每个进站的旅客,兜售“独家”票源,因此上当受骗者屡见不鲜,或是花几倍高价者大有人在。

这还不是最糟心的,在乘车过程中,旅客可能要经过多次“转卖”才会到达目的地。比如,深圳去湛江的,可能会被运到东莞换个车;从潮汕回深圳的,如果大巴坐不满,要在好几个地方顺道“接”人,导致发车、到达时间统统不固定,而且误差极大。

在节假日期间,由于车上位置不够,超载的乘客只能拿着小板凳坐在过道,密闭车厢里让人作呕的气味,国道、乡道上尘土飞扬的颠簸,以及中途突然想上厕所的痛苦,构成了乘坐大巴车的糟糕体验。

此时如日中天的客运站还浑然不知,自身的命运,将会在不久后发生如何翻天覆地的转折。

02、三重夹击人气不再,客运站从巅峰跌落

2012年,全国公路客运量达到顶峰355.7亿人次。然而,登上抛物线的顶点后,接踵而至的就是坠落。

高铁里程的快速延伸,让人们的出行不再局限于大巴汽车。2012年到2022年,全国铁路营业里程从9.8万公里增长到15.5万公里,其中高铁从0.9万公里增长到4.2万公里,大多数地级市都已纳入到高铁网中。

当京津冀铁路开通后,天津到北京的汽车客运量,只剩原来的30%;渝万高铁通了之后,梁平到重庆的客运量,从每天两千多人直接降到了两百多,剩了10%。

这种“高铁效应”,在高铁线路密集的长三角、珠三角则更为明显。以2010年开通的沪宁城际高铁为例,在高铁开通前,从上海长途东站发出的长途汽车,仅在南京停靠的客运站就有3个,如今已全部停运,而该高铁沿线的苏州、无锡、常州、丹阳、南京等多个城市的省际公路客运均收到影响,每年降幅都在10%以上。

随着高铁网路铺的越来越密集,普通列车也经历了几轮提速,客运汽车在速度上的优势也被迅速超越。除此之外,在安全性上,长途大巴也没有高铁安全性高,毕竟它需要经过复杂的路况,外在不确定因素多,风险也随之增高了。

有某汽运集团的管理人员忍不住发出哀叹:“凡是300公里以上的长途班线,只要当地高铁站一开通,客车基本上就没有活路了。”

高铁以外,网约车这种共享出行方式的异军突起,又进一步加剧了客运站的消亡。2012年,滴滴打车在北京中关村诞生,同年9月正式在北京上线,此后三年间,滴滴专车、滴滴快车、滴滴顺风车等服务不断推出,网约车渐呈燎原之势,无论是灵活性、个性化还是舒适度方面,都远远优于大巴。

不但如此,网约车还会通过补贴、拼车、租车等方式提高性价比。以滴滴为例,从北京四惠到天津直接打车的价格在300元左右,同样的行程,滴滴顺风车的价格仅要99.7元。

随着人们生活水平的日益提升,城乡居民家用汽车也在不断增加。据公安部交通管理局发布的最而新统计数据,截至2020年,中国人均汽车保有量为每5个人拥有一辆汽车。

再加上节假日高速免费,越来越多的人习惯自驾出行,既不必和陌生人拥挤着坐到目的地,还可以自由安排出发时间,每一个细节,都在把客运大巴往出行鄙视链的更低处推。

三重夹击下,客运站以肉眼可见的速度急剧衰落。仅仅2021年,广东一个省就关停了42家客运站;北京10个客运站里,有8个已经或者正计划关闭;到今年,成都、山东、南通、海南、石家庄等全国多地爆发客运站“关停潮”,哀鸿遍野。

就连曾经的客运界大佬们,日子也过得不再光鲜。卖巴士的宇通客车,短短五年时间利润就缩水近九成;做客运的富临运业,年利润也曾较巅峰时期下降80%,股价也一度缩水至高峰时期的六分之一。

从任何层面来说,客运站的“退潮”,都已是大势所趋。

03、转型艰难每况愈下,客运站难挽“颓势”

在日渐萎靡的过程中,客运站并非没有努力“自救”过。然而,起起落落间,客运站的命运并没有得到预期中的救赎。

针对汽车客运站的萧条乃至消失,交通运输部办公厅联合教育、自然资源、上午、文旅、邮政等十部门印发了《关于加快推进汽车客运站转型发展的通知》。

具体措施包括从功能单一的普通客运站向与火车站、机场、客运码头一体衔接的综合客运枢纽转变,拓展站场服务功能;开展与其他交通运输的旅游集散、快递物流等服务业;以及在客运站跨行业、跨领域进行商贸服务,转换成“商贸中心”、“商业综合体”等。

各地也确实积极响应。曾是江西规模最大的南昌昌南客运站在闲置数年后,据报道将改造为一座大型婚宴酒店;浙江省最大的杭州九堡客运中心站,候车大厅一半成了篮球培训场,站场资源是得到了合理运用,但与“客运”实在没多少关系。

纵观客运站的“转型发展”,离核心功能越来越远,更像是不同程度的“去客运化”,反倒让人觉得不伦不类。

而当高铁成为出行绝对主流后,很多城市新建的客运站,一股脑都把地址选在了火车站附近,以承接铁路带来的人流。比如河南周口综合客运总站,在建造之初的定位就是“我市唯一可接驳周口新火车站铁路客运的枢纽站”。

类似的还有建在信阳东站旁边的信阳汽车客运东站,挂牌时当地生活号都在强调“紧邻信阳高铁站”。结果因为坐车的乘客太少,大巴车平时根本不愿意来,有网友下了高铁后,兴冲冲地步行去客运站换乘,却发现停车场空空如也,还得自己去找客运站的工作人员告知目的地,再让工作人员电话联系司机过来。

希望是美好的,现实是残酷的。高铁站一般会选择建在空间相对充裕的郊区,而不少客运站过去都在市区位置,在搬过去之后,从前的方便易得荡然无存,即便郊区的客运站修得再漂亮再气派,正常人也不会为了赶一辆一小时就能到邻市的大巴车,而横跨半个城市去折腾,结局显而易见。

犹记得,2008年的春运,由于南方大范围降雪导致长途客车停运,候车的旅客排成了望不到头的长龙,大家心焦地踱步,急切地询问,互相抱团安慰,期盼着能早些发车与家人团聚,成为了客运史上难以忘却的一笔。

而今,空荡荡的车站里,只有零星的几个乘客,整个候车厅宛如空壳一般,既没有几辆车,也没有几位司机,透着股暮气沉沉。

历史的车轮滚滚向前,客运站的辉煌终被碾落成泥,是无奈,是唏嘘,却也是时代的必然。

 

参考资料:

1.天天财经116《“停运潮”席卷长途大巴车:艰难求生的客运站,和等待回家的人》

2.Vista看天下《年年被嫌弃痛骂,冷不丁倒闭还是让人震惊了》

3.读城记PLUS《汽车客运站消失了,快得连再见都来不及说》

本文为转载内容,授权事宜请联系原著作权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