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支爆款乐队的成员,却是一群在与音乐无关领域“务着正业”的有为青年:博士、海归、学霸;建筑师、工程师、设计师……这些看似和音乐八竿子打不着的一群人,怎么能把乐队玩得有模有样?
民谣故事对话鹿先森乐队,告诉你《春风十里》背后这个不一样的追梦故事。
Start here:
过去的一年,你的朋友圈里一定曾出现过这样一首歌:
我在二环路的里边 想着你
你在远方的山上 春风十里
今天的风吹向你 下了雨
我说所有的酒 都不如你
一首《春风十里》温柔地穿过车水马龙的城市,吹散了人们心中的阴霾。网易云上的留言在短短几个月内超过了65000条,比《南山南》《董小姐》等民谣爆款获得的评论还要多。不同年龄、不同城市、不同职业的人们,都在这十里春风下,想起了自己的故事。连李宇春也在演唱会上翻唱了这首并非大牌创作的歌,尽管不是自己的作品,却依然引发了台下数万粉丝的大合唱。
显然,这春风已经在不知不觉间化成一场风暴,掀起了无数人心中的情愫。与之相伴走进公众视野的,是它背后的鹿先森乐队。
单曲过后,乐队为制作首张专辑发起众筹。原本只预期获得1500人支持,众筹10万元资金,最后却得到了来自近7000人次、超过30万元的众筹支持,专辑顺利制作上线。如同从森林深处误打误撞闯入城市的麋鹿,这支乐队和他们作品的走红有些突如其来,却毫无疑问成为了2016年独立音乐的现象级事件。
可当歌迷们开始搜索有关鹿先森的资料时才发现,和许多乐队及歌手不同,音乐并不是他们全职投入的事业:乐队成员都有着一份稳定的工作,和所有上班族一样,挤地铁、打卡、开会、加班,他们生活中的大部分时间也在经历着与音乐毫无关联的日常。
更有趣的是,他们不仅凭借音乐收获了足以产生巨大满足感的成绩,而且在各自的工作岗位中也能小有建树。一面在职业发展中获得成就,一面在音乐爱好里实现价值,为什么在鹿先森的世界里,鱼和熊掌可以兼得?
背 景
讲鹿先森的故事前,有必要先来看看乐队成员们的惊人履历——
主音吉他
董二胖(董斌)
现为中国建筑设计研究院建筑设计师。毕业于重庆大学(研究生)及四川大学(本科),古典吉他演奏出身,据说上班时一本正经的他是北京琴弹得最好的建筑师之一。
节奏吉他
杨博士(杨松霖)
现为中国建筑设计研究院高级结构工程师。特别会学习又会玩儿的非传统学霸,上学时凭借北航第三名成绩去英国利物浦大学深造,拿到北航博士学位。
键盘手
冰冰(董荔冰)
现为中国建筑设计研究院风景园林设计师。毕业于北京林业大学风景园林专业,工学硕士。常年在单位文艺比赛中担任评委,也因单位演出之机促成鹿先森成立。
贝斯手
李斯
现为中科院给排水设计师。据说是他们单位给排水设计界三号人物,北京林业大学本科毕业,北京建筑大学工学硕士学历,曾为南无乐队成员。
鼓手
PP(田芳茗)
现从事金融行业,是一名理财规划师。海归研究生+双本科学位,才貌兼备的美女鼓手一枚,从小习鼓的优等生。
主唱
倍倍
现为正东行(北京)文化传媒有限公司总经理。毕业于北京林业大学园艺专业,高校摇滚夜青年文化品牌联合创始人,曾与刘相松先生共同组建南无乐队并担任乐队前鼓手。
博士、海归、学霸;建筑师、工程师、设计师……这些看似和音乐八竿子打不着的一群人,怎么就玩起了乐队?
故事的起点要回到2014年的中秋节。为了帮助冰冰的单位举办中秋音乐节,倍倍、董斌、杨博士、李斯,几个喜欢音乐的人就在那一次的演出中相遇了。
排练了一阵子后,他们竟然发现:怎么还上瘾了呢。“我们这帮人在一起有一种莫名的凝聚力,相遇,相识,相知,相爱,相同的价值观。”就这样,在冰冰家中,几个人自己拍摄录制了第一段简版的《春风十里》视频。不久后,鼓手PP加入,鹿先森的六人乐队阵容正式敲定。
气 质
乐队成立后,在繁忙的工作中协调排练时间成为了第一个挑战。
成员们的工作都很忙,尤其大多从事建筑、设计行业的他们,加班、熬夜成了家常便饭。即便这样,乐队仍然固定每周2-3次排练。倍倍介绍,排练都是在晚上,“好多时候都是加着班中间来排练或者演出,然后演完出就再回去继续加班。”
如何在有限的时间里,让几个不是专业音乐人的成员们能够达到最大幅度提升?面对挑战,曾经的学霸们展现出了过人的自制与专注,又或者说是,对于攻克难题与生俱来的好胜心:提高效率,保证质量。“每次排练效率非常高,这点确实很骄傲。”
一位曾在冰冰工作单位实习的师妹透露,平时工作压力已经很大了,还经常看到他们在晚上排练通宵画图,关键是样样兼顾还都能做好,“精力和意志简直是超人”。
在鹿先森们看来,这种辛苦早已不是累,“因为音乐算很大程度上的休息和享受了”。
除了工作的忙碌,平均年龄已经30出头的乐队成员们也在经历着所有这一代年轻人的共同压力。“目前有结婚的,有单身的,有恋爱中的,所有人都遭受过生活和世俗的压力。”在倍倍看来,在普遍存在的迷茫、压力之下,乐队成员们如今变得“越老越平静”。
正如专辑封面的灰白色调和音乐中的干净旋律带给人的感觉:冷静、从容、不骄不躁。
学历和工作表面上与音乐本身没有什么关联,却用思考的积淀为创作打开了视野。鹿先森说:“念书久了,集体生活过多了,人就变得温和一些,可能对彼此之间的关系处理也会更成熟些吧。”
视野开阔、视角精准,少了几分青春浮躁,多了一些成熟思考。他们说,希望鹿的作品给予大家的都是温暖的、冷峻的、并且有感知的,忧而不丧,燃而不燥,就好。
心 态
在每天都有新的作品和歌手诞生的年代,一支乐队走红的偶然性变得更加不可预知。鹿先森谦虚地把首要因素归结为运气:“我们承认我们的运气很好,然后比较纯粹单纯地在思考音乐,很真诚地看待音乐,态度算比较平和,也确实没有想过太多。然后可能我们的作品被很多朋友听懂了,有了共鸣和代入感,这也是对我们的一种回馈和认可。非常感谢这一切。”
作品受到喜爱,拥有了大批粉丝,乐队成员们的生活却并没有发生太大改变。“要说改变的话,应该是较以前的生活更加忙碌了一点,这其实挺好的,是我们的一种磨合,也是一个美妙的过程。”
音乐占据的时间变得更多了,轻松的心态也没发生变化,他们依然没有成为职业音乐人的打算。“因为如果职业化的话,音乐就会成为生存的手段,如果关乎生存的话,可能意义会有些变化吧。”
对于乐队成员们来说,工作和音乐都是生活里的一部分,缺一不可。“工作是自己的另外一面,可以制衡很多因为音乐带来的膨胀,音乐又可以把自己从工作里抽离出来,从而更加享受音乐,所以这两个都是我们生活的平衡。”
拒绝膨胀,也拒绝平庸,音乐和生活的制衡,让摇摆在安全与冒险中的人生找到了合适的节奏。
鹿先森乐队成员们的经历展示了一种令人羡慕的生活状态范本:既在各自的工作岗位中获得职业成就感,又在工作之余把爱好经营得有模有样。在朝九晚五的日常和更多可能性的人生体验之间,在平淡而稳定的生活和对人生趣味的躁动追寻之间,他们以自己的方式找到了平衡。
他们的故事也证明了实现梦想的另一种可行途径,并为每一个迷茫、纠结、不满足于现状,而又对人生怀有幻想的人提供了信心:
不是所有的独立音乐人都必须倾其所有,以音乐艰难为生。
不是所有的爱好都无法与当下生活兼顾,以放弃作为开始。
或许,通往梦想的路,并非只有破釜沉舟一条。(完)
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