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绿衣女人 75x105cm 石版画 丁雄泉
他一生画花,画女人,自称为“采花大盗”,却用最天真柔情的笔触表达着他心中最鲜活可爱的事物。
他毫不避讳对肆意生活的热爱,却依旧用最大的坚韧保护着肉体的健美和灵魂的纯度。
丁雄泉,这位享誉世界的大师,早就用他的天才与热情,完成了艺术的庄严与自由。
▲丁雄泉
毕加索说:“我能用很短的时间就画得像一位大师,但我却要用一生去学习画得像一个儿童。”
这句话曾有过各种解读。从技巧方面看,它讲述了艺术家在达到技术成熟后自觉地摒弃规则、寻找“浑然天成”的表达方式的心理历程;从艺术情感看,它仿佛又是在呼唤艺术家回归艺术本质,在艺术的“进化”中以退为进,达成可以实现的情绪共鸣。
然而,无论从哪一个角度,这句话都揭示了从优秀画家到艺术大师的必经路途——自由之路。
而丁雄泉就是这样一个已经抵达自由之境的艺术家。
▲创作时的丁雄泉
1
1929年,丁雄泉在江苏无锡出生,4岁随家移居上海,18岁独自前往香港,先后辗转于巴黎、纽约、荷兰。他在城市与城市之间寻找自己的艺术走向,实现自己艺术价值的同时又打破重塑,期待裂变出新的艺术表达方式。
在巴黎,丁雄泉与眼镜蛇画派结下深刻的友谊;在纽约,丁雄泉又与波普艺术结下了不解之缘。丁雄泉的个性魅力与特立独行,使他在纽约如鱼得水。他到纽约的第二年,便有人开始收藏他的画作,甚至当时的美国克莱斯勒汽车公司一口气买下他10幅的画作。
不同城市的文化生活给丁雄泉带来了不同的艺术灵感,浪漫与不受约束让他不停寻找心中的乌托邦,就像他的作品一样,从接受西方元素、回归中国水墨到融合艺术新形式,他从来没有一个固定的标签。
▲黄马双美三联屏 水墨丙烯 纸本 175x270cm 1974 丁雄泉
▲花颜逐开 水墨丙烯 纸本 60x97cm 丁雄泉
“(丁雄泉)钟爱色彩飞溅,因为它们正是现实中的花朵。他的画法流动,其后无所留痕,除了花朵,事实上就是那些色彩飞溅的痕迹。”
—— 皮埃尔.阿列钦斯基
2
鲜花、女人、猫、鸟和马,这五个意象是丁雄泉画作中的常客,他身处生机盎然的伊甸园中,与女人行着苟且之事,与鲜花共舞,与小鸟逗乐,他骑马奔腾在毫无污染的乐土中,他是其中唯一的上帝,也是其中唯一的匍匐者。
在丁雄泉的笔下,这些常态之物不是死水中的尸体,而是鲜活永生的春天儿女。他用鲜艳的色块留住这转瞬即逝的快乐。他对青春、肉体、美好之物的眷念保持了他旺盛的创作力,他像上帝造物般创造着他的风电水火土。
▲持扇红发女 22.5x30cm 水墨丙烯纸本 1990 丁雄泉
《持扇红发女》是丁雄泉1990年的作品,那时正值他创作的巅峰时期。持扇的裸女介于东西方的文化之间,又游离于两种文化之外,就像丁雄泉的作品与人生际遇一样,他始终是一种参与者,也始终是一个边缘人。
蓝色背景加深了意识的重要性,在形与意的斗争中,我们在徒劳的状态判断中败下阵来。享受,是我们能做的事。
鲜艳的色彩、肉体生香的女人、啼声婉转或安静沉默的鸟雀、温顺的猫咪、夏日微汗的慵懒、声色犬马之下的单纯与庄严......即使意象露骨繁多,丁雄泉的画作从来都无猥琐之意。
▲女郎和绿色的猫 72x102cm 石版画 176/250 1987 丁雄泉
▲花中女子 水墨丙烯 纸本 24x30cm 丁雄泉
“每一次我看见美丽的女人就会联想到鲜花,鲜花的美使我爱,使我新鲜。”
——丁雄泉
这位天才的画家喜欢在性交后创作。他认为自己性交之前的画作是黑白的,之后才是五彩斑斓的。他毫不避讳自己对性的享受与热爱,他留住了性高潮直通神灵般的快乐,没有做爱后的一片狼藉,也没有情感变异后的腐朽落寞。
▲金发女人 75x105cm 石版画 丁雄泉
“我爱的女人像地球一样外冷内热,我爱大奶奶小屁股,雪白雪白的皮肤,墨黑墨黑的长头发,湿湿的眼睛,有意无意的雾中看花。滑滑的大腿像两棵香蕉树。软软的唇像蝴蝶。舌像鱼。金发美女拍拍照片是不错的。”
3
丁雄泉日常还喜欢写诗与跳舞。
他写的短诗颇有点废话诗的感觉。他喜欢李白,他的作品也充满了李白式的自在。读他的诗,就像一个天真烂漫的老顽童出现在我们面前,无所顾虑,真诚坦率。
▲丁雄泉的短诗
与丁雄泉结交多年的香港文人蔡澜最佩服的就是他对生活的热爱。这是其他人模仿不来的,吃、穿、喝、住、行都要最好的,这种鲜衣怒马式的生活方式来自于对肉体的热爱与眷念。什么都要最好的,一掷千金的豪爽就是任性。
▲与爱猫合影
他用最简单的意象来描述自己,也用最直达内心的方式来表达花花世界。所有的情绪、感受,都浓缩为他的笔下所爱,空气在色块中流动,最新鲜的气息就在这里。
▲黑猫与鲜花 54.5x74.5cm 石版画 1981 丁雄泉
《黑猫与鲜花》中,色块之间的冲撞制造出微不可察的紧张与暧昧,也许到了下一秒,这只猫就会跳起来,也许它依旧这样卧着,警惕地望着眼前的人。
4
2002年,丁雄泉中风因脑溢血处于植物人的状态,他不得已终止了自己的艺术创作。2010年,他病逝于纽约的寓所,永远地离开了他钟爱的女人、鲜花和猫……
▲他何时回来 125.5x184.7cm 铜版画 31/70 丁雄泉
▲瓶花与樱桃 55x75cm 石版画 1981
对于丁雄泉的一生,自由是最好的注解。然而,伴随着自由而来的,也是内心深处的寂寥与孤独,这从他很少接受采访的现象就看得出来——除非你的问题够有趣够天马行空——让丁雄泉觉得能够与他对话的人,寥寥无几。
人虽已逝,但丁老先生的作品依旧鲜活。这个盛夏,由杜若云章画廊策划承办的“艷夏漫漫 | 国际华人大师收藏展 ”将丁雄泉的画作带到上海,更多的艺术爱好者将能重新感受他笔下生机盎然的世界。
艺厘米杜若云章&
艺厘米:在本次展览中,三位艺术家(丁雄泉、赵无极、朱德群)都曾移居法国,并在国际中拥有一定声望。丁雄泉与另外两位的艺术风格、艺术境遇有何异同?
杜若云章:同样是早年旅法,但丁雄泉更善交际,在欧洲更早打入艺术圈。他与眼镜蛇画派(CoBrA)艺术家关系密切,后因艺术资本市场由欧洲转至美国,60年代随大批欧洲艺术家移民美国,后称美国的赵无极,是国际上享誉盛名的华人大师。
▲五女图 76x100cm 石版画 134/200 丁雄泉
艺厘米:这次展览的标题是“艳夏漫漫”,那如何用“艳”字来解读丁雄泉的作品?
杜若云章:首先,“艳”可理解为色彩的“艳丽”,丁雄泉的作品在颜色上多使用跳跃的色彩,画面明亮富有冲击力;其次丁雄泉的作品中多描绘“明艳动人”的女子,善用彩笔、写意的方式赞颂女人的抚媚柔情;此外,作品中的鲜花,猫,鹦鹉等也都是充满生命力的,从丁泉雄的作品中让人感受到勃勃的生机。
▲蜻蜓扇 72x101cm 石版画 134/200 丁雄泉
艺厘米:这次展览主要展出丁雄泉什么时期的作品?与之前相比,这个阶段的作品有什么变化?为什么会出现这种变化?
杜若云章:这次展出的主要是丁雄泉中后期的作品,在此期间,丁形成了稳定的绘画风格,画面趋于简洁,摈弃了他在探索时期的泼墨等方式。这种改变同样表现在他绘画的女人身上,女人的眼影和面部色彩加重也是一个显著特点。这或许和他晚年的审美有一定联系。
▲生生不息 110x160cm 石版画 1985 丁雄泉
艺厘米:国内市场对丁雄泉的接受认可经过了什么样的变化?
杜若云章:因为丁的作品中多为裸露的女性,因此对相对保守的中国大陆地区来说,在上世纪70-80年代是非常难以接受的,但随着90年代艺术市场的发展,以及21世纪国内艺术市场的热潮、多元文化的冲击、国人的审美更趋向自由等原因,欣赏丁作品的人数也越来越多。首先在台湾市场的知名度提升,近几年,随着丁在国内的展览数量和上拍数量的增加,丁作品的知名度也越来越高。
▲三美图(其三) 220x118cm 铜版画 丁雄泉
本次画展展出了丁雄泉70-90年代的作品,是画家一生中最丰富最成熟的作品。对于他的画作,我们无需做过多解读,只要用心去感受,相信站在画作前的你,定会有另一番独特的见解。
艷夏漫漫:国际华人大师收藏展
时间:2016/07/16 - 2016/10/10
地点:上海市永嘉路498号|杜若云章画廊
朱德群、赵无极、丁雄泉这三位享誉全球的华裔艺术家,是与毕加索、米罗、马蒂斯以朋友相称、出现在同一个画展上的世界级大师。正是在异国他乡,在西方现代绘画的肆意洒脱中,他们发掘了中国水墨的无限可能和东方意蕴的无穷魅力。
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