正在阅读:

别再拿体操题材投稿荷赛奖了,只会加深国外对中国体操的误解

扫一扫下载界面新闻APP

别再拿体操题材投稿荷赛奖了,只会加深国外对中国体操的误解

其实大部分参加荷赛奖的作品或多或少的有一些迎合西方媒体口味的意思。那么西方媒体口味到底是什么?是不是大家想象中的只有体操这一个?答案显然不是……

前两天,第60届世界新闻摄影比赛(荷赛)获奖作品在荷兰阿姆斯特丹揭晓,一副名叫《汗水铸就中国梦》的作品成为了中国唯一一个获奖作品。

这幅作品和往年中国获奖作品风格如出一辙,就连获奖摄影师王铁君也在采访中表示对本次获奖并不意外,甚至有些意料之中的意思。而得知此消息的中国网友不约而同地感叹道“又是体操”。的确这样的获奖“标准”仿佛就在告诉大家——“拍体操题材容易得荷赛奖”一样!

一起来看看之前获得荷赛奖的体操主题作品。

-2002年,中国新闻社贾国荣的作品《中国体操夺冠赛》获得体育类单幅铜奖。

-2005年邱焰作品《李小双体操学校》获体育专题类组照三等奖

-2013年,《浙江日报》记者储永志的作品《热身》获得体育动作类单幅二等奖。

-2014年,中国摄影师贾国荣的作品《杠上争夺战》获体育动作类组照一等奖。

今年获奖作品有个更“有趣”的事实,获奖摄影师王铁君原本报名参赛的类别是体育类组照,但荷赛评委会不仅调整了他的参赛类别(从体育类改到了生活类),还从组照中抽取了单张进行评选。

这就说明了外国人很有可能认为——这就是中国孩子的日常生活。西方媒体对于中国竞技体育产生误读,已经成为了他们对中国体育的“刻板印象”。

为什么体操题材受热捧?

荷赛的评委要在短时间浏览大量作品,根本来不及进行深入的研究和探讨,“因此,荷赛的获奖作品只是世界的一个侧面,而且更可能是一个被反复强调的侧面。”

去年,英国《每日邮报》曾在社交媒体上以“中国就是这样拿奥运金牌的”为题发布了一组有关中国体操的照片。

这组图片立即在国内引发轩然大波,一篇名为《体操女童的存在,是我们这个社会的耻辱和伤口》的文章更是称,“中国的竞技体育,完全就是一种比中六合彩还难的人生赌博。”

去年奥运期间,英国每日邮报还特地发布视频开黑:视频封面图上有个女孩,嘴巴大张仿佛在尖叫,膝盖则被成年人踩着,图片上标注“中国就是这样拿奥运金牌的”,脸书的文字说明则是:“中国如何残忍训练儿童,让他们成为未来的奥运之星。”

反复被西方媒体报道的中国体操新闻成为了中国符号化的误读,因此体操题材的作品成为对于西方评委辨识度高的类型。

荷赛奖参赛题材有待创新

作为中国的另一个符号,大熊猫也在荷赛奖备受追捧,许多拍摄中国大熊猫的作品获得过荷赛奖,因此从“符合西方评委口味”方面来讲,摄影师们大可拍摄大熊猫题材的作品来增加获奖几率。

图为国外摄影师Ami Vitale2017荷赛奖自然类组照二等奖

《熊猫重返自然》

不仅如此,还有更多更有意义的题材成为获奖作品,希望能给摄影师们更多的深思。

2016年,中国摄影师陈杰的《天津爆炸》获得一般新闻类单幅三等奖。

中国摄影师张磊的作品《雾霾在中国》获得当代热点类单幅一等奖。

其实大部分参加荷赛奖的作品或多或少的有一些迎合西方媒体口味的意思。那么西方媒体口味到底是什么?是不是大家想象中的只有体操这一个?答案显然不是……期待更多的摄影师能够拍摄更多更有意义的题材。

本文为转载内容,授权事宜请联系原著作权人。

评论

暂无评论哦,快来评价一下吧!

下载界面新闻

微信公众号

微博

别再拿体操题材投稿荷赛奖了,只会加深国外对中国体操的误解

其实大部分参加荷赛奖的作品或多或少的有一些迎合西方媒体口味的意思。那么西方媒体口味到底是什么?是不是大家想象中的只有体操这一个?答案显然不是……

前两天,第60届世界新闻摄影比赛(荷赛)获奖作品在荷兰阿姆斯特丹揭晓,一副名叫《汗水铸就中国梦》的作品成为了中国唯一一个获奖作品。

这幅作品和往年中国获奖作品风格如出一辙,就连获奖摄影师王铁君也在采访中表示对本次获奖并不意外,甚至有些意料之中的意思。而得知此消息的中国网友不约而同地感叹道“又是体操”。的确这样的获奖“标准”仿佛就在告诉大家——“拍体操题材容易得荷赛奖”一样!

一起来看看之前获得荷赛奖的体操主题作品。

-2002年,中国新闻社贾国荣的作品《中国体操夺冠赛》获得体育类单幅铜奖。

-2005年邱焰作品《李小双体操学校》获体育专题类组照三等奖

-2013年,《浙江日报》记者储永志的作品《热身》获得体育动作类单幅二等奖。

-2014年,中国摄影师贾国荣的作品《杠上争夺战》获体育动作类组照一等奖。

今年获奖作品有个更“有趣”的事实,获奖摄影师王铁君原本报名参赛的类别是体育类组照,但荷赛评委会不仅调整了他的参赛类别(从体育类改到了生活类),还从组照中抽取了单张进行评选。

这就说明了外国人很有可能认为——这就是中国孩子的日常生活。西方媒体对于中国竞技体育产生误读,已经成为了他们对中国体育的“刻板印象”。

为什么体操题材受热捧?

荷赛的评委要在短时间浏览大量作品,根本来不及进行深入的研究和探讨,“因此,荷赛的获奖作品只是世界的一个侧面,而且更可能是一个被反复强调的侧面。”

去年,英国《每日邮报》曾在社交媒体上以“中国就是这样拿奥运金牌的”为题发布了一组有关中国体操的照片。

这组图片立即在国内引发轩然大波,一篇名为《体操女童的存在,是我们这个社会的耻辱和伤口》的文章更是称,“中国的竞技体育,完全就是一种比中六合彩还难的人生赌博。”

去年奥运期间,英国每日邮报还特地发布视频开黑:视频封面图上有个女孩,嘴巴大张仿佛在尖叫,膝盖则被成年人踩着,图片上标注“中国就是这样拿奥运金牌的”,脸书的文字说明则是:“中国如何残忍训练儿童,让他们成为未来的奥运之星。”

反复被西方媒体报道的中国体操新闻成为了中国符号化的误读,因此体操题材的作品成为对于西方评委辨识度高的类型。

荷赛奖参赛题材有待创新

作为中国的另一个符号,大熊猫也在荷赛奖备受追捧,许多拍摄中国大熊猫的作品获得过荷赛奖,因此从“符合西方评委口味”方面来讲,摄影师们大可拍摄大熊猫题材的作品来增加获奖几率。

图为国外摄影师Ami Vitale2017荷赛奖自然类组照二等奖

《熊猫重返自然》

不仅如此,还有更多更有意义的题材成为获奖作品,希望能给摄影师们更多的深思。

2016年,中国摄影师陈杰的《天津爆炸》获得一般新闻类单幅三等奖。

中国摄影师张磊的作品《雾霾在中国》获得当代热点类单幅一等奖。

其实大部分参加荷赛奖的作品或多或少的有一些迎合西方媒体口味的意思。那么西方媒体口味到底是什么?是不是大家想象中的只有体操这一个?答案显然不是……期待更多的摄影师能够拍摄更多更有意义的题材。

本文为转载内容,授权事宜请联系原著作权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