正在阅读:

《琅琊榜》后无佳作 2017年古装剧能否重回巅峰?

扫一扫下载界面新闻APP

《琅琊榜》后无佳作 2017年古装剧能否重回巅峰?

古装剧之所以受欢迎,是因为古装剧能够满足现代人对于爱情、自由、能力、权位等方面的向往。

2017年开年以来,古装剧呈现了“霸屏”之态。刚刚收官的《孤芳不自赏》,不但稳坐收视冠军宝座,网播量也超过了160亿。《三生三世十里桃花》上线48小时,全网播放量就突破了10亿,目前网播量已超35亿。同期播出的《大唐荣耀》网播量也超过了13亿。

从网播量上看,这些古装剧已经交出了漂亮的成绩单。但从口碑上看,堪称佳作的却寥寥无几。近一年播出的古装剧中,只有《大秦帝国之崛起》、新版《射雕英雄传》、《大唐荣耀》等剧集的豆瓣评分超过了7分,大部分古装剧的口碑都在“扑街”的边缘徘徊。《美人私房菜》甚至以3.6的评分,刷新了近半年热播古装剧评分的下限。

犹记得2015年,一部《琅琊榜》曾让观众重拾对古装剧的信心。时隔一年半之后,仍没有一部古装剧能够如《琅琊榜》般收视口碑双收,《锦绣未央》、《孤芳不自赏》等大热之作甚至出现了口碑和收视率“倒挂”的现象。这是为什么呢?

现象:国产古装剧口碑和收视率“倒挂”

在国内,古装剧一直都是“香饽饽”,《后宫·甄嬛传》、《琅琊榜》等剧,都曾获得收视和口碑双赢。尤其是2015年播出的《琅琊榜》,因环环相扣的剧情,有血有肉的角色塑造,和用心的细节赢得了观众青睐。在一向评分严苛的豆瓣上,《琅琊榜》收获了9.2分的超高评分。甚至有网友表示:“看完了《琅琊榜》,再也不想看其他的古装剧了。”

在《琅琊榜》树立了古装剧“标杆”之后,观众却失望地发现,在接下来的一年半之内,再也没能出现堪称“国剧良心”的古装剧。去年热播的《芈月传》、《青云志》、《锦绣未央》,今年热播的《孤芳不自赏》、《三生三世十里桃花》等剧,都斩获了不俗的收视率和网播量,《芈月传》收视率高达3.59%,《青云志》和《锦绣未央》的网播量都已超过200亿。然而,这些热播剧的口碑却都不如人意。

《芈月传》5.2分,《青云志》5.4分,《锦绣未央》4.9分,《孤芳不自赏》3.7分,《三生三世十里桃花》5.8分……在豆瓣上,近一年半的大部分古装剧评分都不到及格线。尽管这并不能代表全部观众的看法,但也能从中窥得部分观众对近期古装剧的失望。

当然,近期播出的古装剧中,也有几部“清流之作”。比如《大秦帝国之崛起》、新版《射雕英雄传》等。其中,《大秦帝国之崛起》是一部对历史严谨负责的史诗巨制,因精良的制作、考究的细节备受称道。新版《射雕英雄传》则因忠于原著和传承侠义精神赢得了观众的好评。然而,这样的“古装良心剧”,在近几年仍属于凤毛麟角。

溯因:国产古装剧为何收视口碑两难全?

如果说,当年的《甄嬛传》和《琅琊榜》曾让观众感到惊艳,如今的古装剧却常常让观众感到审美疲劳。不仅如此,从去年到今年,围绕古装剧的“丑闻”也在不断上演。涉嫌抄袭、被指抠图、广告植入过多……几乎没有一部热播古装剧能够“独善其身”。文创资讯总结出了近两年来古装剧的五大槽点——

1、剧情和人设过于玛丽苏

近几年,反映女性面对逆境的独立自强和成长蜕变的“女强剧”越来越多。《芈月传》、《锦绣未央》、《孤芳不自赏》等热播剧都属于女强剧。然而,这些女强剧实际上并没有摆脱“玛丽苏”的影子,甚至成为了新的玛丽苏重灾区。

曾有网友总结出了玛丽苏的鉴别标准:女主角必定相貌出众,心地善良,有着不平凡的出身,剧中所有男人都爱她。号称“反玛丽苏”的《孤芳不自赏》正中了这些套路。剧中女主角白娉婷倾城绝色,聪慧过人、智谋无双,简直没有她化解不了的困境。即使她假死不愿复出,男主角也永远痴情不改。这样的完美人设和完美爱情,本身就是一种玛丽苏。

这些古装剧看似颠覆了“霸道总裁和傻白甜”的言情模式,实际上男女主角的人设并没有明显变化。芈月、李未央、沈珍珠等女主角仍然心地善良,被数个男人爱得死去活来,即使最终“黑化”走上了权力巅峰,也是被迫无奈。剧中的男主角,永远都是“痴情”的设定,永远都要拯救女主角于危难之中,并对她痴情不改。在这些古装剧中,爱情成为了唯一的主题,江山安危、权力争斗反而都沦为了爱情故事的陪衬。

2、原创性不足,抄袭门频发

自《花千骨》、《琅琊榜》等剧爆红以来,将网络小说改编成IP剧,成为了炮制古装剧的一个捷径。近两年的热播古装剧中,大多数都是根据网络小说改编的。这些网络小说本身良莠不齐,有的小说甚至是抄袭之作,改编成电视剧之后饱受争议。

近两年,不少热播古装剧都陷入了“抄袭门”。前段时间,《锦绣未央》的原著《庶女有毒》被爆抄袭200余部网络小说,原著作者秦简被11名作家告上法庭。最近,正在热播的《三生三世十里桃花》也被爆出了疑似抄袭的丑闻。

有网友在微博上爆料称,《三生三世》原著抄袭作者大风刮过的《桃花债》。不少读过原著的网友表示,《三生三世》与《桃花债》无论是情节、背景、文风还是神仙体系都有不少相似之处。这些热播剧被爆抄袭后,拖累了剧集的口碑,不少网友认为应当抵制抄袭剧。

3、主演的演技影响观剧体验

《甄嬛传》和《琅琊榜》之所以能成为爆款,除了剧本和制作的用心,主演精湛的演技也是吸引观众的重要因素。而在近一年多的热播古装剧中,担当主角的大部分都是人气明星。《孤芳不自赏》中的Angelababy,《锦绣未央》中的唐嫣,《三生三世十里桃花》中的杨幂,都曾因演技受到观众的质疑。

《孤芳不自赏》中,Angelababy的演技较为浮夸,一言不合就通过“瞪眼”来表达感情。《锦绣未央》中的唐嫣,《三生三世十里桃花》中的杨幂演技虽然较之前有所进步,可还是禁不住和同剧演员的对比。《锦绣未央》中的罗晋和毛晓彤,《三生三世十里桃花》中的赵又廷,演技明显比女主角出色。对比之下,观众很容易对女主角的演技产生质疑。

4、饱受争议的特效制作

今年的开年剧《孤芳不自赏》开播不久后就惹上了“口水官司”。剧中有明显的抠像痕迹,男女主角的部分镜头甚至呈现出了七八十年代合成画报的效果。最终,该剧总制片人公开承认,由于制作时间不够,特效制作不够到位。然而,迟来的道歉难以挽救《孤芳不自赏》的口碑。“抠图”事件爆出后,该剧在豆瓣的评分暴跌到3.7分,一时间差评如潮。

古装剧特效被吐槽,在国内早已不是一件新鲜事。去年暑期档播出的《幻城》,投资高达3.6亿元,特效同样呈现出了“简单粗暴”的效果,甚至被网友嘲讽为“成本昂贵的残次品”。正在热播的《大唐荣耀》,虽然总体品质过关,但部分镜头也能看出明显的抠图痕迹。

5、无处不在的广告植入

现代剧中植入广告,观众已经见怪不怪了。近几年,热播的古装剧也开始频繁植入广告,大大影响了观众的观剧体验。去年暑期档播出的《青云志》中,满屏都是现代品牌,出现的镖局叫“58同城”,治胃病的药是“胃泰”,茶庄叫“康师傅茶庄”,让观众大呼出戏。

比起《青云志》中现代品牌带来的“违和感”,《孤芳不自赏》和《三生三世十里桃花》中的广告植入相对隐蔽,但也遭遇了网友的吐槽。《孤芳不自赏》中,西域进贡的保湿露是“一叶子”。《三生三世》中,也出现了印有“百草味坚果”的旗帜,以及写有“蘑菇集”(蘑菇街)的石头。

尽管热播古装剧的画面越来越精致,服道化越来越美观,主角的颜值越来越高,讲述的故事也更加跌宕曲折,在剧情、人设、演技、特效等方面的硬伤,同样是不争的事实。这正是当下古装剧收视口碑难两全的重要原因。

分析:古装剧佳作稀缺折射行业弊病

2015年,《花千骨》、《琅琊榜》等古装剧的爆红,让国内电视人看到了古装剧的爆款潜力。步入2016年之后,古装剧却出现了明显的“疲软”态势,直到现在都没能出现一部口碑之作。归根结底,还是国内电视剧行业的“浮躁”风气惹的祸。

从《孤芳不自赏》这部热播剧中,最容易看出电视剧行业从业者的浮躁心态。投资方为了控制成本,导致制作周期不够,抠图痕迹明显。为了节省拍摄经费,以及迁就演员的时间表,大量本应实拍的戏份都在棚内拍摄,影响了观众的观剧体验。

平心而论,《孤芳不自赏》原著的故事在网络小说中算是比较精彩的,“男强女强”的人设也比较有新意。如果制作团队用心去拍,主演也空出更多的档期,积极配合拍摄,虽然不一定会成为佳作,但也不至于刚一开播就沦为笑柄。

近几年,随着资本大肆进军电视剧行业,“浮躁”的风气愈发盛行。在逐利心态的驱使下,投资人急于将电视剧市场的红利变现,罔顾剧本的硬伤,希望通过大IP、大明星来吸引观众。制作团队也无心打磨剧本和调教演员,只有在植入广告时,才能看到他们的一点“创意”。拿着高片酬的主演,同样没有付出与片酬等值的努力。不少人气演员都将表演视为“青春饭”,替身演戏、倒模演戏的丑闻不绝于耳。

当然,近几年同样出现了《大秦帝国之崛起》、新版《射雕英雄传》这样的良心剧。这两部剧并非完美无瑕,但都体现出了制作团队用心的态度。在豆瓣上,这两部剧的评分都超过了8分,《孤芳不自赏》等剧的评分却都没超过及格线。由此可见,观众依然会被佳作吸引,也依然会唾弃烂剧。如果国内电视人不克服浮躁心态,着力提升剧集质量,迟早要承受被观众抛弃的后果。

探讨:我们需要什么样的古装剧?

古装剧之所以受欢迎,是因为古装剧能够满足现代人对于爱情、自由、能力、权位等方面的向往。古装剧中的帝王将相、江湖侠客、权位争斗,都可以让现代人暂时逃离现代生活,在曲折跌宕的剧情中“圆梦”。既然当下的古装剧难以令观众满意,我们到底需要什么样的古装剧呢?文创资讯认为,目前有三类古装剧可以作为国内电视人努力的方向——

1、以史为镜的古装剧

代表作:《康熙王朝》、《大明王朝1566》、《大秦帝国之崛起》

这类古装剧都属于历史正剧,一般以正统的历史观为导向,以真实的历史人物和事件为选题,严谨地还原史实,能够引发现代人的反思。如《康熙王朝》以正剧的角度刻画了清朝初期康熙皇帝充满传奇的一生,剧中的官场争斗、权力腐败,专制制度下的人性悲剧,颇有借古喻今的意味。《大明王朝1566》不但刻画了嘉靖、海瑞、严嵩等历史人物,也揭示了忠奸对立、贫富差距等传统议题,同样能够引发观众的思考。

2、烛照人性的古装剧

代表作:《金枝欲孽》

《金枝欲孽》虽然讲述的是后宫争斗的故事,实际上是蕴含了对人性的深刻剖析。在这部剧中,没有绝对的好人,也没有绝对的坏人,每个人都是复杂多变的,每个人都在为自己的利益耍心眼。玉莹的装傻,尔淳的压抑,如妃狠戾背后的悲苦,都有其背后的原因。相较于具有“完美人设”的古装剧主角,《金枝欲孽》烛照出人性中的丑恶,体现出深沉的命运感与历史感,更容易引发观众的共鸣。

3、制作精良的古装剧

代表作:《琅琊榜》、《甄嬛传》

《甄嬛传》和《琅琊榜》都改编自网络小说。相较于前两类古装剧而言,《甄嬛传》和《琅琊榜》的主角都有“主角光环”,这也使得这两部剧在一定程度上缺乏厚重感。不过,制作的精良弥补了剧本的不足。这两部剧的剧情环环相扣,角色有血有肉,主角演技精湛,台词也富有韵味,堪称近几年古装剧中的“标杆之作”。

除了前面提到的古装剧,我国还曾经出现过很多经典古装剧,如经典名著改编的《红楼梦》、《三国演义》、《水浒传》,武侠小说改编的83版《射雕英雄传》、95版《神雕侠侣》,戏说历史类的《铁齿铜牙纪晓岚》、《康熙微服私访记》等。这些不同类型的佳作,即将放在现在也并不过时,值得国内电视人借鉴和学习。

追问:2017年古装剧还能重回巅峰吗?

随着荧屏审美周期的更迭,以及观剧主力群体的变化,各大卫视、视频平台的选剧标准开始向商业和市场倾斜,名著改编剧、历史正剧、武侠剧逐步被挤下了主流市场,偶像化、言情化的古装剧大行其道。资本的大举进军,让电视剧行业的浮躁风气日盛,赚快钱成为了一种新“风向”。耗时数年打造一部古装剧的“壮举”,早已经成为了历史。

还好,在这个时代仍然有像正午阳光一样的“良心”制作团队,也仍有《甄嬛传》、《大秦帝国之崛起》,新版《射雕英雄传》这样的良心作品。尤其在最近,多部古装剧佳作博得观众好评,《大明王朝1566》重播掀起追剧热潮,《大秦帝国之崛起》开播后豆瓣评分高达8.9分。从这些反响来看,观众对于精品古装剧的需求依然存在。存在硬伤的古装剧,即使一时攀上收视巅峰,终究难以成为一部经典。

2017年,古装剧将继续霸屏,除了在播的《三生三世十里桃花》等剧,不少备受期待的古装大剧都将在今年播出。《如懿传》、《琅琊榜之风起长林》、《海上牧云记》、《择天记》、《特工皇妃楚乔传》、《赢天下》、《那年花开月正圆》等剧,都是大IP、大制作,由人气明星担纲主演的作品。

纵观这些古装剧,会发现多数剧集仍然是根据网络小说改编的,主演也以人气明星为主。从题材上看,女强剧依旧是“主流”,只有《海上牧云记》和《琅琊榜之风起长林》属于男性向的电视剧。在题材、主演没有明显变化的情况下,很难预测古装剧是否将再次“回春”。谁将成为爆款,谁又将收视扑街,仍需等待市场的检验。

本文为“文创资讯”原创独家稿件,未经授权禁止转载!更多精彩文章请关注文创资讯(http://news.vsochina.com)

本文为转载内容,授权事宜请联系原著作权人。

评论

暂无评论哦,快来评价一下吧!

下载界面新闻

微信公众号

微博

《琅琊榜》后无佳作 2017年古装剧能否重回巅峰?

古装剧之所以受欢迎,是因为古装剧能够满足现代人对于爱情、自由、能力、权位等方面的向往。

2017年开年以来,古装剧呈现了“霸屏”之态。刚刚收官的《孤芳不自赏》,不但稳坐收视冠军宝座,网播量也超过了160亿。《三生三世十里桃花》上线48小时,全网播放量就突破了10亿,目前网播量已超35亿。同期播出的《大唐荣耀》网播量也超过了13亿。

从网播量上看,这些古装剧已经交出了漂亮的成绩单。但从口碑上看,堪称佳作的却寥寥无几。近一年播出的古装剧中,只有《大秦帝国之崛起》、新版《射雕英雄传》、《大唐荣耀》等剧集的豆瓣评分超过了7分,大部分古装剧的口碑都在“扑街”的边缘徘徊。《美人私房菜》甚至以3.6的评分,刷新了近半年热播古装剧评分的下限。

犹记得2015年,一部《琅琊榜》曾让观众重拾对古装剧的信心。时隔一年半之后,仍没有一部古装剧能够如《琅琊榜》般收视口碑双收,《锦绣未央》、《孤芳不自赏》等大热之作甚至出现了口碑和收视率“倒挂”的现象。这是为什么呢?

现象:国产古装剧口碑和收视率“倒挂”

在国内,古装剧一直都是“香饽饽”,《后宫·甄嬛传》、《琅琊榜》等剧,都曾获得收视和口碑双赢。尤其是2015年播出的《琅琊榜》,因环环相扣的剧情,有血有肉的角色塑造,和用心的细节赢得了观众青睐。在一向评分严苛的豆瓣上,《琅琊榜》收获了9.2分的超高评分。甚至有网友表示:“看完了《琅琊榜》,再也不想看其他的古装剧了。”

在《琅琊榜》树立了古装剧“标杆”之后,观众却失望地发现,在接下来的一年半之内,再也没能出现堪称“国剧良心”的古装剧。去年热播的《芈月传》、《青云志》、《锦绣未央》,今年热播的《孤芳不自赏》、《三生三世十里桃花》等剧,都斩获了不俗的收视率和网播量,《芈月传》收视率高达3.59%,《青云志》和《锦绣未央》的网播量都已超过200亿。然而,这些热播剧的口碑却都不如人意。

《芈月传》5.2分,《青云志》5.4分,《锦绣未央》4.9分,《孤芳不自赏》3.7分,《三生三世十里桃花》5.8分……在豆瓣上,近一年半的大部分古装剧评分都不到及格线。尽管这并不能代表全部观众的看法,但也能从中窥得部分观众对近期古装剧的失望。

当然,近期播出的古装剧中,也有几部“清流之作”。比如《大秦帝国之崛起》、新版《射雕英雄传》等。其中,《大秦帝国之崛起》是一部对历史严谨负责的史诗巨制,因精良的制作、考究的细节备受称道。新版《射雕英雄传》则因忠于原著和传承侠义精神赢得了观众的好评。然而,这样的“古装良心剧”,在近几年仍属于凤毛麟角。

溯因:国产古装剧为何收视口碑两难全?

如果说,当年的《甄嬛传》和《琅琊榜》曾让观众感到惊艳,如今的古装剧却常常让观众感到审美疲劳。不仅如此,从去年到今年,围绕古装剧的“丑闻”也在不断上演。涉嫌抄袭、被指抠图、广告植入过多……几乎没有一部热播古装剧能够“独善其身”。文创资讯总结出了近两年来古装剧的五大槽点——

1、剧情和人设过于玛丽苏

近几年,反映女性面对逆境的独立自强和成长蜕变的“女强剧”越来越多。《芈月传》、《锦绣未央》、《孤芳不自赏》等热播剧都属于女强剧。然而,这些女强剧实际上并没有摆脱“玛丽苏”的影子,甚至成为了新的玛丽苏重灾区。

曾有网友总结出了玛丽苏的鉴别标准:女主角必定相貌出众,心地善良,有着不平凡的出身,剧中所有男人都爱她。号称“反玛丽苏”的《孤芳不自赏》正中了这些套路。剧中女主角白娉婷倾城绝色,聪慧过人、智谋无双,简直没有她化解不了的困境。即使她假死不愿复出,男主角也永远痴情不改。这样的完美人设和完美爱情,本身就是一种玛丽苏。

这些古装剧看似颠覆了“霸道总裁和傻白甜”的言情模式,实际上男女主角的人设并没有明显变化。芈月、李未央、沈珍珠等女主角仍然心地善良,被数个男人爱得死去活来,即使最终“黑化”走上了权力巅峰,也是被迫无奈。剧中的男主角,永远都是“痴情”的设定,永远都要拯救女主角于危难之中,并对她痴情不改。在这些古装剧中,爱情成为了唯一的主题,江山安危、权力争斗反而都沦为了爱情故事的陪衬。

2、原创性不足,抄袭门频发

自《花千骨》、《琅琊榜》等剧爆红以来,将网络小说改编成IP剧,成为了炮制古装剧的一个捷径。近两年的热播古装剧中,大多数都是根据网络小说改编的。这些网络小说本身良莠不齐,有的小说甚至是抄袭之作,改编成电视剧之后饱受争议。

近两年,不少热播古装剧都陷入了“抄袭门”。前段时间,《锦绣未央》的原著《庶女有毒》被爆抄袭200余部网络小说,原著作者秦简被11名作家告上法庭。最近,正在热播的《三生三世十里桃花》也被爆出了疑似抄袭的丑闻。

有网友在微博上爆料称,《三生三世》原著抄袭作者大风刮过的《桃花债》。不少读过原著的网友表示,《三生三世》与《桃花债》无论是情节、背景、文风还是神仙体系都有不少相似之处。这些热播剧被爆抄袭后,拖累了剧集的口碑,不少网友认为应当抵制抄袭剧。

3、主演的演技影响观剧体验

《甄嬛传》和《琅琊榜》之所以能成为爆款,除了剧本和制作的用心,主演精湛的演技也是吸引观众的重要因素。而在近一年多的热播古装剧中,担当主角的大部分都是人气明星。《孤芳不自赏》中的Angelababy,《锦绣未央》中的唐嫣,《三生三世十里桃花》中的杨幂,都曾因演技受到观众的质疑。

《孤芳不自赏》中,Angelababy的演技较为浮夸,一言不合就通过“瞪眼”来表达感情。《锦绣未央》中的唐嫣,《三生三世十里桃花》中的杨幂演技虽然较之前有所进步,可还是禁不住和同剧演员的对比。《锦绣未央》中的罗晋和毛晓彤,《三生三世十里桃花》中的赵又廷,演技明显比女主角出色。对比之下,观众很容易对女主角的演技产生质疑。

4、饱受争议的特效制作

今年的开年剧《孤芳不自赏》开播不久后就惹上了“口水官司”。剧中有明显的抠像痕迹,男女主角的部分镜头甚至呈现出了七八十年代合成画报的效果。最终,该剧总制片人公开承认,由于制作时间不够,特效制作不够到位。然而,迟来的道歉难以挽救《孤芳不自赏》的口碑。“抠图”事件爆出后,该剧在豆瓣的评分暴跌到3.7分,一时间差评如潮。

古装剧特效被吐槽,在国内早已不是一件新鲜事。去年暑期档播出的《幻城》,投资高达3.6亿元,特效同样呈现出了“简单粗暴”的效果,甚至被网友嘲讽为“成本昂贵的残次品”。正在热播的《大唐荣耀》,虽然总体品质过关,但部分镜头也能看出明显的抠图痕迹。

5、无处不在的广告植入

现代剧中植入广告,观众已经见怪不怪了。近几年,热播的古装剧也开始频繁植入广告,大大影响了观众的观剧体验。去年暑期档播出的《青云志》中,满屏都是现代品牌,出现的镖局叫“58同城”,治胃病的药是“胃泰”,茶庄叫“康师傅茶庄”,让观众大呼出戏。

比起《青云志》中现代品牌带来的“违和感”,《孤芳不自赏》和《三生三世十里桃花》中的广告植入相对隐蔽,但也遭遇了网友的吐槽。《孤芳不自赏》中,西域进贡的保湿露是“一叶子”。《三生三世》中,也出现了印有“百草味坚果”的旗帜,以及写有“蘑菇集”(蘑菇街)的石头。

尽管热播古装剧的画面越来越精致,服道化越来越美观,主角的颜值越来越高,讲述的故事也更加跌宕曲折,在剧情、人设、演技、特效等方面的硬伤,同样是不争的事实。这正是当下古装剧收视口碑难两全的重要原因。

分析:古装剧佳作稀缺折射行业弊病

2015年,《花千骨》、《琅琊榜》等古装剧的爆红,让国内电视人看到了古装剧的爆款潜力。步入2016年之后,古装剧却出现了明显的“疲软”态势,直到现在都没能出现一部口碑之作。归根结底,还是国内电视剧行业的“浮躁”风气惹的祸。

从《孤芳不自赏》这部热播剧中,最容易看出电视剧行业从业者的浮躁心态。投资方为了控制成本,导致制作周期不够,抠图痕迹明显。为了节省拍摄经费,以及迁就演员的时间表,大量本应实拍的戏份都在棚内拍摄,影响了观众的观剧体验。

平心而论,《孤芳不自赏》原著的故事在网络小说中算是比较精彩的,“男强女强”的人设也比较有新意。如果制作团队用心去拍,主演也空出更多的档期,积极配合拍摄,虽然不一定会成为佳作,但也不至于刚一开播就沦为笑柄。

近几年,随着资本大肆进军电视剧行业,“浮躁”的风气愈发盛行。在逐利心态的驱使下,投资人急于将电视剧市场的红利变现,罔顾剧本的硬伤,希望通过大IP、大明星来吸引观众。制作团队也无心打磨剧本和调教演员,只有在植入广告时,才能看到他们的一点“创意”。拿着高片酬的主演,同样没有付出与片酬等值的努力。不少人气演员都将表演视为“青春饭”,替身演戏、倒模演戏的丑闻不绝于耳。

当然,近几年同样出现了《大秦帝国之崛起》、新版《射雕英雄传》这样的良心剧。这两部剧并非完美无瑕,但都体现出了制作团队用心的态度。在豆瓣上,这两部剧的评分都超过了8分,《孤芳不自赏》等剧的评分却都没超过及格线。由此可见,观众依然会被佳作吸引,也依然会唾弃烂剧。如果国内电视人不克服浮躁心态,着力提升剧集质量,迟早要承受被观众抛弃的后果。

探讨:我们需要什么样的古装剧?

古装剧之所以受欢迎,是因为古装剧能够满足现代人对于爱情、自由、能力、权位等方面的向往。古装剧中的帝王将相、江湖侠客、权位争斗,都可以让现代人暂时逃离现代生活,在曲折跌宕的剧情中“圆梦”。既然当下的古装剧难以令观众满意,我们到底需要什么样的古装剧呢?文创资讯认为,目前有三类古装剧可以作为国内电视人努力的方向——

1、以史为镜的古装剧

代表作:《康熙王朝》、《大明王朝1566》、《大秦帝国之崛起》

这类古装剧都属于历史正剧,一般以正统的历史观为导向,以真实的历史人物和事件为选题,严谨地还原史实,能够引发现代人的反思。如《康熙王朝》以正剧的角度刻画了清朝初期康熙皇帝充满传奇的一生,剧中的官场争斗、权力腐败,专制制度下的人性悲剧,颇有借古喻今的意味。《大明王朝1566》不但刻画了嘉靖、海瑞、严嵩等历史人物,也揭示了忠奸对立、贫富差距等传统议题,同样能够引发观众的思考。

2、烛照人性的古装剧

代表作:《金枝欲孽》

《金枝欲孽》虽然讲述的是后宫争斗的故事,实际上是蕴含了对人性的深刻剖析。在这部剧中,没有绝对的好人,也没有绝对的坏人,每个人都是复杂多变的,每个人都在为自己的利益耍心眼。玉莹的装傻,尔淳的压抑,如妃狠戾背后的悲苦,都有其背后的原因。相较于具有“完美人设”的古装剧主角,《金枝欲孽》烛照出人性中的丑恶,体现出深沉的命运感与历史感,更容易引发观众的共鸣。

3、制作精良的古装剧

代表作:《琅琊榜》、《甄嬛传》

《甄嬛传》和《琅琊榜》都改编自网络小说。相较于前两类古装剧而言,《甄嬛传》和《琅琊榜》的主角都有“主角光环”,这也使得这两部剧在一定程度上缺乏厚重感。不过,制作的精良弥补了剧本的不足。这两部剧的剧情环环相扣,角色有血有肉,主角演技精湛,台词也富有韵味,堪称近几年古装剧中的“标杆之作”。

除了前面提到的古装剧,我国还曾经出现过很多经典古装剧,如经典名著改编的《红楼梦》、《三国演义》、《水浒传》,武侠小说改编的83版《射雕英雄传》、95版《神雕侠侣》,戏说历史类的《铁齿铜牙纪晓岚》、《康熙微服私访记》等。这些不同类型的佳作,即将放在现在也并不过时,值得国内电视人借鉴和学习。

追问:2017年古装剧还能重回巅峰吗?

随着荧屏审美周期的更迭,以及观剧主力群体的变化,各大卫视、视频平台的选剧标准开始向商业和市场倾斜,名著改编剧、历史正剧、武侠剧逐步被挤下了主流市场,偶像化、言情化的古装剧大行其道。资本的大举进军,让电视剧行业的浮躁风气日盛,赚快钱成为了一种新“风向”。耗时数年打造一部古装剧的“壮举”,早已经成为了历史。

还好,在这个时代仍然有像正午阳光一样的“良心”制作团队,也仍有《甄嬛传》、《大秦帝国之崛起》,新版《射雕英雄传》这样的良心作品。尤其在最近,多部古装剧佳作博得观众好评,《大明王朝1566》重播掀起追剧热潮,《大秦帝国之崛起》开播后豆瓣评分高达8.9分。从这些反响来看,观众对于精品古装剧的需求依然存在。存在硬伤的古装剧,即使一时攀上收视巅峰,终究难以成为一部经典。

2017年,古装剧将继续霸屏,除了在播的《三生三世十里桃花》等剧,不少备受期待的古装大剧都将在今年播出。《如懿传》、《琅琊榜之风起长林》、《海上牧云记》、《择天记》、《特工皇妃楚乔传》、《赢天下》、《那年花开月正圆》等剧,都是大IP、大制作,由人气明星担纲主演的作品。

纵观这些古装剧,会发现多数剧集仍然是根据网络小说改编的,主演也以人气明星为主。从题材上看,女强剧依旧是“主流”,只有《海上牧云记》和《琅琊榜之风起长林》属于男性向的电视剧。在题材、主演没有明显变化的情况下,很难预测古装剧是否将再次“回春”。谁将成为爆款,谁又将收视扑街,仍需等待市场的检验。

本文为“文创资讯”原创独家稿件,未经授权禁止转载!更多精彩文章请关注文创资讯(http://news.vsochina.com)

本文为转载内容,授权事宜请联系原著作权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