想象不出家门,就可以尽览敦煌莫高窟的壮美与精细?
渴望在繁忙的北京地铁四号线上,免费看到地铁图书馆的浩瀚书籍?
想要在人潮拥挤的故宫博物院,亲自临摹《兰亭集序》,并得到对所临摹的字的打分?
借助先进的互联网及数字技术,收藏在禁宫里的文物、陈列在广阔大地上的遗产、书写在古籍里的文字想要“活起来”,已经不再那么遥远。
2016年12月19日,经李克强总理签批,国务院正式公布《“十三五”国家战略性新兴产业发展规划》(以下简称《规划》)。其中,与文化产业紧密结合的数字创意产业,首次被纳入国家战略性新兴产业发展规划,成为与新一代信息技术、生物、高端制造、绿色低碳产业并列的五大新支柱产业,成为规划中的一大亮点,备受关注。
《规划》从“创新数字文化创意技术和装备”“丰富数字文化创意内容和形式”“提升创新设计水平”“推进相关产业融合发展”4个方面,明确了数字创意产业的整体布局和发展路径。盘活及发扬优秀传统文化资源,打造精品内容的供给,成为数字文化创意内容与形式的重中之重。
8万亿元,高速发展的数字创意产业
《规划》提出,到2020年,形成文化引领、技术先进、链条完整的数字创意产业发展格局,相关行业产值规模达到8万亿元。8万亿元的产值规模,无疑为数字创意产业发展提供了更多的可能性。已成既定事实的数据,也向众多行业从业者展示了高速发展中的数字创意产业的极大潜力。
数据显示,中国网民规模是7.10亿人,中国互联网普及率达到51.7%,手机网民达到了6.56亿人,其中超过70%是10岁至39岁的青少年,是数字文化创意的主要消费人群。网络视频、网络音乐的用户规模均达到5亿多,动漫游戏、网络文学、网络音乐、网络视频等数字创意产品已成为目前群众文化消费的主产品,各类互联网服务应用均保持了高速增长;
网红与网红经济、视频与直播、虚拟现实VR与增强、IP与泛娱乐、网剧与网络大电影、文化艺术众筹众包、走出去国际文创投资等一系列数字文化产业的新业态、新形式出现并发展壮大;随着知识产权保护环境的改善和网络用户付费习惯的养成,数字创意产品的消费潜力和市场价值有望进一步挖掘。从这一系列数据及现象可以看出,我国的数字创意产业俨然进入高速发展时期。
在“十三五”规划中,数字创意产业被列为重点打造的新兴产业之一,这是国家对于数字创意产业的高度关注。《规划》对数字创意产业发展作出顶层设计中,重点强调“丰富数字文化创意内容和形式”。通过全民创意、创作联动等新方式,挖掘优秀文化资源,激发文化创意,适应互联网传播特点,创作优质、多样、个性化的数字创意内容产品。这对于满足群众不断提高的文化消费需求,增强文化产业发展的活力,提高国内文化产业供给水平,推动文化与国民经济各门类融合发展,提供了方向性的指引。
融合先进技术 进一步盘活优秀传统文化资源
《规划》提出,促进优秀文化资源创造性转化。鼓励对艺术品、文物、非物质文化遗产等文化资源进行数字化转化和开发。依托地方特色文化,创造具有鲜明区域特点和民族特色的数字创意内容产品。加强现代设计与传统工艺对接,促进融合创新。提高图书馆、美术馆、文化馆、体验馆数字化、智能化水平,加强智慧博物馆和智慧文化遗产地建设,创新交互体验应用。
借助政策优势,我国数字创意产业发展适逢其时。与数字创意相结合的优秀传统文化,无疑成为数字创意产业中最值得关注的部分。通过与互联网技术与数字化手段相结合,优秀文化资源可以实现创造性的转化,传统文化业态的数字化升级也将让传统文化焕发新生。
其实,文章一开始所提到的种种想象已经借助数字创意得到实现。通过扫描地铁图书馆的二维码,就可以免费在手机看看书;在故宫数字博物馆,借助一定的设备就可以临摹《兰亭集序》,并得到字体的打分;游客更可以在虚拟博物馆中,亲身体验故宫博物院尚未开放的养心殿、三希堂等;敦煌石窟壁画彩塑的数字化,也让游客在虚拟洞窟中就能参观欣赏敦煌石窟中的文化艺术瑰宝,还有效实现了对石窟文物本身永久性的保护。
传统优秀文化与数字创意相结合就是为了保护的创新,这使得传统文化的数字产品更具市场价值,同时也丰富了数字文化创意产品的类型和展现形式,让传统文化借助科技的力量再次焕发魅力。
鼓励精品文化内容创作 支持中华文化“走出去”
《规划》提出,鼓励创作当代数字创意内容精品。强化高新技术支撑文化产品创作的力度,提高数字创意内容产品原创水平,加快出版发行、影视制作、演艺娱乐、艺术品、文化会展等行业数字化进程,提高动漫游戏、数字音乐、网络文学、网络视频、在线演出等文化品位和市场价值。鼓励多业态联动的创意开发模式,提高不同内容形式之间的融合程度和转换效率,努力形成具有世界影响力的数字创意品牌,支持中华文化“走出去”。这就要求数字创意产业工作者要致力于将数字技术与文化创意、设计服务深度融合,进一步制作出高品位、精品化的文化内容,并实现中国文化内容“出海”。
据统计,我国数字创意产业已集聚了4600多家企业、近22万从业人员,2015年产值突破1000亿元,数字创意产业的各个内容环节已经走上高速发展之路。2016年全球(主要以中国为主)VR、AR行业投融资事件共90起,同比增长率高达233.3%;在电竞游戏领域中,中国已超越美国成为全球第一大电子竞技市场,各类资本开始积极介入,2015年投融资规模达到269.1亿人民币,6年间的增幅高达513.6%;而整体规模不大的国内动漫产业,2015年总产值也已超过1200亿元,呈现出高速发展的态势。
在文化出海方面,中国自主研发网络游戏的海外市场实际销售收入已经达到72.3亿美元,同比增长36.2%。与美国好莱坞电影、日本动漫、韩剧并称为“世界四大文化奇观”的中国网文也已经扛起了引领中华文化冲出国门走向世界的大旗,《步步惊心》《琅琊榜》《莽荒纪》《斗破苍穹》等一部部承载中国文化的网络文学作品,已经实现在全球“实力圈粉”。
借助精品内容及优秀文化,数字创意产业逐渐成为促进优质产品和服务有效供给的智力密集型产业,创意经济作为一种新的发展模式正在兴起。《规划》更是为数字创意产业内容的发展提供了更加强有力的政策支持与保障,为数字文化创意的“星火”提供了“燎原”的“东风”。
“互联网+”下的新型数字创意产业平台
借助互联网及数字创意技术的发展,我国数字创意产业领域涌现出了一大批创新型文化创意企业,它们在丰富数字文化创意内容、创新数字文化创意形式方面做出了积极的探索和努力。
蓝海创意云平台就是这样一个“互联网+文化创意+金融”的新型服务平台。以“打造文化创意新型生态环境”为愿景的蓝海创意云,在整合文创项目所需资金、人才、资源和渠道的基础上,通过专业化服务和协同管理工具实现企业、团队和个人跨地域协同创作,对于优秀文创项目积极投入资金资源和服务进行孵化,全面推进“互联网+文化创意+金融”融合发展,形成了以互联网为基础的文化产业生态圈,提高了文创产业链的运作效率。
“十三五”《规划》将数字创意产业纳入国家战略性新兴产业发展规划对文化创意行业来说绝对是一项重大利好政策,对于已经提前布局或深耕数字创意产业领域的企业的发展更是提供了坚实的后盾和保障,也让企业发展有了更加明确的方向与目标。
本文为“文创资讯”原创独家稿件,未经授权禁止转载!
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