正在阅读:

2024年出口的结构性潜力主要在哪里?

扫一扫下载界面新闻APP

2024年出口的结构性潜力主要在哪里?

服务贸易作为最大的短板,有非常大的潜力可以挖掘。

郑州国际港中欧班列集结中心航拍图。图片来源:视觉中国

编者按:2023年我国经济实现了5.2%的增长速度。如果以现价来计算,2023年GDP同比增速则为4.64%,较上年下降了0.2个百分点。对比GDP现价和不变价的历史增速,可以说我国已经进入了中低增速发展阶段。

当然,中低速增长阶段并不意味着全面中低速,这其实是一个结构化增长主导的阶段——旧的需求在消失、新的需求在出现;有的行业供给已过剩、有的行业供给严重不足;有的地区正在以远高于全国水平的速度成长、有的地区增长速度早已先行走低。

不仅如此,这还是一个快速转换且速度之快远超普遍预期的阶段,调整的成本也因此大于一般情况,必然会给市场主体带来不小的影响。如何快速适应这个阶段,既考验市场参与主体,也考验政策制定者。

界面商学院希望对我国经济在2023年的表现进行深度解析,挖掘出新阶段的一些新变化,为大家提供一些参考。以下为这个系列的第三篇,讨论的主题是出口。

2023年我国货物出口规模上升至23.77万亿元(约合3.38万亿美元),出口在边际上的增加或减少,对出口企业产生的影响远超往昔——2023年的出口规模是上一轮出口低点2016年的1.7倍。

这意味着巩固出口的基本盘非常重要,也意味着出口亟需优化结构、拓展新的增量,进一步提高我国出口对冲外部压力的能力。如何稳定出口?过去一年我国出口在结构上的得与失或能提供一些思路。

服务贸易作为最大的短板,有非常大的潜力可以挖掘

2023年我国净出口对经济增长负贡献,如果将净出口拆分成货物净出口和服务净出口,则负贡献主要来自服务。2023年货物贸易顺差收窄、服务贸易逆差扩大,后者变化幅度显著高于前者(按国家外汇管理局口径,后者变化幅度是前者的3.2倍)。

2023年,我国服务贸易出口3220亿美元,较峰值2022年下降12.1%;其中,占比最大的是其他商务服务业(我国居民向非居民提供研发服务,专业和管理咨询服务,技术、贸易相关等服务),2023年首次超30%,且接近千亿美元量级,这一板块可能在2024年成为我国首个出口过千亿美元的服务类别。占比排在第二位的是运输,目前为27%,其规模与我国货物贸易高度相关。占比排在第三位的则是电信、计算机和信息服务,2023年占比较上年上升近3个百分点,是2014发布以来上升幅度最大的一年。

除占比前三位的服务类别仍有潜力可以继续挖掘外,旅行以及个人、文化和娱乐都有比较大的增长空间,并且已经展现出一定的上升态势。

就旅行而言,2023年我国提供的旅行服务只有145.6亿美元,虽然较2022年大幅上升52%,但仍比疫情前的2019年低58%,较2015年的峰值低75%。考虑到我国公共基础设施与公共服务更为便捷,在丰富的文化资源和自然景观资源的基础上,我国旅行服务的潜力应不止于2015年580亿美元的水平。除了需要企业推广相关服务产品外,更需要有关部门从上到下加以支持,不仅要继续加大免签力度,也有必要及时跟进近期来华旅行、工作的外国人在境内遇到的支付、出行、住宿等问题,及时修补技术性漏洞,提升在境内差旅的满意度,由此形成良性循环、产生口碑效应。

在2023年恢复144小时过境免签、对六国实行单方面免签政策后,来境内旅行的外国视频博主显著增长,无论是其向粉丝传达的自身感受,还是视频素材中显示的境内种种细节,都在破除信息壁垒,产生了非常好的广告效应,2024年来华旅行的人员数量大概率会延续2023年的增长态势,甚至有可能会出现井喷。如何“接住”,甚至产生”滚雪球”的效果,可能需要更多地方政府学习“尔滨”。

就个人、文化和娱乐而言,目前在我国服务出口中占比0.43%,规模还非常小,2023年仅出口了15亿美元,而韩国文化产业出口规模则超百亿美元,显然我国文化和娱乐业有非常大的增长潜力,而“科目三”在全球爆火、短剧成功出海、C-drama继K-drama之后在境外一定范围内成为潮流,这些都表明我国文化娱乐业有出海的能力。这种局面是否能够延续、进而蓬勃发展,还有赖于政策的呵护。

出口目的地多元化,货物出口仍有较大可拓展的空间

虽然对欧美日发达经济体的出口面临较大压力,但我国货物出口仍有较大可拓展的空间。这种对冲的韧劲已经在2023年显现,我国以美元计价的出口降幅(4.6%)总体上小于主要发达国家的进口下降幅度——美国进口下降4.9%,日本以日元计价的进口下降7.1%(前11个月美元计价进口下降12.8%),1-11月欧盟27国以欧元计价的进口同比下降16%。

西边不亮东边亮。2023年,我国的陆地邻国以及“全球南方”总体表现可圈可点,是我国出口“韧性”的主要支撑之一。

就陆路邻国而言,一方面,边境小额贸易大幅增长。2023年,边境小额贸易同比增长30.2%,为2009年以来最高,较上年上升15.5个百分点,由此拉动出口金额增长0.3个百分点,为2014年以来新高。边境小额贸易在出口中的比重上升至1.41%,为2015年以来最高。

另一方面,对14个陆地邻国的总体出口在2023年的增长速度(8.1%)明显高于我国出口增速,在我国出口中的份额也上升至13.5%,再创新高。其中,有对8个邻国的出口增速在20%以上,其中两国增速甚至超过100%。

穿过中亚邻国继续延伸,我国对多个区域板块的多个国家的出口也在显著增长,比如中亚其余两国乌兹别克斯坦和土库曼斯坦,南欧的塞尔维亚、克罗地亚等六国,独联体的白俄罗斯、亚美尼亚、阿塞拜疆,东欧的罗马尼亚、立陶宛,中东地区的沙特、阿联酋、伊拉克、伊朗,我国对这些地区的出口也都明显高于整体出口增速,有的甚至已经持续数年高速增长。

非洲则是各大洲中唯一一个我国对其出口在2023年实现正增长(7.5%)的,由此推动非洲在我国出口中的占比进一步升至5.1%的历史新高。在数据可得的57个非洲国家或地区中,近七成实现正增长,44%国家的增速超过了10%,超过四分之一国家的增速逾20%,有5个国家甚至超过了50%。

拉丁美洲的表现仅次于非洲。虽然我国对拉美出口下降2.4%,但仍高于我国整体出口增速,这一降幅也在不同程度上小于其他各洲,对拉美出口的占比因此上升至7.3%,再创新高。该地区主要受巴西、智利、哥伦比亚、秘鲁、阿根廷等国拖累,对其余超过六成的国家的出口仍然实现了2.4%以上的增速,四成半的国家增速在10%以上,近三成在20%以上。

这些地区的国家体量不等,不少国家的规模确实比较小,初始开拓成本相对成熟市场也比较高,但由于国家数量多,并且大多处于发展的上升期,会对我国出口产生比较好的支撑作用。

出口增长的其他推动力

除了尽可能多元化出口目的地之外,我国出口还有其他三个推动力,一是在国内和国际上不断扩大自由贸易区域、对接国际高标准经贸规则、推动内外贸一体化;二是发展跨境货运,同时兼顾海陆空,减少跨境物流时间与成本;三是改进海关监管服务,在科技手段加持下优化流程、缩短通关时间。

从我国中长期规划与各地2024年工作报告来看,这四个方面仍是当前和未来相当长一段时间我国贸易政策的重心。

目前,我国已经与29个国家和地区签署了22个自贸协定,正在谈判的自贸区有10个,正在研究的自贸区有8个。与此同时,在国内也已分6批设立了上海、广东、辽宁、海南、山东、北京等21个自贸试验区。2023年还出台了《关于在有条件的自由贸易试验区和自由贸易港试点对接国际高标准推进制度型开放的若干措施》、《全面对接国际高标准经贸规则推进中国(上海)自由贸易试验区高水平制度型开放总体方案》。

就货运而言,虽然我国出口绝大多数都是通过海运完成的,但无论是海运本身,还是航空和陆地运输都有比较大的提升空间,进而拓展出口增量。

以老挝为例,在2021年底中老铁路全线通车运营后,我国对老挝出口连续两年保持了高速增长(分别为41%和48%),老挝在我国的出口份额在两年的时间内翻了一番。昆明海关数据显示,2023年监管验放经中老铁路进出口货运量同比增长94.91%。

2023年我国进出境汽车和进出境飞机仍未恢复到疫情前的水平,前者只有2019年的76%、后者不到2019年一半。我国部分省份已将恢复口岸和恢复国际航线作为2024年的工作任务之一。

根据早前发布的《交通强国建设纲要》、《国家综合立体交通网规划纲要》,我国在跨境货运方面的增长空间非常大。

跨境货运与物流业的发展也会推动新型贸易方式——跨境电商的快速增长。截至2023年底,我们海外仓已达1800个,比2022年增加200多个,全货机达到255架,比2022年增加32架,由此推动2023年跨境电商进出口达到2.38万亿元人民币,增长15.6%,比全国进出口增长速度高出15.4个百分点。按照前述规划,我国将在2035年建成“全球123快货物流圈”(国内1天送达、周边国家2天送达、全球主要城市3天送达),在这个建设过程中,预计跨境电商也会随之持续高增长。

我国外贸政策一直在完善和升级中,新的试验区、新的贸易协定在不断签订,新的出口市场也在持续增加,但出口企业对这些信息的了解和利用却可能存在不足。从草根调研来看,能及时了解最新进展的外贸企业往往会有比较强的抗风险能力、及时发现新平台和新市场,不了解相关信息的出口企业往往行动滞后、错过商机,甚至有企业因为不知道与出口目的地的自贸协定中与其相关的条款,持续数年延续旧例,收益因此受损。

考虑到我国出口企业的主体是民营企业,其在出口中的份额已经超过六成,而这些企业大多很难有充分的财力和人力去调研新市场的基本情况,也在一定程度上缺乏查找、分析、提炼相关信息的能力,仍需要政府的外事部门和研究机构加强与企业的沟通和互动,根据企业需求有针对性地提供更加细化、更加动态的资讯服务,降低企业开拓新市场的成本与风险。

 

未经正式授权严禁转载本文,侵权必究。

评论

暂无评论哦,快来评价一下吧!

下载界面新闻

微信公众号

微博

2024年出口的结构性潜力主要在哪里?

服务贸易作为最大的短板,有非常大的潜力可以挖掘。

郑州国际港中欧班列集结中心航拍图。图片来源:视觉中国

编者按:2023年我国经济实现了5.2%的增长速度。如果以现价来计算,2023年GDP同比增速则为4.64%,较上年下降了0.2个百分点。对比GDP现价和不变价的历史增速,可以说我国已经进入了中低增速发展阶段。

当然,中低速增长阶段并不意味着全面中低速,这其实是一个结构化增长主导的阶段——旧的需求在消失、新的需求在出现;有的行业供给已过剩、有的行业供给严重不足;有的地区正在以远高于全国水平的速度成长、有的地区增长速度早已先行走低。

不仅如此,这还是一个快速转换且速度之快远超普遍预期的阶段,调整的成本也因此大于一般情况,必然会给市场主体带来不小的影响。如何快速适应这个阶段,既考验市场参与主体,也考验政策制定者。

界面商学院希望对我国经济在2023年的表现进行深度解析,挖掘出新阶段的一些新变化,为大家提供一些参考。以下为这个系列的第三篇,讨论的主题是出口。

2023年我国货物出口规模上升至23.77万亿元(约合3.38万亿美元),出口在边际上的增加或减少,对出口企业产生的影响远超往昔——2023年的出口规模是上一轮出口低点2016年的1.7倍。

这意味着巩固出口的基本盘非常重要,也意味着出口亟需优化结构、拓展新的增量,进一步提高我国出口对冲外部压力的能力。如何稳定出口?过去一年我国出口在结构上的得与失或能提供一些思路。

服务贸易作为最大的短板,有非常大的潜力可以挖掘

2023年我国净出口对经济增长负贡献,如果将净出口拆分成货物净出口和服务净出口,则负贡献主要来自服务。2023年货物贸易顺差收窄、服务贸易逆差扩大,后者变化幅度显著高于前者(按国家外汇管理局口径,后者变化幅度是前者的3.2倍)。

2023年,我国服务贸易出口3220亿美元,较峰值2022年下降12.1%;其中,占比最大的是其他商务服务业(我国居民向非居民提供研发服务,专业和管理咨询服务,技术、贸易相关等服务),2023年首次超30%,且接近千亿美元量级,这一板块可能在2024年成为我国首个出口过千亿美元的服务类别。占比排在第二位的是运输,目前为27%,其规模与我国货物贸易高度相关。占比排在第三位的则是电信、计算机和信息服务,2023年占比较上年上升近3个百分点,是2014发布以来上升幅度最大的一年。

除占比前三位的服务类别仍有潜力可以继续挖掘外,旅行以及个人、文化和娱乐都有比较大的增长空间,并且已经展现出一定的上升态势。

就旅行而言,2023年我国提供的旅行服务只有145.6亿美元,虽然较2022年大幅上升52%,但仍比疫情前的2019年低58%,较2015年的峰值低75%。考虑到我国公共基础设施与公共服务更为便捷,在丰富的文化资源和自然景观资源的基础上,我国旅行服务的潜力应不止于2015年580亿美元的水平。除了需要企业推广相关服务产品外,更需要有关部门从上到下加以支持,不仅要继续加大免签力度,也有必要及时跟进近期来华旅行、工作的外国人在境内遇到的支付、出行、住宿等问题,及时修补技术性漏洞,提升在境内差旅的满意度,由此形成良性循环、产生口碑效应。

在2023年恢复144小时过境免签、对六国实行单方面免签政策后,来境内旅行的外国视频博主显著增长,无论是其向粉丝传达的自身感受,还是视频素材中显示的境内种种细节,都在破除信息壁垒,产生了非常好的广告效应,2024年来华旅行的人员数量大概率会延续2023年的增长态势,甚至有可能会出现井喷。如何“接住”,甚至产生”滚雪球”的效果,可能需要更多地方政府学习“尔滨”。

就个人、文化和娱乐而言,目前在我国服务出口中占比0.43%,规模还非常小,2023年仅出口了15亿美元,而韩国文化产业出口规模则超百亿美元,显然我国文化和娱乐业有非常大的增长潜力,而“科目三”在全球爆火、短剧成功出海、C-drama继K-drama之后在境外一定范围内成为潮流,这些都表明我国文化娱乐业有出海的能力。这种局面是否能够延续、进而蓬勃发展,还有赖于政策的呵护。

出口目的地多元化,货物出口仍有较大可拓展的空间

虽然对欧美日发达经济体的出口面临较大压力,但我国货物出口仍有较大可拓展的空间。这种对冲的韧劲已经在2023年显现,我国以美元计价的出口降幅(4.6%)总体上小于主要发达国家的进口下降幅度——美国进口下降4.9%,日本以日元计价的进口下降7.1%(前11个月美元计价进口下降12.8%),1-11月欧盟27国以欧元计价的进口同比下降16%。

西边不亮东边亮。2023年,我国的陆地邻国以及“全球南方”总体表现可圈可点,是我国出口“韧性”的主要支撑之一。

就陆路邻国而言,一方面,边境小额贸易大幅增长。2023年,边境小额贸易同比增长30.2%,为2009年以来最高,较上年上升15.5个百分点,由此拉动出口金额增长0.3个百分点,为2014年以来新高。边境小额贸易在出口中的比重上升至1.41%,为2015年以来最高。

另一方面,对14个陆地邻国的总体出口在2023年的增长速度(8.1%)明显高于我国出口增速,在我国出口中的份额也上升至13.5%,再创新高。其中,有对8个邻国的出口增速在20%以上,其中两国增速甚至超过100%。

穿过中亚邻国继续延伸,我国对多个区域板块的多个国家的出口也在显著增长,比如中亚其余两国乌兹别克斯坦和土库曼斯坦,南欧的塞尔维亚、克罗地亚等六国,独联体的白俄罗斯、亚美尼亚、阿塞拜疆,东欧的罗马尼亚、立陶宛,中东地区的沙特、阿联酋、伊拉克、伊朗,我国对这些地区的出口也都明显高于整体出口增速,有的甚至已经持续数年高速增长。

非洲则是各大洲中唯一一个我国对其出口在2023年实现正增长(7.5%)的,由此推动非洲在我国出口中的占比进一步升至5.1%的历史新高。在数据可得的57个非洲国家或地区中,近七成实现正增长,44%国家的增速超过了10%,超过四分之一国家的增速逾20%,有5个国家甚至超过了50%。

拉丁美洲的表现仅次于非洲。虽然我国对拉美出口下降2.4%,但仍高于我国整体出口增速,这一降幅也在不同程度上小于其他各洲,对拉美出口的占比因此上升至7.3%,再创新高。该地区主要受巴西、智利、哥伦比亚、秘鲁、阿根廷等国拖累,对其余超过六成的国家的出口仍然实现了2.4%以上的增速,四成半的国家增速在10%以上,近三成在20%以上。

这些地区的国家体量不等,不少国家的规模确实比较小,初始开拓成本相对成熟市场也比较高,但由于国家数量多,并且大多处于发展的上升期,会对我国出口产生比较好的支撑作用。

出口增长的其他推动力

除了尽可能多元化出口目的地之外,我国出口还有其他三个推动力,一是在国内和国际上不断扩大自由贸易区域、对接国际高标准经贸规则、推动内外贸一体化;二是发展跨境货运,同时兼顾海陆空,减少跨境物流时间与成本;三是改进海关监管服务,在科技手段加持下优化流程、缩短通关时间。

从我国中长期规划与各地2024年工作报告来看,这四个方面仍是当前和未来相当长一段时间我国贸易政策的重心。

目前,我国已经与29个国家和地区签署了22个自贸协定,正在谈判的自贸区有10个,正在研究的自贸区有8个。与此同时,在国内也已分6批设立了上海、广东、辽宁、海南、山东、北京等21个自贸试验区。2023年还出台了《关于在有条件的自由贸易试验区和自由贸易港试点对接国际高标准推进制度型开放的若干措施》、《全面对接国际高标准经贸规则推进中国(上海)自由贸易试验区高水平制度型开放总体方案》。

就货运而言,虽然我国出口绝大多数都是通过海运完成的,但无论是海运本身,还是航空和陆地运输都有比较大的提升空间,进而拓展出口增量。

以老挝为例,在2021年底中老铁路全线通车运营后,我国对老挝出口连续两年保持了高速增长(分别为41%和48%),老挝在我国的出口份额在两年的时间内翻了一番。昆明海关数据显示,2023年监管验放经中老铁路进出口货运量同比增长94.91%。

2023年我国进出境汽车和进出境飞机仍未恢复到疫情前的水平,前者只有2019年的76%、后者不到2019年一半。我国部分省份已将恢复口岸和恢复国际航线作为2024年的工作任务之一。

根据早前发布的《交通强国建设纲要》、《国家综合立体交通网规划纲要》,我国在跨境货运方面的增长空间非常大。

跨境货运与物流业的发展也会推动新型贸易方式——跨境电商的快速增长。截至2023年底,我们海外仓已达1800个,比2022年增加200多个,全货机达到255架,比2022年增加32架,由此推动2023年跨境电商进出口达到2.38万亿元人民币,增长15.6%,比全国进出口增长速度高出15.4个百分点。按照前述规划,我国将在2035年建成“全球123快货物流圈”(国内1天送达、周边国家2天送达、全球主要城市3天送达),在这个建设过程中,预计跨境电商也会随之持续高增长。

我国外贸政策一直在完善和升级中,新的试验区、新的贸易协定在不断签订,新的出口市场也在持续增加,但出口企业对这些信息的了解和利用却可能存在不足。从草根调研来看,能及时了解最新进展的外贸企业往往会有比较强的抗风险能力、及时发现新平台和新市场,不了解相关信息的出口企业往往行动滞后、错过商机,甚至有企业因为不知道与出口目的地的自贸协定中与其相关的条款,持续数年延续旧例,收益因此受损。

考虑到我国出口企业的主体是民营企业,其在出口中的份额已经超过六成,而这些企业大多很难有充分的财力和人力去调研新市场的基本情况,也在一定程度上缺乏查找、分析、提炼相关信息的能力,仍需要政府的外事部门和研究机构加强与企业的沟通和互动,根据企业需求有针对性地提供更加细化、更加动态的资讯服务,降低企业开拓新市场的成本与风险。

 

未经正式授权严禁转载本文,侵权必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