正在阅读:

大模型上车,汽车智能化竞争的新焦点

扫一扫下载界面新闻APP

大模型上车,汽车智能化竞争的新焦点

大模型的意义在于颠覆和改写智能汽车的算法和逻辑,能够将汽车行业带入智能化的下一个阶段。

图片来源:视觉中国

界面新闻记者 | 刘嘉欣

界面新闻编辑 | 陈小同

在近日举行的2024国际消费电子展(CES )上,多家汽车品牌宣布了大模型上车的进展,让大模型在汽车行业的应用再次成为关注焦点。

大众汽车在CES期间宣布将ChatGPT和IDA语音助手相结合,今年二季度现量产上车,具体应用车型包括旗下的途观、帕萨特、高尔夫等新款车型以及ID系列。大众也将成为首个搭载ChatGPT的汽车品牌。

据了解,该功能以第三方软件公司赛轮思(Cerence)的技术为基础,能够通过语音实现问题解答、控制车内功能、导航等信息。

奔驰也在CES上发布了全新MBUX虚拟助理,奔驰表示新款MBUX基于MB.OS操作系统打造,而MB.OS会搭载基于AI和大语言模型的全新虚拟助手,能够提供更自然的语音反馈和对话。

宝马则基于亚马逊Alexa大语言模型打造了全新一代BMW智能个人助理,能够为驾乘人员提供更安全、人性化的交互服务。

实际上,受到ChatGPT的爆火影响,中国汽车行业也迅速将大模型纳入到汽车智能化的评价体系当中,大模型上车已经成为2023年中国汽车行业的热词之一。

百度、阿里、华为等科技巨头纷纷跟进研发本土生成式AI大模型。2023年初百度文心一言推出时,多家汽车品牌便先后宣布接入;华为智选车车型更新的鸿蒙4.0系统中,语音助手小艺也接入盘古大模型;近期上市的奇瑞星途星纪元ES搭载的“LION AI”大模型则是来自科大讯飞星火大模型。

除了与第三方供应商合作之外,部分汽车品牌也选择自研路线。理想汽车自主研发了Mind GPT认知大模型,将其应用于智能座舱助手理想同学,近期上市的吉利银河E8搭载的AI大模型由吉利自主研发。

语音交互功能是目前大模型上车的普遍应用场景,也是大模型上车的第一站。目前汽车品牌选择将搭载大模型应用于智能座舱的语音助手当中,以强化语音助手对用户自然语言的理解,而非简单识别命令。

但仅仅能够交流还不够,大模型应用于智能座舱,真正应该实现的是大模型对整车的控制。

目前少部分车型能够实现通过语音助手输入说出需求和情景,大模型对其进行翻译理解,随后发出指令。这需要将大模型接入到车机端,才能够实现对整个车内功能的控制。相当一部分大模型目前仅能提供语义交流的功能,对于车内控制功能则还是需要由原本的语音助手来识别并完成。

科大讯飞智能汽车BU智能座舱副总经理吕思南此前表示,大模型不仅要听懂语义,还要有开放扩展的能力。这既包括在语音交互层面,也要开放大模型的潜在能力供各个应用直接调度使用。最终能够实现结合用户的使用场景,车辆可以自主帮用户进行判断和操作。

将目光放的更长远来看,业内认为大模型还能够应用于智能驾驶当中,推动完全自动驾驶的落地。

此前自动驾驶算法主要依赖人工学习,接入大模型之后可以通过学习实现快速迭代。尤其是当下“BEV+Transformer”方案正在成为主流,各厂商都在减少对高清地图的依赖。

极越汽车CEO夏一平曾表示,端到端的无图方案本质上和GPT从图片识别直接到控制的思维模式是一样的,纯视觉通过训练的方式快速提升能力,而AI大模型的生成式特性使得这种能力提升不成问题。

目前业内已经出现一些尝试和探索,今年以来,毫末智行、商汤科技、科大讯飞等一批供应商,相继发布大模型与自动驾驶的成果。毫末智行2023年发布的行业首个自动驾驶生成式大模型DriveGPT ,就是在感知到决策的各个环节引入大模型来提升处理能力,降低时间和成本。

目前大模型的发展还不成熟,在智能座舱上的应用还仅限于语音交互,消费者感知到的功能看似也只是锦上添花。但对于行业来说,大模型的意义在于颠覆和改写智能汽车的算法和逻辑,能够将汽车行业带入智能化的下一个阶段。

未经正式授权严禁转载本文,侵权必究。

评论

暂无评论哦,快来评价一下吧!

下载界面新闻

微信公众号

微博

大模型上车,汽车智能化竞争的新焦点

大模型的意义在于颠覆和改写智能汽车的算法和逻辑,能够将汽车行业带入智能化的下一个阶段。

图片来源:视觉中国

界面新闻记者 | 刘嘉欣

界面新闻编辑 | 陈小同

在近日举行的2024国际消费电子展(CES )上,多家汽车品牌宣布了大模型上车的进展,让大模型在汽车行业的应用再次成为关注焦点。

大众汽车在CES期间宣布将ChatGPT和IDA语音助手相结合,今年二季度现量产上车,具体应用车型包括旗下的途观、帕萨特、高尔夫等新款车型以及ID系列。大众也将成为首个搭载ChatGPT的汽车品牌。

据了解,该功能以第三方软件公司赛轮思(Cerence)的技术为基础,能够通过语音实现问题解答、控制车内功能、导航等信息。

奔驰也在CES上发布了全新MBUX虚拟助理,奔驰表示新款MBUX基于MB.OS操作系统打造,而MB.OS会搭载基于AI和大语言模型的全新虚拟助手,能够提供更自然的语音反馈和对话。

宝马则基于亚马逊Alexa大语言模型打造了全新一代BMW智能个人助理,能够为驾乘人员提供更安全、人性化的交互服务。

实际上,受到ChatGPT的爆火影响,中国汽车行业也迅速将大模型纳入到汽车智能化的评价体系当中,大模型上车已经成为2023年中国汽车行业的热词之一。

百度、阿里、华为等科技巨头纷纷跟进研发本土生成式AI大模型。2023年初百度文心一言推出时,多家汽车品牌便先后宣布接入;华为智选车车型更新的鸿蒙4.0系统中,语音助手小艺也接入盘古大模型;近期上市的奇瑞星途星纪元ES搭载的“LION AI”大模型则是来自科大讯飞星火大模型。

除了与第三方供应商合作之外,部分汽车品牌也选择自研路线。理想汽车自主研发了Mind GPT认知大模型,将其应用于智能座舱助手理想同学,近期上市的吉利银河E8搭载的AI大模型由吉利自主研发。

语音交互功能是目前大模型上车的普遍应用场景,也是大模型上车的第一站。目前汽车品牌选择将搭载大模型应用于智能座舱的语音助手当中,以强化语音助手对用户自然语言的理解,而非简单识别命令。

但仅仅能够交流还不够,大模型应用于智能座舱,真正应该实现的是大模型对整车的控制。

目前少部分车型能够实现通过语音助手输入说出需求和情景,大模型对其进行翻译理解,随后发出指令。这需要将大模型接入到车机端,才能够实现对整个车内功能的控制。相当一部分大模型目前仅能提供语义交流的功能,对于车内控制功能则还是需要由原本的语音助手来识别并完成。

科大讯飞智能汽车BU智能座舱副总经理吕思南此前表示,大模型不仅要听懂语义,还要有开放扩展的能力。这既包括在语音交互层面,也要开放大模型的潜在能力供各个应用直接调度使用。最终能够实现结合用户的使用场景,车辆可以自主帮用户进行判断和操作。

将目光放的更长远来看,业内认为大模型还能够应用于智能驾驶当中,推动完全自动驾驶的落地。

此前自动驾驶算法主要依赖人工学习,接入大模型之后可以通过学习实现快速迭代。尤其是当下“BEV+Transformer”方案正在成为主流,各厂商都在减少对高清地图的依赖。

极越汽车CEO夏一平曾表示,端到端的无图方案本质上和GPT从图片识别直接到控制的思维模式是一样的,纯视觉通过训练的方式快速提升能力,而AI大模型的生成式特性使得这种能力提升不成问题。

目前业内已经出现一些尝试和探索,今年以来,毫末智行、商汤科技、科大讯飞等一批供应商,相继发布大模型与自动驾驶的成果。毫末智行2023年发布的行业首个自动驾驶生成式大模型DriveGPT ,就是在感知到决策的各个环节引入大模型来提升处理能力,降低时间和成本。

目前大模型的发展还不成熟,在智能座舱上的应用还仅限于语音交互,消费者感知到的功能看似也只是锦上添花。但对于行业来说,大模型的意义在于颠覆和改写智能汽车的算法和逻辑,能够将汽车行业带入智能化的下一个阶段。

未经正式授权严禁转载本文,侵权必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