正在阅读:

一座常住人口仅500多万的城市如何迈向“万亿之城”|区域新势力 ①

扫一扫下载界面新闻APP

一座常住人口仅500多万的城市如何迈向“万亿之城”|区域新势力 ①

全国仅有25座城市迈过了万亿门槛。在这些城市中,常州不仅常住人口最少,面积也只有苏州的一半。

江苏常州,理想汽车基地的生产车间,机器臂在组装新能源汽车。图源:视觉中国

界面新闻记者 | 徐灵超

界面新闻编辑 | 彭朋

刚刚过去的2023年,江苏常州地区生产总值(GDP)破万亿。

在前不久闭幕的常州市2024年两会上,市委书记陈金虎更是发出了“万亿之城再出发”的豪迈宣言。

此前,全国仅有24座城市迈过了万亿门槛。和这些城市相比,第25城常州的常住人口最少,仅为500多万人,面积也只有苏州的一半左右。界面新闻记者日前来到常州,探访这座苏南小城经济腾飞的秘诀:这座苏南小城近二十年来如何做对了把握大趋势,坚守实业发展?

新能源之都

在常州,随便和遇到的路人聊一聊,他们都知道理想、比亚迪和宁德时代。“只要是新能源,常州几个轮子的都造。”出租车司机成了导游,比比划划地给界面新闻记者介绍。

常州城市南郊的武进区是造车新势力之一理想的生产基地,城北靠近奔牛国际机场则坐落着比亚迪的工厂。以天目湖闻名的溧阳是宁德时代在总部以外全国最大的生产线,而金坛区的一些马路,都由当地光伏企业命名。

新能源产业无疑是带动常州经济的火车头。去年,常州新能源产业产值达到7500亿元左右,光伏产业规模达到全国十分之一;整车产量近68万辆,占全省70%,同比翻了一倍。去年,全国每出口的10辆新能源汽车中就有1辆产自常州。

“除了新能源车,电动自行车小牛和九号也是从这里走出去,北汽新能源重卡也在这里,他们造的车轮子可多了。”记者遇到的上述那位出租车司机介绍到,颇为自豪。

常州是中国近代民族工业的摇篮之一,涌现出许多民族实业家。上世纪60年代,作为全国三大乘用车制造基地之一,常州拥有全国最大的乘用车生产企业,整车生产规模超过3000辆。改革开放后,常州是全国最大的电缆生产基地,也是中国拖拉机制造的大本营。“从始至终,常州始终贯彻的路线就是发展实业。”常州市工信局综合处处长周忆峥告诉界面新闻记者。

2022年,常州工业规模总量首次突破2万亿元、跃居江苏第三,制造业增加值占地区生产总值比重达43.1%、江苏第一。目前,常州已形成国内同类城市中最完备的产业体系,国家工业41个大类中常州有37个。共有国家制造业单项冠军企业32家,国家专精特新“小巨人”企业166家。

2025年,常州目标实现新能源领域产业规模超万亿元。江苏省也于近日印发《关于支持常州新能源产业高质量发展的意见》,支持常州高质量推进太阳能光伏、动力及储能电池、新型电力装备以及新能源汽车等产业链创新升级,打造“新能源之都”城市名片。

在去年发布的《2023胡润中国新能源产业集聚度城市榜》上,常州与北京并列排名第四,投资热度排名第一。榜单指出,以光伏、锂电、新能源车为代表的‘新三样’正逐步成为支撑中国出口的主要力量。这“新三样”恰恰是常州最引以为傲的产业,而押中这三个风口,绝非偶然。

打通产业链

本世纪初,光伏产业在江苏方兴未艾,天合光能、亿晶光电等一批光伏企业先后在常州成立。2008年前后,常州又涌现出一批投资于动力电池、正负极材料等新能源产业的民营企业家。

一年之后,常州发布了振兴五大产业计划,新能源产业便是其中之一。2013年,常州全面实施工业经济“三位一体”转型升级发展战略,即以新能源汽车及动力电池产业、智能电网等在内十大产业链建设发展战略性新兴产业。四年后,常州又推出了十大产业链2.0版,即“五新三高两智能”,聚焦新能源汽车及汽车核心零部件、新能源、新材料、新一代信息技术、轨道交通等十大重点领域,从“建、补、强”三点入手,增创战略性新兴产业发展动能。

2016年起,常州连续多年举办创新创业大赛,至今已吸引超过2800多家科技企业和创业团队参赛,引导260个创业团队在本地落地孵化,并给出了总计约2亿元的资金支持。

如今,在新能源领域,常州已建有新型研发机构21家、省级院士工作站3家、省级以上工程技术研究中心140家。

头部企业发展起来以后,常州开始寻找相关产业链上的配套企业,有意识地为其搭建平台,促成产业集聚。

常州市科技局高新处二级主任科员倪新宇告诉记者,十大产业链政策发布后,常州市科技局等委办局多次梳理全国范围内与十大产业链相关的优势院校、学科、重点实验室等,并与常州当时相对缺乏的产业或配套做比对,有的放矢地邀请相关专家和企业前来考察、讲课等,并吸引全国各地企业家前来投资。

亿晶光电董秘陈江明回忆,公司成立的头几年是“两头在外”,原材料和市场都在国外,公司只是做加工。

“现在,所有光伏电池组件所需要的辅材,玻璃、铝边框、银浆、胶膜、接线盒,都可以在我们公司附近两小时范围内找到供应商。”陈江明说。“作为光伏企业,在全国其他地方很难有这样的区位优势。”

成熟的产业配套不仅限于光伏产业。据周忆峥介绍,在动力电池领域,常州很早就讲产业链拆分成32个关键环节,针对每一个环节,引入合适的企业。如今,常州拥有生产及配套企业160余家,涵盖电池材料、系统技术研发等所有32个环节中的31个,唯一缺失的是制造隔膜的原材料聚烯烃生产商,原因则是这个产业可能造成环境污染。

等风来

产业链的集聚往往是双向奔赴。常州凭借多年来的积累,汇集了诸多汽车配件制造企业,但是却一直缺乏一个优秀的整车生产商将这些资源组合起来。

引进理想和比亚迪等造车新势力后,情况很快发生了变化。2015年,常州与理想签约。次年,武进产业基金参与投资了理想7.8亿元融资项目,此时距离第一台理想one交付尚有三年时间。同样在2016年,宁德时代落地溧阳,成立江苏时代。

据常州市发改委相关负责人介绍,目前理想所有生产线都在常州,且有近六成的零配件由省内供应商加工,落到常州本地的也超过25%。未来,理想的电机和增程器产品线也将落地常州。

周忆峥介绍,常州目前在新能源领域已经构建了“发储送用”全链条产业闭环。在发电环节,常州光伏发电领域规模居全国前列,光伏规上工业企业产值在2023年全年达到1121亿元。储能方面,以动力电池产业为主,常州形成以溧阳金坛为核心的产业格局,动力电池领域产值在2023年全年达到1777亿元。而输送方面,常州自改革开放以来便以变压器制造闻名,现在也是全国最大的特高压输变电设备制造基地,充实的变压器产品结构市场占有率达12%,居国内第一。另据介绍,常州去年全年新能源汽车渗透率达到41.4%,截至12月底,保有各类充电桩超过6.14万个,至少可为17.7万辆新能源汽车提供充换电服务。目前,常州还在积极布局新能源的未来产业,打造“常州氢湾”,安泰创明和永安行等氢能领域的创新企业都已入驻。

在多年曲折探索之下,常州凝聚了一批熟悉产业且具有前瞻视角的企业家及政府官员。本地人大多知道中航锂电曾一度濒临破产,而后被常州金坛引进并注资,成为如今的动力电池龙头中创新航的故事。很多回头看来十分明智的决定,在当下却可能是个冒险的尝试,如果没有对企业和产业拥有精准判断的官员,很可能没有办法帮助企业“拨云见日”。

理想最初落户常州时,也曾有过一两年的迷茫,公司尝试开发轻型电动车SEV,却闯入国家电动车灰色地带。即便在确定了开发增程车以后,市场也并不看好。但如今,理想已经是最赚钱的新势力车企,2023年第三季度,理想的净利润达到28.1亿元。

2023年12月,世界经济论坛(WEF)公布最新一批“灯塔工厂”名单,江苏时代名列其中,这也是常州首家“灯塔工厂”。

“灯塔工厂”由世界经济论坛与管理咨询公司麦肯锡合作开展遴选。因其严格的评选标准,“灯塔工厂”被誉为“世界上最先进的工厂”,代表着当今全球制造业领域智能制造和数字化的最高水平。

“引进理想和宁德时代的时候,这两家企业都还没有那么大名气。有人说常州是踩中了新能源车的风口,但是如果没有前瞻眼光合理布局,风口来了你也接不住。”周忆峥说。

最宝贵的还是人才

近几年来,随着产业集聚不断完善,常州市也在不断完善营商环境,推出更有针对性的优惠政策,与当地企业共同成长。

“早些年的时候我们鼓励企业用‘机器换人’,现在要转向智能制造,产业要向上走。”周忆峥说。简单地圈地造厂房不会收到政府补助资金的青睐,但是高端化、智能化、绿色化则会受到重点支持。

陈江明告诉记者,2019年至2021年,亿晶光电开始迭代产品,淘汰落后的生产线,并投产更先进的PERC电池组件。产品更新换代导致公司在账面上连续三年呈现亏损,减值十几个亿。这在一定程度上会影响企业的银行授信。

了解企业的困难后,常州市金坛区果断出手,投资7个亿的产业基金入股亿晶光电旗下的子公司,缓解了企业的燃眉之急。2022年,亿晶光电的产能规模成功翻番,营收突破100亿。

企业和城市的发展彼此互相成就。倪新宇回忆,2019年,比亚迪进驻常州。比亚迪当时就已经是全国最大的新能源车制造商,到2022年,比亚迪的常州基地产值达到280亿元。去年年初,比亚迪新能源汽车核心零部件产业园也在常州奠基。

“起初我们认为比亚迪和理想一样,主要把生产线放在常州,但是去年比亚迪通过了我们的高新技术企业认定。恐怕一开始我们都没有想到,它把研究院也一起带到常州来了,实实在在投入了研发费用。”倪新宇说。

周忆峥介绍,不少企业最初来到常州,都是看中了这里的制造优势。不过常州通过各类优惠政策,在核心技术突破、产业基础再造等方面给出奖励,鼓励企业积极创新,由制造向智造转向,努力发展成区域总部。

研发创新少不了各类人才的加持,常州2024政府工作报告指出,万亿之城再出发,归根结底是“人”的再出发。

18年来,常州一直实施“龙城英才计划”, 天合光能高纪凡、宏微科技赵善麒、中科院物理研究所吴凡等领军人才的回国创业均得到了常州市的大力资助。在去年的升级版中,新引进的海外顶尖人才、本土顶尖人才和人才攻关联合体分别可获得2000万元以上、1000万元以上和最高500万元支持。

近几年来,常州人才吸引力指数从全国第26位提升至第22位,“95后”人才吸引力跃升至第21位,2023年常州引入各类人才超过12万人。

今年年初,常州还决定实施三年期高层次人才“双岗互聘计划”, 每年遴选1000名以内具有博士学位或副高(含)以上专业技术职务的高层次人才,在全市高科技企业、高校以及科研院所之间开展双岗互聘。在政府工作报告中,常州市提出今年引进各类人才超 12 万人、顶尖人才项目 10 个以上、领军型创新创业人才项目 400 个以上的目标。

“接下来无论是汽车也好,还是其他产业,我们都希望通过集群化、产业链化的建设,让他们能够持续生长,和常州这座城市一起。”周忆峥说。

未经正式授权严禁转载本文,侵权必究。

比亚迪

6.3k
  • 比亚迪携五款车型正式亮相卡塔尔,加速中东电动化转型
  • 中汽协:比亚迪、理想、路特斯、合众新能源、特斯拉、蔚来等6家企业76款车型符合汽车数据处理4项安全要求

评论

暂无评论哦,快来评价一下吧!

下载界面新闻

微信公众号

微博

一座常住人口仅500多万的城市如何迈向“万亿之城”|区域新势力 ①

全国仅有25座城市迈过了万亿门槛。在这些城市中,常州不仅常住人口最少,面积也只有苏州的一半。

江苏常州,理想汽车基地的生产车间,机器臂在组装新能源汽车。图源:视觉中国

界面新闻记者 | 徐灵超

界面新闻编辑 | 彭朋

刚刚过去的2023年,江苏常州地区生产总值(GDP)破万亿。

在前不久闭幕的常州市2024年两会上,市委书记陈金虎更是发出了“万亿之城再出发”的豪迈宣言。

此前,全国仅有24座城市迈过了万亿门槛。和这些城市相比,第25城常州的常住人口最少,仅为500多万人,面积也只有苏州的一半左右。界面新闻记者日前来到常州,探访这座苏南小城经济腾飞的秘诀:这座苏南小城近二十年来如何做对了把握大趋势,坚守实业发展?

新能源之都

在常州,随便和遇到的路人聊一聊,他们都知道理想、比亚迪和宁德时代。“只要是新能源,常州几个轮子的都造。”出租车司机成了导游,比比划划地给界面新闻记者介绍。

常州城市南郊的武进区是造车新势力之一理想的生产基地,城北靠近奔牛国际机场则坐落着比亚迪的工厂。以天目湖闻名的溧阳是宁德时代在总部以外全国最大的生产线,而金坛区的一些马路,都由当地光伏企业命名。

新能源产业无疑是带动常州经济的火车头。去年,常州新能源产业产值达到7500亿元左右,光伏产业规模达到全国十分之一;整车产量近68万辆,占全省70%,同比翻了一倍。去年,全国每出口的10辆新能源汽车中就有1辆产自常州。

“除了新能源车,电动自行车小牛和九号也是从这里走出去,北汽新能源重卡也在这里,他们造的车轮子可多了。”记者遇到的上述那位出租车司机介绍到,颇为自豪。

常州是中国近代民族工业的摇篮之一,涌现出许多民族实业家。上世纪60年代,作为全国三大乘用车制造基地之一,常州拥有全国最大的乘用车生产企业,整车生产规模超过3000辆。改革开放后,常州是全国最大的电缆生产基地,也是中国拖拉机制造的大本营。“从始至终,常州始终贯彻的路线就是发展实业。”常州市工信局综合处处长周忆峥告诉界面新闻记者。

2022年,常州工业规模总量首次突破2万亿元、跃居江苏第三,制造业增加值占地区生产总值比重达43.1%、江苏第一。目前,常州已形成国内同类城市中最完备的产业体系,国家工业41个大类中常州有37个。共有国家制造业单项冠军企业32家,国家专精特新“小巨人”企业166家。

2025年,常州目标实现新能源领域产业规模超万亿元。江苏省也于近日印发《关于支持常州新能源产业高质量发展的意见》,支持常州高质量推进太阳能光伏、动力及储能电池、新型电力装备以及新能源汽车等产业链创新升级,打造“新能源之都”城市名片。

在去年发布的《2023胡润中国新能源产业集聚度城市榜》上,常州与北京并列排名第四,投资热度排名第一。榜单指出,以光伏、锂电、新能源车为代表的‘新三样’正逐步成为支撑中国出口的主要力量。这“新三样”恰恰是常州最引以为傲的产业,而押中这三个风口,绝非偶然。

打通产业链

本世纪初,光伏产业在江苏方兴未艾,天合光能、亿晶光电等一批光伏企业先后在常州成立。2008年前后,常州又涌现出一批投资于动力电池、正负极材料等新能源产业的民营企业家。

一年之后,常州发布了振兴五大产业计划,新能源产业便是其中之一。2013年,常州全面实施工业经济“三位一体”转型升级发展战略,即以新能源汽车及动力电池产业、智能电网等在内十大产业链建设发展战略性新兴产业。四年后,常州又推出了十大产业链2.0版,即“五新三高两智能”,聚焦新能源汽车及汽车核心零部件、新能源、新材料、新一代信息技术、轨道交通等十大重点领域,从“建、补、强”三点入手,增创战略性新兴产业发展动能。

2016年起,常州连续多年举办创新创业大赛,至今已吸引超过2800多家科技企业和创业团队参赛,引导260个创业团队在本地落地孵化,并给出了总计约2亿元的资金支持。

如今,在新能源领域,常州已建有新型研发机构21家、省级院士工作站3家、省级以上工程技术研究中心140家。

头部企业发展起来以后,常州开始寻找相关产业链上的配套企业,有意识地为其搭建平台,促成产业集聚。

常州市科技局高新处二级主任科员倪新宇告诉记者,十大产业链政策发布后,常州市科技局等委办局多次梳理全国范围内与十大产业链相关的优势院校、学科、重点实验室等,并与常州当时相对缺乏的产业或配套做比对,有的放矢地邀请相关专家和企业前来考察、讲课等,并吸引全国各地企业家前来投资。

亿晶光电董秘陈江明回忆,公司成立的头几年是“两头在外”,原材料和市场都在国外,公司只是做加工。

“现在,所有光伏电池组件所需要的辅材,玻璃、铝边框、银浆、胶膜、接线盒,都可以在我们公司附近两小时范围内找到供应商。”陈江明说。“作为光伏企业,在全国其他地方很难有这样的区位优势。”

成熟的产业配套不仅限于光伏产业。据周忆峥介绍,在动力电池领域,常州很早就讲产业链拆分成32个关键环节,针对每一个环节,引入合适的企业。如今,常州拥有生产及配套企业160余家,涵盖电池材料、系统技术研发等所有32个环节中的31个,唯一缺失的是制造隔膜的原材料聚烯烃生产商,原因则是这个产业可能造成环境污染。

等风来

产业链的集聚往往是双向奔赴。常州凭借多年来的积累,汇集了诸多汽车配件制造企业,但是却一直缺乏一个优秀的整车生产商将这些资源组合起来。

引进理想和比亚迪等造车新势力后,情况很快发生了变化。2015年,常州与理想签约。次年,武进产业基金参与投资了理想7.8亿元融资项目,此时距离第一台理想one交付尚有三年时间。同样在2016年,宁德时代落地溧阳,成立江苏时代。

据常州市发改委相关负责人介绍,目前理想所有生产线都在常州,且有近六成的零配件由省内供应商加工,落到常州本地的也超过25%。未来,理想的电机和增程器产品线也将落地常州。

周忆峥介绍,常州目前在新能源领域已经构建了“发储送用”全链条产业闭环。在发电环节,常州光伏发电领域规模居全国前列,光伏规上工业企业产值在2023年全年达到1121亿元。储能方面,以动力电池产业为主,常州形成以溧阳金坛为核心的产业格局,动力电池领域产值在2023年全年达到1777亿元。而输送方面,常州自改革开放以来便以变压器制造闻名,现在也是全国最大的特高压输变电设备制造基地,充实的变压器产品结构市场占有率达12%,居国内第一。另据介绍,常州去年全年新能源汽车渗透率达到41.4%,截至12月底,保有各类充电桩超过6.14万个,至少可为17.7万辆新能源汽车提供充换电服务。目前,常州还在积极布局新能源的未来产业,打造“常州氢湾”,安泰创明和永安行等氢能领域的创新企业都已入驻。

在多年曲折探索之下,常州凝聚了一批熟悉产业且具有前瞻视角的企业家及政府官员。本地人大多知道中航锂电曾一度濒临破产,而后被常州金坛引进并注资,成为如今的动力电池龙头中创新航的故事。很多回头看来十分明智的决定,在当下却可能是个冒险的尝试,如果没有对企业和产业拥有精准判断的官员,很可能没有办法帮助企业“拨云见日”。

理想最初落户常州时,也曾有过一两年的迷茫,公司尝试开发轻型电动车SEV,却闯入国家电动车灰色地带。即便在确定了开发增程车以后,市场也并不看好。但如今,理想已经是最赚钱的新势力车企,2023年第三季度,理想的净利润达到28.1亿元。

2023年12月,世界经济论坛(WEF)公布最新一批“灯塔工厂”名单,江苏时代名列其中,这也是常州首家“灯塔工厂”。

“灯塔工厂”由世界经济论坛与管理咨询公司麦肯锡合作开展遴选。因其严格的评选标准,“灯塔工厂”被誉为“世界上最先进的工厂”,代表着当今全球制造业领域智能制造和数字化的最高水平。

“引进理想和宁德时代的时候,这两家企业都还没有那么大名气。有人说常州是踩中了新能源车的风口,但是如果没有前瞻眼光合理布局,风口来了你也接不住。”周忆峥说。

最宝贵的还是人才

近几年来,随着产业集聚不断完善,常州市也在不断完善营商环境,推出更有针对性的优惠政策,与当地企业共同成长。

“早些年的时候我们鼓励企业用‘机器换人’,现在要转向智能制造,产业要向上走。”周忆峥说。简单地圈地造厂房不会收到政府补助资金的青睐,但是高端化、智能化、绿色化则会受到重点支持。

陈江明告诉记者,2019年至2021年,亿晶光电开始迭代产品,淘汰落后的生产线,并投产更先进的PERC电池组件。产品更新换代导致公司在账面上连续三年呈现亏损,减值十几个亿。这在一定程度上会影响企业的银行授信。

了解企业的困难后,常州市金坛区果断出手,投资7个亿的产业基金入股亿晶光电旗下的子公司,缓解了企业的燃眉之急。2022年,亿晶光电的产能规模成功翻番,营收突破100亿。

企业和城市的发展彼此互相成就。倪新宇回忆,2019年,比亚迪进驻常州。比亚迪当时就已经是全国最大的新能源车制造商,到2022年,比亚迪的常州基地产值达到280亿元。去年年初,比亚迪新能源汽车核心零部件产业园也在常州奠基。

“起初我们认为比亚迪和理想一样,主要把生产线放在常州,但是去年比亚迪通过了我们的高新技术企业认定。恐怕一开始我们都没有想到,它把研究院也一起带到常州来了,实实在在投入了研发费用。”倪新宇说。

周忆峥介绍,不少企业最初来到常州,都是看中了这里的制造优势。不过常州通过各类优惠政策,在核心技术突破、产业基础再造等方面给出奖励,鼓励企业积极创新,由制造向智造转向,努力发展成区域总部。

研发创新少不了各类人才的加持,常州2024政府工作报告指出,万亿之城再出发,归根结底是“人”的再出发。

18年来,常州一直实施“龙城英才计划”, 天合光能高纪凡、宏微科技赵善麒、中科院物理研究所吴凡等领军人才的回国创业均得到了常州市的大力资助。在去年的升级版中,新引进的海外顶尖人才、本土顶尖人才和人才攻关联合体分别可获得2000万元以上、1000万元以上和最高500万元支持。

近几年来,常州人才吸引力指数从全国第26位提升至第22位,“95后”人才吸引力跃升至第21位,2023年常州引入各类人才超过12万人。

今年年初,常州还决定实施三年期高层次人才“双岗互聘计划”, 每年遴选1000名以内具有博士学位或副高(含)以上专业技术职务的高层次人才,在全市高科技企业、高校以及科研院所之间开展双岗互聘。在政府工作报告中,常州市提出今年引进各类人才超 12 万人、顶尖人才项目 10 个以上、领军型创新创业人才项目 400 个以上的目标。

“接下来无论是汽车也好,还是其他产业,我们都希望通过集群化、产业链化的建设,让他们能够持续生长,和常州这座城市一起。”周忆峥说。

未经正式授权严禁转载本文,侵权必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