正在阅读:

直击7家上市险企投资业绩:投资资产规模创新高,收益率集体承压

扫一扫下载界面新闻APP

直击7家上市险企投资业绩:投资资产规模创新高,收益率集体承压

截至2023年末,上市险企长期投资回报率假设均已下调至4.5%。

图片来源:界面图库

界面新闻记者 | 邹文榕

上市险企2023年报披露结束,过去一年,叠加“资本市场波动,会计准则变更,以及政策引导入市”等多重压力下,手握巨量资金的险企投资成绩单有哪些看点?

看点一:投资资产规模创新高,部分第三方资产萎缩

截至3月29日,中国人寿(601628.SH)、中国太保(601601.SH)、新华保险(601336.SH)、中国人保(601319.SH)、中国平安(601318.SH),以及港股上市的中国太平(0966.HK)和阳光保险(6963.HK)均已披露2023年报。

从年报披露情况看,除中国人寿外,其余险企均表示于2023年1月1日起执行新保险合同会计准则和新金融工具会计准则。

中国人寿由于为三地上市,年报显示,公司2023年中国企业会计准则下继续执行原保险合同准则和原金融工具准则,国际财务报告准则下首年采用新保险合同准则和新金融工具准则编制和披露财务报告及相关信息。

投资资产规模看,尽管受会计准则调整影响,险企投资资产类别计入数较往年减少(备注:根据新保险合同准则的规定,保户质押贷款构成保险合同负债的组成部分,不再作为投资资产处理),但受益于保险负债端的高景气,2023年上市险企的投资资产规模仍在高速增长。

数据来源:险企2023年报、界面新闻

截至2023年末,7家被统计险企投资资产规模合计高达17.14万亿元,平均投资资产规模同比增速13.32%,平均增速较上一年度提高4.53个百分点。

中国人寿作为中国最大的机构投资者之一,截至期末集团在管投资资产规模已增长至5.67万亿元,2023年单年增长规模超6000亿元。

阳光保险作为上市险企新秀,投资资产规模虽未超5000亿元,但15.5%的高增速位列7家险资之首,另合并公司在管第三方资产计算,截至期末,集团管理资产规模较期初增长8.9%至8904亿元,距离过万亿元大关已近在咫尺。

值得一提的是,作为保险资管全方面能力考验的“试金石”,近年来,大力发展第三方资产管理业务逐渐成为业内共识。

中国人保年报明确表示,期内,集团积极发展第三方资产管理业务,管理资产规模1.07万亿元,较年初增长36.3%。这也是已披露的险企中,唯一第三方资产增速为正的机构。

相比之下,中国太保第三方资产规模规模较2022年末收缩3.7%,中国太平也下降0.3%至1.01万亿元。

“整体变动并不大,由于目前组合类保险资管产品是险资第三方业务的主抓手,2023年或受资本市场波动影响,管理的资产净值出现小幅缩水。”有保险机构投研人员向界面新闻记者分析。

据中国太保披露,截至报告期末,旗下资产管理子公司太保资产管理的第三方资产规模为2251.54亿元,较上年末下降17.3%;长江养老因养老保障业务压降等原因,第三方投资管理资产规模3520.32亿元,较上年末下降0.7%。

看点二:投资收益率集体承压,增配高股息成一致选择

2023年,权益市场的波动以及长端利率的低位运行令一众险企投资端“亚历山大”。而受保险公司报表格式修订所影响,险企投资收益也是差强人意。

投资收益率方面,截至报告期末,上市险企净投资收益率全部跌至5%以下,仅阳光保险净投资收益率同比收正;总投资收益率方面,除中国太平和中国平安维持增长外,其余险企均不敌2022年表现,总投资收益率均较2022年同期降幅超1个百分点。

数据来源:险企2023年报、界面新闻整理

在此背景之下,各大险资投资净收益表现仍显韧性。

其中,中国太保、阳光保险和中国人寿均实现同比收正,阳光保险的净投资收益同比增长率高达15.9%,其余险资虽同比增速有涨有跌,但同比变动也均控制在2%上下。

总投资收益方面,2023年,中国太保和中国平安的总投资收益均实现同比增长,且涨势喜人,分别高达138.8%和32.8%;其余机构同比降幅则均在20%左右浮动。

中国太保披露,报告期内,公司净投资收益实现增长主要系分红和股息收入提高所致;总投资收益下滑则主要系公司执行新会计准则且股票市场整体下跌导致证券买卖损益及公允价值变动损益的降低。

中国平安表示,2023年,公司保险资金投资组合综合投资收益率3.6%,同比上升0.9个百分点,主要得益于均衡的资产配置战略,且权益资产表现较上年有所改善;净投资收益率4.2%,同比下降0.5个百分点,主要受存量资产到期和新增资产收益率下降影响。

此外,中国太平提到,2023年,集团优化股票持仓结构,在市场剧烈波动背景下加强战术择时,集团持有的高股息策略港股战胜恒生指数(含息)18.47个百分点,受益于此,集团整体权益战胜沪深300指数8.18个百分点。

值得一提的是,2023年险资受新会计准则实施所影响,新准则下险资权益工具只能划分为“以公允价值计量且其变动计入当期损益的金融资产”或“以公允价值计量且其变动计入其他综合收益的金融资产”,公允价值变动对当期利润的影响增大。

由此,增配高股息权益成为险资的一致选择,不少险企年报便直接透露,在债券端拉长久期,降低再投资风险同时,也将充分考虑新会计准则的影响,强化对权益类资产主动管理以及高股息价值核心策略。

界面新闻记者关注到,若以股票、基金、其他权益类资产进行粗略计算,截至报告期末,中国人保和阳光保险的权益类资产占比均已超21%,中国人寿权益类资产占比19.37%。

看点三:寿险两大经济假设时隔8年再现集体下调

基于对宏观环境和长期利率趋势的综合考量,2023年,上市险企时隔多年再次集中下调了对寿险内含价值评估至关重要的两大经济假设——长期投资回报率假设和风险贴现率假设。

若以传统账户为统计对象,截至2023年末,上市险企长期投资回报率假设均已下调至4.5%,风险贴现率假设也下调至8%、9%和9.5%三个档位。

数据来源:险企2023年报、界面新闻整理

据招商证券研报统计,上市险企曾在2016年集中下调过长期投资回报率,此后,除中国人保在2020年再次下调至与上市同业一致的水平外,其他公司均未再变动;而风险贴现率假设,主要上市险企变动次数较少,整体趋势均为下行。

中国精算师协会创始会员、资深精算师徐昱琛向界面新闻记者分析,由于寿险业务的长周期属性,长期投资回报率假设和风险贴现率假设对于计算寿险的内含价值和新业务价值至关重要,而后者又是寿险价值评估体系中两大核心指标,其计算依赖于大量精算假设基础。

“例如,长期投资回报率的下降会降低内含价值,风险贴现率下调的则有利于内含价值上升。”徐昱琛指出,“过往两大经济假设也与公司实际投资水平和十年期国债收益率变动紧密相关。”

界面新闻记者关注到,在此次险企年报披露前,多份券商研报就曾预测,上市险企或将集中下调两大经济假设。

国泰君安研报指出,在长端利率长期下行背景下,保险公司以固定收益资产为主的配置策略面临投资收益率持续下滑,实际投资收益率水平难以达到上市险企普遍设定的5%的长期投资收益率假设。

随着近年宏观和行业环境变化,社会投资回报率和资本市场对于保险公司的要求回报水平均有所下降,各公司总投资收益率表现也持续承压低于假设水平。

“如果保险公司一直采用激进假设,将会使险企承担较大的投资风险,一方面导致当期内含价值和新业务价值“虚高”,另一方面也会降低利差益,使得未来年度内含价值和新业务价值逐步衰减并压缩利润空间。因此,投资收益率和风险贴现率假设的合理性不仅能够提高保险公司评估价值的可信度,也有利于其长期稳健经营。”招商证券研认为。

未经正式授权严禁转载本文,侵权必究。

阳光保险

223
  • 跨越转型之谷 上市险企2023年交出增长答卷 股价复苏是否可期?
  • 阳光保险:一季度两附属公司原保险合同保费收入合计约449.92亿元

评论

暂无评论哦,快来评价一下吧!

下载界面新闻

微信公众号

微博

直击7家上市险企投资业绩:投资资产规模创新高,收益率集体承压

截至2023年末,上市险企长期投资回报率假设均已下调至4.5%。

图片来源:界面图库

界面新闻记者 | 邹文榕

上市险企2023年报披露结束,过去一年,叠加“资本市场波动,会计准则变更,以及政策引导入市”等多重压力下,手握巨量资金的险企投资成绩单有哪些看点?

看点一:投资资产规模创新高,部分第三方资产萎缩

截至3月29日,中国人寿(601628.SH)、中国太保(601601.SH)、新华保险(601336.SH)、中国人保(601319.SH)、中国平安(601318.SH),以及港股上市的中国太平(0966.HK)和阳光保险(6963.HK)均已披露2023年报。

从年报披露情况看,除中国人寿外,其余险企均表示于2023年1月1日起执行新保险合同会计准则和新金融工具会计准则。

中国人寿由于为三地上市,年报显示,公司2023年中国企业会计准则下继续执行原保险合同准则和原金融工具准则,国际财务报告准则下首年采用新保险合同准则和新金融工具准则编制和披露财务报告及相关信息。

投资资产规模看,尽管受会计准则调整影响,险企投资资产类别计入数较往年减少(备注:根据新保险合同准则的规定,保户质押贷款构成保险合同负债的组成部分,不再作为投资资产处理),但受益于保险负债端的高景气,2023年上市险企的投资资产规模仍在高速增长。

数据来源:险企2023年报、界面新闻

截至2023年末,7家被统计险企投资资产规模合计高达17.14万亿元,平均投资资产规模同比增速13.32%,平均增速较上一年度提高4.53个百分点。

中国人寿作为中国最大的机构投资者之一,截至期末集团在管投资资产规模已增长至5.67万亿元,2023年单年增长规模超6000亿元。

阳光保险作为上市险企新秀,投资资产规模虽未超5000亿元,但15.5%的高增速位列7家险资之首,另合并公司在管第三方资产计算,截至期末,集团管理资产规模较期初增长8.9%至8904亿元,距离过万亿元大关已近在咫尺。

值得一提的是,作为保险资管全方面能力考验的“试金石”,近年来,大力发展第三方资产管理业务逐渐成为业内共识。

中国人保年报明确表示,期内,集团积极发展第三方资产管理业务,管理资产规模1.07万亿元,较年初增长36.3%。这也是已披露的险企中,唯一第三方资产增速为正的机构。

相比之下,中国太保第三方资产规模规模较2022年末收缩3.7%,中国太平也下降0.3%至1.01万亿元。

“整体变动并不大,由于目前组合类保险资管产品是险资第三方业务的主抓手,2023年或受资本市场波动影响,管理的资产净值出现小幅缩水。”有保险机构投研人员向界面新闻记者分析。

据中国太保披露,截至报告期末,旗下资产管理子公司太保资产管理的第三方资产规模为2251.54亿元,较上年末下降17.3%;长江养老因养老保障业务压降等原因,第三方投资管理资产规模3520.32亿元,较上年末下降0.7%。

看点二:投资收益率集体承压,增配高股息成一致选择

2023年,权益市场的波动以及长端利率的低位运行令一众险企投资端“亚历山大”。而受保险公司报表格式修订所影响,险企投资收益也是差强人意。

投资收益率方面,截至报告期末,上市险企净投资收益率全部跌至5%以下,仅阳光保险净投资收益率同比收正;总投资收益率方面,除中国太平和中国平安维持增长外,其余险企均不敌2022年表现,总投资收益率均较2022年同期降幅超1个百分点。

数据来源:险企2023年报、界面新闻整理

在此背景之下,各大险资投资净收益表现仍显韧性。

其中,中国太保、阳光保险和中国人寿均实现同比收正,阳光保险的净投资收益同比增长率高达15.9%,其余险资虽同比增速有涨有跌,但同比变动也均控制在2%上下。

总投资收益方面,2023年,中国太保和中国平安的总投资收益均实现同比增长,且涨势喜人,分别高达138.8%和32.8%;其余机构同比降幅则均在20%左右浮动。

中国太保披露,报告期内,公司净投资收益实现增长主要系分红和股息收入提高所致;总投资收益下滑则主要系公司执行新会计准则且股票市场整体下跌导致证券买卖损益及公允价值变动损益的降低。

中国平安表示,2023年,公司保险资金投资组合综合投资收益率3.6%,同比上升0.9个百分点,主要得益于均衡的资产配置战略,且权益资产表现较上年有所改善;净投资收益率4.2%,同比下降0.5个百分点,主要受存量资产到期和新增资产收益率下降影响。

此外,中国太平提到,2023年,集团优化股票持仓结构,在市场剧烈波动背景下加强战术择时,集团持有的高股息策略港股战胜恒生指数(含息)18.47个百分点,受益于此,集团整体权益战胜沪深300指数8.18个百分点。

值得一提的是,2023年险资受新会计准则实施所影响,新准则下险资权益工具只能划分为“以公允价值计量且其变动计入当期损益的金融资产”或“以公允价值计量且其变动计入其他综合收益的金融资产”,公允价值变动对当期利润的影响增大。

由此,增配高股息权益成为险资的一致选择,不少险企年报便直接透露,在债券端拉长久期,降低再投资风险同时,也将充分考虑新会计准则的影响,强化对权益类资产主动管理以及高股息价值核心策略。

界面新闻记者关注到,若以股票、基金、其他权益类资产进行粗略计算,截至报告期末,中国人保和阳光保险的权益类资产占比均已超21%,中国人寿权益类资产占比19.37%。

看点三:寿险两大经济假设时隔8年再现集体下调

基于对宏观环境和长期利率趋势的综合考量,2023年,上市险企时隔多年再次集中下调了对寿险内含价值评估至关重要的两大经济假设——长期投资回报率假设和风险贴现率假设。

若以传统账户为统计对象,截至2023年末,上市险企长期投资回报率假设均已下调至4.5%,风险贴现率假设也下调至8%、9%和9.5%三个档位。

数据来源:险企2023年报、界面新闻整理

据招商证券研报统计,上市险企曾在2016年集中下调过长期投资回报率,此后,除中国人保在2020年再次下调至与上市同业一致的水平外,其他公司均未再变动;而风险贴现率假设,主要上市险企变动次数较少,整体趋势均为下行。

中国精算师协会创始会员、资深精算师徐昱琛向界面新闻记者分析,由于寿险业务的长周期属性,长期投资回报率假设和风险贴现率假设对于计算寿险的内含价值和新业务价值至关重要,而后者又是寿险价值评估体系中两大核心指标,其计算依赖于大量精算假设基础。

“例如,长期投资回报率的下降会降低内含价值,风险贴现率下调的则有利于内含价值上升。”徐昱琛指出,“过往两大经济假设也与公司实际投资水平和十年期国债收益率变动紧密相关。”

界面新闻记者关注到,在此次险企年报披露前,多份券商研报就曾预测,上市险企或将集中下调两大经济假设。

国泰君安研报指出,在长端利率长期下行背景下,保险公司以固定收益资产为主的配置策略面临投资收益率持续下滑,实际投资收益率水平难以达到上市险企普遍设定的5%的长期投资收益率假设。

随着近年宏观和行业环境变化,社会投资回报率和资本市场对于保险公司的要求回报水平均有所下降,各公司总投资收益率表现也持续承压低于假设水平。

“如果保险公司一直采用激进假设,将会使险企承担较大的投资风险,一方面导致当期内含价值和新业务价值“虚高”,另一方面也会降低利差益,使得未来年度内含价值和新业务价值逐步衰减并压缩利润空间。因此,投资收益率和风险贴现率假设的合理性不仅能够提高保险公司评估价值的可信度,也有利于其长期稳健经营。”招商证券研认为。

未经正式授权严禁转载本文,侵权必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