正在阅读:

八马茶业简史与上市疑云揭秘

扫一扫下载界面新闻APP

八马茶业简史与上市疑云揭秘

随着这些年它的IPO之旅,有关它的各界声音此起彼伏。

文|茶门CHAMEN 香爷

八马茶业,作为一个积极冲刺国内A股“茶叶第一股”的家族型经典茶企,随着这些年它的IPO之旅,有关它的各界声音此起彼伏。茶门以为,若要相对全面客观地了解八马,或许要从它的历史进程,还有这个特殊的行业说起。

茶门今天便来深度解剖八马茶业的前世今生,揭开它如何一路登上茶企龙头的秘密,以及它的上市之举何解。这是一篇逐层深入、信息量密集的长文,本着“一睹为快”的原则一次性放出,到最后,也许会刷新你有关它的认知。

目录概览:

01. 八马创始核心团队

02. 八马起盘基本路线

03. 八马整体发展阶段

04. 八马茶业上市何解

05. 八马茶业整体小结

06. 茶门评价八马茶业

虽然我们说,小罐茶是第一个以“消费品逻辑”做茶的品牌,然而,今天我们所说的八马茶业,或许才是那个最早具备“品牌意识”的茶企。

正是源于这种很早就开始朦胧萌发的品牌意识,以及后续一系列的市场化运作,才使得这个骨子里,已经可以划归到“家族企业”范畴的传统茶企,在近二三十年的整个中国茶叶发展史上,始终占据着举足轻重的位置。

▲ 八马茶业 | 图源:八马官网

不仅如此,作为一个孜孜不倦、积极寻求上市的茶品牌,若有朝一日,八马真的成了第一家成功冲击A股主板上市的茶企,那么,对整个茶行业、茶产业而言,我们也很有必要,为它这长达十年的上市征程,留下它浓墨重彩的一笔。

今天,茶门就带大家揭秘八马茶业,以及背后这几位特别的核心掌舵者。

一· 八马创始核心团队

八马茶业的核心团队,是来源于十大名茶之一的“安溪铁观音”产区,一个姓“王”的福建闽南家族。其中最核心的创始成员,则非王文礼莫属。

▲ 王文礼 | 图源:网络

1.报社时期(1992-1993年,王22-23岁)

1992年,好巧不巧,杜国楹从师范学校毕业的那一年,出生于1970年刚22岁,读完历史系的王文礼,也从福建师范大学毕业。不过他没有选择当老师,而是一开始就南下深圳进入了报社。

期间,一次与同事在咖啡店的消费启发了他。在30年前的古早时期,深圳咖啡店的一杯咖啡,竟然已经要卖到20多元,是他900元月薪的2%,而家乡的铁观音,整整一斤也才几块钱。

这让从小喝着父辈亲制的铁观音长大的他,开始萌生了要“创建自己的品牌”的念头。

2.外贸时期(1993-1997年,王23-27岁)

1993年3月,王文礼从报社辞职,回到福建老家。

他的父亲王福隆,原是国有第四茶厂首席品茶师,祖父王学尧则供职于国有第一茶厂。再往上,先祖王士让,还是发现安溪好茶,得以让乾隆赐名“铁观音”的清代著名礼学家。可以说,王文礼本身所在的家族,就是一个福建安溪铁观音世家。

他回到家乡,先是经营自家定位于“生产商”的溪源茶厂。此时,溪源茶厂主营的还是外贸出口业务。90年代初,乌龙茶风靡日本。当时王文礼家族已经经营茶庄生意多年,他回到家乡时,出口量已经从一年前的年仅60箱,一下跃升至500吨。

出口业务给他们带来了第一桶金。然而,当时的中国茶叶外贸出口,不仅需要代理经手,缴纳代理费用,而且随着人民币升值与成本的上升,出口利润日渐稀薄,加上也没有自主的品牌。

3.八马时期(1997年至今,王27岁,吴24岁)

1997年3月,决定还是要做成“标准化”商品的王文礼,和大哥王文彬等共同成立八马茶业,在深圳罗湖区开出第一家连锁店,开始尝试内销。

4个月后,只比王文彬小3岁,刚在厦门一家期货咨询公司工作一年的表弟吴清标,也自此加入,先从一名小职员做起。日后的他,很快一路飞升,并于2009年,坐到了八马茶业总经理的位置,成为王文礼几兄弟最得力的左膀右臂,任职至今。

▲ 吴清标 | 图源:网络

此时,一个主要由王文礼、王文彬和吴清标等人组成的家族式核心领导班子,已经初步搭建完成。

1998年3月,前一年注册成立的“深圳市溪源茶业有限公司”,决议将其改名为八马。4月,八马茶业,正式隆重登场。

11年后的2009年,随着八马茶业的声誉日隆,作为铁观音制作工艺的第十三代传人,王文礼最终获得了“国家级非物质文化遗产项目乌龙茶制作技艺(铁观音制作技艺)代表性传承人”的身份桂冠,拥有了八马最佳的创始人背书。

二· 八马起盘基本路线

即便八马不像小罐茶那般,早早地深谙品牌之道,更何况,二者诞生的时间与市场环境也并不相同,但是,八马起盘的那条基本路线,仍然把握住了一些核心关键点。包括他们早年通过外贸出口积攒下的第一桶金,都让它后来一路有了持续迭代的机会和资本,从而慢慢爬到了茶行业不可小觑的“高山”之上。

1.品牌意识

当1992年的那杯咖啡,引发了王文礼自建品牌的想法。此后,他又从“欧洲酒庄”的现代化工艺之中受到启发,从而有了制定标准化生产流程的借鉴依托。

这种也许最初还只是基于,一个简单品牌名那般的品牌意识,以及标准化SOP的思路,却可以说是品牌建设运营的基础之道。而后延展出来的一切,似乎都顺理成章。

2.定位规划

 (1) 企业定位

最早,八马前身的溪源茶厂,只是一个在茶产业上游,给人做做原料的“生产商”。即便你有再好的制作工艺,即便出口海外再怎么畅销,直面消费者的基本都是品牌,几乎无人在意生产商的姓名。

所以,1997年八马茶业成立的第一天,它就已经决定,不再成为一家纯粹是「生产商」的上游茶企了,而是一个将企业定位于中下游「品牌商和渠道商」,并由出口转战内销,直接与消费者面对面的全链条茶企。

(2) 早期产品定位

不仅是企业定位,最重要的还有产品定位。

本出生于十大名茶“安溪铁观音”产区,以及身在铁观音世家,占据地利、人和的他们,发现自身最过硬的制作技艺,是铁观音的浓香型技术。

·   而经过调研,当时市场上主打的铁观音还是清香型的。于是,他们借助自身的优势,刚好走了一条产品差异化路线,选择了先从铁观音         「单品类」及更细分的「浓香型铁观音」着手。进而日后还就此衍生出了,八马茶业长盛不衰的明星产品“赛珍珠”。

▲ 浓香型铁观音“赛珍珠” | 图源:八马官网

·    与此同时,已经是中国最大的铁观音生产商和销售商的他们,借助标准化的经营理念,把产品开发成不同价位的“包装茶”。在产品形态         上,就与当时市面常见的“散装茶”再一次区别开来。

尽管这种定位当时还很粗糙,但总体方向已经对了。

(3) 产品定位的几次调整

直到2009年,八马茶业找到了而今已故(2022年1月去世)、当年知名的广告人叶茂中做策划。真正把八马品牌想要打造成为的“茶中奢侈品”,提炼出“商政礼节茶”的高端定位,主打成功人士的送礼需求。

2013年开始,随着购买消费者的需求日趋多元,也为了用户基数的扩大,八马这才开始了产品的跨品类延伸,逐渐从单品类的贵价礼品茶,延展到了消费者自饮需求的性价比自饮茶。

▲ 图源:八马官网

到了2017年,最终完成「全品类」茶叶的战略转型,成为如今的全茶类全国连锁品牌企业。

然而,正是源于这次全品类的延伸,以及「礼品+自饮」需求的多样性,带来产品价格范围和消费者层级的复杂多变。这在很长一段时间里,也给八马带来了目标群体定义的难题。

(4) 客群定位

究竟如何精准定义自己的目标客户群体?

这是否已经违背了定位的基本逻辑呢?

于是,据八马茶业董事兼副总经理何磊,所著的《重构:门店新零售创业工作法》一书所述,八马调取了近一年的销售数据进行分析,最终发现了这些各自不同属性的客群,呈现出了鲜明的“二八定律”。

终于,他们定义出了八马茶业的核心客户群体为「中小企业主」。自此,公司、品牌、渠道等等营运工作,都围绕于此展开,整体工作自然事半功倍。

▲ 虽未言明,预估多半为八马的用户画像仅供参考 | 图源:何磊《重构》一书

所以别看如今的八马,好像什么茶都做,什么高低价格都有,但它依然遵循着定位的基本思路。而且,别忘记它最早也是从一个单品类,及一个细分拳头产品爆品做起来的。

这点对于初创企业在面临参考取经时,尤其要注意。别只看成功企业的现在,要看它的过去,它的试错,它的从小到大,才能掌握其中真正对你有价值的一二精髓。

3.营销4P

其实我和你一样非常怀疑,在当年那个时候,没有品牌经验的他们,已经知道了娴熟地运用科特勒的“营销4P”了吗?只是,所有的品牌一经上手,之后一定不可避免地会面临产品、价格、渠道、营销这4项基础事务。有鉴于此,我也便借用这套逻辑来梳理,只是,会根据他们彼时的大致情况有所侧重。

(1) 产品策略

·    开创浓香型铁观音品类

其实就如上文提到的产品定位,他们结合自身技艺优势与市场调研,已经选择了在铁观音的品类基础之上,开创“浓香型铁观音”的长尾细分品类。

当它的标杆产品“赛珍珠”,逐渐在市场上站稳脚跟,八马,也便成为浓香型铁观音的头部品类代表,占领消费者心智。也是在这个过程中,它把浓香型铁观音的品类市场渐渐给撑大了,自己开辟出一条蓝海。

·    基础的品牌命名和包装意识

源于《八骏图》的灵感,以及中国人对于“马到成功”的寓意,原本“溪源”的名字,更名为沿用至今的“八马”。不得不说,这个十分贴合高端商务成功人士,又十分容易记忆的品牌命名,或许已经成功了一半。

加上最一开始,做品牌应该卖有包装的茶,而不是散装的茶,这种几乎出于直觉的本能,多少也可以划归到产品策略中的一个环节。

当然,在发展初期的十多年里,我们现在所说的八马VI,还只是一个简单的4字书法字体。直到2010年,八马邀请了设计“中国银行”LOGO的香港设计团队,靳与刘设计(后更名为靳刘高设计),为其做系统的VI梳理,才出现了那匹马的标志

(3) 价格策略

有了出口都能畅销的工艺过硬的产品,有了区别于市场的基础包装,一心奔着自己品牌去做的八马,在改革开放的先行区,及深圳最早的建成区“罗湖”,开出八马的第一家门店。

就如日后王文礼与叶茂中,在做品牌定位系统梳理的沟通过程中透露的那样,“希望打造成茶叶中的奢侈品牌”的八马茶业,在价格上,预计也绝不会走中低端或大众化路线。

一直到后来从“礼节茶”拓展到“自饮茶”的过程中,才逐渐有了价格下探。

(4) 营销策略

同时在营销策略板块中,作为早期互联网基建不健全,有且只有“线下渠道”占领一途的传统茶企而言,有如何磊在《重构》一书中所说的那样,“每一个店址就是一个免费的固定广告位,这也是为什么沃尔玛、家乐福、八马茶业、海澜之家、喜茶等不需要大规模投入广告营销的原因。”

他们开拓出的一个个线下门店及店面橱窗,就是店面形象、品牌及顾客引流的重要载体。不过后来,当2009年八马完成品牌定位确立之后,也开始选用当年热播电影《建国大业》的宋美龄扮演者许晴,作为品牌代言人。

除此以外,近年来他们的营销举措中,有几项典型案例,还是值得诉诸笔墨的。

1. 自2019年开始持续开办“茶王赛”,一举多得

2019年安溪铁观音茶王赛首次开办,第二年延伸到武夷岩茶“双世遗”杯茶王赛。如今,福建两大乌龙茶产地,连年举办茶王赛事。2022年,武夷岩茶“双世遗”杯已经升级到超1500万元总资金,寻找武夷茶王。

▲ 2022年武夷岩茶“双世遗杯”茶王赛 | 图源:八马动态

作为目前将近70%,都依靠“定制采购”及“自主分装”的生产方式,来获取产品的八马,茶产地茶王赛的举办,可以说是一举多得的策略之举。

本质出于便捷、集中地激励与筛选优质产品供应商,这个过程中,还顺便收获“以茶助农”、两地“纳税双冠”的美誉,产生不菲的经济效益与社会效益,还有对产品品质与品牌声量的反哺加持。

2. 持续的茶叙外交,再携国家地理,自抬身价

近年来,八马秉承“国茶复兴”战略,开始积极开展茶叙外交;在国事政务活动中频频亮相,日益贴近“商政”礼节茶中的“政”字,在茶文化与茶营销上出手不凡。

其实,一次两次的茶叙外交不算什么,说不定还很可能是“叫好不叫座”,但难得的是“持续”和“贯彻到底”,完成了品牌联想的捆绑。

2022年初,八马茶业再与中国国家地理开展战略合作,逐级自抬身价。最终一套组合拳下来,近几年,把原来八马的“商政礼节茶”,从而几乎拔高到“国礼茶”的地位。

▲ 八马茶业&国家地理 | 图源:八马官网

(5) 渠道策略

在说到渠道板块前啰嗦一句,仔细看就会发现,八马营销4P中的前3P,在八马初创期都相对粗略,多年以后,基本都经历过那么几次较大地调整与迭代。

只有在渠道领域,立志成为“品牌商和渠道商”的八马,一开始就倾注了大量心血,也幸运地从中持续拿到了赖以生存的最大成果。

阶段一:专卖店到第三方渠道试错(约1997年起)

1997年,八马在深圳开设第一家连锁专卖店。

▲ 1998年八马在深圳开设第一家连锁专卖店 | 图源:@罗湖发布

从产品上卖标准化、不同价位的包装茶,店面设计也与其他茶叶店做出区隔。第一家店铺开业后,生意便非常不错。于是八马复制出了第二家、第三家,很快在深圳开到了二三十家,产生一定的规模效应。

为了快速扩张,八马与刚刚前一年进入中国,同在深圳开设第一家购物广场的百货巨头“沃尔玛”建立合作,在全国沃尔玛设立八马茶业专柜。之后,还与麦德龙、华润万家等大型商超、超市和其他茶叶店展开合作尝试联营。这样类似的第三方渠道开辟,就是八马早期最一开始主要的渠道扩张策略。

然而,他们发现:茶叶为非必需品,同时还是人们心目中的农副产品,初期试水的商超等第三方渠道带来的销量非常低,而且没有利润。最合适的经营方式还是回到开连锁专卖店。经过这番试错得出这一结论后,八马便进行快速复制,很快就开到100家专卖店。

阶段二:直营连锁专卖店到“加盟”(2008年开始)

此后他们又发觉:自己开连锁专卖店虽然有规模效应,但利润并不见得理想,还是比较低。特别是面对不熟悉的跨区域经营,面临的挑战非常大;而且分析完费用之后,整体税收就占去很大一块。

于是,八马又在连锁店的基础上,探索出了另外一种方式,就是「加盟」。加盟者本质是个体户,单店加盟再无需由品牌出具增值税和所得税;同时品牌专注提供自身的经验和背书,加盟者则充分发挥自身的区域和资源优势。如此,便可实现双方的合作共赢,不仅降低品牌自营风险,完成渠道快速扩张,还能实现自身利润的最大化。

2008年,八马茶业开始推行加盟模式。经过十多年的发展,八马的“直营+加盟”已经快速拓张到全国2700多家店铺。

阶段三:纯线下到开辟线上电商(2013年左右开始)

时间来到2012年底,“反四风”、“国八条”一朝出台,对过往的公务奢靡之风令行禁止,必须轻车简从,公款消费瞬时塌缩,高档消费刹那“入冬”。主打高端商政礼节茶的八马,被这项政策打个措手不及,一时也摸不着头脑。

与此同时,电子商务浪潮初兴。彼时,有一波身先士卒“吃螃蟹”的其他赛道淘品牌,已经从中拿到了亮眼的成绩。借着电商平台打开销路,似乎成了此刻恰逢其时的最好选择。

·   但从线下渠道到线上电商,八马还是陌生的新手。于是八马最开始采取了“完全外包”的方式,将线上业务完全承包给       第三方。一年过       去,收效甚微。

·   此时,已经是总经理的吴清标,意识到了问题所在,电商只是一种渠道形式,“应该让懂得做生意的去做,而不是让懂技术的人去做”。自       此,八马更改策略,电商经营由“外包”转向“内部”接手。

·   内部自行招聘知名电商的技术骨干,并由一位副总经理统领指挥,让懂技术、懂运营的电商新成员,与真正懂生意的老茶人打配合,如此         很快打开了局面。

2014年双11,八马茶业的天猫旗舰店销售额达到689万元,排名乌龙茶类第一,全国茶叶类第三。自2015年起,八马连续7年蝉联“双11”乌龙茶类目全网销售第一。2015年,公司电商贡献的销售额,已经占到了公司总营业额的10%,而经粗略估算,这部分营业额,仅由50多名大概1%左右的电商人员产生。

这里插播一个值得思考蛮有意思的小问题:

那是不是进军陌生赛道时,

一开始就自建团队,就是最理想的呢?

茶门以为,那不尽然。

·    实际上,或许正是由于有了第一年的外包代运营,迅速建立对电商的基础认知,从而为八马第二年自建团队,在人才选拔、团队组建、运        营策略等各个层面,真正建立起了一套Benchmark(基准)和标准体系,才让接下来的工作真正有了抓手。

·     企业探索陌生赛道时,即便不是通过外包形式了解新平台的游戏规则,也势必要通过,诸如:市场了解、官方咨询建联、行业玩家请教、        专家交流学习,同时再加上自己摸索等,多种免费或付费途径,建立自身的认知,方能统领全局。

·     如初期是走的第三方外包代运营路线,长远来看,无论是当时初兴的电商也好,还是后来新兴的抖音直播也好,初期可以代运营,但到了        中后期,从代运营“全部”或“部分”回归到自运营,几乎是必由之路。

阶段四:线上电商到抖音电商(2021年开始)

2020年6月,上线四年的短视频社区平台“抖音”,正式成立自己的电商部门,上线“抖店”。据后来的《2020抖音数据报告》披露,截至2020年8月,连同抖音火山版在内,抖音日活已经突破6亿。

这个上线四年,已经成为国民级APP背后的互联网独角兽,“跨界打劫”,杀入电商领域,借助彼时一骑绝尘的算法推荐机制,诞生出了全新“货找人”形式的「兴趣电商」。整个市场环境,又是一番令人振奋的新景象。

2020年,八马趁机布局抖音营销,2021年初,正式入局抖音电商。据公开数据显示,2021年当年,八马便实现销售收入达5299.35万元,占线上总收入的14.6%,高于同年京东的销售收入占比。自2021年10月开始,八马茶业启动品牌自播,此后便以常态化平播及节点大促直播穿插的节奏持续。

▲ 八马茶业&陆仙人 | 图源:巨量引擎营销观察

结合线上相对更年轻的电商人群特性和直播玩法,定制与线下有一定区隔的货盘选品,包括部分礼盒等;根据直播间的人货场规则,通过一系列活动策划、话题造势、官方借势和多维度引流等流量协同整合营销;最后加上如今每天18小时的直播时长,勤奋地一步步完成“赛马”,实现脉冲式上升。

八马茶业,成为了早早切入抖音茶叶赛道的品牌玩家,拿到了多个茶类爆品,也完成了品牌销量、声量和人群资产的扩大。

历时20余年,历经阶段性的定位迭代,以及因时因势的四个阶段渠道进化等举措。八马茶业,从过去完全依赖线下,至此形成了如今“直营+加盟”,“线上+线下”的完整渠道布局,有了如今全渠道的销售模式,成为了一家相对健康的茶类“品牌商兼渠道商”。

三· 八马整体发展阶段

现在,让我们再次回到时间线上,系统性地看看,八马茶业整体经历了哪几个关键发展阶段,做一次八马发展的全局概览和补充升华。

1.八马初创期(1997-2007年)

1997年3月,王文礼等兄弟由外贸转战内销,创办八马的前身溪源公司。

1998年4月,深圳溪源正式更名为八马茶业,有了初步的定位、产品等基础规划,专注铁观音茶叶的研发、生产与销售,做好了成为“品牌商和渠道商”的准备。

1998年,八马在深圳开设第一家连锁专卖店。由于当时市场对铁观音、尤其是浓香型铁观音认知的不足,他们通过不断地免费试饮、汽车广播宣传、博览会参展等推广方式,还有持续地开店扩张,做消费者市场培育。

经过一两年的发展,八马茶业在1998、1999年,连续两年获得安溪县铁观音“茶王”的称号。

在开店拓张的方式上,八马在开设连锁专卖店的同时,也在积极通过与沃尔玛等商超、茶叶店第三方渠道,合作联营设立专柜,以求加快整体的扩张进程。

经过试错,发现相比第三方联营模式,还是更适合连锁专卖店的模式经营。于是,八马主要锁定这一形式,在深圳和福建等核心根据地进行快速复制,很快开到100家店。

2002年,随着连锁门店的日益增多,八马耗费重金,开始搭建并不断完善自身的ERP系统,加强连锁经营管理。

2005年,八马茶业三获家乡安溪县铁观音“茶王”称号。

2.八马成长期(2008-2012年)

2008年,八马正式推出“赛珍珠”系列,奠定了传统浓香型铁观音的细分品类领军地位。

但在连锁经营拓张的过程中,一旦涉及跨区域经营,不同地域饮茶习惯、发展阶段等各不相同,区域市场环境迥异,挑战巨大。与此同时,自身连锁经营的各项成本居高不下,包括其中的税收也是不小的支出。

经过连锁专卖自营拿到的结果和认知,还有过去十年的品牌沉淀,八马便在连锁店的基础上探索出了“加盟模式”,自此推行。个体加盟者的加盟经营,也使得八马取长补短,专注品牌和渠道建设。

2009年,开始推行加盟模式一年之后的八马,找来广告策划人叶茂中,进行了一次系统性的品牌定位工作,正式提出要做“茶叶中的奢侈品牌”概念,提炼出主打“商政礼节茶”的明确定位。并在当年,找来热播电影《建国大业》的其中角色扮演者许晴做代言。

同年,作为创始人的王文礼,自己也成为了“国家级非物质文化遗产项目乌龙茶制作技艺(铁观音制作技艺)代表性传承人”,八马茶业的背书再上一层楼。

▲ 王文礼 | 图源:网络

如此经过两三年的时间,人群定位与加盟模式组合拳顺利推行,八马通过加盟实现跨区域经营和快速扩张,门店数量增至1000家。加盟模式还节省了自营时,自担的增值税和所得税,开始实现利润最大化。八马自此信心倍增。

2012年10月,八马雄心勃勃,开始引进机构投资者,与和谐成长、南海成长、天图兴华、天玑星投资,达成增资、股权转让协议、股东协议等,其中包含了股权回购约定、业绩承诺等对赌条款。

不过2012年底,一道“国八条”的晴天霹雳由天而降,公务高奢消费凭空消逝。几乎与此同时,万幸电商的兴起,是冲击,也是惊喜。

2013年左右,八马当机立断,火速通过外包代运营试水电商,开启全新的发展篇章。

3.八马转型期(2013-2017年)

2013年

预计2013年间,是八马转型的关键节点。

在“国八条”与电商的双重冲击下,八马趁机借助第三方切入线上电商,进入到一个全新的渠道。

于是,在电商方面:

电商平台的发展第一阶段,几乎都是低价竞争的混沌土壤。刚刚接触电子商务的八马,在深谙竞价但不懂经营的第三方主导之下,经常被“9.9元一斤包邮”的低价茶叶恶性竞争搞得苦不堪言。

一年之后,八马总结经验,将电商业务收归本部。自行招聘知名电商骨干,由一位懂生意的副总经理指挥坐镇,统筹公司上下的电商工作。由此组成既懂生意经营,又懂运营玩法的电商团队,自此走上正轨。

为了适应电商时代的“高效率”,八马同步调整了组织架构。不是采取“事业部制”,而是推行“扁平化”管理。去掉决策到执行的大量中间环节,加大部门间的配合协同,提高效率,也最大限度降低人工成本。

▲ 八马茶业最新组织架构 | 图源:八马最新招股书

在市场面前:

此时,由于“国八条”、电商等因素的影响,

整体市场也间接发生了诸多变化:商政礼品茶市场萎缩;过去茶叶市场的高价乱象,渐渐回归正常;多年礼品茶的市场培育,用户消费升级从送礼渐渐转向自我品饮,甚至还诞生出跨品类消费的需求。

趁着这波市场变化,八马茶业:在产品上,尝试推出“自饮茶”,调整产品和店面结构,高端礼品茶比例大幅下降;线下区域渠道市场上,八马也从日趋激烈的一线城市,转而向租金相对低廉、市场未被充分开发的中西部等二三线城市布局;收归的线上电商渠道业务,也渐渐有了水花。

2013年,八马整体营收达4.26亿元,净利润0.32亿。其中,广东及福建地区主阵地合计收入2.6亿。原本踌躇满志的融资计划得以持续进行。

2013年,八马开始谋求中小板上市。并先后获得IDG资本、天图资本、同伟创业创投和天玑星投资四家风投机构共计1.5亿元投资。

2014年

2014年,也许因为处在电商试错和基建投入的过渡阶段,同时积极筹备9月完成股改等,为上市做准备,相比上一年度,今年八马的整体营收3.94亿元,略有下滑,净利润则大幅萎缩至0.18亿。其中广东及福建地区合计收入2.4亿。

但到了2014年双11,八马茶业的天猫旗舰店在双11销售额已达到689万元,排名乌龙茶类第一,全国茶叶类第三。在很多企业深受重创亏损的情况下,八马已经实现了逆势增长。双重冲击,不攻自破。

2015年

2015年,在纵向挖掘自饮茶的基础上,八马进而又横向开启了全品类的茶叶转型,开始由以铁观音为主的茶叶销售,转型全茶类的布局。

此外,八马茶业的电商运营部门也已发展到50多号人,据次年总数5000多名员工的人员比例粗略估算,大约仅1%左右的电商人员创造的销售额,已经占到了公司总营业额的10%,并且还在持续增长中。

2015年,八马茶业渐渐恢复增长,全年营收4.04亿元,净利润0.31亿。也是这一年,本欲冲刺中小板的八马茶业,最终辗转在深市新三板挂牌。

2016年

2016年,原本在之前的电商开拓期间,八马放缓了线下实体店的加盟步伐。但最后发现,虽然电商发展很快,实体店的营业额并没有下降。二者不是简单的竞对关系,而是开辟了全新的增长点。

那么,虽然八马的门店已有1000多家,但对于整个中国市场来说,还是太少了。自此,八马又加速了实体店的推进进程。

2016年,八马实现全年营收4.62亿元,净利润0.40亿,有所增长。

2017年

2017年,自2013年开始,根据消费者需求延伸出的“礼品+自饮”,以及“跨品类”的产品结构,四年之后的2017,八马茶业完成了从过去“单品类”,到“全品类”茶叶的战略转型,正式成为一家全茶类的全国连锁品牌企业。

2017年,八马全年营收首破5亿大关,达到5.79亿元,净利润0.54亿。

4.八马成熟期(2018年至今)

历经2013-2017这几年的转型,八马从一个传统的加盟连锁型“家族”茶企,渐渐变成一个,拥有线下与线上完整渠道布局,产品覆盖全茶类,跟上时代发展步调的现代茶企。趁着电商的东风,如今迎来逐年的涨势,日渐向好。

自此,八马茶业进一步完善战略,重仓推进。

在渠道拓展上:

2020年4月,八马茶业的企业线上学习平台——创富学院上线,大大提升整体的培训效率和全国2000多家门店的信息同频,为渠道的加速拓张奠定基础。同年,八马开始布局新兴的抖音赛道。

2021年,正式进军抖音兴趣电商,随后多场直播成交规模破千万,获得红茶、白茶、乌龙茶等多个茶类爆款。或许是因为有了2013年首次涉水电商的经验,八马此次的抖音电商可谓驾轻就熟,抢占先机。

▲ 八马茶业营销亮点&爆款图源:《2022抖音电商茶行业洞察报告》

 

2022年4月开始,八马茶业进一步优化直营加盟结构,与此同时,八马茶业的全国门店已超2700家。

至此,八马逐渐形成线下“直营+加盟”,线上“货架电商+兴趣电商”的完整全渠道销售模式。虽然各自的渠道比重不尽相同,但基本上已经实现了全域协同。

在茶文化、茶产业、茶科技等方面:

在茶文化上,

·    预计2017年在金砖国家领导人厦门会晤、海上丝绸之路国际艺术节上收获颇丰;

·    2018年八马发布“百年匠心做国茶”战略。将始于2011年的“赛珍珠”铁观音全球品鉴会,升级为“东湖之光”全球巡回品鉴会;

·    同时积极开展2018中印东湖茶叙、2019中法豫园茶叙等茶叙外交。茶文化与茶营销并举。

在茶产业上,

·    2019年起,八马茶业通过茶产地茶王赛等动作,积极构建“中国茶产业协作体”。

·    在源头本就更贴近于农产品的茶叶市场,这一系列举措,既是加强八马作为“品牌和渠道商”的供应链端产品筛选;也是在这个过程中,潜        移默化地促进了产业协作和茶产业发展,以茶助农,助力乡村振兴。

在茶科技上,

·    2021年底,八马茶业顺利通过福建省省级现代农业智慧园项目验收,意味着其在打造智能化的现代茶企道路上,迈出坚实的一步。

▲ 八马茶业现代农业智慧园 | 图源:八马官网

·    秉持“智慧八马”理念,八马持续打造智慧茶园、智慧仓储、智慧生产的综合体,力图引领传统茶行业数字化转型;

·    同时先后建立多个国家级、省级科研平台,承担国家、省市科研项目。

在产学研上:

·    八马还先后与中国农业科学院茶叶研究所、福建省农业科学院茶叶研究所、福建省农业科学院、集美大学以及福建农林大学安溪茶学院           等,高校及科研机构开展产学研合作;

·    促进产学研融合,建立技术标准,以期为推动公司技术和产品等核心竞争力提供技术支撑。

在多品牌战略上:

2018年起,除了专注岩茶的“八马”、“王信记”,以及专注近年来势头正盛兼具收藏价值的普洱茶品类的“信记号”这几个原叶茶品牌,八马进一步开启了针对年轻群体市场的多品牌战略。据八马最新招股书,其专门针对年轻群体茶饮市场的子公司,深圳滴可餐饮,开始陆续注册茶饮之类商标。

2022年前后,以子品牌“小马茶趣”,对外经营奶茶、果茶、纯茶等产品,以“线上+线下”模式销售。此外,公司成立创新事业部,培育速溶原萃茶饮子品牌“fnf”(意为:fast and fresh),探索在茶饮料领域开拓新的增长点。

▲ 主打“懒人茶”的速溶原萃茶饮子品牌“fnf”图源:fnf精品速溶茶

还有一个不易察觉的细节是:2019年上线的一个主营自动原叶胶囊茶饮机、茶泡弹的,“小马智泡”年轻泡茶机品牌,官网宣称也为八马茶业所孵化,但其并未在八马茶业的版图之中。只是,据八马招股书,“小马智泡”和“茶泡弹”均属八马茶业的注册商标。

▲ 八马注册商标节选 | 图源:八马最新招股书

假若泡茶机和茶泡弹能成功起势,并成为八马茶业多品牌矩阵中的一份子,那么,则与小罐茶的C.TEA.O泡茶机颇异曲同工。

八马茶业往渠道端、产业端及品牌端等布局的同时,整体业绩也有了跨越式进展。

集中看下这一阶段的战果:

2018年,八马全年营收7.19亿元,净利润0.49亿。净利润虽然较前一年下滑,但营收数额直接从前一年的5.79亿,直破7亿大关。

2019年,八马全年营收又破10亿,达10.23亿元,净利润0.92亿。

2020年,八马全年营收12.66亿元,净利润1.16亿元,净利润首次破亿。

2021年,八马全年营收17.44亿,净利润1.62亿元,再破纪录。

截止最新招股书报告期内的2022年1-9月,八马去年前三个季度营收14.06亿元,净利润1.44亿。初步预估,2022年全年营收可达18-19亿左右,离2018年小罐茶创下茶品牌零售额之首的“20亿记录”已经不远。

▲ 八马茶业近十年营收,2022年预估为18-19亿元 | 茶门制图

到此,八马已经年满26岁。

历经10年的初创,搭建起了连锁经营框架;4年的成长,探索出渠道加盟体系以及明确的定位;又经4年的转型,鬼使神差较早踏入电商,完成全茶类的进军;最后加上最近这5年,搭上新时代新渠道的红利快车一通闪转腾挪,层层破峰布下蓝图;原本近几年的疫情,竟毫发无伤、逆势增长。

这26年来,除了在“上市”面前,八马茶业基本上也算是逢难必化、遇难成祥。单冲这点,它这一路,可谓奏满了凯歌。此时万事俱备,只欠“东风”。                                                      

四· 八马茶业上市何解

早有谋求资本化道路的八马,似乎做好了谱写新故事的准备。就在2018年八马进入到成熟期以后,有段前文被我们刻意隐去的上市进程,正在同步进行着。这部分略显复杂,便单独放在此处。

正如品牌生命周期里,已经写好的“生死簿”那样,“成熟”之后,正常怕是何时就到“衰退期”了。要持续穿越品牌历史生命周期,八马就必须未雨绸缪,再去寻找下一条增长的“第二曲线”,只是这个过程同样会很花钱。上市,说到底是为了给八马茶业的增长战略,收集弹药、积蓄粮草。

▲ “第二曲线”示意 | 图源:网络

1.八马上市之路

虽然,八马早在2013年左右就开始有上市动作,但从2018年自新三板“改道”开始,实际这才上升到与八马战略真正相辅相成的关键一步。

因此2018年4月,相对整体资本市场预期而言,业绩增长尚属步履蹒跚的八马茶业,以“长期战略规划调整的需要”为由,终止市场交易不活跃的新三板挂牌,筹划改道。

2019年,八马重启上市计划,这次把目标瞄准深交所。

2021年4月,八马正式申请深交所创业板IPO,并成功获得受理。然而创业板看重的企业创新基因,这个在沉淀千年、链条冗长、背景繁芜的茶产业里孕育出来,刚刚有幸获得些微成绩、但底色仍然十分传统的茶企,对比其他发展迅猛的行业领域里的所谓“创新”,实在是不足为道。

2022年5月,八马茶业铩羽而归,撤回创业板申请。但这不意味着上市募资就此搁浅,寻找下一增长曲线势在必行,新的项目持续规划上马,烧钱还在持续。

2022年9月,经过这些年一次次的碰壁,终于大致摸清资本市场几大上市板块的定位,刚刚撤回创业板仅四个月的八马,很快开启主板IPO的申请。而且,相比上一次的募资计划,此次还新增募资金额2.25亿元的“八马茶业武夷山生态工业园项目(一期)”。

▲ 八马茶业上市募集资金用途 | 图源:八马最新招股书

2022年10月,八马茶业正式递交招股书,拟在深交所主板挂牌上市。

2023年3月27日,八马最近再次做了招股书更新。

2.八马上市解惑

自打2013年首次冲刺中小板开始,细数八马这长达十年的上市之路,实在充满坎坷,至今悬而未决,各种声音此起彼伏。

茶门作为一个茶行业垂直的新商业媒体,为了更加深入客观地解剖八马茶业及整个茶产业,在此,也对八马上市的各类问题发声,做了一次收集整理;顺便斗胆聊了聊我们主要基于行业、产业及品牌实战视角,对每项问题的简单看法。

(1) 加盟比例过高,盈利模式问题

▲ 八马茶业加盟 vs 直营模式比 | 图源:八马最新招股书

本质上,将八马自营的线上“网络销售”与“线下直营”合并,才是八马茶业真正的直营加盟比。诚然,线下加盟日后大概率会继续呈现扩张之势,但近年来,八马的直营与加盟比重,整体尚属平分秋色。

如果单从线下板块的直营与加盟比来看,从根本上说,是源于企业定位及加盟优势问题。尽管八马茶业是发源于茶产地的茶品牌,但自打创立之日起,它便把自己定位到更趋近于产业“中下游”的「品牌商和渠道商」。

加盟,是它在11年之久的“渠道战”中,一点一点摸索出来的最佳渠道模式之一。即便是后来“半道杀出”,同样主要针对于高端商务人群的新兴原叶茶茶企“小罐茶”,最终实践下来,也不能免俗地加入到“加盟”模式的游戏之中,与八马茶业有过之而无不及。

(2) 外采为主的生产方式,“中间商”诟病

▲ 八马茶业生产模式截取 | 图源:八马最新招股书

从产业角度,茶叶供应链上游种植极其分散,区域跨度大;加之我国茶叶生长在高山和丘陵的特殊地理环境之中,生产机械化程度低,生产链条也相对冗长;多受地域、气候、季节等因素影响,品质、产量均无法保证。也就是靠天吃饭实难标准化,源头还是农产品。

从品牌角度,作为全茶类龙头茶品牌,随着品牌发展,一来产品需求量大且日益增多,二来需要品质稳定且标准化的好茶。那么,无论是从生产供应角度、企业效益角度,还是战略聚焦角度,原叶茶茶企以“外采为主”的生产方式,似乎本身也无可厚非。

从社会角度,与其将重心成为大包大揽的“制造商”型品牌,不如成为携手乡村振兴、以茶助农,一起走上共同富裕的“品牌兼渠道商”,似乎更能发挥企业的社会效益与经济效益双丰收。某种程度上,倒不失为是促进茶产业链上下游协作的方式之一。

(3) 低于行业均值的研发投入,缺乏创新

▲ 八马茶业研发投入占比 | 图源:八马最新招股书
▲ 八马茶业研发与核心技术人员人数 | 图源:八马最新招股书

创新,是互联网新消费时代,上到资本、市场,下到企业或个人最津津乐道的一个词。八马茶业梦碎创业板,本质也源于无法满足创业板要求的“创新”基因。为何八马茶业的研发投入如此之低,如此没有“创新”之心呢?这个问题还要站在行业产业的视角上多客观看待。

从历史和产业的角度,中国茶,是早在神农氏就被发现和利用起来的古老物种。此后又过了千百余年,有了唐煮、宋点、明泡,从距今600多年前的明朝朱元璋时期,开始有了传承至今差异甚小的饮茶方式。你可以认为,我们至今的茶叶品饮方式,是刻进我们DNA里的古人智慧产物。

▲ 《梦华录》中的宋代点茶 | 图源:《梦华录》

从八马研发机制角度,针对茶叶这个特殊的品类,茶企的三种创新路径,八马选了最安全和相对保守的那种。他们更多奉行的是以自身的大数据为支撑,以市场为导向的渐进式研发。

▲ 八马研发相关部门设置及大致运作 | 图源:八马最新招股书

从企业重心和战略角度,作为一个重点发力渠道的全茶类连锁品牌,它目前的着重点预计仍然在渠道端。从原叶茶整体的发展进程而言,似乎它还有相对充足的时间,日后再分阶段持续加码研发。这点是与诸如新茶饮、茶饮料、零食、甚至美妆等,创新食品或新消费赛道的研发创新很难一起类比的。

(4) 销售费用明显高于同行业,异常个例

从业态上说,据八马最新招股书,2022年1-9月的线上销售占比为25.97%,也即意味着,八马线下销售(包括线下直营+线下加盟)占比整体高达74.03%。在线下销售中,无论是直营还是加盟,本质属于劳动密集型的零售业态。

从销售策略上,鉴此,其实只要将应聘者核心考虑的“薪资和福利”,稍稍“在同一量级上比竞争对手多出10个百分点”,就能大大提升岗位的竞争力,吸引相对优秀的人才,减少人员的流动性。

于是,源于八马3/4的线下零售渠道和销售人员占比,或也源于八马茶业给予它的销售人员,相对更有竞争力的薪酬体系。两厢加持,让八马茶业的销售费用明显高于同行业,倒也情有可原。

(5) 存货突出,资产负债率高,现金流风险

表面上看,据八马招股书,2019-2022年9月,八马茶业存货总金额分别为2.09亿元、3.20亿元、3.51亿元和3.79亿元,分别约占集团总资产的27.81%、35.48%、26.77%和26.37%。与此同时,高达50%以上的高额定制采购占比,也是一笔不菲的成本支出,进而导致八马茶业的现金流风险和资产负债率高等局面。

从茶叶的角度而言,目前八马所经营的全茶类,其中部分茶类不仅具备饮用礼赠用途,还有投资收藏价值。特殊的“消费”属性与“金融”属性集于一身,每年呈现逐级的上升溢价,也使得八马茶业不得不有一定比例存货的提升。

从茶品牌角度而言,近几年八马茶业势如破竹,茶叶销售和供给需求也随之逐年水涨船高,出于茶叶“靠天吃饭”的不稳定性,品牌需要“品质稳定”的好茶,预计也要扩大存货,通过产品拼配来实现。如此,在茶叶供应上就有一笔不小的开支。这些都是吃现金流、资产负债率居高不下,亟待上市的一部分原因。

(6) 抱团取暖姻亲圈、关联交易等疑云

说到姻亲圈、关联交易等疑云,这是关乎八马茶业,这个生长在福建闽南地区的“家族”型茶企,很特殊又很有趣的问题。

从历史上看,“八山一水一分田”的福建,虽然是个适合茶叶种植的所在,但也正是源于这种多山地丘陵、又沿海的地势结构,自古农耕不利、海捕险畏,自然十分艰苦。直到宋元“海上丝绸之路”开辟,海上贸易活跃,靠近沿海港口和“海上丝绸之路”起点的闽南,尤其泉州一带,才渐渐孕育出“闽商”十大商帮之一,形成特殊的抱团式的商业氛围。

之后在产业上,近代以来,福建沿海“过番出洋”、出海从商日渐频繁;同时源于闽南强烈的家族和宗亲观念,改革开放前后期,在这座著名的侨乡,外籍华侨与家人的衣物寄送往来,以及后来地方政策和国际品牌等影响,不想竟引发了泉州晋江鞋服产业的崛起。如今,福建除了是茶产地,闽南泉州晋江等地,更是著名的服装产业带,诞生出以“安踏”为代表的大型本土运动鞋服品牌。

从商业上看,双方都是各具实力的行业顶尖,像茶叶这种中高端商务人群的日常消费品,以大型企业为单位的消耗不可小觑。崇尚家族宗亲的闽商“亲戚”间,有个商业往来便是寻常不过,没有刻意避嫌的道理。这种互相帮衬式的家族宗亲关系,也让很多亲戚渐渐发展成产业上下游某个环节的经营者,进而很容易滋生出“关联交易”的负面。

本质上,只要是生意正当、业绩透明,无论双方是否有姻亲关系或关联交易,在法律允许的范围内,都应当可以理解。

(7) 虚假宣传、质量等诉讼、举报风波

2018年至2021年四年里,八马茶业涉及了累计113起的诉讼 、举报等风波,其中虚假宣传63起,质量问题23起,平均下来一年约28起。

在问题定性上,对于这类传播或品控的问题,有错则改是企业应尽的义务,但是,我们也要从概率和比例的角度去看待。没有绝对完美的企业,也没有绝对完美的个人,没有一个品牌能持续做到百分之百的0客诉、0负面,都有一定的问题概率。正常情况下,每个领域再顶尖的品牌,都或多或少存在一定比例的产品或其它客诉问题。

从品牌角度客观地看,正常每个品牌企业内部,都会树立一个不良率基准点。从产品源头和运营服务体验上找到问题、解决问题的同时,将问题比例降到最低,无限追求完美。但长期来看,成交量大,问题概率几乎不可能为零。客观地说,相对八马近年来每年平均10多亿的销售规模而言,平均每年28起的问题比例倒不算太高。

从产品的特殊性上看,对茶叶这种源头偏向于农产品的入口型产品,一旦客诉出现食品品控问题,一个小小的点也可能成为被无限放大的致命因子,不容小觑。作为企业应当按“问题性质”予以足够的重视,优先寻找内因、妥善解决用户问题;但在各类商业业态充分竞争的今天,偶尔或也不乏有恶性竞争的可能,当然,这是可能性最低的,只是同样不是说百分百没有。

3.上市作用意义

姑且不说八马茶业,单说整个茶行业,确实,如果要将茶企,与其他资本看好的行业企业做对比,它的致命问题实在罄竹难书。然而,作为很有可能成为国内A股“茶叶第一股”的上市茶企,它对八马茶业,以及整个茶行业,不得不说,都具有非同一般的作用意义。

对八马茶业来说

1. 募集资金,增加下一阶段成长确定性:诚如前文所言,上市募资,是八马茶业寻找“第二曲线”,布局增长战略过程中的重要环节。毫无疑问,如果八马茶业能够顺利上市,这将对它迈向下一成长阶段增加了不少确定性。

2. 资源高效聚集,助力品牌和企业跃迁:届时,无论是资金、资源的补给倾斜上,都将在短时间内快速向其聚拢,从而进一步稳固茶企龙头的领军地位,实现品牌和企业的跃迁式增长。

对整个茶行业而言

1. 或成茶类目A股上市代表,引领行业市场风向:在目前茶叶A股为零的资本市场,八马作为一个率先冲刺A股上市、行业体系十分复杂的传统茶企代表,它侧面反应的是,某种意义上有着类似“行业风向标”作用的资本,以及整个市场,到底会如何看待它的问题。

2. 促进行业规范与整合,推动产业长期发展:更重要的是,有了资本市场加入的“无形的手”,二者的推拉与博弈,其实很大程度上,也会加速促进茶行业的市场规范与透明,带动产业上下游之间的整合,从而推动整个中国茶产业的长期发展。

3. 盘活茶行业市场竞争,激发茶叶市场活力:对其他茶行业竞争者来说,短期内,茶企龙头的上市,预计将在一定程度对同行形成挤压,盘活行业内的市场竞争与追赶;但长远来看,必将激发茶叶市场活力,加速摆脱茶行业的“有品类无品牌”之困。

独木难支。茶行业不仅需要茶企们奋起直追,同样也需要借助资本市场等外界的力量通力合作,才能让这个问题繁多,但同样底蕴深厚的行业,焕发出全新的生命力。

只是,就目前整个茶行业面临的产业瓶颈、八马茶业自身在面向资本市场的诸多问题,以及面对这样一个,几乎无法用其他行业视角等同看待的特殊行业:

到底如何才能找到资本市场与茶企之间的

的平衡点,跨过双方的鸿沟拥抱彼此,才能让茶行业从此迈向更宽广的天地?

这个问题再往深入去说,则又是一大课题,只好留作日后再专门探讨。今天我们还是暂且先聚焦八马。

五 · 八马茶业整体小结

至此,关于八马茶业的整个历史,还有上市谜团告一段落。现在,我们来做一次八马茶业的系统小结,看看它这过去26年来,有哪些好的地方值得我们借鉴,又有哪些问题点值得我们为之深思。

做得好的点:

1. 发挥优势的产品差异化策略,以及早期聚焦的单品类战略

八马茶业在起家之时,一方面得益于它的浓香型铁观音技艺优势,另一方面,它不是跟风追逐当时市场流行的“清香型”铁观音,而是扬长避短,走上了“浓香型”铁观音的品类开创及产品差异化道路。

与此同时,早期专注铁观音这一单品类战略,也帮助它做到了更好地资源聚焦,实现定位与执行的战略统一。这些都是它在创业初期奠定成功基础的核心关键。

2. 渠道模式的一路更新与迭代,后期线上与线下形成优势互补

作为一个诞生于上世纪90年代的传统茶企,即便如今它过重的“加盟”模式饱受诟病,但在渠道模式上,八马茶业实际上从未错过,这二十多年来的任何一次重大渠道变迁。从线下专卖,到加盟连锁,到线上电商,再到如今新兴的抖音电商,它都未曾缺席,还都拿到了不菲的成绩。这种商业的敏锐度其实不是谁都拥有的。

就现实层面而言,加盟,的确是实现快速拓张的发展利器,不亚于茶品牌的创富“印钞机”。但还要注意的是,在原叶茶这个特殊的赛道上,这种“加盟”模式,对茶品牌的价值不止于“渠道”,还有深深的体验价值、人文价值和客户培育价值。它最新开辟的线上渠道,本质也是与线下形成优势互补的。

3. 小步快跑、快速迭代的“渐进式创新”成长策略

还有难得的一点是,它这一路虽然不是一开始就十全十美,但却始终践行着“小步快跑,快速迭代”的渐进式创新策略。不管是渠道上的持续迭代,还是定位上、产品上、营销上、组织上等等的持续优化与更迭,在它的传统外衣之下,其实从未停止前进的步伐。

作为创业和创业者而言,这种渐进式创新才是我们真实生活中的频繁日常。“完成比完美更重要”,之后再是“小步快跑,快速迭代”,方为成长之道。

有待思考的点:

1. 如何定位八马的问题

  • 是品牌?还是渠道?

尽管我们前文一再强调,八马茶业从开始到现在,一直都是一个“品牌商兼渠道商”定位的茶企。然而,正是这双重身份加身,尤其是它以“线下连锁直营+加盟”为重形成的强势渠道,如今,相比“品牌商”的身份,毋宁说,八马茶业更趋近于“渠道商”——一个卖八马系茶产品的茶叶“渠道品牌”。

“八马”这个名字,它在“全茶类全国连锁品牌企业”的定义之下,实际已经涵盖了从产品品牌,到渠道品牌,再到一个如今有点包罗万象的“茶业集团”的三重内涵。这极易混淆的三大身份,与我们通常意义上所理解的,能够精准定义、更注重产品开发、而非直接外采贴牌销售的“品牌”(“白牌”倒多是贴牌生产),似乎有那么点不同。

  • 是品类品牌?还是人群品牌?

只是人群也有生命周期。这种人群策略的尽可能稳固,还应当建立在一个强势的精神品牌之上,再或者占据某个心智锚点;同时,仍然需要新客户的积极培育与客户池的持续注入,形成健康的常态化增长。

那么,为了品牌增长进行人群扩大的过程中,如果一旦动摇了其中也许是价格、也许是人群属性等某些根基,是否就极易让原本的人群策略瓦解,品牌也渐渐越来越“四不像”了呢?这个度,极难把握。从这个层面而言,八马茶业也仍然还有一段较长的路要走。

2. 加盟模式的善用问题

加盟模式,虽是茶品牌实现快速扩张的一剂“良药”,但也不是可供无限采撷的“矿藏”,或风险转嫁的利器。品牌在保证基本路线不动摇的前提下,如何更好地筛选和赋能加盟商,实现品牌、加盟商与消费者的“三赢”?怎样打磨并善用加盟模式,以助品牌实现精准目标市场的快速“裂变”和“有效”抢占?是值得品牌深入钻研的课题。

与此同时,加盟终归只是产品流通的渠道形式或载体之一。品牌基于这一渠道本身,有无可能产生新的创新,或新价值的赋予;在加盟之外,有无新的渠道形式可供探索;又或者回到最根本的,在这些渠道之上流通的产品,能否持续给客户创造出新的惊喜?品牌成熟期“多条腿走路”,再适时诉说一些“新故事”,或许才能在渠道及渠道之外,让品牌持续构建壁垒、江山稳固。

3. 多品牌战略的方向问题

它的多品牌战略中,在主要针对高端商务人群的原叶茶板块,除了全茶类的八马,还以年份普洱茶、正宗武夷茶,分别开辟了信记号和王信记品牌。但在年轻群体的培育上,八马不再是借助原叶茶,而是借助“小马茶趣”茶饮,及速溶原萃茶饮“fnf”品牌,走上了茶饮和茶饮料的探索道路。

作为不重供应链、重渠道的连锁加盟型品牌茶企,也就基本无需过多考虑供应链是否兼容的问题。其在速溶茶饮上的创新或许尚有可为;但在“小马茶趣”的新茶饮赛道,目前的奶茶、果茶为主的销售,则与它未来想要培育的原叶茶用户,多少有点南辕北辙之感,至少在其整体定位与战略规划上,还有很大的提升空间。

文章的尾声,茶门还是一如既往地,斗胆提出一番自己基于商业和产业视角的看法。抛砖引玉,仅供茶界朋友交流探讨。

对八马创始团队的评价:

作为一个典型的家族茶企,八马茶业能够在组织、用人、决策和执行等层面做到实用敏捷,在关键问题面前行稳致远,一路披荆斩棘,安全穿越一个又一个周期。这个看似传统的家族型茶企实际上一点也不传统,反而有种不乏高瞻远瞩、稳健矫捷的魅力。

▲ 王文礼 | 图源:八马茶业

作为管理着偌大茶业集团的茶商家族,虽然不可避免地会受到一些家族式经营的局限,但总体而言,他们仍然是茶人之中技术过硬的佼佼者,也是商人之中的一代精英型企业家,特别是一手打下八马家业的王文礼、王文超及吴清标等这一代兄弟表兄弟。

由于他们早早启蒙的品牌意识,敏锐的商业嗅觉,以及强悍的执行力,不仅诞生出又一问鼎茶界的茶品牌,也给整个茶产业界,“怎么做茶品牌、茶渠道”早早地打了个样。你可以说他们的模式是传统的,但他们那种时刻奋战一线,洞悉先机,杀伐果断,以及“团结一切可以团结的力量”的“闽商”精神,却是常看常新的。

但作为家族为主的企业掌权者,越到后期,随着人丁兴旺、家族壮大,如果皆能等同视之、充分竞争、知人善用、能者居之,始终保持顺畅的上升通道和高能的团队战力,那么,它或将走得更为长远。

对八马茶业的评价:

这个很早就具备品牌意识的家族茶企,从懵懂之中走上品牌之路,却不无幸运地先是建立起了自己的核心大单品,浓香型铁观音赛珍珠;而后又探索出“直营+加盟”的连锁经营模式,进而逐步完善,在产品和渠道上形成日渐稳固的护城河。最终在这个号称“有品类无品牌”的“蚂蚁市场”8冒出头来,一点一点站稳了脚跟,树立起了自己的品牌。

▲ 八马茶业 | 图源:八马官网

它尝试跳出老茶人对于茶叶上千年来“农产品”的思维桎梏,转而成为茶叶品牌化道路的“问路石”、“先行军”。即便它在供应链上缺少像小罐茶一样的建树,却也通过另一种品牌和渠道的方式,进一步规范了市场,降低了行业的信息不对称程度,加强茶产业上下游的整合与协作。即便这种协作,是“顺应”,而非“颠覆”,是“守正”,而非“出奇”,对于整个行业的实质性发展进程,仍旧还是杯水车薪。

可以说,八马茶业,的确不失为一个出色精明的赚钱能手、生意行家。然而,对于这个确有潜力,但又积弊已深的品类和行业来说,整个市场其实也期待着:作为一家难得冒头的龙头型大型茶企,能交出对整个品类及行业皆为有益、更有启迪的答卷,和更创新的解决方案,才能真正引领这个行业走上阳光大道,做大整个市场蛋糕。

文中注释

1. 二八定律:帕累托法则,也称80/20法则。指出约20%的因素影响了80%的结果。也就是说,最重要的因素只占全部因素的20%,但它们对结果的影响却远大于其余80%的因素。这一概念最初由经济学家帕累托提出,可以应用于各种领域。

2. 纳税双冠:来自纳税证明文件,2020-2021年安溪县、武夷山市茶业企业纳税第一。

3. 货找人:区别于淘宝等传统货架电商的“人找货”,抖音兴趣电商本质是通过算法推荐机制实现“货找人”的逻辑。

4. 兴趣电商:本质属于内容电商的一种。可以认为是依托算法推荐机制,根据用户潜在购物兴趣,从而实现精准推荐的内容电商。

5. 赛马:赛马机制。也即拿出根据用户反馈的各种维度细分数据,与你同时段的竞争对手进行层层比对,优胜劣汰,逐级获得更高的流量权重和用户展现。

6. 第二曲线:当企业某经营要素出现业绩增长拐点的时候,就必须思考通过创新发现“第二曲线”来弥补“第一曲线” 即将面临的增长放缓,甚至业绩下降。

7. 不良率:不良率是指某个产品或工艺生产中不良品的数量与总产量的比率,是衡量产品或工艺质量的重要指标之一。企业需要通过不断降低不良率来提高生产效率和降低成本。不良率=一定期限内的不良品数量/一定期限内产品总量*100%。

8. 蚂蚁市场:指的是某一行业中,存在着无数的玩家,而每个玩家都像一个小蚂蚁,共同瓜分一个市场。意思就是一个市场中没有绝对的龙头老大,有的是一个个的小玩家,在这样的竞争状态下,每个公司的市场占有率都不超过10%。

参考资料

1. 《重构:门店新零售创业工作法》何磊,中信出版集团

2. 《八马茶业首次公开发行股票并在主板上市招股说明书(申报稿)》,八马茶业,2023年

3. 《八马茶业:想做茶中奢品,却变成“蜜雪冰城”》,南方周末,施璇, 2022-05-29

4. 《【校友视窗】吴清标:悲观时代,传统企业如何逆袭?》北大汇丰EMBA,绳晓春,2015-10-26

5. 《「零售 · 进化」专访 | 吴清标:新零售是用新技术更好地为顾客创造价值》深圳零售协会,2016-12-22

6. 《这些品牌是如何占领用户心智的?| 天图磨刀会》天图投资,2018-06-20

7. 《八马茶业:互联网+茶企的商业模式—创富志微信会45》创富志,2016-04-20

8. 《品牌案例|八马茶业——利用品牌杠杆传播品牌价值和打造世界品牌》,品牌重庆,张锐 王红君 李芹燕 瞿倩倩,2021-06-23

9. 《产经 | 安溪有大事了!八马茶叶登陆新三板》泉州商报,2015-12-08

10. 《多家权威媒体关注!八马茶业连续三年摘得两大乌龙茶原产地茶企纳税双冠》福州晚报,2023-01-12

11. 《以茶会友·饮茶同乐 | 八马茶业香飘中山大学》八马动态,2021-11-06

12. 《6.18全渠道卖出超2.4亿!八马茶业做对了什么》观茶岛,南乔,2022-07-02

13. 《「2022年度百金计划」电商商家赛道:八马茶业首创行业超品大事件,刷新类目店播新纪录》调皮电商,2022-12-23

14. 《因“富豪联姻”出名的八马茶业拟主板上市,有起离婚或值得关注》观网财经,邹煦晨, 2023-02-17

15. 《八马茶业三年漫长资本梦:虚假宣传及质量问题众多,变道主板仍困难重重》港湾商业观察,施子夫, 2022-06-28

16. 《八马茶业冲刺“茶叶第一股”的第十年,前路仍旧迷雾重重》商业财报,金诺,2023-01-16

17. 《八马茶业十年漫漫上市路:仅6名核心技术人员,难逃茶叶“中间商”质疑》水皮More,2023-04-10

18. 《现金流异常、曾陷虚假宣传风波,八马茶业成色几何?丨氪金 · 大消费》36氪财经,宋新澳 谢芸子, 2022-11-30

19. 《中国茶业难有品牌命?八马茶业上市成功概率几何?》超新星财经,2022-12-27

20. 《创业板转主板,八马茶业还有底气?》消费钛度,贾白雪,2022-05-26

本文为转载内容,授权事宜请联系原著作权人。

评论

暂无评论哦,快来评价一下吧!

下载界面新闻

微信公众号

微博

八马茶业简史与上市疑云揭秘

随着这些年它的IPO之旅,有关它的各界声音此起彼伏。

文|茶门CHAMEN 香爷

八马茶业,作为一个积极冲刺国内A股“茶叶第一股”的家族型经典茶企,随着这些年它的IPO之旅,有关它的各界声音此起彼伏。茶门以为,若要相对全面客观地了解八马,或许要从它的历史进程,还有这个特殊的行业说起。

茶门今天便来深度解剖八马茶业的前世今生,揭开它如何一路登上茶企龙头的秘密,以及它的上市之举何解。这是一篇逐层深入、信息量密集的长文,本着“一睹为快”的原则一次性放出,到最后,也许会刷新你有关它的认知。

目录概览:

01. 八马创始核心团队

02. 八马起盘基本路线

03. 八马整体发展阶段

04. 八马茶业上市何解

05. 八马茶业整体小结

06. 茶门评价八马茶业

虽然我们说,小罐茶是第一个以“消费品逻辑”做茶的品牌,然而,今天我们所说的八马茶业,或许才是那个最早具备“品牌意识”的茶企。

正是源于这种很早就开始朦胧萌发的品牌意识,以及后续一系列的市场化运作,才使得这个骨子里,已经可以划归到“家族企业”范畴的传统茶企,在近二三十年的整个中国茶叶发展史上,始终占据着举足轻重的位置。

▲ 八马茶业 | 图源:八马官网

不仅如此,作为一个孜孜不倦、积极寻求上市的茶品牌,若有朝一日,八马真的成了第一家成功冲击A股主板上市的茶企,那么,对整个茶行业、茶产业而言,我们也很有必要,为它这长达十年的上市征程,留下它浓墨重彩的一笔。

今天,茶门就带大家揭秘八马茶业,以及背后这几位特别的核心掌舵者。

一· 八马创始核心团队

八马茶业的核心团队,是来源于十大名茶之一的“安溪铁观音”产区,一个姓“王”的福建闽南家族。其中最核心的创始成员,则非王文礼莫属。

▲ 王文礼 | 图源:网络

1.报社时期(1992-1993年,王22-23岁)

1992年,好巧不巧,杜国楹从师范学校毕业的那一年,出生于1970年刚22岁,读完历史系的王文礼,也从福建师范大学毕业。不过他没有选择当老师,而是一开始就南下深圳进入了报社。

期间,一次与同事在咖啡店的消费启发了他。在30年前的古早时期,深圳咖啡店的一杯咖啡,竟然已经要卖到20多元,是他900元月薪的2%,而家乡的铁观音,整整一斤也才几块钱。

这让从小喝着父辈亲制的铁观音长大的他,开始萌生了要“创建自己的品牌”的念头。

2.外贸时期(1993-1997年,王23-27岁)

1993年3月,王文礼从报社辞职,回到福建老家。

他的父亲王福隆,原是国有第四茶厂首席品茶师,祖父王学尧则供职于国有第一茶厂。再往上,先祖王士让,还是发现安溪好茶,得以让乾隆赐名“铁观音”的清代著名礼学家。可以说,王文礼本身所在的家族,就是一个福建安溪铁观音世家。

他回到家乡,先是经营自家定位于“生产商”的溪源茶厂。此时,溪源茶厂主营的还是外贸出口业务。90年代初,乌龙茶风靡日本。当时王文礼家族已经经营茶庄生意多年,他回到家乡时,出口量已经从一年前的年仅60箱,一下跃升至500吨。

出口业务给他们带来了第一桶金。然而,当时的中国茶叶外贸出口,不仅需要代理经手,缴纳代理费用,而且随着人民币升值与成本的上升,出口利润日渐稀薄,加上也没有自主的品牌。

3.八马时期(1997年至今,王27岁,吴24岁)

1997年3月,决定还是要做成“标准化”商品的王文礼,和大哥王文彬等共同成立八马茶业,在深圳罗湖区开出第一家连锁店,开始尝试内销。

4个月后,只比王文彬小3岁,刚在厦门一家期货咨询公司工作一年的表弟吴清标,也自此加入,先从一名小职员做起。日后的他,很快一路飞升,并于2009年,坐到了八马茶业总经理的位置,成为王文礼几兄弟最得力的左膀右臂,任职至今。

▲ 吴清标 | 图源:网络

此时,一个主要由王文礼、王文彬和吴清标等人组成的家族式核心领导班子,已经初步搭建完成。

1998年3月,前一年注册成立的“深圳市溪源茶业有限公司”,决议将其改名为八马。4月,八马茶业,正式隆重登场。

11年后的2009年,随着八马茶业的声誉日隆,作为铁观音制作工艺的第十三代传人,王文礼最终获得了“国家级非物质文化遗产项目乌龙茶制作技艺(铁观音制作技艺)代表性传承人”的身份桂冠,拥有了八马最佳的创始人背书。

二· 八马起盘基本路线

即便八马不像小罐茶那般,早早地深谙品牌之道,更何况,二者诞生的时间与市场环境也并不相同,但是,八马起盘的那条基本路线,仍然把握住了一些核心关键点。包括他们早年通过外贸出口积攒下的第一桶金,都让它后来一路有了持续迭代的机会和资本,从而慢慢爬到了茶行业不可小觑的“高山”之上。

1.品牌意识

当1992年的那杯咖啡,引发了王文礼自建品牌的想法。此后,他又从“欧洲酒庄”的现代化工艺之中受到启发,从而有了制定标准化生产流程的借鉴依托。

这种也许最初还只是基于,一个简单品牌名那般的品牌意识,以及标准化SOP的思路,却可以说是品牌建设运营的基础之道。而后延展出来的一切,似乎都顺理成章。

2.定位规划

 (1) 企业定位

最早,八马前身的溪源茶厂,只是一个在茶产业上游,给人做做原料的“生产商”。即便你有再好的制作工艺,即便出口海外再怎么畅销,直面消费者的基本都是品牌,几乎无人在意生产商的姓名。

所以,1997年八马茶业成立的第一天,它就已经决定,不再成为一家纯粹是「生产商」的上游茶企了,而是一个将企业定位于中下游「品牌商和渠道商」,并由出口转战内销,直接与消费者面对面的全链条茶企。

(2) 早期产品定位

不仅是企业定位,最重要的还有产品定位。

本出生于十大名茶“安溪铁观音”产区,以及身在铁观音世家,占据地利、人和的他们,发现自身最过硬的制作技艺,是铁观音的浓香型技术。

·   而经过调研,当时市场上主打的铁观音还是清香型的。于是,他们借助自身的优势,刚好走了一条产品差异化路线,选择了先从铁观音         「单品类」及更细分的「浓香型铁观音」着手。进而日后还就此衍生出了,八马茶业长盛不衰的明星产品“赛珍珠”。

▲ 浓香型铁观音“赛珍珠” | 图源:八马官网

·    与此同时,已经是中国最大的铁观音生产商和销售商的他们,借助标准化的经营理念,把产品开发成不同价位的“包装茶”。在产品形态         上,就与当时市面常见的“散装茶”再一次区别开来。

尽管这种定位当时还很粗糙,但总体方向已经对了。

(3) 产品定位的几次调整

直到2009年,八马茶业找到了而今已故(2022年1月去世)、当年知名的广告人叶茂中做策划。真正把八马品牌想要打造成为的“茶中奢侈品”,提炼出“商政礼节茶”的高端定位,主打成功人士的送礼需求。

2013年开始,随着购买消费者的需求日趋多元,也为了用户基数的扩大,八马这才开始了产品的跨品类延伸,逐渐从单品类的贵价礼品茶,延展到了消费者自饮需求的性价比自饮茶。

▲ 图源:八马官网

到了2017年,最终完成「全品类」茶叶的战略转型,成为如今的全茶类全国连锁品牌企业。

然而,正是源于这次全品类的延伸,以及「礼品+自饮」需求的多样性,带来产品价格范围和消费者层级的复杂多变。这在很长一段时间里,也给八马带来了目标群体定义的难题。

(4) 客群定位

究竟如何精准定义自己的目标客户群体?

这是否已经违背了定位的基本逻辑呢?

于是,据八马茶业董事兼副总经理何磊,所著的《重构:门店新零售创业工作法》一书所述,八马调取了近一年的销售数据进行分析,最终发现了这些各自不同属性的客群,呈现出了鲜明的“二八定律”。

终于,他们定义出了八马茶业的核心客户群体为「中小企业主」。自此,公司、品牌、渠道等等营运工作,都围绕于此展开,整体工作自然事半功倍。

▲ 虽未言明,预估多半为八马的用户画像仅供参考 | 图源:何磊《重构》一书

所以别看如今的八马,好像什么茶都做,什么高低价格都有,但它依然遵循着定位的基本思路。而且,别忘记它最早也是从一个单品类,及一个细分拳头产品爆品做起来的。

这点对于初创企业在面临参考取经时,尤其要注意。别只看成功企业的现在,要看它的过去,它的试错,它的从小到大,才能掌握其中真正对你有价值的一二精髓。

3.营销4P

其实我和你一样非常怀疑,在当年那个时候,没有品牌经验的他们,已经知道了娴熟地运用科特勒的“营销4P”了吗?只是,所有的品牌一经上手,之后一定不可避免地会面临产品、价格、渠道、营销这4项基础事务。有鉴于此,我也便借用这套逻辑来梳理,只是,会根据他们彼时的大致情况有所侧重。

(1) 产品策略

·    开创浓香型铁观音品类

其实就如上文提到的产品定位,他们结合自身技艺优势与市场调研,已经选择了在铁观音的品类基础之上,开创“浓香型铁观音”的长尾细分品类。

当它的标杆产品“赛珍珠”,逐渐在市场上站稳脚跟,八马,也便成为浓香型铁观音的头部品类代表,占领消费者心智。也是在这个过程中,它把浓香型铁观音的品类市场渐渐给撑大了,自己开辟出一条蓝海。

·    基础的品牌命名和包装意识

源于《八骏图》的灵感,以及中国人对于“马到成功”的寓意,原本“溪源”的名字,更名为沿用至今的“八马”。不得不说,这个十分贴合高端商务成功人士,又十分容易记忆的品牌命名,或许已经成功了一半。

加上最一开始,做品牌应该卖有包装的茶,而不是散装的茶,这种几乎出于直觉的本能,多少也可以划归到产品策略中的一个环节。

当然,在发展初期的十多年里,我们现在所说的八马VI,还只是一个简单的4字书法字体。直到2010年,八马邀请了设计“中国银行”LOGO的香港设计团队,靳与刘设计(后更名为靳刘高设计),为其做系统的VI梳理,才出现了那匹马的标志

(3) 价格策略

有了出口都能畅销的工艺过硬的产品,有了区别于市场的基础包装,一心奔着自己品牌去做的八马,在改革开放的先行区,及深圳最早的建成区“罗湖”,开出八马的第一家门店。

就如日后王文礼与叶茂中,在做品牌定位系统梳理的沟通过程中透露的那样,“希望打造成茶叶中的奢侈品牌”的八马茶业,在价格上,预计也绝不会走中低端或大众化路线。

一直到后来从“礼节茶”拓展到“自饮茶”的过程中,才逐渐有了价格下探。

(4) 营销策略

同时在营销策略板块中,作为早期互联网基建不健全,有且只有“线下渠道”占领一途的传统茶企而言,有如何磊在《重构》一书中所说的那样,“每一个店址就是一个免费的固定广告位,这也是为什么沃尔玛、家乐福、八马茶业、海澜之家、喜茶等不需要大规模投入广告营销的原因。”

他们开拓出的一个个线下门店及店面橱窗,就是店面形象、品牌及顾客引流的重要载体。不过后来,当2009年八马完成品牌定位确立之后,也开始选用当年热播电影《建国大业》的宋美龄扮演者许晴,作为品牌代言人。

除此以外,近年来他们的营销举措中,有几项典型案例,还是值得诉诸笔墨的。

1. 自2019年开始持续开办“茶王赛”,一举多得

2019年安溪铁观音茶王赛首次开办,第二年延伸到武夷岩茶“双世遗”杯茶王赛。如今,福建两大乌龙茶产地,连年举办茶王赛事。2022年,武夷岩茶“双世遗”杯已经升级到超1500万元总资金,寻找武夷茶王。

▲ 2022年武夷岩茶“双世遗杯”茶王赛 | 图源:八马动态

作为目前将近70%,都依靠“定制采购”及“自主分装”的生产方式,来获取产品的八马,茶产地茶王赛的举办,可以说是一举多得的策略之举。

本质出于便捷、集中地激励与筛选优质产品供应商,这个过程中,还顺便收获“以茶助农”、两地“纳税双冠”的美誉,产生不菲的经济效益与社会效益,还有对产品品质与品牌声量的反哺加持。

2. 持续的茶叙外交,再携国家地理,自抬身价

近年来,八马秉承“国茶复兴”战略,开始积极开展茶叙外交;在国事政务活动中频频亮相,日益贴近“商政”礼节茶中的“政”字,在茶文化与茶营销上出手不凡。

其实,一次两次的茶叙外交不算什么,说不定还很可能是“叫好不叫座”,但难得的是“持续”和“贯彻到底”,完成了品牌联想的捆绑。

2022年初,八马茶业再与中国国家地理开展战略合作,逐级自抬身价。最终一套组合拳下来,近几年,把原来八马的“商政礼节茶”,从而几乎拔高到“国礼茶”的地位。

▲ 八马茶业&国家地理 | 图源:八马官网

(5) 渠道策略

在说到渠道板块前啰嗦一句,仔细看就会发现,八马营销4P中的前3P,在八马初创期都相对粗略,多年以后,基本都经历过那么几次较大地调整与迭代。

只有在渠道领域,立志成为“品牌商和渠道商”的八马,一开始就倾注了大量心血,也幸运地从中持续拿到了赖以生存的最大成果。

阶段一:专卖店到第三方渠道试错(约1997年起)

1997年,八马在深圳开设第一家连锁专卖店。

▲ 1998年八马在深圳开设第一家连锁专卖店 | 图源:@罗湖发布

从产品上卖标准化、不同价位的包装茶,店面设计也与其他茶叶店做出区隔。第一家店铺开业后,生意便非常不错。于是八马复制出了第二家、第三家,很快在深圳开到了二三十家,产生一定的规模效应。

为了快速扩张,八马与刚刚前一年进入中国,同在深圳开设第一家购物广场的百货巨头“沃尔玛”建立合作,在全国沃尔玛设立八马茶业专柜。之后,还与麦德龙、华润万家等大型商超、超市和其他茶叶店展开合作尝试联营。这样类似的第三方渠道开辟,就是八马早期最一开始主要的渠道扩张策略。

然而,他们发现:茶叶为非必需品,同时还是人们心目中的农副产品,初期试水的商超等第三方渠道带来的销量非常低,而且没有利润。最合适的经营方式还是回到开连锁专卖店。经过这番试错得出这一结论后,八马便进行快速复制,很快就开到100家专卖店。

阶段二:直营连锁专卖店到“加盟”(2008年开始)

此后他们又发觉:自己开连锁专卖店虽然有规模效应,但利润并不见得理想,还是比较低。特别是面对不熟悉的跨区域经营,面临的挑战非常大;而且分析完费用之后,整体税收就占去很大一块。

于是,八马又在连锁店的基础上,探索出了另外一种方式,就是「加盟」。加盟者本质是个体户,单店加盟再无需由品牌出具增值税和所得税;同时品牌专注提供自身的经验和背书,加盟者则充分发挥自身的区域和资源优势。如此,便可实现双方的合作共赢,不仅降低品牌自营风险,完成渠道快速扩张,还能实现自身利润的最大化。

2008年,八马茶业开始推行加盟模式。经过十多年的发展,八马的“直营+加盟”已经快速拓张到全国2700多家店铺。

阶段三:纯线下到开辟线上电商(2013年左右开始)

时间来到2012年底,“反四风”、“国八条”一朝出台,对过往的公务奢靡之风令行禁止,必须轻车简从,公款消费瞬时塌缩,高档消费刹那“入冬”。主打高端商政礼节茶的八马,被这项政策打个措手不及,一时也摸不着头脑。

与此同时,电子商务浪潮初兴。彼时,有一波身先士卒“吃螃蟹”的其他赛道淘品牌,已经从中拿到了亮眼的成绩。借着电商平台打开销路,似乎成了此刻恰逢其时的最好选择。

·   但从线下渠道到线上电商,八马还是陌生的新手。于是八马最开始采取了“完全外包”的方式,将线上业务完全承包给       第三方。一年过       去,收效甚微。

·   此时,已经是总经理的吴清标,意识到了问题所在,电商只是一种渠道形式,“应该让懂得做生意的去做,而不是让懂技术的人去做”。自       此,八马更改策略,电商经营由“外包”转向“内部”接手。

·   内部自行招聘知名电商的技术骨干,并由一位副总经理统领指挥,让懂技术、懂运营的电商新成员,与真正懂生意的老茶人打配合,如此         很快打开了局面。

2014年双11,八马茶业的天猫旗舰店销售额达到689万元,排名乌龙茶类第一,全国茶叶类第三。自2015年起,八马连续7年蝉联“双11”乌龙茶类目全网销售第一。2015年,公司电商贡献的销售额,已经占到了公司总营业额的10%,而经粗略估算,这部分营业额,仅由50多名大概1%左右的电商人员产生。

这里插播一个值得思考蛮有意思的小问题:

那是不是进军陌生赛道时,

一开始就自建团队,就是最理想的呢?

茶门以为,那不尽然。

·    实际上,或许正是由于有了第一年的外包代运营,迅速建立对电商的基础认知,从而为八马第二年自建团队,在人才选拔、团队组建、运        营策略等各个层面,真正建立起了一套Benchmark(基准)和标准体系,才让接下来的工作真正有了抓手。

·     企业探索陌生赛道时,即便不是通过外包形式了解新平台的游戏规则,也势必要通过,诸如:市场了解、官方咨询建联、行业玩家请教、        专家交流学习,同时再加上自己摸索等,多种免费或付费途径,建立自身的认知,方能统领全局。

·     如初期是走的第三方外包代运营路线,长远来看,无论是当时初兴的电商也好,还是后来新兴的抖音直播也好,初期可以代运营,但到了        中后期,从代运营“全部”或“部分”回归到自运营,几乎是必由之路。

阶段四:线上电商到抖音电商(2021年开始)

2020年6月,上线四年的短视频社区平台“抖音”,正式成立自己的电商部门,上线“抖店”。据后来的《2020抖音数据报告》披露,截至2020年8月,连同抖音火山版在内,抖音日活已经突破6亿。

这个上线四年,已经成为国民级APP背后的互联网独角兽,“跨界打劫”,杀入电商领域,借助彼时一骑绝尘的算法推荐机制,诞生出了全新“货找人”形式的「兴趣电商」。整个市场环境,又是一番令人振奋的新景象。

2020年,八马趁机布局抖音营销,2021年初,正式入局抖音电商。据公开数据显示,2021年当年,八马便实现销售收入达5299.35万元,占线上总收入的14.6%,高于同年京东的销售收入占比。自2021年10月开始,八马茶业启动品牌自播,此后便以常态化平播及节点大促直播穿插的节奏持续。

▲ 八马茶业&陆仙人 | 图源:巨量引擎营销观察

结合线上相对更年轻的电商人群特性和直播玩法,定制与线下有一定区隔的货盘选品,包括部分礼盒等;根据直播间的人货场规则,通过一系列活动策划、话题造势、官方借势和多维度引流等流量协同整合营销;最后加上如今每天18小时的直播时长,勤奋地一步步完成“赛马”,实现脉冲式上升。

八马茶业,成为了早早切入抖音茶叶赛道的品牌玩家,拿到了多个茶类爆品,也完成了品牌销量、声量和人群资产的扩大。

历时20余年,历经阶段性的定位迭代,以及因时因势的四个阶段渠道进化等举措。八马茶业,从过去完全依赖线下,至此形成了如今“直营+加盟”,“线上+线下”的完整渠道布局,有了如今全渠道的销售模式,成为了一家相对健康的茶类“品牌商兼渠道商”。

三· 八马整体发展阶段

现在,让我们再次回到时间线上,系统性地看看,八马茶业整体经历了哪几个关键发展阶段,做一次八马发展的全局概览和补充升华。

1.八马初创期(1997-2007年)

1997年3月,王文礼等兄弟由外贸转战内销,创办八马的前身溪源公司。

1998年4月,深圳溪源正式更名为八马茶业,有了初步的定位、产品等基础规划,专注铁观音茶叶的研发、生产与销售,做好了成为“品牌商和渠道商”的准备。

1998年,八马在深圳开设第一家连锁专卖店。由于当时市场对铁观音、尤其是浓香型铁观音认知的不足,他们通过不断地免费试饮、汽车广播宣传、博览会参展等推广方式,还有持续地开店扩张,做消费者市场培育。

经过一两年的发展,八马茶业在1998、1999年,连续两年获得安溪县铁观音“茶王”的称号。

在开店拓张的方式上,八马在开设连锁专卖店的同时,也在积极通过与沃尔玛等商超、茶叶店第三方渠道,合作联营设立专柜,以求加快整体的扩张进程。

经过试错,发现相比第三方联营模式,还是更适合连锁专卖店的模式经营。于是,八马主要锁定这一形式,在深圳和福建等核心根据地进行快速复制,很快开到100家店。

2002年,随着连锁门店的日益增多,八马耗费重金,开始搭建并不断完善自身的ERP系统,加强连锁经营管理。

2005年,八马茶业三获家乡安溪县铁观音“茶王”称号。

2.八马成长期(2008-2012年)

2008年,八马正式推出“赛珍珠”系列,奠定了传统浓香型铁观音的细分品类领军地位。

但在连锁经营拓张的过程中,一旦涉及跨区域经营,不同地域饮茶习惯、发展阶段等各不相同,区域市场环境迥异,挑战巨大。与此同时,自身连锁经营的各项成本居高不下,包括其中的税收也是不小的支出。

经过连锁专卖自营拿到的结果和认知,还有过去十年的品牌沉淀,八马便在连锁店的基础上探索出了“加盟模式”,自此推行。个体加盟者的加盟经营,也使得八马取长补短,专注品牌和渠道建设。

2009年,开始推行加盟模式一年之后的八马,找来广告策划人叶茂中,进行了一次系统性的品牌定位工作,正式提出要做“茶叶中的奢侈品牌”概念,提炼出主打“商政礼节茶”的明确定位。并在当年,找来热播电影《建国大业》的其中角色扮演者许晴做代言。

同年,作为创始人的王文礼,自己也成为了“国家级非物质文化遗产项目乌龙茶制作技艺(铁观音制作技艺)代表性传承人”,八马茶业的背书再上一层楼。

▲ 王文礼 | 图源:网络

如此经过两三年的时间,人群定位与加盟模式组合拳顺利推行,八马通过加盟实现跨区域经营和快速扩张,门店数量增至1000家。加盟模式还节省了自营时,自担的增值税和所得税,开始实现利润最大化。八马自此信心倍增。

2012年10月,八马雄心勃勃,开始引进机构投资者,与和谐成长、南海成长、天图兴华、天玑星投资,达成增资、股权转让协议、股东协议等,其中包含了股权回购约定、业绩承诺等对赌条款。

不过2012年底,一道“国八条”的晴天霹雳由天而降,公务高奢消费凭空消逝。几乎与此同时,万幸电商的兴起,是冲击,也是惊喜。

2013年左右,八马当机立断,火速通过外包代运营试水电商,开启全新的发展篇章。

3.八马转型期(2013-2017年)

2013年

预计2013年间,是八马转型的关键节点。

在“国八条”与电商的双重冲击下,八马趁机借助第三方切入线上电商,进入到一个全新的渠道。

于是,在电商方面:

电商平台的发展第一阶段,几乎都是低价竞争的混沌土壤。刚刚接触电子商务的八马,在深谙竞价但不懂经营的第三方主导之下,经常被“9.9元一斤包邮”的低价茶叶恶性竞争搞得苦不堪言。

一年之后,八马总结经验,将电商业务收归本部。自行招聘知名电商骨干,由一位懂生意的副总经理指挥坐镇,统筹公司上下的电商工作。由此组成既懂生意经营,又懂运营玩法的电商团队,自此走上正轨。

为了适应电商时代的“高效率”,八马同步调整了组织架构。不是采取“事业部制”,而是推行“扁平化”管理。去掉决策到执行的大量中间环节,加大部门间的配合协同,提高效率,也最大限度降低人工成本。

▲ 八马茶业最新组织架构 | 图源:八马最新招股书

在市场面前:

此时,由于“国八条”、电商等因素的影响,

整体市场也间接发生了诸多变化:商政礼品茶市场萎缩;过去茶叶市场的高价乱象,渐渐回归正常;多年礼品茶的市场培育,用户消费升级从送礼渐渐转向自我品饮,甚至还诞生出跨品类消费的需求。

趁着这波市场变化,八马茶业:在产品上,尝试推出“自饮茶”,调整产品和店面结构,高端礼品茶比例大幅下降;线下区域渠道市场上,八马也从日趋激烈的一线城市,转而向租金相对低廉、市场未被充分开发的中西部等二三线城市布局;收归的线上电商渠道业务,也渐渐有了水花。

2013年,八马整体营收达4.26亿元,净利润0.32亿。其中,广东及福建地区主阵地合计收入2.6亿。原本踌躇满志的融资计划得以持续进行。

2013年,八马开始谋求中小板上市。并先后获得IDG资本、天图资本、同伟创业创投和天玑星投资四家风投机构共计1.5亿元投资。

2014年

2014年,也许因为处在电商试错和基建投入的过渡阶段,同时积极筹备9月完成股改等,为上市做准备,相比上一年度,今年八马的整体营收3.94亿元,略有下滑,净利润则大幅萎缩至0.18亿。其中广东及福建地区合计收入2.4亿。

但到了2014年双11,八马茶业的天猫旗舰店在双11销售额已达到689万元,排名乌龙茶类第一,全国茶叶类第三。在很多企业深受重创亏损的情况下,八马已经实现了逆势增长。双重冲击,不攻自破。

2015年

2015年,在纵向挖掘自饮茶的基础上,八马进而又横向开启了全品类的茶叶转型,开始由以铁观音为主的茶叶销售,转型全茶类的布局。

此外,八马茶业的电商运营部门也已发展到50多号人,据次年总数5000多名员工的人员比例粗略估算,大约仅1%左右的电商人员创造的销售额,已经占到了公司总营业额的10%,并且还在持续增长中。

2015年,八马茶业渐渐恢复增长,全年营收4.04亿元,净利润0.31亿。也是这一年,本欲冲刺中小板的八马茶业,最终辗转在深市新三板挂牌。

2016年

2016年,原本在之前的电商开拓期间,八马放缓了线下实体店的加盟步伐。但最后发现,虽然电商发展很快,实体店的营业额并没有下降。二者不是简单的竞对关系,而是开辟了全新的增长点。

那么,虽然八马的门店已有1000多家,但对于整个中国市场来说,还是太少了。自此,八马又加速了实体店的推进进程。

2016年,八马实现全年营收4.62亿元,净利润0.40亿,有所增长。

2017年

2017年,自2013年开始,根据消费者需求延伸出的“礼品+自饮”,以及“跨品类”的产品结构,四年之后的2017,八马茶业完成了从过去“单品类”,到“全品类”茶叶的战略转型,正式成为一家全茶类的全国连锁品牌企业。

2017年,八马全年营收首破5亿大关,达到5.79亿元,净利润0.54亿。

4.八马成熟期(2018年至今)

历经2013-2017这几年的转型,八马从一个传统的加盟连锁型“家族”茶企,渐渐变成一个,拥有线下与线上完整渠道布局,产品覆盖全茶类,跟上时代发展步调的现代茶企。趁着电商的东风,如今迎来逐年的涨势,日渐向好。

自此,八马茶业进一步完善战略,重仓推进。

在渠道拓展上:

2020年4月,八马茶业的企业线上学习平台——创富学院上线,大大提升整体的培训效率和全国2000多家门店的信息同频,为渠道的加速拓张奠定基础。同年,八马开始布局新兴的抖音赛道。

2021年,正式进军抖音兴趣电商,随后多场直播成交规模破千万,获得红茶、白茶、乌龙茶等多个茶类爆款。或许是因为有了2013年首次涉水电商的经验,八马此次的抖音电商可谓驾轻就熟,抢占先机。

▲ 八马茶业营销亮点&爆款图源:《2022抖音电商茶行业洞察报告》

 

2022年4月开始,八马茶业进一步优化直营加盟结构,与此同时,八马茶业的全国门店已超2700家。

至此,八马逐渐形成线下“直营+加盟”,线上“货架电商+兴趣电商”的完整全渠道销售模式。虽然各自的渠道比重不尽相同,但基本上已经实现了全域协同。

在茶文化、茶产业、茶科技等方面:

在茶文化上,

·    预计2017年在金砖国家领导人厦门会晤、海上丝绸之路国际艺术节上收获颇丰;

·    2018年八马发布“百年匠心做国茶”战略。将始于2011年的“赛珍珠”铁观音全球品鉴会,升级为“东湖之光”全球巡回品鉴会;

·    同时积极开展2018中印东湖茶叙、2019中法豫园茶叙等茶叙外交。茶文化与茶营销并举。

在茶产业上,

·    2019年起,八马茶业通过茶产地茶王赛等动作,积极构建“中国茶产业协作体”。

·    在源头本就更贴近于农产品的茶叶市场,这一系列举措,既是加强八马作为“品牌和渠道商”的供应链端产品筛选;也是在这个过程中,潜        移默化地促进了产业协作和茶产业发展,以茶助农,助力乡村振兴。

在茶科技上,

·    2021年底,八马茶业顺利通过福建省省级现代农业智慧园项目验收,意味着其在打造智能化的现代茶企道路上,迈出坚实的一步。

▲ 八马茶业现代农业智慧园 | 图源:八马官网

·    秉持“智慧八马”理念,八马持续打造智慧茶园、智慧仓储、智慧生产的综合体,力图引领传统茶行业数字化转型;

·    同时先后建立多个国家级、省级科研平台,承担国家、省市科研项目。

在产学研上:

·    八马还先后与中国农业科学院茶叶研究所、福建省农业科学院茶叶研究所、福建省农业科学院、集美大学以及福建农林大学安溪茶学院           等,高校及科研机构开展产学研合作;

·    促进产学研融合,建立技术标准,以期为推动公司技术和产品等核心竞争力提供技术支撑。

在多品牌战略上:

2018年起,除了专注岩茶的“八马”、“王信记”,以及专注近年来势头正盛兼具收藏价值的普洱茶品类的“信记号”这几个原叶茶品牌,八马进一步开启了针对年轻群体市场的多品牌战略。据八马最新招股书,其专门针对年轻群体茶饮市场的子公司,深圳滴可餐饮,开始陆续注册茶饮之类商标。

2022年前后,以子品牌“小马茶趣”,对外经营奶茶、果茶、纯茶等产品,以“线上+线下”模式销售。此外,公司成立创新事业部,培育速溶原萃茶饮子品牌“fnf”(意为:fast and fresh),探索在茶饮料领域开拓新的增长点。

▲ 主打“懒人茶”的速溶原萃茶饮子品牌“fnf”图源:fnf精品速溶茶

还有一个不易察觉的细节是:2019年上线的一个主营自动原叶胶囊茶饮机、茶泡弹的,“小马智泡”年轻泡茶机品牌,官网宣称也为八马茶业所孵化,但其并未在八马茶业的版图之中。只是,据八马招股书,“小马智泡”和“茶泡弹”均属八马茶业的注册商标。

▲ 八马注册商标节选 | 图源:八马最新招股书

假若泡茶机和茶泡弹能成功起势,并成为八马茶业多品牌矩阵中的一份子,那么,则与小罐茶的C.TEA.O泡茶机颇异曲同工。

八马茶业往渠道端、产业端及品牌端等布局的同时,整体业绩也有了跨越式进展。

集中看下这一阶段的战果:

2018年,八马全年营收7.19亿元,净利润0.49亿。净利润虽然较前一年下滑,但营收数额直接从前一年的5.79亿,直破7亿大关。

2019年,八马全年营收又破10亿,达10.23亿元,净利润0.92亿。

2020年,八马全年营收12.66亿元,净利润1.16亿元,净利润首次破亿。

2021年,八马全年营收17.44亿,净利润1.62亿元,再破纪录。

截止最新招股书报告期内的2022年1-9月,八马去年前三个季度营收14.06亿元,净利润1.44亿。初步预估,2022年全年营收可达18-19亿左右,离2018年小罐茶创下茶品牌零售额之首的“20亿记录”已经不远。

▲ 八马茶业近十年营收,2022年预估为18-19亿元 | 茶门制图

到此,八马已经年满26岁。

历经10年的初创,搭建起了连锁经营框架;4年的成长,探索出渠道加盟体系以及明确的定位;又经4年的转型,鬼使神差较早踏入电商,完成全茶类的进军;最后加上最近这5年,搭上新时代新渠道的红利快车一通闪转腾挪,层层破峰布下蓝图;原本近几年的疫情,竟毫发无伤、逆势增长。

这26年来,除了在“上市”面前,八马茶业基本上也算是逢难必化、遇难成祥。单冲这点,它这一路,可谓奏满了凯歌。此时万事俱备,只欠“东风”。                                                      

四· 八马茶业上市何解

早有谋求资本化道路的八马,似乎做好了谱写新故事的准备。就在2018年八马进入到成熟期以后,有段前文被我们刻意隐去的上市进程,正在同步进行着。这部分略显复杂,便单独放在此处。

正如品牌生命周期里,已经写好的“生死簿”那样,“成熟”之后,正常怕是何时就到“衰退期”了。要持续穿越品牌历史生命周期,八马就必须未雨绸缪,再去寻找下一条增长的“第二曲线”,只是这个过程同样会很花钱。上市,说到底是为了给八马茶业的增长战略,收集弹药、积蓄粮草。

▲ “第二曲线”示意 | 图源:网络

1.八马上市之路

虽然,八马早在2013年左右就开始有上市动作,但从2018年自新三板“改道”开始,实际这才上升到与八马战略真正相辅相成的关键一步。

因此2018年4月,相对整体资本市场预期而言,业绩增长尚属步履蹒跚的八马茶业,以“长期战略规划调整的需要”为由,终止市场交易不活跃的新三板挂牌,筹划改道。

2019年,八马重启上市计划,这次把目标瞄准深交所。

2021年4月,八马正式申请深交所创业板IPO,并成功获得受理。然而创业板看重的企业创新基因,这个在沉淀千年、链条冗长、背景繁芜的茶产业里孕育出来,刚刚有幸获得些微成绩、但底色仍然十分传统的茶企,对比其他发展迅猛的行业领域里的所谓“创新”,实在是不足为道。

2022年5月,八马茶业铩羽而归,撤回创业板申请。但这不意味着上市募资就此搁浅,寻找下一增长曲线势在必行,新的项目持续规划上马,烧钱还在持续。

2022年9月,经过这些年一次次的碰壁,终于大致摸清资本市场几大上市板块的定位,刚刚撤回创业板仅四个月的八马,很快开启主板IPO的申请。而且,相比上一次的募资计划,此次还新增募资金额2.25亿元的“八马茶业武夷山生态工业园项目(一期)”。

▲ 八马茶业上市募集资金用途 | 图源:八马最新招股书

2022年10月,八马茶业正式递交招股书,拟在深交所主板挂牌上市。

2023年3月27日,八马最近再次做了招股书更新。

2.八马上市解惑

自打2013年首次冲刺中小板开始,细数八马这长达十年的上市之路,实在充满坎坷,至今悬而未决,各种声音此起彼伏。

茶门作为一个茶行业垂直的新商业媒体,为了更加深入客观地解剖八马茶业及整个茶产业,在此,也对八马上市的各类问题发声,做了一次收集整理;顺便斗胆聊了聊我们主要基于行业、产业及品牌实战视角,对每项问题的简单看法。

(1) 加盟比例过高,盈利模式问题

▲ 八马茶业加盟 vs 直营模式比 | 图源:八马最新招股书

本质上,将八马自营的线上“网络销售”与“线下直营”合并,才是八马茶业真正的直营加盟比。诚然,线下加盟日后大概率会继续呈现扩张之势,但近年来,八马的直营与加盟比重,整体尚属平分秋色。

如果单从线下板块的直营与加盟比来看,从根本上说,是源于企业定位及加盟优势问题。尽管八马茶业是发源于茶产地的茶品牌,但自打创立之日起,它便把自己定位到更趋近于产业“中下游”的「品牌商和渠道商」。

加盟,是它在11年之久的“渠道战”中,一点一点摸索出来的最佳渠道模式之一。即便是后来“半道杀出”,同样主要针对于高端商务人群的新兴原叶茶茶企“小罐茶”,最终实践下来,也不能免俗地加入到“加盟”模式的游戏之中,与八马茶业有过之而无不及。

(2) 外采为主的生产方式,“中间商”诟病

▲ 八马茶业生产模式截取 | 图源:八马最新招股书

从产业角度,茶叶供应链上游种植极其分散,区域跨度大;加之我国茶叶生长在高山和丘陵的特殊地理环境之中,生产机械化程度低,生产链条也相对冗长;多受地域、气候、季节等因素影响,品质、产量均无法保证。也就是靠天吃饭实难标准化,源头还是农产品。

从品牌角度,作为全茶类龙头茶品牌,随着品牌发展,一来产品需求量大且日益增多,二来需要品质稳定且标准化的好茶。那么,无论是从生产供应角度、企业效益角度,还是战略聚焦角度,原叶茶茶企以“外采为主”的生产方式,似乎本身也无可厚非。

从社会角度,与其将重心成为大包大揽的“制造商”型品牌,不如成为携手乡村振兴、以茶助农,一起走上共同富裕的“品牌兼渠道商”,似乎更能发挥企业的社会效益与经济效益双丰收。某种程度上,倒不失为是促进茶产业链上下游协作的方式之一。

(3) 低于行业均值的研发投入,缺乏创新

▲ 八马茶业研发投入占比 | 图源:八马最新招股书
▲ 八马茶业研发与核心技术人员人数 | 图源:八马最新招股书

创新,是互联网新消费时代,上到资本、市场,下到企业或个人最津津乐道的一个词。八马茶业梦碎创业板,本质也源于无法满足创业板要求的“创新”基因。为何八马茶业的研发投入如此之低,如此没有“创新”之心呢?这个问题还要站在行业产业的视角上多客观看待。

从历史和产业的角度,中国茶,是早在神农氏就被发现和利用起来的古老物种。此后又过了千百余年,有了唐煮、宋点、明泡,从距今600多年前的明朝朱元璋时期,开始有了传承至今差异甚小的饮茶方式。你可以认为,我们至今的茶叶品饮方式,是刻进我们DNA里的古人智慧产物。

▲ 《梦华录》中的宋代点茶 | 图源:《梦华录》

从八马研发机制角度,针对茶叶这个特殊的品类,茶企的三种创新路径,八马选了最安全和相对保守的那种。他们更多奉行的是以自身的大数据为支撑,以市场为导向的渐进式研发。

▲ 八马研发相关部门设置及大致运作 | 图源:八马最新招股书

从企业重心和战略角度,作为一个重点发力渠道的全茶类连锁品牌,它目前的着重点预计仍然在渠道端。从原叶茶整体的发展进程而言,似乎它还有相对充足的时间,日后再分阶段持续加码研发。这点是与诸如新茶饮、茶饮料、零食、甚至美妆等,创新食品或新消费赛道的研发创新很难一起类比的。

(4) 销售费用明显高于同行业,异常个例

从业态上说,据八马最新招股书,2022年1-9月的线上销售占比为25.97%,也即意味着,八马线下销售(包括线下直营+线下加盟)占比整体高达74.03%。在线下销售中,无论是直营还是加盟,本质属于劳动密集型的零售业态。

从销售策略上,鉴此,其实只要将应聘者核心考虑的“薪资和福利”,稍稍“在同一量级上比竞争对手多出10个百分点”,就能大大提升岗位的竞争力,吸引相对优秀的人才,减少人员的流动性。

于是,源于八马3/4的线下零售渠道和销售人员占比,或也源于八马茶业给予它的销售人员,相对更有竞争力的薪酬体系。两厢加持,让八马茶业的销售费用明显高于同行业,倒也情有可原。

(5) 存货突出,资产负债率高,现金流风险

表面上看,据八马招股书,2019-2022年9月,八马茶业存货总金额分别为2.09亿元、3.20亿元、3.51亿元和3.79亿元,分别约占集团总资产的27.81%、35.48%、26.77%和26.37%。与此同时,高达50%以上的高额定制采购占比,也是一笔不菲的成本支出,进而导致八马茶业的现金流风险和资产负债率高等局面。

从茶叶的角度而言,目前八马所经营的全茶类,其中部分茶类不仅具备饮用礼赠用途,还有投资收藏价值。特殊的“消费”属性与“金融”属性集于一身,每年呈现逐级的上升溢价,也使得八马茶业不得不有一定比例存货的提升。

从茶品牌角度而言,近几年八马茶业势如破竹,茶叶销售和供给需求也随之逐年水涨船高,出于茶叶“靠天吃饭”的不稳定性,品牌需要“品质稳定”的好茶,预计也要扩大存货,通过产品拼配来实现。如此,在茶叶供应上就有一笔不小的开支。这些都是吃现金流、资产负债率居高不下,亟待上市的一部分原因。

(6) 抱团取暖姻亲圈、关联交易等疑云

说到姻亲圈、关联交易等疑云,这是关乎八马茶业,这个生长在福建闽南地区的“家族”型茶企,很特殊又很有趣的问题。

从历史上看,“八山一水一分田”的福建,虽然是个适合茶叶种植的所在,但也正是源于这种多山地丘陵、又沿海的地势结构,自古农耕不利、海捕险畏,自然十分艰苦。直到宋元“海上丝绸之路”开辟,海上贸易活跃,靠近沿海港口和“海上丝绸之路”起点的闽南,尤其泉州一带,才渐渐孕育出“闽商”十大商帮之一,形成特殊的抱团式的商业氛围。

之后在产业上,近代以来,福建沿海“过番出洋”、出海从商日渐频繁;同时源于闽南强烈的家族和宗亲观念,改革开放前后期,在这座著名的侨乡,外籍华侨与家人的衣物寄送往来,以及后来地方政策和国际品牌等影响,不想竟引发了泉州晋江鞋服产业的崛起。如今,福建除了是茶产地,闽南泉州晋江等地,更是著名的服装产业带,诞生出以“安踏”为代表的大型本土运动鞋服品牌。

从商业上看,双方都是各具实力的行业顶尖,像茶叶这种中高端商务人群的日常消费品,以大型企业为单位的消耗不可小觑。崇尚家族宗亲的闽商“亲戚”间,有个商业往来便是寻常不过,没有刻意避嫌的道理。这种互相帮衬式的家族宗亲关系,也让很多亲戚渐渐发展成产业上下游某个环节的经营者,进而很容易滋生出“关联交易”的负面。

本质上,只要是生意正当、业绩透明,无论双方是否有姻亲关系或关联交易,在法律允许的范围内,都应当可以理解。

(7) 虚假宣传、质量等诉讼、举报风波

2018年至2021年四年里,八马茶业涉及了累计113起的诉讼 、举报等风波,其中虚假宣传63起,质量问题23起,平均下来一年约28起。

在问题定性上,对于这类传播或品控的问题,有错则改是企业应尽的义务,但是,我们也要从概率和比例的角度去看待。没有绝对完美的企业,也没有绝对完美的个人,没有一个品牌能持续做到百分之百的0客诉、0负面,都有一定的问题概率。正常情况下,每个领域再顶尖的品牌,都或多或少存在一定比例的产品或其它客诉问题。

从品牌角度客观地看,正常每个品牌企业内部,都会树立一个不良率基准点。从产品源头和运营服务体验上找到问题、解决问题的同时,将问题比例降到最低,无限追求完美。但长期来看,成交量大,问题概率几乎不可能为零。客观地说,相对八马近年来每年平均10多亿的销售规模而言,平均每年28起的问题比例倒不算太高。

从产品的特殊性上看,对茶叶这种源头偏向于农产品的入口型产品,一旦客诉出现食品品控问题,一个小小的点也可能成为被无限放大的致命因子,不容小觑。作为企业应当按“问题性质”予以足够的重视,优先寻找内因、妥善解决用户问题;但在各类商业业态充分竞争的今天,偶尔或也不乏有恶性竞争的可能,当然,这是可能性最低的,只是同样不是说百分百没有。

3.上市作用意义

姑且不说八马茶业,单说整个茶行业,确实,如果要将茶企,与其他资本看好的行业企业做对比,它的致命问题实在罄竹难书。然而,作为很有可能成为国内A股“茶叶第一股”的上市茶企,它对八马茶业,以及整个茶行业,不得不说,都具有非同一般的作用意义。

对八马茶业来说

1. 募集资金,增加下一阶段成长确定性:诚如前文所言,上市募资,是八马茶业寻找“第二曲线”,布局增长战略过程中的重要环节。毫无疑问,如果八马茶业能够顺利上市,这将对它迈向下一成长阶段增加了不少确定性。

2. 资源高效聚集,助力品牌和企业跃迁:届时,无论是资金、资源的补给倾斜上,都将在短时间内快速向其聚拢,从而进一步稳固茶企龙头的领军地位,实现品牌和企业的跃迁式增长。

对整个茶行业而言

1. 或成茶类目A股上市代表,引领行业市场风向:在目前茶叶A股为零的资本市场,八马作为一个率先冲刺A股上市、行业体系十分复杂的传统茶企代表,它侧面反应的是,某种意义上有着类似“行业风向标”作用的资本,以及整个市场,到底会如何看待它的问题。

2. 促进行业规范与整合,推动产业长期发展:更重要的是,有了资本市场加入的“无形的手”,二者的推拉与博弈,其实很大程度上,也会加速促进茶行业的市场规范与透明,带动产业上下游之间的整合,从而推动整个中国茶产业的长期发展。

3. 盘活茶行业市场竞争,激发茶叶市场活力:对其他茶行业竞争者来说,短期内,茶企龙头的上市,预计将在一定程度对同行形成挤压,盘活行业内的市场竞争与追赶;但长远来看,必将激发茶叶市场活力,加速摆脱茶行业的“有品类无品牌”之困。

独木难支。茶行业不仅需要茶企们奋起直追,同样也需要借助资本市场等外界的力量通力合作,才能让这个问题繁多,但同样底蕴深厚的行业,焕发出全新的生命力。

只是,就目前整个茶行业面临的产业瓶颈、八马茶业自身在面向资本市场的诸多问题,以及面对这样一个,几乎无法用其他行业视角等同看待的特殊行业:

到底如何才能找到资本市场与茶企之间的

的平衡点,跨过双方的鸿沟拥抱彼此,才能让茶行业从此迈向更宽广的天地?

这个问题再往深入去说,则又是一大课题,只好留作日后再专门探讨。今天我们还是暂且先聚焦八马。

五 · 八马茶业整体小结

至此,关于八马茶业的整个历史,还有上市谜团告一段落。现在,我们来做一次八马茶业的系统小结,看看它这过去26年来,有哪些好的地方值得我们借鉴,又有哪些问题点值得我们为之深思。

做得好的点:

1. 发挥优势的产品差异化策略,以及早期聚焦的单品类战略

八马茶业在起家之时,一方面得益于它的浓香型铁观音技艺优势,另一方面,它不是跟风追逐当时市场流行的“清香型”铁观音,而是扬长避短,走上了“浓香型”铁观音的品类开创及产品差异化道路。

与此同时,早期专注铁观音这一单品类战略,也帮助它做到了更好地资源聚焦,实现定位与执行的战略统一。这些都是它在创业初期奠定成功基础的核心关键。

2. 渠道模式的一路更新与迭代,后期线上与线下形成优势互补

作为一个诞生于上世纪90年代的传统茶企,即便如今它过重的“加盟”模式饱受诟病,但在渠道模式上,八马茶业实际上从未错过,这二十多年来的任何一次重大渠道变迁。从线下专卖,到加盟连锁,到线上电商,再到如今新兴的抖音电商,它都未曾缺席,还都拿到了不菲的成绩。这种商业的敏锐度其实不是谁都拥有的。

就现实层面而言,加盟,的确是实现快速拓张的发展利器,不亚于茶品牌的创富“印钞机”。但还要注意的是,在原叶茶这个特殊的赛道上,这种“加盟”模式,对茶品牌的价值不止于“渠道”,还有深深的体验价值、人文价值和客户培育价值。它最新开辟的线上渠道,本质也是与线下形成优势互补的。

3. 小步快跑、快速迭代的“渐进式创新”成长策略

还有难得的一点是,它这一路虽然不是一开始就十全十美,但却始终践行着“小步快跑,快速迭代”的渐进式创新策略。不管是渠道上的持续迭代,还是定位上、产品上、营销上、组织上等等的持续优化与更迭,在它的传统外衣之下,其实从未停止前进的步伐。

作为创业和创业者而言,这种渐进式创新才是我们真实生活中的频繁日常。“完成比完美更重要”,之后再是“小步快跑,快速迭代”,方为成长之道。

有待思考的点:

1. 如何定位八马的问题

  • 是品牌?还是渠道?

尽管我们前文一再强调,八马茶业从开始到现在,一直都是一个“品牌商兼渠道商”定位的茶企。然而,正是这双重身份加身,尤其是它以“线下连锁直营+加盟”为重形成的强势渠道,如今,相比“品牌商”的身份,毋宁说,八马茶业更趋近于“渠道商”——一个卖八马系茶产品的茶叶“渠道品牌”。

“八马”这个名字,它在“全茶类全国连锁品牌企业”的定义之下,实际已经涵盖了从产品品牌,到渠道品牌,再到一个如今有点包罗万象的“茶业集团”的三重内涵。这极易混淆的三大身份,与我们通常意义上所理解的,能够精准定义、更注重产品开发、而非直接外采贴牌销售的“品牌”(“白牌”倒多是贴牌生产),似乎有那么点不同。

  • 是品类品牌?还是人群品牌?

只是人群也有生命周期。这种人群策略的尽可能稳固,还应当建立在一个强势的精神品牌之上,再或者占据某个心智锚点;同时,仍然需要新客户的积极培育与客户池的持续注入,形成健康的常态化增长。

那么,为了品牌增长进行人群扩大的过程中,如果一旦动摇了其中也许是价格、也许是人群属性等某些根基,是否就极易让原本的人群策略瓦解,品牌也渐渐越来越“四不像”了呢?这个度,极难把握。从这个层面而言,八马茶业也仍然还有一段较长的路要走。

2. 加盟模式的善用问题

加盟模式,虽是茶品牌实现快速扩张的一剂“良药”,但也不是可供无限采撷的“矿藏”,或风险转嫁的利器。品牌在保证基本路线不动摇的前提下,如何更好地筛选和赋能加盟商,实现品牌、加盟商与消费者的“三赢”?怎样打磨并善用加盟模式,以助品牌实现精准目标市场的快速“裂变”和“有效”抢占?是值得品牌深入钻研的课题。

与此同时,加盟终归只是产品流通的渠道形式或载体之一。品牌基于这一渠道本身,有无可能产生新的创新,或新价值的赋予;在加盟之外,有无新的渠道形式可供探索;又或者回到最根本的,在这些渠道之上流通的产品,能否持续给客户创造出新的惊喜?品牌成熟期“多条腿走路”,再适时诉说一些“新故事”,或许才能在渠道及渠道之外,让品牌持续构建壁垒、江山稳固。

3. 多品牌战略的方向问题

它的多品牌战略中,在主要针对高端商务人群的原叶茶板块,除了全茶类的八马,还以年份普洱茶、正宗武夷茶,分别开辟了信记号和王信记品牌。但在年轻群体的培育上,八马不再是借助原叶茶,而是借助“小马茶趣”茶饮,及速溶原萃茶饮“fnf”品牌,走上了茶饮和茶饮料的探索道路。

作为不重供应链、重渠道的连锁加盟型品牌茶企,也就基本无需过多考虑供应链是否兼容的问题。其在速溶茶饮上的创新或许尚有可为;但在“小马茶趣”的新茶饮赛道,目前的奶茶、果茶为主的销售,则与它未来想要培育的原叶茶用户,多少有点南辕北辙之感,至少在其整体定位与战略规划上,还有很大的提升空间。

文章的尾声,茶门还是一如既往地,斗胆提出一番自己基于商业和产业视角的看法。抛砖引玉,仅供茶界朋友交流探讨。

对八马创始团队的评价:

作为一个典型的家族茶企,八马茶业能够在组织、用人、决策和执行等层面做到实用敏捷,在关键问题面前行稳致远,一路披荆斩棘,安全穿越一个又一个周期。这个看似传统的家族型茶企实际上一点也不传统,反而有种不乏高瞻远瞩、稳健矫捷的魅力。

▲ 王文礼 | 图源:八马茶业

作为管理着偌大茶业集团的茶商家族,虽然不可避免地会受到一些家族式经营的局限,但总体而言,他们仍然是茶人之中技术过硬的佼佼者,也是商人之中的一代精英型企业家,特别是一手打下八马家业的王文礼、王文超及吴清标等这一代兄弟表兄弟。

由于他们早早启蒙的品牌意识,敏锐的商业嗅觉,以及强悍的执行力,不仅诞生出又一问鼎茶界的茶品牌,也给整个茶产业界,“怎么做茶品牌、茶渠道”早早地打了个样。你可以说他们的模式是传统的,但他们那种时刻奋战一线,洞悉先机,杀伐果断,以及“团结一切可以团结的力量”的“闽商”精神,却是常看常新的。

但作为家族为主的企业掌权者,越到后期,随着人丁兴旺、家族壮大,如果皆能等同视之、充分竞争、知人善用、能者居之,始终保持顺畅的上升通道和高能的团队战力,那么,它或将走得更为长远。

对八马茶业的评价:

这个很早就具备品牌意识的家族茶企,从懵懂之中走上品牌之路,却不无幸运地先是建立起了自己的核心大单品,浓香型铁观音赛珍珠;而后又探索出“直营+加盟”的连锁经营模式,进而逐步完善,在产品和渠道上形成日渐稳固的护城河。最终在这个号称“有品类无品牌”的“蚂蚁市场”8冒出头来,一点一点站稳了脚跟,树立起了自己的品牌。

▲ 八马茶业 | 图源:八马官网

它尝试跳出老茶人对于茶叶上千年来“农产品”的思维桎梏,转而成为茶叶品牌化道路的“问路石”、“先行军”。即便它在供应链上缺少像小罐茶一样的建树,却也通过另一种品牌和渠道的方式,进一步规范了市场,降低了行业的信息不对称程度,加强茶产业上下游的整合与协作。即便这种协作,是“顺应”,而非“颠覆”,是“守正”,而非“出奇”,对于整个行业的实质性发展进程,仍旧还是杯水车薪。

可以说,八马茶业,的确不失为一个出色精明的赚钱能手、生意行家。然而,对于这个确有潜力,但又积弊已深的品类和行业来说,整个市场其实也期待着:作为一家难得冒头的龙头型大型茶企,能交出对整个品类及行业皆为有益、更有启迪的答卷,和更创新的解决方案,才能真正引领这个行业走上阳光大道,做大整个市场蛋糕。

文中注释

1. 二八定律:帕累托法则,也称80/20法则。指出约20%的因素影响了80%的结果。也就是说,最重要的因素只占全部因素的20%,但它们对结果的影响却远大于其余80%的因素。这一概念最初由经济学家帕累托提出,可以应用于各种领域。

2. 纳税双冠:来自纳税证明文件,2020-2021年安溪县、武夷山市茶业企业纳税第一。

3. 货找人:区别于淘宝等传统货架电商的“人找货”,抖音兴趣电商本质是通过算法推荐机制实现“货找人”的逻辑。

4. 兴趣电商:本质属于内容电商的一种。可以认为是依托算法推荐机制,根据用户潜在购物兴趣,从而实现精准推荐的内容电商。

5. 赛马:赛马机制。也即拿出根据用户反馈的各种维度细分数据,与你同时段的竞争对手进行层层比对,优胜劣汰,逐级获得更高的流量权重和用户展现。

6. 第二曲线:当企业某经营要素出现业绩增长拐点的时候,就必须思考通过创新发现“第二曲线”来弥补“第一曲线” 即将面临的增长放缓,甚至业绩下降。

7. 不良率:不良率是指某个产品或工艺生产中不良品的数量与总产量的比率,是衡量产品或工艺质量的重要指标之一。企业需要通过不断降低不良率来提高生产效率和降低成本。不良率=一定期限内的不良品数量/一定期限内产品总量*100%。

8. 蚂蚁市场:指的是某一行业中,存在着无数的玩家,而每个玩家都像一个小蚂蚁,共同瓜分一个市场。意思就是一个市场中没有绝对的龙头老大,有的是一个个的小玩家,在这样的竞争状态下,每个公司的市场占有率都不超过10%。

参考资料

1. 《重构:门店新零售创业工作法》何磊,中信出版集团

2. 《八马茶业首次公开发行股票并在主板上市招股说明书(申报稿)》,八马茶业,2023年

3. 《八马茶业:想做茶中奢品,却变成“蜜雪冰城”》,南方周末,施璇, 2022-05-29

4. 《【校友视窗】吴清标:悲观时代,传统企业如何逆袭?》北大汇丰EMBA,绳晓春,2015-10-26

5. 《「零售 · 进化」专访 | 吴清标:新零售是用新技术更好地为顾客创造价值》深圳零售协会,2016-12-22

6. 《这些品牌是如何占领用户心智的?| 天图磨刀会》天图投资,2018-06-20

7. 《八马茶业:互联网+茶企的商业模式—创富志微信会45》创富志,2016-04-20

8. 《品牌案例|八马茶业——利用品牌杠杆传播品牌价值和打造世界品牌》,品牌重庆,张锐 王红君 李芹燕 瞿倩倩,2021-06-23

9. 《产经 | 安溪有大事了!八马茶叶登陆新三板》泉州商报,2015-12-08

10. 《多家权威媒体关注!八马茶业连续三年摘得两大乌龙茶原产地茶企纳税双冠》福州晚报,2023-01-12

11. 《以茶会友·饮茶同乐 | 八马茶业香飘中山大学》八马动态,2021-11-06

12. 《6.18全渠道卖出超2.4亿!八马茶业做对了什么》观茶岛,南乔,2022-07-02

13. 《「2022年度百金计划」电商商家赛道:八马茶业首创行业超品大事件,刷新类目店播新纪录》调皮电商,2022-12-23

14. 《因“富豪联姻”出名的八马茶业拟主板上市,有起离婚或值得关注》观网财经,邹煦晨, 2023-02-17

15. 《八马茶业三年漫长资本梦:虚假宣传及质量问题众多,变道主板仍困难重重》港湾商业观察,施子夫, 2022-06-28

16. 《八马茶业冲刺“茶叶第一股”的第十年,前路仍旧迷雾重重》商业财报,金诺,2023-01-16

17. 《八马茶业十年漫漫上市路:仅6名核心技术人员,难逃茶叶“中间商”质疑》水皮More,2023-04-10

18. 《现金流异常、曾陷虚假宣传风波,八马茶业成色几何?丨氪金 · 大消费》36氪财经,宋新澳 谢芸子, 2022-11-30

19. 《中国茶业难有品牌命?八马茶业上市成功概率几何?》超新星财经,2022-12-27

20. 《创业板转主板,八马茶业还有底气?》消费钛度,贾白雪,2022-05-26

本文为转载内容,授权事宜请联系原著作权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