正在阅读:

赤字率未突破3%心理防线,如何理解? | 两会·最热烈

扫一扫下载界面新闻APP

赤字率未突破3%心理防线,如何理解? | 两会·最热烈

分析师指出,计入1万亿元超长期特别国债后,实际赤字率可能在3.8%左右,和上年相当。

2024年3月4日,海口,海南中心项目施工现场。图片来源:人民视觉

记者 王珍

今年的政府工作报告提出,赤字率拟按3%安排,赤字规模4.06万亿元,比上年年初预算增加1800亿元;拟安排地方政府专项债券3.9万亿元,比上年增加1000亿元;发行超长期特别国债1万亿元。

分析人士指出,2024年财政政策总体上保持稳增长取向,3%的赤字率看似不高,没有突破所谓的“安全警戒线”,但计入1万亿元超长期特别国债后,实际赤字率可能在3.8%左右,和上年相当,符合政府工作报告对财政政策“适度加力”的要求。

广开首席产业研究院院长兼首席经济学家连平在发给界面新闻的解读中称,今年的政府工作报告提出,积极的财政政策要适度加力、提质增效,和2022年提出的“积极的财政政策要提升效能”以及2023年的“积极的财政政策要加力提效”相比,今年的财政政策不但较好地保持了政策的连续性、稳定性和针对性,而且实施目标更加明确具体,更有能见度和感受度,对市场也能起到更好的预期管理效果。

他指出,尽管今年名义赤字率设定在3%,但鉴于中央财政状况良好,财政部门还可从中央预算稳定调节基金、中央政府性基金预算、中央国有资本经营预算等调入一部分资金,必要时有能力进一步追加财政赤字规模,最终实际赤字率很可能达到或超过3.8%。

东方金诚国际信用评估有限公司首席宏观分析师王青也表示,今年的实际赤字率很可能在3.8%左右。他指出,1万亿超长期特别国债不会计入财政赤字率,这约相当于2023年126万亿元名义GDP规模的0.8%。“3.0%+0.8%”,意味着今年实际目标赤字率会在3.8%左右,和去年计入1万亿元增发国债后的赤字率基本相同。

“而新增地方政府专项债规模进一步上升,这显示2024年财政政策总体上保持稳增长取向,能够保障基建投资增速继续处于7.0%左右的较高水平,对冲房地产行业低迷对地方政府财政收支造成的影响。”王青说。

澳洲会计师公会华北区委员会会长彭飞对界面新闻指出,3%的赤字安排,向市场释放了清晰的信号,明确了今年将加大政府投入,为经济的高质量发展保驾护航,有利于整体稳预期,增信心。

粤开证券首席经济学家罗志恒强调,单纯看赤字率本身意义不大,因为我国赤字率口径偏小,仅涵盖一般公共预算。财政赤字率数值本身不是个真问题,真问题是两个:财政支出力度有多大;有哪些政策工具组合,即结构。

他进一步称,财政赤字率在3%,但通过专项债、特别国债、其他调入资金等扩大支出具有同扩大赤字率一样的效果。比如,发行1万亿元的超长期特别国债就相当于增加赤字率0.7个百分点,新增专项债3.9万亿元相当于增加赤字率2.9个百分点。如果将这三者加总计算,实际赤字率已经达到6.6%,高于去年的6.1%(赤字与专项债之和除以GDP),力度是不小的,是符合当前形势需要的。

政府工作报告还提出,从今年开始拟连续几年发行超长期特别国债,专项用于国家重大战略实施和重点领域安全能力建设,今年先发行1万亿元。分析师表示,这体现了中央加杠杆、地方降风险的政策导向,有助于减轻地方政府支出负担,支持地方债务风险化解。

连平表示,“连续几年发行超长期特别国债”的表述尤其值得关注。超长期特别国债通常指财政部发行的期限大于10年、最长可达30年或50年,具有特殊目的及用途,不计入赤字的国债。去年末,中央增发了1万亿元国债,并在今年初全部发行完毕,其政策效果将主要在今年得到释放。

“这不仅是财政政策资源投入带来的扩张,同时也从中央财政的角度释放了积极信号,表达了政府在今年要推动经济增长的决心和目标。此次中央在去年(增加)发行1万亿元国债的基础上,进一步加大财政扩张力度,将显著提振市场信心。”他说。

从支出方向看,分析师认为,主要方向包括支持科技创新和现代化产业体系建设,加大对医疗、养老、教育等民生领域的投入,继续对中小微企业与个体工商户实施税费减免,推动能源、水利、交通等重大基础设施以及新型基础设施建设等。

另外,政府工作报告关于货币政策的表述和去年12月中央经济工作会议基本一致。报告重申,稳健的货币政策要灵活适度、精准有效。保持流动性合理充裕,社会融资规模、货币供应量同经济增长和价格水平预期目标相匹配。加强总量和结构双重调节,盘活存量、提升效能,加大对重大战略、重点领域和薄弱环节的支持力度。促进社会综合融资成本稳中有降。

王青认为,在2024年物价水平仍将低位运行的前景下,货币政策将着眼于提振内需,支持地方债务风险化解。因此,预计央行在年初全面下调法定存款准备金率并推动商业银行下调5年期以上贷款市场报价利率(LPR)后,二季度仍可能继续降准降息。此外,结构性货币政策工具将受到进一步倚重,以引导更多金融资源流向科技创新、先进制造、绿色发展、小微企业及房地产行业等重大战略、重点领域和薄弱环节。

未经正式授权严禁转载本文,侵权必究。

评论

暂无评论哦,快来评价一下吧!

下载界面新闻

微信公众号

微博

赤字率未突破3%心理防线,如何理解? | 两会·最热烈

分析师指出,计入1万亿元超长期特别国债后,实际赤字率可能在3.8%左右,和上年相当。

2024年3月4日,海口,海南中心项目施工现场。图片来源:人民视觉

记者 王珍

今年的政府工作报告提出,赤字率拟按3%安排,赤字规模4.06万亿元,比上年年初预算增加1800亿元;拟安排地方政府专项债券3.9万亿元,比上年增加1000亿元;发行超长期特别国债1万亿元。

分析人士指出,2024年财政政策总体上保持稳增长取向,3%的赤字率看似不高,没有突破所谓的“安全警戒线”,但计入1万亿元超长期特别国债后,实际赤字率可能在3.8%左右,和上年相当,符合政府工作报告对财政政策“适度加力”的要求。

广开首席产业研究院院长兼首席经济学家连平在发给界面新闻的解读中称,今年的政府工作报告提出,积极的财政政策要适度加力、提质增效,和2022年提出的“积极的财政政策要提升效能”以及2023年的“积极的财政政策要加力提效”相比,今年的财政政策不但较好地保持了政策的连续性、稳定性和针对性,而且实施目标更加明确具体,更有能见度和感受度,对市场也能起到更好的预期管理效果。

他指出,尽管今年名义赤字率设定在3%,但鉴于中央财政状况良好,财政部门还可从中央预算稳定调节基金、中央政府性基金预算、中央国有资本经营预算等调入一部分资金,必要时有能力进一步追加财政赤字规模,最终实际赤字率很可能达到或超过3.8%。

东方金诚国际信用评估有限公司首席宏观分析师王青也表示,今年的实际赤字率很可能在3.8%左右。他指出,1万亿超长期特别国债不会计入财政赤字率,这约相当于2023年126万亿元名义GDP规模的0.8%。“3.0%+0.8%”,意味着今年实际目标赤字率会在3.8%左右,和去年计入1万亿元增发国债后的赤字率基本相同。

“而新增地方政府专项债规模进一步上升,这显示2024年财政政策总体上保持稳增长取向,能够保障基建投资增速继续处于7.0%左右的较高水平,对冲房地产行业低迷对地方政府财政收支造成的影响。”王青说。

澳洲会计师公会华北区委员会会长彭飞对界面新闻指出,3%的赤字安排,向市场释放了清晰的信号,明确了今年将加大政府投入,为经济的高质量发展保驾护航,有利于整体稳预期,增信心。

粤开证券首席经济学家罗志恒强调,单纯看赤字率本身意义不大,因为我国赤字率口径偏小,仅涵盖一般公共预算。财政赤字率数值本身不是个真问题,真问题是两个:财政支出力度有多大;有哪些政策工具组合,即结构。

他进一步称,财政赤字率在3%,但通过专项债、特别国债、其他调入资金等扩大支出具有同扩大赤字率一样的效果。比如,发行1万亿元的超长期特别国债就相当于增加赤字率0.7个百分点,新增专项债3.9万亿元相当于增加赤字率2.9个百分点。如果将这三者加总计算,实际赤字率已经达到6.6%,高于去年的6.1%(赤字与专项债之和除以GDP),力度是不小的,是符合当前形势需要的。

政府工作报告还提出,从今年开始拟连续几年发行超长期特别国债,专项用于国家重大战略实施和重点领域安全能力建设,今年先发行1万亿元。分析师表示,这体现了中央加杠杆、地方降风险的政策导向,有助于减轻地方政府支出负担,支持地方债务风险化解。

连平表示,“连续几年发行超长期特别国债”的表述尤其值得关注。超长期特别国债通常指财政部发行的期限大于10年、最长可达30年或50年,具有特殊目的及用途,不计入赤字的国债。去年末,中央增发了1万亿元国债,并在今年初全部发行完毕,其政策效果将主要在今年得到释放。

“这不仅是财政政策资源投入带来的扩张,同时也从中央财政的角度释放了积极信号,表达了政府在今年要推动经济增长的决心和目标。此次中央在去年(增加)发行1万亿元国债的基础上,进一步加大财政扩张力度,将显著提振市场信心。”他说。

从支出方向看,分析师认为,主要方向包括支持科技创新和现代化产业体系建设,加大对医疗、养老、教育等民生领域的投入,继续对中小微企业与个体工商户实施税费减免,推动能源、水利、交通等重大基础设施以及新型基础设施建设等。

另外,政府工作报告关于货币政策的表述和去年12月中央经济工作会议基本一致。报告重申,稳健的货币政策要灵活适度、精准有效。保持流动性合理充裕,社会融资规模、货币供应量同经济增长和价格水平预期目标相匹配。加强总量和结构双重调节,盘活存量、提升效能,加大对重大战略、重点领域和薄弱环节的支持力度。促进社会综合融资成本稳中有降。

王青认为,在2024年物价水平仍将低位运行的前景下,货币政策将着眼于提振内需,支持地方债务风险化解。因此,预计央行在年初全面下调法定存款准备金率并推动商业银行下调5年期以上贷款市场报价利率(LPR)后,二季度仍可能继续降准降息。此外,结构性货币政策工具将受到进一步倚重,以引导更多金融资源流向科技创新、先进制造、绿色发展、小微企业及房地产行业等重大战略、重点领域和薄弱环节。

未经正式授权严禁转载本文,侵权必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