作者:木易
引语:小金人最终花落谁家,从来不是一场纯粹的艺术竞技。各类前哨战的背后是业内三方势力的角力,公关努力与媒体评价也在影响着颁奖的风向。而正值特朗普上台与梅姨在金球奖上的分庭抗礼,又给本届奥斯卡笼罩一层浓重的政治色彩。竞争最为激烈的另一面,是获奖热门片实力的旗鼓相当,如何平衡才是最后落脚的焦点。
相比于前几届,即将颁奖的第89届奥斯卡奖个中过程可谓“一波三折”。就在颁奖前一日,《危机13小时》音效师因为“电话游说”被取消提名资格;此前,凭借《推销员》入围最佳外语片的伊朗导演法哈蒂,由于特朗普的“穆斯林禁令”,无缘典礼现场;梅姨在金球奖颁奖典礼怒怼特朗普,进一步把特朗普与好莱坞的矛盾推向风口浪尖。除却入围影片实力平均,角逐激烈外,本届奥斯卡另一大鲜明特点是政治色彩过强,多部热门影片除自带话题属性,也多了“政治正确”的光环。
时处政治风波,谁的“三观正”、主旋律,谁能更好地安抚好各方情绪,谁就更合适入评委的法眼。提名领跑的《爱乐之城》自身就在讲述“美国梦”;《血战钢锯岭》从“反战”题材到“拯救信仰”的主题;兼带反种族歧视、反性别歧视、黑人励志三种色彩的《隐藏人物》;以及最佳男配、女配提名中的黑人演员。在“政治不正确”“太白”等批评之声甚喧尘上时,它们显然更具保险属性。奥斯卡奖的艺术,不单单指向电影艺术本身,更讲求在政治与艺术、传统与现代如何维持巧妙平衡。
但奥斯卡颁奖前的“规则”不止于此,在对奖项预测前,我们先历数个中门道。
关键词1: 政治正确
奥斯卡的光环之下,是对美式主流价值观的传承:反战,反歧视(包括种族隔离与性别差异待遇),民主,自由等。去年最佳影片聚焦呈现了“媒体自由”、“言论自由”、“捍卫社会正义”;2013年的最佳影片颁给了讲述“解救中东高压政治下的美国公民”的《逃离德黑兰》;往前追溯,《阿甘正传》片中的反战反歧视色彩也十分浓重。
接连两届针对“奥斯卡太白了”的论调,再加上刚上任的特朗普对少数族裔屡屡出言不逊引发众怒,本届颁奖更可能偏重对少数族裔题材影片及其演职员的偏重。聚焦黑人男孩成长的《月光男孩》、反种族与性别双重歧视的《隐藏人物》,以及在《藩篱》中展现精湛演技的黑人丹泽尔·华盛顿,都是备受瞩目的对象。
关键词2:白男视野
负责奥斯卡评奖的美国电影艺术与科学学院的成员里,94%的白人,77%的男性,86%在50岁以上,平均年龄63岁。而且会员实行终身制。这都导致奥斯卡评奖口味的保守、趋于固化。在这群年龄偏长的直男眼中,一些情感处理出彩、题材规避敏感的影片,虽然可能在大众口味里略显沉闷,但往往是最合适的选择。
展现叔侄细腻感情历程的《海边的曼彻斯特》,充满理想主义、浓缩好莱坞歌舞片历史的《爱乐之城》容易受到他们的青睐。刚刚过去的美国大选,特朗普战胜希拉里,蓝领阶层逆袭中产精英,在精英抗议之声此起彼伏的好莱坞,更代表精英口味的《爱乐之城》显然更有优势。而另一边,带有同性小清新色彩的《月光男孩》也避免不了不好的影响。
关键词3:前哨战
每年2月奥斯卡颁奖之前,有长达三个月之久的颁奖季。大大小小60多个奖项的颁出,都被冠以“奥斯卡风向标”的名头。这其中大概可以分为三类:媒体/影评人评选的奖项(纽约影评人协会奖、洛杉矶影评人协会奖、美国国家影评人协会奖等);电影行业从业者评选的奖项(美国演员工会奖/美国制片工会奖等);制片公司评选的奖项(哥谭独立电影奖、独立精神奖等)。这些奖项的评委也穿插于奥斯卡评奖之中。就投票人数而论,美国演员工会奖的投票成员占奥斯卡总投票人数的20%,而美国导演工会奖则占40%之多。因此,奥斯卡颁奖在业内也是这三方势力的角逐。
导演方面,导演工会奖与奥斯卡最佳导演常年保持高度一致,今年的导演工会奖颁给了执导《爱乐之城》的达米恩·查泽雷;就男主角而论,《海边的曼彻斯特》的男主角,卡西·阿弗莱克囊获了金球奖、英国电影学院奖以及众多影评人奖项。他的劲敌是演员工会奖得主、《藩篱》男主角丹泽尔·华盛顿。
关键词4:恐怖、科幻题材常年徘徊于技术奖项
恐怖、科幻题材历来是被奥斯卡“轻视”的类型。即便颁奖,也往往是对于技术上的认可,至于提点艺术成就的大奖,最多也止步于提名。多届最佳影片评奖,《星球大战》败给《安妮·霍尔》、《E.T外星人》败给《甘地传》、《阿凡达》败给《拆弹部队》,等等,都暗含这条规律。
本届,软科幻影片《降临》凭借对科幻电影的传统类型的突破,荣膺8项提名,但也很有可能只在音效、剪辑这些技术领域摘奖。
关键词5:公关
既然奥斯卡所有奖项都是经由投票选举,那么背后针对评委自然大有文章可做。《地心引力》、《乌云背后的幸福线》、《芝加哥》等获奖影片的背后都有公关的助力。最出名的当属《恋爱中的莎士比亚》,为把它扶上奥斯卡宝座,前前后后的都花费重金宣传。
第89届奥斯卡热门影片获奖预测
《爱乐之城》
作为前几年衰落的音乐歌舞片类型,《爱乐之城》的强势回归无疑是本届奥斯卡的最大惊喜。本片打破了一些影评人关于“歌舞片讲不好故事的论调”,对于爱情元素的处理既充满理想主义又没有脱离现实,特别是浓缩了整个好莱坞歌舞片的发展历程,故事本身代表了很多好莱坞人士追梦的情结,在业内一致好评。
最佳影片方面,特朗普论调甚喧尘上的背景下,对于精英主义盛行的奥斯卡评委会,这部影片显然更符合他们的口味;达米恩·查泽雷借导演工会奖的光环也早早将“最佳导演”位置预定;悬念最大的在于最佳女主一项。欧洲影届演技担当的于佩尔、呼声高涨的梅姨与娜塔莉·波特曼都是强劲对手。
《月光男孩》
《月光男孩》超越了一般黑人题材影片的范畴,其间对于同性恋、非裔美国人等身份矛盾问题的审视,更可以将其看作是一个男孩从孩童到青年时期的心灵成长史诗。
最佳影片方面,本片是除却《爱乐之城》以外的不二选择。好莱坞与特朗普对喷的当口,黑人成长题材,可能会促使一些评委会成员为其投出“政治正确”的一票;但同性、毒品恰恰也会引起一些“中年白男”的反感,成为其掣肘。最佳男配角是本片胜算最大的奖项。这个奖项的提名者基本都是首次提名的“菜鸟”,而《月光男孩》中的马赫沙拉·阿里已有演员工会奖在手,可以说拿奖在握。
《海边的曼彻斯特》
《海边的曼彻斯特》展现的是叔侄之间漫长而细腻的情感历程。从剧本、镜头、节奏到演员表演都充满克制内敛的深情。片中人物的感情没有加以浮夸、过于戏剧性的演绎,而是像生活真相一样平静地流淌。
《海边的曼彻斯特》里的凯西·阿弗莱克本来是最佳男主角的最热门人选,甚至被媒体评为“奉献了大师级的表演”,但性侵案的爆出,不仅让其痛失演员工会奖,延伸到奥斯卡男主的角逐也成了悬念。
除却最佳男主,本片胜算最大的奖项当属最佳原创剧本奖。一同入围编剧工会奖的有《爱乐之城》《月光男孩》《海边的曼彻斯特》三部,但《月光男孩》属于改编剧本,相较于《爱乐之城》,本片在故事的完整性和角色的丰富性上显然更胜一筹。
《隐藏人物》
《隐藏人物》基于冷战时期的真人真事,讲述三个NASA非裔女数学家的励志故事。全片巧妙把压抑着快要爆发的情绪,通过轻松的方式表现出来,共获最佳影片、最佳改编剧本、最佳女配角三个提名。胜算较大的是后两个。
无论最佳男配还是最佳女配,黑人演员一定是本届首选。但入围最佳女配角的黑人演员不只是奥克塔维亚·斯宾瑟一个,她还要面临维奥拉·戴维斯(《藩篱》)、娜奥米·哈里斯(《月光男孩》)的强烈竞争。同时,最佳改编剧本方面,《隐藏人物》与斩获了编剧工会奖的《月光男孩》、具有科幻类型电影里程碑性质的《降临》之间,也是一场势均力敌的战斗。
《藩篱》
《藩篱》改编自同名百老汇舞台剧,围绕由丹泽尔.华盛顿饰演的特洛伊展开,他曾是一名前景光明的棒球运动员,后来因为一次意外的抢劫杀人案成为匹兹堡环卫工。
本片在奥斯卡最有希望的奖项角逐当属最佳男主角与最佳女配角。出于本届“政治正确”的风向,外加最强劲对手凯西·阿弗莱克(《海边的曼彻斯特》)深陷性侵丑闻,靠表演撑起一部影片的丹泽尔·华盛顿呼声渐高;最佳女配方面,《藩篱》的维奥拉·戴维斯曾三次提名奥斯卡,又刚拿下了演员工会奖的最佳女配角,得奖几率很大。
《降临》
《降临》根据华裔科幻作家姜峯楠的原著小说《你一生的故事》改编,关于外星人“七肢桶”的可视化语言设计极具想象力,但同时引人深思的是背后关于“爱与失去”的命题。
作为一部从短片科幻小说改编的情感深刻真挚、与众不同的科幻片,《降临》在颁奖季拿下众多“最佳改编剧本奖”,在最佳改编剧本奖项上很有竞争力;除此之外,鉴于本片在剪辑上对于故事结构的重塑,在最佳剪辑奖项上也有很高的胜率。
《血战钢锯岭》
梅尔·吉布森回归之作《血战钢锯岭》改编自二战上等兵军医戴斯蒙德·道斯的真实经历,讲述他拒绝携带武器上战场,并在冲绳战役中赤手空拳救下75位战友的传奇故事。
虽然获得最佳影片、最佳导演、最佳男主角、最佳剪辑、最佳音响效果、最佳声音剪辑六项提名,但胜算大的还是在于后面的三项技术类的奖项。如果说最佳剪辑还面临着《爱乐之城》和《降临》的冲击,但最佳音响效果和最佳声音剪辑可谓胜率很大。《血战钢锯岭》本身属于战争题材,声响惊人,容易受到评委关注,还拿到了重要的音效剪辑师协会奖,获奖更有胜算。
(本文为娱乐独角兽原创独家稿件,未经授权禁止转载!)
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