正在阅读:

马亮:人们躲在图书馆“假装”上班,政府可以做什么?

扫一扫下载界面新闻APP

马亮:人们躲在图书馆“假装”上班,政府可以做什么?

这个社会群体需要社会关爱,也需要政府帮扶。

2024年1月6日,杭州,面向公众重新开放的浙江图书馆大学。来源:视觉中国

文丨马亮(中国人民大学国家发展与战略研究院研究员、公共管理学院教授。)

近日,有媒体报道不少失业人员躲进图书馆“伪装”上班,而他们的遭际也受到社会关注。在经济下行压力下,一些企业裁员降薪,使不少人失业并面临再就业难题。图书馆为他们提供了短暂休整的空间,但是也要关注如何为他们提供更好的公共服务。

之所以一些人失业后不敢和家人坦诚,主要是担心家人不理解。不少人是家庭收入的主要依靠,当“顶梁柱”因为失业而可能无法承担房贷、养育子女等的经济压力时,逃入图书馆“假装”上班就成了一个选择。日本电影《东京奏鸣曲》,就讲述了类似的故事。人们遁入图书馆,就是不希望亲人知道后带来烦恼,也不希望他们的痛苦被戳穿。

比如,有失业人员主动“裸辞”,却没想到那么难找工作。特别是人到中年而选择辞职,父母与配偶往往无法理解你为什么离职。他们担心在家被人嫌弃,就到图书馆假装上班。这些人在图书馆投简历、看书、散心,直到找到新工作。

当然,更多人是被企业裁员而选择进入图书馆的。失业、降薪等人生遭遇带来的困难、困惑与困扰,让他们自己无法接受,也担心家人无法理解。他们希望利用这个空闲时间,在图书馆这样的公共场所调整心情、充电、换赛道和找工作。

可以预见的是,这或许不是短暂和少数人可能面临的问题,而会是不少人在可见的未来会遇到的事件。这需要每个人有所准备和适应变化,也需要全社会特别是政府部门加强帮扶。

毫无疑问,这个社会群体需要社会关爱,也需要政府帮扶。一方面,他们“伪装”上班是善意的谎言,需要得到家人的理解与支持。另一方面,社会的包容与帮助也至关重要。

每个人都要迎接和适应工作新常态

从个体角度而言,每个人都需要拥有强烈的危机意识,认识到当前和未来的工作形态会是更为多元和动荡的。几乎没有人可以一辈子只进一个工作单位,只做一份工作。所以,更换工作和再就业是几乎所有人在其一生都会遇到和发生的事件。

从用人单位的角度来说,要转变招聘理念,允许乃至鼓励求职者一段时间的失业或待业状态。不少大学毕业生选择Gap一年,希望可以找到自己心仪的职业发展方向。对于失业后再就业的人群,也应提供这样的自由空间,使他们通过调整来重新适应新工作和新生活。

当你要主动辞职时,不要一时冲动而不计后果,而要做好万全而充分的准备。比如,可以与家人提前沟通,争取他们尊重和支持你的个人选择。再如,做好家庭收入筹划,调整消费水平,适应短暂失业可能带来的收入减少和消费降级。

当失业来临时,每个人都要允许自己停下来,允许职场旅程可以暂时中断,以方便有时间调整自己。有时候,人们只有空闲下来,才有可能“柳暗花明又一村”,为走好下一步充电蓄能。

当失业发生在自己身上时,人们往往会归因,要么是内因,要么是外因。不少人怀疑是自己的能力不足,所以会自怨自艾。此时不要怪罪自己,而要认识到这是大环境使然。人生就是波浪起伏,有时起有时落,所以要在心理上争取与自己和解。

很多人忙于工作,甚至忘了生活本来应有的样子。当人们失业后进入图书馆,才发现原来生活很美好。图书馆里是一幅众生相,可以让你接地气地重新打量和审视周遭的世界。当然,可以设定一个截止日期,让自己有一定的紧迫感,不至于太过放空。

人们怀念过去经济高速增长和社会瞬息万变的年代,但是也要迎接和适应未来经济增速趋缓和社会节奏变慢的时代。随着人工智能等技术突飞猛进的发展,人们的工作也在面临机器换人的危机和人机协同的希望。

这就要求每个人都要树立终身教育的理念,通过持续不断的培训和学习来提升自我。人们不能等到失业了才去图书馆,而是要日常生活中就经常光顾图书馆,汲取知识和增长技能。

与此同时,在工作转换时期,特别要做好个人保障工作。比如,失业期间可以申请失业保险,个人应缴纳医疗保险,避免空窗期发生意外而得不到有效保障。

政府部门和公共服务机构可以做什么?

面对躲进图书馆的失业人员,政府部门可以做什么?毫无疑问,政府部门可以有所作为,也应该伸出援手。至关重要的是,政府部门应多措并举,加大力度改善经济发展状况,创造更多更好的就业机会,让人们对未来充满信心。

与此同时,人社等部门能够提供更多就业服务,为求职人员对接求职服务,为待业人员提供零工机会。除了图书馆可以就近服务失业人员,政务服务大厅等公共空间也可以转型成为就业中心,为人们提供更多针对性服务。

在数字时代,图书馆面临严峻挑战,因为到图书馆读书的人越来越少。许多人选择电子书,习惯于碎片化的移动阅读。我们不希望图书馆帮助人们“伪装”上班,图书馆也没有这样的功能定位。但是,为了这些“善意的谎言”,图书馆可以做得更好,也会迎来新发展机遇。

当失业人员走入图书馆时,他们不是谋求避难所,而是希望寻找避风港。图书馆可以成为再就业人员再出发的加油站,成为他们释放情绪压力的减压阀。

躲在图书馆的人们希望可以有更多座位、储存室、充电插座、微波炉、饭堂等公共设施,方便人们在图书馆学习和休息,避免抢座位、抢电源、抢空间等烦恼。

除了改善硬件条件,图书馆还可以优化软件服务。比如,图书馆可以为这些人对接就业培训与指导,开设相关讲座,提供心理辅导,组织互助沙龙或俱乐部。

这个时代的最大矛盾,是一些人想慢却慢不下来,快得像飞速旋转的陀螺,不断制造和卷入“内卷”状态。另一些人不想慢却要慢下来,甚至是戛然而止,并让自己猝不及防。

跳出图书馆挤满求职人员的事件本身,我们要反思当下和未来的社会走向。如何让这个社会走向一个正常的状态,让每一个人都有一个正常的节奏,可能是更为重要的课题。

 

(文章仅代表作者观点。责编邮箱:yanguihua@jiemian.com。)

未经正式授权严禁转载本文,侵权必究。

评论

暂无评论哦,快来评价一下吧!

下载界面新闻

微信公众号

微博

马亮:人们躲在图书馆“假装”上班,政府可以做什么?

这个社会群体需要社会关爱,也需要政府帮扶。

2024年1月6日,杭州,面向公众重新开放的浙江图书馆大学。来源:视觉中国

文丨马亮(中国人民大学国家发展与战略研究院研究员、公共管理学院教授。)

近日,有媒体报道不少失业人员躲进图书馆“伪装”上班,而他们的遭际也受到社会关注。在经济下行压力下,一些企业裁员降薪,使不少人失业并面临再就业难题。图书馆为他们提供了短暂休整的空间,但是也要关注如何为他们提供更好的公共服务。

之所以一些人失业后不敢和家人坦诚,主要是担心家人不理解。不少人是家庭收入的主要依靠,当“顶梁柱”因为失业而可能无法承担房贷、养育子女等的经济压力时,逃入图书馆“假装”上班就成了一个选择。日本电影《东京奏鸣曲》,就讲述了类似的故事。人们遁入图书馆,就是不希望亲人知道后带来烦恼,也不希望他们的痛苦被戳穿。

比如,有失业人员主动“裸辞”,却没想到那么难找工作。特别是人到中年而选择辞职,父母与配偶往往无法理解你为什么离职。他们担心在家被人嫌弃,就到图书馆假装上班。这些人在图书馆投简历、看书、散心,直到找到新工作。

当然,更多人是被企业裁员而选择进入图书馆的。失业、降薪等人生遭遇带来的困难、困惑与困扰,让他们自己无法接受,也担心家人无法理解。他们希望利用这个空闲时间,在图书馆这样的公共场所调整心情、充电、换赛道和找工作。

可以预见的是,这或许不是短暂和少数人可能面临的问题,而会是不少人在可见的未来会遇到的事件。这需要每个人有所准备和适应变化,也需要全社会特别是政府部门加强帮扶。

毫无疑问,这个社会群体需要社会关爱,也需要政府帮扶。一方面,他们“伪装”上班是善意的谎言,需要得到家人的理解与支持。另一方面,社会的包容与帮助也至关重要。

每个人都要迎接和适应工作新常态

从个体角度而言,每个人都需要拥有强烈的危机意识,认识到当前和未来的工作形态会是更为多元和动荡的。几乎没有人可以一辈子只进一个工作单位,只做一份工作。所以,更换工作和再就业是几乎所有人在其一生都会遇到和发生的事件。

从用人单位的角度来说,要转变招聘理念,允许乃至鼓励求职者一段时间的失业或待业状态。不少大学毕业生选择Gap一年,希望可以找到自己心仪的职业发展方向。对于失业后再就业的人群,也应提供这样的自由空间,使他们通过调整来重新适应新工作和新生活。

当你要主动辞职时,不要一时冲动而不计后果,而要做好万全而充分的准备。比如,可以与家人提前沟通,争取他们尊重和支持你的个人选择。再如,做好家庭收入筹划,调整消费水平,适应短暂失业可能带来的收入减少和消费降级。

当失业来临时,每个人都要允许自己停下来,允许职场旅程可以暂时中断,以方便有时间调整自己。有时候,人们只有空闲下来,才有可能“柳暗花明又一村”,为走好下一步充电蓄能。

当失业发生在自己身上时,人们往往会归因,要么是内因,要么是外因。不少人怀疑是自己的能力不足,所以会自怨自艾。此时不要怪罪自己,而要认识到这是大环境使然。人生就是波浪起伏,有时起有时落,所以要在心理上争取与自己和解。

很多人忙于工作,甚至忘了生活本来应有的样子。当人们失业后进入图书馆,才发现原来生活很美好。图书馆里是一幅众生相,可以让你接地气地重新打量和审视周遭的世界。当然,可以设定一个截止日期,让自己有一定的紧迫感,不至于太过放空。

人们怀念过去经济高速增长和社会瞬息万变的年代,但是也要迎接和适应未来经济增速趋缓和社会节奏变慢的时代。随着人工智能等技术突飞猛进的发展,人们的工作也在面临机器换人的危机和人机协同的希望。

这就要求每个人都要树立终身教育的理念,通过持续不断的培训和学习来提升自我。人们不能等到失业了才去图书馆,而是要日常生活中就经常光顾图书馆,汲取知识和增长技能。

与此同时,在工作转换时期,特别要做好个人保障工作。比如,失业期间可以申请失业保险,个人应缴纳医疗保险,避免空窗期发生意外而得不到有效保障。

政府部门和公共服务机构可以做什么?

面对躲进图书馆的失业人员,政府部门可以做什么?毫无疑问,政府部门可以有所作为,也应该伸出援手。至关重要的是,政府部门应多措并举,加大力度改善经济发展状况,创造更多更好的就业机会,让人们对未来充满信心。

与此同时,人社等部门能够提供更多就业服务,为求职人员对接求职服务,为待业人员提供零工机会。除了图书馆可以就近服务失业人员,政务服务大厅等公共空间也可以转型成为就业中心,为人们提供更多针对性服务。

在数字时代,图书馆面临严峻挑战,因为到图书馆读书的人越来越少。许多人选择电子书,习惯于碎片化的移动阅读。我们不希望图书馆帮助人们“伪装”上班,图书馆也没有这样的功能定位。但是,为了这些“善意的谎言”,图书馆可以做得更好,也会迎来新发展机遇。

当失业人员走入图书馆时,他们不是谋求避难所,而是希望寻找避风港。图书馆可以成为再就业人员再出发的加油站,成为他们释放情绪压力的减压阀。

躲在图书馆的人们希望可以有更多座位、储存室、充电插座、微波炉、饭堂等公共设施,方便人们在图书馆学习和休息,避免抢座位、抢电源、抢空间等烦恼。

除了改善硬件条件,图书馆还可以优化软件服务。比如,图书馆可以为这些人对接就业培训与指导,开设相关讲座,提供心理辅导,组织互助沙龙或俱乐部。

这个时代的最大矛盾,是一些人想慢却慢不下来,快得像飞速旋转的陀螺,不断制造和卷入“内卷”状态。另一些人不想慢却要慢下来,甚至是戛然而止,并让自己猝不及防。

跳出图书馆挤满求职人员的事件本身,我们要反思当下和未来的社会走向。如何让这个社会走向一个正常的状态,让每一个人都有一个正常的节奏,可能是更为重要的课题。

 

(文章仅代表作者观点。责编邮箱:yanguihua@jiemian.com。)

未经正式授权严禁转载本文,侵权必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