说到“美食”,你会想到什么?
是让人食指大动、垂涎三尺的精美菜肴;
还是技艺娴熟、刀下出神工的高帽厨师?
说到“科技”,你又会想到什么?
是那些你认识它们、它们却不认识你的方程公式;
还是VR、3D这些离你忽近忽远的专有名词?
随着近几年的发展,科技的触角早已渗透到了各行各业,餐饮业自然也顺势“搭上顺风车”。为了吸引更多的年轻顾客,不少餐饮公司都想尽办法将科技元素融入到自己的服务当中。不管是遍地开花的移动支付服务,利用机器人点餐,还是各种新奇特的小玩意,科技都已经彻底改变了这个传统行业的运作方式。
而当“科技”跨界“美食”,只要运用得当,甚至还能引发网友们的热议,并能够让消费者对品牌产生好感。下面就给大家分享几个不错的案例。
麦当劳:请谷歌造了款喝奶昔的吸管
麦当劳在上周宣布推出了一款高科技吸管。是的,你没看做,不是麦当劳以往推出的任何新品,而只是一款吸管,其目的则更像是为了推广其即将推出的新饮品 The Chocolate Shamrock Shake 等系列。
为什么要设计这款吸管,当我们在喝双层奶昔时,或者想想你平常喝奶盖时,吸管从下自上,似乎只能喝到下面的口味,麦当劳表示:希望消费者使用这只吸管喝麦当劳的巧克力薄荷奶昔时,每一口都能品尝到一半的巧克力和一半的薄荷。而这款吸管的三个孔似乎能做到这一点。
这款「J」型的吸管名字全称是:Suction Tube for Reverse Axial Withdrawal(S.T.R.A.W),当然,你直呼它小名就好:Straw。也就是吸管的意思。
别小瞧这支小小的吸管,它背后的来头可不小,麦当劳请到位于旧金山,以设计苹果产品著称的 JACE Design Studio,以及剑桥 NK Labs 产品设计公司,将产品设计师、航空航天和机器人产品方向的工程师聚在一起,只为解决一个吸管问题。
几个月的时间里,团队为此喝了很多杯奶昔,但是最终,他们重新设计出了这样一根外形独特的吸管,它有三个孔,能同时喝到最底下的咖啡,中间层的奶油薄荷,以及最上层的奶昔。
根据麦当劳的说法,这根吸管将会在未来两周推出,你可以在麦当劳美国官网通过购买对应的产品而获得,不过,有数量限制。国内的话目前暂时没有要推出的消息。
科技的力量如此强大,它的触角早已渗透到了各行各业,餐饮业自然也“搭上顺风车”。为了吸引更多的年轻顾客,不少传统餐饮公司都想尽办法将科技元素融入到自己的服务当中。这方面,不只是麦当劳,必胜客、肯德基和星巴克也都有不错的尝试。
必胜客:披萨盒子秒变DJ打碟机
同样深谙包装之道的必胜客,在去年与来自英国的印刷电子公司 Novalia 合作,吃过披萨后将包装盒展开,你便能看到导电油墨印制出的 DJ 控制台图案。
但它绝对不是徒有其表,包装盒内部设计有电路板,安装上电池之后,通过蓝牙连接手机或是电脑,利用手机 APP 实现同步,上传喜欢的歌曲,你就能变身 DJ 进行操作。
这款基础打碟机拥有调速按钮,变动音轨滑轮,打鼓点节点钮等配套功能。还请来了伦敦Rinse广播电台的DJ Vectra一本正经的来示范。
只可惜,这款打碟机披萨盒是限量款,只在伦敦部分门店随机发售5枚。
肯德基:携手百度让机器人帮你点餐
去年4月,肯德基在上海推出首家概念店“Original+”,与百度联手推出了智能餐厅的概念。其中最大的特色,就是机器人小度帮助顾客点餐。
这个叫“度秘”的机器人能和人进行聊天对话,并通过语音识别、语意分析等方法,让顾客在店内点餐变得更加方便。
而在12月,肯德基又在北京推出“刷脸”餐厅,借助百度和肯德基门店累积的大数据,智能人脸识别可以判断消费者的年龄、性别甚至是个性,并识别出这些客户的用餐习惯,给出下单建议。
比如,同样是早上8点钟走进店内的顾客,一个20多岁的小伙子比起75岁的老太更有可能订购一套含苏打水的午餐。
虽然目前只是在一两家店进行尝试,但这仍然非常有意义。也许在不久的未来,更智能化的点餐服务将会取代现在的人工服务,让点餐更有效率,也更方便。
星巴克:可以控制咖啡温度的高科技杯
每年圣诞节的时候,星爸爸都会推出很多既有纪念意义又非常漂亮的杯子。身边很多的小伙伴每年都有去星爸爸囤杯子的习惯。去年,星爸爸居然出了一款科技感满满,实用又效率的智能保温杯。
当然,你不要仅仅认为它只是个智能杯那么简单,它的设计成员可是Beats耳机和宝丽来相机的设计团,所以你看到的它不仅具有高科技还拥有完美的外貌,引用一句科技发烧友对它的评价:“每一处尽显美感,将科技和艺术完美地结合在了一起”。
最大的特色就是想要调节温度,你只需要稍微的扭一扭杯身即可,非常人性化的设置。
将杯子放在底座上就可以充电,每次充满电,都可以给杯子加热2个小时。
尽管是一款售价超过千元的土豪杯,但确实击中了无数用户喝咖啡的痛点,不知道星迷们会不会入手一个呢?
总结:
人们常说“科技改变生活”,这可不是一个空洞的口号而已。单单在餐饮业,科技所造成的影响已经显而易见,虽然这些餐饮店花样百出的新奇玩法常常被当做噱头,但不得不说,当科技和传统快消行业联系在一起时,总会让人觉得有点惊喜和期待。
当然啦,并不能说简单地将“科技”融入进来就叫做“跨界”,对此我认为有两点值得咱们借鉴:
1,好玩是前提,要颠覆用户们的体验
去餐厅吃饭,无非就是入场、就座、点餐、就餐、付费几个环节,说着简单但每一个环节都可以玩出花来。比如肯德基,从点餐的环节切入做【跨界】,和机器人互动、站在屏幕前刷脸看“今晚吃什么”,用智能化的点菜系统来颠覆你的体验;而麦当劳、必胜客、星巴克都在就餐的环节,加入科技的元素,让就餐的过程变得有趣,或者温暖。
2,噱头一定要有,但关键是解决问题
“跨界一定要好玩,够炫”,这话听着没毛病,但只有好玩和酷炫,还是不够。比如当下机器人火了,不少餐厅、卖场都找来机器人在门口进行表演。的确聚了一堆吃瓜群众,围着它拍照、录视频,说不定还会发上微博朋友圈,但往往大家看完表演尽完兴就走了,很少真正对餐厅、卖场里的业务感兴趣。
而关键应该是解决问题——一有没有给用户带来新的体验,在消费的过程中解决了过去的不便,以及有没有加深对你的业务的印象和联想。
【文】投稿来自:Vincent张
【关于投稿】如果你也喜欢和小伙伴们分享你的见解,
欢迎投稿至zhihei@inheater.com 嘿嘿还会送上小礼物感谢哦!
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