途观L,其实也就是新一代途观,于1月18日上市,售价区间为22.38-35.98万元。较早的途观车主,应该至今仍对当年途观的“加价”记忆犹新——持续时间长达三四年,这在国内汽车历史上是极为罕见的。现如今,途观L采用全新的MQB平台、采用第三代EA888和7速湿式双离合变速器,而且加长后的车身已突破4.7米,轴距更是比汉兰达还长,自我定义也进入到“中型SUV”范畴。于是有人关心:途观L的终端价会怎么走?是继续数年的加价,还是很快终端就给出优惠呢?
途观当年加价的缘由:缺乏核心竞品是关键
要找到问题的答案,我们首先必须搞清楚途观当年为什么能那么“持续加价”。有人说是大众的牌子,有人说是大众的技术,也有人说是当初先高价引进进口Tiguan的营销方式到位。这些都有道理,但关键的关键,还是当年的途观缺乏核心竞品。
这话怎么说的?途观难道还是城市SUV的开创者吗?市场上的CR-V、RAV4和奇骏不算竞品?广义来说当然算,但具体到细分和明确的受众群,它们还真不算。为什么那么多人当年会追捧途观?就因为它是市面上唯一一款德系、亦或者说欧美车系的城市SUV。注意,我们这里不牵扯什么民族、道义,也并不是说人们不接受日系所以才成就了当年的途观,而是指这类车的受众群中有相当一部分人是不喜欢日韩风格的。途观在风格上的差异满足了这部分人的需求。
(老款途观)
然后,才是前面所说的那些因素,这也同样重要。当市面上日系三剑客打得不可开交,韩系在低一档的空间里自娱自乐时,其实是有一部分人群追求差异化的,亦或者说想买“更好一点的车型”。大众在这方面的功夫做得确实比较足,例如它在工艺卖相和噪音、舒适等细节上做得就是比日系感觉更好。再加上进口Tiguan的高价试水获得空前成功,更是营造了“途观比日韩系高一档”的印象。当这种需求和这种产品之间形成这种共鸣以后,产生的力量就是大家所看到的——加价、加价,还是加价。
现在的市场今非昔比,途观L的对手个个强悍
大家再回想一下,途观的价格是什么时候开始松动的。起初是翼虎,这是福特用以与途观对标的车。不过福特的品牌欠点火候,翼虎在“糙”的方面也输给途观,所以它没能真正将途观拉下马。途观的巨幅优惠,其实是在别克昂科威推出之后。或许是一个中方厂商的缘故,别克昂科威在定位上也玩了一个差异化,这个差异化又恰好和当年途观面对的市场一样形成共鸣——途观已经臭大街了,于是更多人希望在途观和Q5之间寻找到一款产品,昂科威恰好填补。看似差异化,但实际上昂科威对于途观的分流是显而易见的,尤其是昂科威20T版本入市以后。
(别克昂科威)
然后我们再看当下的途观L。诚然,它相比途观的进步正如文章开头所说,从平台到尺寸,从动力到空间,都有了质的提升。但是我们也要注意到,加长与高级别是两回事。就像5系加长以后不可能涉足到豪华级(D级,即7系级别)领域,迈腾加长不可能去与中高级(C级,即5系级别)PK一样,途观虽然“L了”,它仍然属于紧凑SUV的范畴。它可以比主流紧凑SUV略贵,但也绝不意味着它可以参与到中型SUV(汉兰达、锐界、冠道等)是市场竞争中来。
事实上从车型年代、定位模式等各方面来看,途观L才是昂科威的典型对手(而不是之前的途观)。也就是说,途观L上市后与当年途观没有对手不同,它会直接面对一个月销已突破3万辆的强有力对手。
我们可以将途观L的自动舒适版与昂科威的20T精英版做个比较。论尺寸二者属于一个范畴。论动力途观确实要在排量和数据上占些优势,但这并不会太影响本质(大约可以抵充1万元的差价吧)。配备上,昂科威多出侧气帘、无钥匙、全景天窗、座椅加热,途观L则多了方向盘换挡、氙灯和感应雨刷。对比来看,昂科威的配置显然含金量要高很多(尤其是全景天窗,与途观L的无天窗相比,影响可谓决定性的)。价格上,昂科威的指导价已经低了1万元以上,而昂科威终端现在已经有1-2万元的优惠。如果此时途观L还加价的话,意味着它们之间的实际价差能达到3万元以上——势均力敌的两款车形成如此价差,这需要怎样的信仰支撑才能让人会去选择途观L?如果你觉得不可能,那么结果就只有一个:途观L以目前的指导价,不迅速优惠就不错了,所谓的加价,要么不会有,有也只会是上市初期的“昙花一现”。
昂科威只是其中一个比较典型的参照物,它适用于从低配到高配的途观L全线比较。而到了途观L的中高配版本,除了昂科威以外,还会遇到诸如冠道等中大型SUV的阻击。例如有人觉得途观L 380TSI 豪华版的配置相对齐全,应该属于最值得考虑的车款。它的价格为25.98万元,对应到冠道的豪华版,价格是27.98万元。看起来冠道贵了2万,但我们看这2万价差背后,冠道都多出什么——272马力的2.0T,比途观L的1.8T高了92马力,变速器是9AT对比7速DSG,尺寸空间肯定也是冠道明显占优。配置,冠道多了电动后备箱、LED大灯,途观L多了方向盘加热、倒车雷达、GPS等,算得上旗鼓相当。如此跨级别的对比摆在这,也基本扼杀了途观L的加价空间。
结论
所谓此一时、彼一时,途观虽然当年无比风光,当下的途观L貌似也改进良多,但伴随着市场的变化,途观L还想重演当年的加价已绝不可能。事实上从此次途观L的定价策略来看,它已显得不够明智——在途观终端已经优惠高达3万以上的情况下,居然让途观L的指导价高于途观1万元以上,显然已有点“过度自信”的嫌疑。因此弄不好,途观L最终不仅持续加价不会出现,甚至在今年年内就有可能出现明显的终端优惠。
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