近日,中国电影评论学会网络影视评论委员会在京宣布成立。会上选举了主任、理事长与理事们,并当场宣读《网络影评人七大公约》。
一石激起千层浪,关于“影评人国家队”的说法,将这一协会推上了风口浪尖,而当选理事之一的知名影评人木卫二,昨天发布了“退会”公告,干了四天就辞职?更让人诸多猜测。
几多精彩,先睹为快。
近日,一篇名为《网络影评团体也有“国”字头的了》的文章在网上刷屏。
一看便知,文中报道的是,1月11日,中国电影评论学会网络影视评论委员会(以下简称:网评会)在京宣布成立。
会上选举中国电影评论学会副会长张颐武为主任,中国电影评论学会副会长张卫为理事长,并当场宣读了《网络影评人七大公约》。有媒体称,该事件或将影响今后中国电影舆论生态建设的局面。
▲《网络影评人七大公约》
此事一出,却引来影评人与媒体、观众们的纷纷热议。波涛暗涌,至今不曾消停。
事件回顾:果真是官媒为国产片“说话”?
有媒体称,这一协会的建立,是官方机构为了保护中国电影的生态环境而打出的“组合拳”。
原因在于:回顾2016年中国的电影市场,年初火爆,年中低迷,即便是国产片保护月也疑似放入不少引进片来激活大盘;而年末,伴随国产电影和影视评论的几场风波,最终落定全年票房457亿。“600亿的目标破灭了,最失意的莫过于官方机构。尤其是年末国产电影质量低下遭到影评人的质疑,主流媒体甚至多次发声为其‘正名’”。
事实真是如此?
主流媒体甚至党媒,为了一部电影发声并不多见。而在年末,主流媒体似乎真有几次发声为国产电影“说话”。
去年12月16日,全民瞩目,由“国师”张艺谋执导的中美合拍片《长城》在国内上映。然后,影迷似乎并不买账,并提出了诸多缺陷。
12月17日,围绕《长城》,一场从业者与影评人之间的口水仗爆发。这一举动引发了众多影评人、电影从业者、网友加入讨论,影响极大。
19日,新华网发布文章:《长城>影评人不应刻意唱反调》,文中指出:“那些拥有巨大粉丝量和话语权的影评人,在客观上制造了一个‘沉默的螺旋’——很多看过《长城》的人,觉得它并不像影评文章说的那样差劲,但迫于舆论压力不敢公开表达对影片的肯定;他们甚至会加入调侃、嘲弄导演、主演的队伍,最终导致差评的声音越来越大。”质疑了影评人的“专业性”和“独立性”,且文章末尾为《长城》“打分”,认为7到8分比较公允。
▲电影《长城》剧照
更大的风波还在后头。
两部年末重量级的国产电影,《摆渡人》和《铁道飞虎》,也遭到大量的批评,尤其是《摆渡人》。
12月27日,《中国电影报》发文《豆瓣电影评分,面临信用危机》,点名批评豆瓣、猫眼等评分网站,认为它们有故意黑化《摆渡人》、《长城》等国产电影的嫌疑。
▲电影《摆渡人》剧照
当晚,《人民日报》客户端转载该文,并将标题改为“豆瓣、猫眼电影评分面临信用危机,恶评伤害电影产业”,一时间,“《人民日报》点名批评豆瓣”的消息铺天盖地在网上流传,电影界被刷屏;网上更出现了 “片方收买不了豆瓣,就找国家舆论机器来打压,而且帽子给得够大”的舆论。
随后,电影局相关人员辟谣称没有约谈猫眼等专业影评人,“人民日报评论”也发评论文章表态:尊重打一星的权利。
官媒发声,原本让部分影评人担心此后评论电影的自由是否受限。此事以这种方式告一段落,似乎是虚惊一场。
2017年开年,中国电影评论学会网络影视评论委员会成立,以引导网络影评健康发展成为一项要务。除了选举中国电影评论学会副会长张颐武为主任,张卫为理事长,还吸收了不少知名影评人。
有媒体称,至此,中国电影疑似成立了“观影指南代表队”,网络影评团体也有“国”字头的了。该事件或将影响今后中国电影舆论生态建设的局面。
可是,接下来事情的发展却让人一头雾水。
影评人站队:回应态度各有不同
让人蹊跷的是,“参与其中”的影评人的态度。
据报道,赛人、图宾根木匠、木卫二、风间隼、梅雪风等知名影评人参与了成立大会,并就当前国内网络影评的现状进行发言与讨论,包括目前网络影评态势、网络影评的影响力范围、如何创作出优秀的网络影评等话题。
▲影评人木卫二
交流之外,木卫二、子非鱼、风间隼、梅雪风等知名影评人也当选该协会的理事。
可这几位理事表态不一。
11日当天,梅雪风、风间隼、图宾根木匠等影评人转发了一条宣传微博,以示支持。
甚至,第二天,面对网友的质疑,图宾根木匠作为发布会亲历者,还就个人角度予以说明。
他强调了,这个协会只是搭建了对话平台,绝不限制批评自由,影评人们如果觉得不合适,可随时退会。
13日,中国电影评论学会网络影视评论委员会的主任张颐武也对外发声。
▲张颐武
他表示,或许由于前段时间发生了“主流媒体炮轰豆瓣等电影评分网站”的风波,一些人对此有点敏感,甚至认为该评委会是“影评人国家队”,但事实并非如此。
成立该协会,是鉴于中国目前网络影评的多元格局,中国电影评论学会和网络影视评论委员会想广泛汇集网络评论者的意见,为具有代表性的评论者和外界提供一个沟通交流平台。
可是,随后又生变故。
风间隼赞过的影评人,同样当选了协会理事的子非鱼,其一条微博引起了广泛关注:子非鱼本人,声明网评会种种,与自己没有任何关系,根本没有同意加入该协会。
而昨天下午,协会理事之一,知名影评人木卫二发布了一纸声明,直接退会。
他表示,几年来多次受到学会的邀请,此次参会也接受了任职。
但作为一名影评人,关于“网络影视评论委员会”的话题争议,对他个人产生了不必要的工作和生活困扰。“经过慎重思考,本人素来没有任何组织关系,我已经退出网络影视评论委员会理事职务。”
木卫二称:“将继续独立的个人写作,对信任我的读者负责”,不再回应这件事以及这份声明所引发的任何质疑——这一声明又引来猜测无数。
此时,从他当选理事到主动卸任,满打满算也才四天。
对此,之前发声的理事之一,知名影评人图宾根木匠表示:“发个声明就退了,足见组织之涣散”。
其它理事没有表态,这事仍在发酵中。
但纷纷扰扰,对于想汇集代表性的网络评论者意见的中国电影评论学会和网络影视评论委员会来说,其中暗藏的困难并不算少。
质疑纷纷:从成立初衷到操作流程
这场风波不曾停止。
木卫二,在退会声明中提到的这些观点:“一切只是因为这个职业,影评人这个角色自身的困境,与各方畸形的关系。甚至片方利益利害所导致的恶意差评事件,却被再次安插到了影评人头上”,以及“影评人,应该通过观点、文笔与电影品味受到人的信任,而不是站队正确或者抱团取暖,避免或遭到攻击与误解”,更引来网上大面积质疑的声音。
其中,多是质疑这个中国电影评论学会网络影视评论委员会的性质,它究竟是什么?
尽管木卫二的声明中提到:“这个委员会本身是松散自由的民间组织,参与其中不发工资,没有编制,进出自由,没有任何经济利益。”
早前1月13日,该协会主任张颐武在《不存在影评人“国家队”》的文章中也明确:网络影视评论委员会是中国电影评论学会一个新的增量;图宾根木匠也曾澄清,这是学会下设的一个委员会,但当大家聚焦中国电影评论学会的时候,议论又起。
▲章柏青
这是目前国内唯一一个官方认可的中国电影评论协会。有人提出,这个协会更像是“学院派”影评人聚集的研究学会,像一个行政机构。
据了解,中国电影评论学会是1981年成立的社会团体,成立后不久便划归国家新闻出版广电总局,且所有成员均为有副高以上职称的电影理论、电影评论及电影史学研究人员,全国主要媒体影视版主管及影视报刊主编、副主编以上的专业人员,并非全都是专职“影评人”。
▲张颐武
其中,该学会副会长、当选网络影视评论委员会主任的张颐武,也是著名的文化学者,北大中文系教授,曾挂职北京文化局副局长。
曾因“孔子不如章子怡”等言论,受到社会的广泛争议。近几年,在《环球时报》上经常发表评论,被部分知识分子批评、质疑。
而从成立大会到后来发声,张颐武都在强调,网络影视评论委员会的成立与豆瓣评论风波没有关系,是应运而生:中国缺乏专业且独立的电影评论机制,而如今移动媒介逐渐成为主流,网络影评是中国电影在未来发展的主力军。
但作为电影评论的一个新增量,贡献颇多的网络影评也出现了问题,比如,有人不看电影就发表批评或侮辱性评论。多数人不希望这种趋势进一步发展,因为这不仅伤害电影评论的声誉,更影响电影的健康发展。
他表示,在网络评论领域,“要让观众有发言的权利”,这一点多数人未曾质疑。但同时,也需要通过一些机制和规则,避免不客观的评论。“这些都应成为基本共识,我们评委会成立时宣布的“七条共识”对此也讲得非常清楚。”
实际上,除了初衷,成立网络影评委员会引导网络影评发展,这一针对中国电影生态环境建立的又一动作,能否落到实处也受到质疑。
比如,尽管汇集了中国较有权威的影评人,但在目前电影市场的大背景下,他们如何在保持专业性的同时,保持独立性?
网络影评委员会究竟发挥什么样的作用,在未来的实际操作中如何正向引导影评发展?
虽然提出了相应的约定来规范电影评论,但从根本性的问题上来说,依靠成员自觉遵守,这样的“公约”究竟有多少威力?
此外,这一公约针对的群体是专业影评人,还是所有的网络影评,如何辐射到更大范围?等等等等。
写在最后
网络影视评论委员会表示,其希望引导影评更真实地反映观众的看法与影评人自己的看法,避免为极端的声音或资本力量所左右,从而真正促进电影业的发展。
但在中国影评制度没有得到有效完善,影评人地位没有得到有效提高的情况下,其功效如何还不可知。
经历了去年国产电影的低迷之后,相信进入2017年,国内具有影响力的影评人能获得必要的“独立”权威。也有更多“合格”的国产电影,用本身的质量获得影评人的由衷欣赏。
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