正在阅读:

与中信证券差距拉大,华泰证券IPO项目频频“翻车”

扫一扫下载界面新闻APP

与中信证券差距拉大,华泰证券IPO项目频频“翻车”

华泰证券信评曾被降级。

文 | 创业最前线 段楠楠

编辑 | 冯羽

不想当将军的士兵不是好士兵,不想做行业老大的企业不是好企业,对于华泰证券来说也是如此。

作为国内“券商老二”,华泰证券近些年一直在追赶“券商一哥”中信证券的步伐。有意思的是,近几年其与中信证券的差距非但没有缩小,反而还在拉大。

华泰证券优势业务投行业务2023年开始出现疲态,IPO承销金额排名也在下滑,已经退出了头部行列。此外,由于内部管理缺失,2024年华泰证券频收监管罚单,它距离“券商一哥”还有多远?

1、与中信证券差距拉大,唯有并购才能追赶

1991年,上交所与深交所成立的次年,华泰证券前身江苏证券正式成立。在华泰证券成长为全国大型综合券商的过程中,有三个极为重要的时刻。

第一次是1999年,华泰证券注册资本增加至8.5亿元,公司正式更名为“华泰证券有限责任公司”,公司被核准为综合类证券公司,这一资质也让华泰证券得以在全国开展业务。

第二次便是2005年,华泰证券并购亚洲证券,使得华泰证券原有30几家营业部增加至70多家,后续又通过吸收合并信泰证券网点,让公司旗下营业部增长至上百家。

彼时,券商开展业务以实地销售为主,需要依靠大量的销售人员来完成。华泰证券旗下营业部的扩张,让公司经纪业务市场份额快速提升。

第三次则是2006年,通过收购联合证券,加深了华泰证券在一线城市的布局,从根本上改变了华泰证券投行业务的基因。此后,华泰证券投行成为券商领域最知名的投行。2010年,华泰证券在A股上市,此后华泰证券又接连在港交所和伦交所上市。

透过一系列并购以及资本市场助力,华泰证券成为仅次于中信证券的龙头券商。数据显示,2023年,华泰证券实现营业收入365.78亿元,实现归母净利润127.51亿元。两项数据均在行业内排名第二,仅次于中信证券。

图 / 2023年主要财务指标

虽然华泰证券“券商老二”位置越坐越稳,但想要追赶中信证券绝非易事。2024年一季度,中信证券总资产高达1.57万亿,同期,华泰证券总资产只有8626亿元,仅相当于中信证券54.94%,而在2021年华泰证券总资产还相当于中信证券的63%。

作为金融机构,总资产规模是衡量一家企业综合实力的重要指标。总资产越大,意味着可用于出借或者投资的资产越多,对证券公司业绩提升有着明显的帮助。

由于总资产规模与中信证券越拉越大,华泰证券收入与中信证券也在拉大。2021年华泰证券营业收入相当于中信证券营业收入50%左右,2024年一季度,该数据下降至44%左右。

从各种迹象来看,“券商老二”华泰证券与“券商老大”中信证券的差距正在逐步拉大。鉴于目前中信证券在各个领域优势都极为明显,靠正常经营华泰证券恐怕很难追赶中信证券。

从华泰证券过往的成长史来看,其每一次扩张都伴随着增资或者是并购。鉴于目前华泰证券的规模,通过股东注资的方式来扩大经营规模并不现实,唯有响应国家号召,通过并购重组的方式,才能缩小与中信证券的差距。

2、保荐项目频频“翻车”,IPO承销退出头部行列

缩小与中信证券的差距,对于华泰证券而言是长远规划,而公司当务之急是遏制住投资银行业务的下滑。

所谓投资银行业务,在国内主要指证券承销、证券交易、兼并收购等。华泰证券投行业务也是如此,主要以各类证券承销发行、企业兼并收购为主。

自华泰证券完成对联合证券重组后,华泰联合证券便成为华泰证券投行业务主要开展方。券商投行格局也逐渐形成了“三中一华”(指中信证券、中信建投、中金公司及华泰证券)的垄断局面。华泰证券保荐项目数量及金额常年位居行业前列。

值得注意的是,2023年华泰证券投行业务已经略显疲态,尤其是IPO承销方面,目前华泰证券已经退出头部阵营。

数据显示,2023年华泰证券股权主承销数量(含IPO、增发、配股、优先股、可转债、可交换债)72单,排名行业第三;承销金额为912.99亿元,排名行业第四。无论是承销数量还是承销金额,都出现下降。

图 / 投行业务市场排名

IPO承销方面,华泰证券与中信证券、中金公司差距明显拉大。WIND数据显示,2023年华泰证券承销数量、承销金额分别为19家和170.21亿元,承销金额排名行业第七。同年,排名第一的中信证券IPO承销金额则超500亿元。

值得注意的是,2021、2022年华泰证券IPO承销规模分别为378.96亿元、330.58亿元,位列第四、六名。

在IPO承销金额下滑的影响下,华泰证券投行业务收入也出现下滑。数据显示,2023年公司实现投行业务收入30.37亿元,同比下滑24.5%。

图 / 2023年分产品收入明细

华泰证券IPO承销收入下滑,与IPO整体发行遇冷有很大关系。不过其IPO承销掉出头部阵营,或许与公司之前承销IPO屡屡“翻车”有关。

2022年,华泰证券保荐的华宝新能顺利上市,该股发行价高达237.5元/股,最终募资金额为58.29亿元。华泰证券也因此挣得盆满钵满。

值得注意的是,上市第二年华宝新能便上演业绩变脸。2023年,华宝新能扣非后净利润亏损2.63亿元,2022年华宝新能扣非后净利润则为2.71亿元。

在此影响下,华宝新能股价出现大跌。截至2024年5月23日,华宝新能股价报收66.11元/股,较发行价237.5元/股大跌超70%,让一众投资者损失惨重。

除此之外,华泰证券保荐的长光华芯、华盛锂电、浩欧博等IPO项目也出现了类似情形。其中浩欧博甚至因涉嫌信息披露违法违规,实际控制人JOHN LI、陈涛被中国证监会立案调查。

华泰证券作为持续督导保荐机构,未尽到相关职责,被江苏证监局出具了警示函。

保荐项目频繁“翻车”,加之遭遇IPO发行遇冷,华泰证券IPO承销因此退出了头部行列。目前,监管层对于IPO现场检查愈发严格,对于保荐机构相关要求也越来越高。

华泰证券IPO承销要想重回头部行列,对保荐项目尽职调查,“多些真诚,少些套路”才是正解。

3、年内3次被监管处罚,合规问题引担忧

除IPO承销掉队外,「创业最前线」还发现华泰证券近些年屡屡被监管层处罚。

5月17日,上海证监局对华泰证券子公司华泰资管采取出具警示函的决定。

原因是华泰资管在支持民营企业发展中,资金没有达到规定比例。此外,在给个别客户办理股票质押时未对交易对手方进行审慎调查。据此,上海证监局对华泰资管采取出具警示函的行政监管措施。

5月16日,华泰证券因未能及时妥善处理投资者投诉和纠纷的问题,被云南证监局采取出具警示函的行政监管措施。

4月19日,华泰证券因自营业务合规风控把握不到位,对部分客户适当性管理及督促义务履行不到位,从业人员资质管理不到位,跟投业务内部控制不完善等情形被江苏证监局采取责令改正的措施。

值得注意的是,仅2024年华泰证券有3次被监管机构处罚,在所有券商当中“名列前茅”。频繁被处罚,也反映出华泰证券内部管理或存在疏漏。

此前,券商行业资深人士王剑辉曾表示,在业务拓展过程中,有从业人员为了把项目做好,因此部分营业部在合规管理上存在放松管理的情形。另外,由于公司合规机制不完善,制度执行不到位等也可能导致违规现象频发。

王剑辉认为,目前券商内部治理已经到了细化阶段,监管部门对券商相关行为的要求也会更高。目前来看,大部分处罚力度相对适中,但需要注意的是,券商被采取出具警示函等行政监管措施后,可能会对机构评级产生扣分等影响,甚至导致公司评级下调。

值得注意的是,2022年,华泰证券保荐企业浩欧博因为信息披露违法违规,责任人被立案调查,华泰证券也因此被罚。浩欧博信评结果被降为D。有意思的是,同年华泰证券信披考评也从A级降为B级。

虽然,并未有直接证据证明华泰证券信评降级是由上述事项所导致,但信评降级总归会让投资者对华泰证券心生疑虑。

“新国九条”出台后,监管大概率会进一步收紧,合规经营是各大券商未来开展业务的首要条件。对于华泰证券而言,在发展业务的同时,注重合规管理才是未来工作开展的重中之重。

美编 | 李雨霏

审核 | 颂文

本文为转载内容,授权事宜请联系原著作权人。

华泰证券

4.2k
  • 华泰证券:养殖景气上行可期,养猪持续降成本缓补栏
  • 华泰证券:商业航天发射场扩容升级迫在眉睫,关注配套设施与服务产业链发展机遇

评论

暂无评论哦,快来评价一下吧!

下载界面新闻

微信公众号

微博

与中信证券差距拉大,华泰证券IPO项目频频“翻车”

华泰证券信评曾被降级。

文 | 创业最前线 段楠楠

编辑 | 冯羽

不想当将军的士兵不是好士兵,不想做行业老大的企业不是好企业,对于华泰证券来说也是如此。

作为国内“券商老二”,华泰证券近些年一直在追赶“券商一哥”中信证券的步伐。有意思的是,近几年其与中信证券的差距非但没有缩小,反而还在拉大。

华泰证券优势业务投行业务2023年开始出现疲态,IPO承销金额排名也在下滑,已经退出了头部行列。此外,由于内部管理缺失,2024年华泰证券频收监管罚单,它距离“券商一哥”还有多远?

1、与中信证券差距拉大,唯有并购才能追赶

1991年,上交所与深交所成立的次年,华泰证券前身江苏证券正式成立。在华泰证券成长为全国大型综合券商的过程中,有三个极为重要的时刻。

第一次是1999年,华泰证券注册资本增加至8.5亿元,公司正式更名为“华泰证券有限责任公司”,公司被核准为综合类证券公司,这一资质也让华泰证券得以在全国开展业务。

第二次便是2005年,华泰证券并购亚洲证券,使得华泰证券原有30几家营业部增加至70多家,后续又通过吸收合并信泰证券网点,让公司旗下营业部增长至上百家。

彼时,券商开展业务以实地销售为主,需要依靠大量的销售人员来完成。华泰证券旗下营业部的扩张,让公司经纪业务市场份额快速提升。

第三次则是2006年,通过收购联合证券,加深了华泰证券在一线城市的布局,从根本上改变了华泰证券投行业务的基因。此后,华泰证券投行成为券商领域最知名的投行。2010年,华泰证券在A股上市,此后华泰证券又接连在港交所和伦交所上市。

透过一系列并购以及资本市场助力,华泰证券成为仅次于中信证券的龙头券商。数据显示,2023年,华泰证券实现营业收入365.78亿元,实现归母净利润127.51亿元。两项数据均在行业内排名第二,仅次于中信证券。

图 / 2023年主要财务指标

虽然华泰证券“券商老二”位置越坐越稳,但想要追赶中信证券绝非易事。2024年一季度,中信证券总资产高达1.57万亿,同期,华泰证券总资产只有8626亿元,仅相当于中信证券54.94%,而在2021年华泰证券总资产还相当于中信证券的63%。

作为金融机构,总资产规模是衡量一家企业综合实力的重要指标。总资产越大,意味着可用于出借或者投资的资产越多,对证券公司业绩提升有着明显的帮助。

由于总资产规模与中信证券越拉越大,华泰证券收入与中信证券也在拉大。2021年华泰证券营业收入相当于中信证券营业收入50%左右,2024年一季度,该数据下降至44%左右。

从各种迹象来看,“券商老二”华泰证券与“券商老大”中信证券的差距正在逐步拉大。鉴于目前中信证券在各个领域优势都极为明显,靠正常经营华泰证券恐怕很难追赶中信证券。

从华泰证券过往的成长史来看,其每一次扩张都伴随着增资或者是并购。鉴于目前华泰证券的规模,通过股东注资的方式来扩大经营规模并不现实,唯有响应国家号召,通过并购重组的方式,才能缩小与中信证券的差距。

2、保荐项目频频“翻车”,IPO承销退出头部行列

缩小与中信证券的差距,对于华泰证券而言是长远规划,而公司当务之急是遏制住投资银行业务的下滑。

所谓投资银行业务,在国内主要指证券承销、证券交易、兼并收购等。华泰证券投行业务也是如此,主要以各类证券承销发行、企业兼并收购为主。

自华泰证券完成对联合证券重组后,华泰联合证券便成为华泰证券投行业务主要开展方。券商投行格局也逐渐形成了“三中一华”(指中信证券、中信建投、中金公司及华泰证券)的垄断局面。华泰证券保荐项目数量及金额常年位居行业前列。

值得注意的是,2023年华泰证券投行业务已经略显疲态,尤其是IPO承销方面,目前华泰证券已经退出头部阵营。

数据显示,2023年华泰证券股权主承销数量(含IPO、增发、配股、优先股、可转债、可交换债)72单,排名行业第三;承销金额为912.99亿元,排名行业第四。无论是承销数量还是承销金额,都出现下降。

图 / 投行业务市场排名

IPO承销方面,华泰证券与中信证券、中金公司差距明显拉大。WIND数据显示,2023年华泰证券承销数量、承销金额分别为19家和170.21亿元,承销金额排名行业第七。同年,排名第一的中信证券IPO承销金额则超500亿元。

值得注意的是,2021、2022年华泰证券IPO承销规模分别为378.96亿元、330.58亿元,位列第四、六名。

在IPO承销金额下滑的影响下,华泰证券投行业务收入也出现下滑。数据显示,2023年公司实现投行业务收入30.37亿元,同比下滑24.5%。

图 / 2023年分产品收入明细

华泰证券IPO承销收入下滑,与IPO整体发行遇冷有很大关系。不过其IPO承销掉出头部阵营,或许与公司之前承销IPO屡屡“翻车”有关。

2022年,华泰证券保荐的华宝新能顺利上市,该股发行价高达237.5元/股,最终募资金额为58.29亿元。华泰证券也因此挣得盆满钵满。

值得注意的是,上市第二年华宝新能便上演业绩变脸。2023年,华宝新能扣非后净利润亏损2.63亿元,2022年华宝新能扣非后净利润则为2.71亿元。

在此影响下,华宝新能股价出现大跌。截至2024年5月23日,华宝新能股价报收66.11元/股,较发行价237.5元/股大跌超70%,让一众投资者损失惨重。

除此之外,华泰证券保荐的长光华芯、华盛锂电、浩欧博等IPO项目也出现了类似情形。其中浩欧博甚至因涉嫌信息披露违法违规,实际控制人JOHN LI、陈涛被中国证监会立案调查。

华泰证券作为持续督导保荐机构,未尽到相关职责,被江苏证监局出具了警示函。

保荐项目频繁“翻车”,加之遭遇IPO发行遇冷,华泰证券IPO承销因此退出了头部行列。目前,监管层对于IPO现场检查愈发严格,对于保荐机构相关要求也越来越高。

华泰证券IPO承销要想重回头部行列,对保荐项目尽职调查,“多些真诚,少些套路”才是正解。

3、年内3次被监管处罚,合规问题引担忧

除IPO承销掉队外,「创业最前线」还发现华泰证券近些年屡屡被监管层处罚。

5月17日,上海证监局对华泰证券子公司华泰资管采取出具警示函的决定。

原因是华泰资管在支持民营企业发展中,资金没有达到规定比例。此外,在给个别客户办理股票质押时未对交易对手方进行审慎调查。据此,上海证监局对华泰资管采取出具警示函的行政监管措施。

5月16日,华泰证券因未能及时妥善处理投资者投诉和纠纷的问题,被云南证监局采取出具警示函的行政监管措施。

4月19日,华泰证券因自营业务合规风控把握不到位,对部分客户适当性管理及督促义务履行不到位,从业人员资质管理不到位,跟投业务内部控制不完善等情形被江苏证监局采取责令改正的措施。

值得注意的是,仅2024年华泰证券有3次被监管机构处罚,在所有券商当中“名列前茅”。频繁被处罚,也反映出华泰证券内部管理或存在疏漏。

此前,券商行业资深人士王剑辉曾表示,在业务拓展过程中,有从业人员为了把项目做好,因此部分营业部在合规管理上存在放松管理的情形。另外,由于公司合规机制不完善,制度执行不到位等也可能导致违规现象频发。

王剑辉认为,目前券商内部治理已经到了细化阶段,监管部门对券商相关行为的要求也会更高。目前来看,大部分处罚力度相对适中,但需要注意的是,券商被采取出具警示函等行政监管措施后,可能会对机构评级产生扣分等影响,甚至导致公司评级下调。

值得注意的是,2022年,华泰证券保荐企业浩欧博因为信息披露违法违规,责任人被立案调查,华泰证券也因此被罚。浩欧博信评结果被降为D。有意思的是,同年华泰证券信披考评也从A级降为B级。

虽然,并未有直接证据证明华泰证券信评降级是由上述事项所导致,但信评降级总归会让投资者对华泰证券心生疑虑。

“新国九条”出台后,监管大概率会进一步收紧,合规经营是各大券商未来开展业务的首要条件。对于华泰证券而言,在发展业务的同时,注重合规管理才是未来工作开展的重中之重。

美编 | 李雨霏

审核 | 颂文

本文为转载内容,授权事宜请联系原著作权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