题图 / b站拜年祭
在年味越来越淡的今天,b站却创造出了一个年味颇浓的拜年祭
2017年1月27日晚除夕夜,b站2017年“拜年祭”如期举办。作为b站一年一度的传统项目,b站2017年拜年祭收获了诸多好评,尤其是《万神纪》、《燕京梦华录》、《再一次》等优秀节目,更是被不少二次元用户们称为“神作”。
总的来说,“拜年祭”是b站对前一年年轻群体文化现象的总结,出现了极乐净土、里约奥运会、papi酱、各种动漫新番、贵州射电望远镜、AlphaGo、我在故宫修文物等有趣的内容。从二次元世界的动漫、游戏、宅舞、COSPLAY,再到三次元的电影、音乐、体育、娱乐,b站2017年拜年祭的内容覆盖度已经远超外界的想象。
越发成熟的拜年祭
从2010年开始,b站拜年祭已经举办八年了,制作规模也呈逐年上升趋势。拜年祭中所出现的节目由b站UP主自主制作,参与制作的人数从最先开始的40人,逐步增加到了2017年的300人,这也让2017年的拜年祭成为了b站历史上规模最大的一届。
随着UP主制作能力的不断增强,最近几年的b站拜年祭提升的也不仅仅是规模。长达4个小时的节目中,俨然已经脱离了最初“自娱自乐”式的套路,无论是节目本身内容质量还是节目总体时长,放在前两年是完全不可想象的。
“神曲”《万神纪》的创作灵感来源于《山海经》
此外,b站拜年祭的节目形式也在近几年的发展过程中固定了下来,通常会分为四个部分。以歌舞为主的P1部分通常会出现“神曲”,比如2015年的《权御天下》,2016年的《九九八十一》,以及2017年的《万神纪》;P2部分则主要是以语言节目为主,虚拟偶像洛天依、言和就连续两年说起了相声;而集结了各种原创故事的P3部分,以及P4部分众多音乐UP主的“音乐大合奏”,则是把整场拜年祭推向了高潮。
客观地说,b站拜年祭这个原本是自娱自乐性质的春节庆祝活动,俨然已变成了更符合当下年轻人喜爱的“二次元春晚”。
从ACG文化走向原创
作为一个二次元网站,b站的文化根基本身就是来源于ACG文化及衍生内容。所以在早期的b站拜年祭中,我们仍然可以看到不少将新番动漫作为素材制作的MAD,或是以蓝蓝路、新日暮里为代表的早期鬼畜作品,没有ACG知识的大量储备,几乎是无法看懂这些核心内容的。
从2016年开始,b站的拜年祭就出现了不少更贴近大众的纯原创内容。比如2016年拜年祭中出现的原创动画《婕纶二重奏》,演唱者“周婕纶”就是提高了知名歌手周杰伦音调后得到的新声音,配上UP主根据《魔术先生》与《发如雪》这两首歌曲而创作的动画,进而讲述了两个有趣的原创故事。
《燕京梦华录》用Minecraft完整地复制了北京紫禁城
在2017年的拜年祭中,给人留下深刻印象的往往是那些由UP主自主创作,带有浓郁本土色彩的节目内容。比如由国家建筑师&克苏鲁工作室创作的《燕京梦华录》,这部作品是将中国古老的北京紫禁城,以年轻人喜爱的《Minecraft》这款沙盒游戏从新再现,将民族自豪感以这样流行的方式演绎,已经远远超出了二次元的范畴了。
从最初的日本ACG文化逐渐转变为具有中国文化特色的原创内容,b站拜年祭在无形之中大大增加了所覆盖的人群范围,也用二次元的文化形式,阐述了一个属于年轻人的“中国年”。
属于年轻人的“年味”
随着社会的不断进步和多元化,过春节的方式早已发生了变化,手机抢红包也成为了在过年期间的必备游戏,甚至在餐厅吃团圆饭、外出旅游也成为了过年的一种方式。以至于被网友在网络上吐槽最多的,就是一些春节的传统风俗开始没落,所谓的“年味”似乎是越来越淡了。
可对不少年轻人而言,在b站看拜年祭,却是“年味”满满的一件事。在2017年的拜年祭中,我们仍然能够看到不少传统的春节元素,正如开场《春意红包》节目中歌唱的那样:
- 小麦面包饺喜色上眉梢,
- 点柳翠,画春晓。
- 找旧样铜板穿一串吉兆,
- 把春意装满红包。
实际上,b站拜年祭就是用了一种二次元的文化形式,将过年的传统习俗重新包装成年轻人喜爱的方式。只不过只是将歌舞换成了宅歌宅舞,“发来贺电”的是一些人气UP主和鬼畜明星,仅此而已。
当然,想做出这样一档充满传统年味的拜年祭也并非易事。2017年拜年祭的导演“平安夜的噩梦”就表示,拜年祭的准备和前期企划时间大概需要一个季度,而执行的时间则需要半年,也就是说在4月份左右就需要开始着手准备,这是由于大部分的UP主都是业余参与制作所导致的。
所以,虽然拜年祭节目创作的方式这些年并未发生太大的变化,但是一场拜年祭的成功,尤其是像2017年拜年祭这样的年味十足,其实与b站在幕后的支持和协调密不可分。
洛天依与言和的相声《大策划师》
好在这些努力并没有白费。当洛天依与言和的相声《大策划师》在无情吐槽现在中国游戏行业换皮乱相的时候,弹幕中的各种“哈哈哈哈哈”也证明了该节目在内容上的成功;当多结局的原创故事《再一次》开始的时候,不少弹幕也会留下温馨提示,告知其他一同观看节目的小伙伴如何刷出其他结局;而当《站娘Collection(下)》出现之时,萘萘丸这位“年更”的UP主的到来也引得不少弹幕惊呼“有生之年系列”。
过年的“年味”无非就是与家人团聚的温馨,大街小巷的欢乐氛围,与老友相见的兴奋。而贯穿整场2017年拜年祭的“回家”主题,中国味十足的串场画面和音乐元素,以及看到那些许久不见UP主的惊喜,都无时无刻地提醒着看拜年祭的那些年轻人,这是一个不折不扣的中国年。
b站的文化包容性
其实,拜年祭的实际表现就是b站在文化内容水平方面的缩影,这些参与节目制作的创作者都是来自于b站各个视频分区的人气UP主,这些UP主其实也能代表二次元的喜好和口味。也就是说,b站拜年祭其实就是为用户喜好量身打造的一档节目。
随着b站近年来的不断发展,这个网站也吸引了更多非二次元年轻人的关注,也从ACG内容中催生出了许多形形色色的文化圈。现如今,b站这个由7000多种热门的文化圈组成的社区,不仅包含了相对核心的动漫、游戏、鬼畜等小圈子,同样也存在时尚、美妆、科技、汽车等受众面更广的大众向文化圈。
"局座"张召忠显然也已经融入了b站
一方面,这些本质上是KOL的优质UP主在创造原创内容的过程中,也同时会按照自己的喜好将自己擅长的ACG以外的文化带入到自己的创作里,比如舞蹈区的UP主在创造宅舞作品的同时,也会加入Hiphop、韩舞等元素来增加自己的独特性;另一方面,不同独特的内容也会将来自不同领域的文化和用户带入了b站这个年轻人社区中,从而让b站的内容、用户以及文化氛围变得更加多元化,不同文化圈相互包容共同发展,“万能的b站”这种说法也正来源于此。
虽然现在有很多互联网行业的企业、团队都正在宣称要进入二次元领域,但他们往往却并不愿意去了解这些深爱“二次元”的年轻人的思想,深入了解文化现象背后的深层次内涵,做出来的产品自然也无异于隔靴搔痒,不伦不类。
现在,历史上评价最高的2017年b站拜年祭,已经向外界展示了二次元的文化魅力,而这份摆在台面上的“二次元文化目录”,又会有多少自称“二次元”的从业者去深入研究呢?
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