正在阅读:

你一定猜不到这些男人曾反串过,你觉得谁的扮相最好看?

扫一扫下载界面新闻APP

你一定猜不到这些男人曾反串过,你觉得谁的扮相最好看?

这些历史的照片可不常见,最大的彩蛋莫过于最后一位。

文\现代戏剧谷

今年是中国话剧诞辰110周年,让我们讲讲你不知道的中国话剧的那些事儿。

现在的话剧或综艺节目里,男扮女妆是作为一个搞笑的戏份,而在话剧的早期阶段,和长长的戏曲历史中,男人扮演女人,是再正常不过的事了。

于是惊奇地发现,原来一些我们熟悉的伟人,也反串表演过。

这些历史的照片可不常见,最大的彩蛋莫过于最后一位。

你能猜到都是谁吗?

01

顶着波浪大卷,穿着荷叶边的连衣裙尽显婀娜身姿,这个有着A4小蛮腰秒杀无数少女的,正是一代高僧李叔同(1880-1942),也就是名扬天下的弘一法师。

李叔同受日本“新派”剧启示,和当年一起在东京留学的曾孝谷等人,成立了“春柳社”,这是中国第一个话剧团体,1907年2月11日首演的《茶花女》,是中国的第一部话剧,李叔同饰演了《茶花女》中的女主角玛格丽特。

为了扮演好角色形象,李叔同把自己的胡子剃去,演出前几天就开始节食,以便让腰身更苗条,还花重金做了几身女式礼服。

李叔同(左),曾孝谷(右)

日本戏剧评论家松居松翁曾说到:“中国的演员,使我佩服的便是李叔同君……李君的优美、婉丽,绝非本国的演员所能比拟。”

此后春柳社上演的《黑奴吁天录》、《新蝶梦》也引起较大反响。《黑奴吁天录》的宣传海报和舞美都是由李叔同亲自设计。

后来李叔同和曾孝谷主演了《生相怜》,表演得很好,但是李叔同的扮相遭到了非议,有人说他不好看,一向收获成功的李叔同自此也对话剧失去了信心。

除了是中国话剧的开拓者之一,李叔同还是著名音乐家、美术教育家、书法家、戏剧活动家。

1918年8月29日,时年39岁的李叔同在杭州定慧寺削发出家,法名“弘一”。

02

这位看起来贤良淑德的少妇是中国著名戏剧艺术家欧阳予倩。

欧阳予倩在日本早稻田大学留学时,看了春柳社《茶花女》的演出,就加入了春柳社,他后来回忆中国话剧最初这一段时说:“我当时很惊奇,戏剧原来有这样一个办法!可是我心里想,倘若叫我去演那女角,必然不会输给那李先生。”

在春柳社上演的剧目中,欧阳予倩演过很多女性角色,《黑奴吁天录》、《热泪》、《茶花女》,什么样的女性角色都演,有风流活泼的女子、有泼妇,也有坏女人。

1910年,欧阳予倩回国后,继续推动新剧在国内的发展,他先后参加新剧同志会、社会教育团、文社、春柳剧场、民鸣社等新剧团体,编演了《运动力》等一批新剧,在上海和江、浙一带演出,为中国早期话剧的兴起作出了重要贡献。

后来新剧在上海没有了演出地盘,欧阳予倩跑到了杭州西湖边,做起京戏演员,《宝蟾送酒》、《葬花》都是他的拿手好戏,不久和梅兰芳一起成为名噪一时的旦角,被人们称为南欧北梅。

03

这次没有扒到当年的剧照,直接放本人图,他应该是很多人第一个知道的中国话剧剧作家,他就是曹禺。

在1918年以后,话剧《玩偶之家》是各大学校园里上演最多的剧目,在1931年,清华大学大二的学生曹禺扮演了易卜生《玩偶之家》里的娜拉。

据曹禺的女儿万昭与万黛回忆:

“爸爸在挪威现实主义剧作家易卜生的名剧《娜拉》(《玩偶之家》)中扮演女主角娜拉。剧中娜拉背着丈夫准备离家出走,爸爸演这段戏,一个人在台上又说,又歌唱,又跳舞,把她在丈夫面前慌乱、复杂的心情,演得精彩极了。”

也正是因为这部剧,坐在台下的清华校花郑秀被娜拉深深打动,同时震惊于这么清丽的娜拉竟是一个男生演的,而“娜拉”也对她一见钟情,郑秀也成为了曹禺的第一任妻子。

04

最右边那位妙龄女子,大家肯定想不到是谁扮演的。那就看看下面这张图片......

他是我们敬爱的总理周恩来。

在中国话剧的早年,北方话剧的摇篮是南开中学,1909年,南开中学的创办人、老校长张伯苓从欧美考察回来,在校园内极力推广当时在欧美已经流行的话剧艺术。

周恩来(左二后立者)和学校新剧团主要演员合影

1914年南开中学成立了最早的新剧(即话剧)业余演出团体——南开新剧团。年仅16岁的周恩来,正在南开中学读书,他也加入了话剧团。

英俊潇洒的周恩来,又颇具表演才华,反串起女角来惟妙惟肖,所以他在南开新剧团中演的十多个戏,绝大部分都是演女角,如《一元钱》中的孙慧娟、《仇大娘》中的范慧娘、《恩怨缘》中的烧香妇等等。

周恩来(左二)在《仇大娘》中饰演女主角范慧娘

很久以后,周恩来有一次与张伯苓校长在重庆南开中学观看话剧,对张伯苓说:“我对校长有意见!”张伯苓不明其意何在,周恩来风趣地说:“当年你不该总让我扮演女角啊!”说得师生二人相视大笑不止。

在中国话剧的早期,中国封建势力还很强大,社会风气很不开化,男女少年不能同校上学,更不能同台演出。女性登上话剧的演出舞台,经过了很长的一段时间,和当时的时代背景和女权运动紧紧相关。

洪深做了最早的尝试,他想了一个聪明的办法,将男扮女角的《泼妇》和男女合演的《终身大事》两戏排在同一天演,《终身大事》先演。所以观众们看了男女合演的《终身大事》觉得很自然,到了男人扮女角,尖了嗓子,扭扭捏捏没有一个举动不觉得可笑,于是哄堂不绝。

到了1935年,明星、联华、天一三大影戏公司已经捧红了一大批电影和话剧女演员了。

本文经授权转载自公众号现代戏剧谷moderndramavalley ,版权归原作者所有

本文为转载内容,授权事宜请联系原著作权人。

评论

暂无评论哦,快来评价一下吧!

下载界面新闻

微信公众号

微博

你一定猜不到这些男人曾反串过,你觉得谁的扮相最好看?

这些历史的照片可不常见,最大的彩蛋莫过于最后一位。

文\现代戏剧谷

今年是中国话剧诞辰110周年,让我们讲讲你不知道的中国话剧的那些事儿。

现在的话剧或综艺节目里,男扮女妆是作为一个搞笑的戏份,而在话剧的早期阶段,和长长的戏曲历史中,男人扮演女人,是再正常不过的事了。

于是惊奇地发现,原来一些我们熟悉的伟人,也反串表演过。

这些历史的照片可不常见,最大的彩蛋莫过于最后一位。

你能猜到都是谁吗?

01

顶着波浪大卷,穿着荷叶边的连衣裙尽显婀娜身姿,这个有着A4小蛮腰秒杀无数少女的,正是一代高僧李叔同(1880-1942),也就是名扬天下的弘一法师。

李叔同受日本“新派”剧启示,和当年一起在东京留学的曾孝谷等人,成立了“春柳社”,这是中国第一个话剧团体,1907年2月11日首演的《茶花女》,是中国的第一部话剧,李叔同饰演了《茶花女》中的女主角玛格丽特。

为了扮演好角色形象,李叔同把自己的胡子剃去,演出前几天就开始节食,以便让腰身更苗条,还花重金做了几身女式礼服。

李叔同(左),曾孝谷(右)

日本戏剧评论家松居松翁曾说到:“中国的演员,使我佩服的便是李叔同君……李君的优美、婉丽,绝非本国的演员所能比拟。”

此后春柳社上演的《黑奴吁天录》、《新蝶梦》也引起较大反响。《黑奴吁天录》的宣传海报和舞美都是由李叔同亲自设计。

后来李叔同和曾孝谷主演了《生相怜》,表演得很好,但是李叔同的扮相遭到了非议,有人说他不好看,一向收获成功的李叔同自此也对话剧失去了信心。

除了是中国话剧的开拓者之一,李叔同还是著名音乐家、美术教育家、书法家、戏剧活动家。

1918年8月29日,时年39岁的李叔同在杭州定慧寺削发出家,法名“弘一”。

02

这位看起来贤良淑德的少妇是中国著名戏剧艺术家欧阳予倩。

欧阳予倩在日本早稻田大学留学时,看了春柳社《茶花女》的演出,就加入了春柳社,他后来回忆中国话剧最初这一段时说:“我当时很惊奇,戏剧原来有这样一个办法!可是我心里想,倘若叫我去演那女角,必然不会输给那李先生。”

在春柳社上演的剧目中,欧阳予倩演过很多女性角色,《黑奴吁天录》、《热泪》、《茶花女》,什么样的女性角色都演,有风流活泼的女子、有泼妇,也有坏女人。

1910年,欧阳予倩回国后,继续推动新剧在国内的发展,他先后参加新剧同志会、社会教育团、文社、春柳剧场、民鸣社等新剧团体,编演了《运动力》等一批新剧,在上海和江、浙一带演出,为中国早期话剧的兴起作出了重要贡献。

后来新剧在上海没有了演出地盘,欧阳予倩跑到了杭州西湖边,做起京戏演员,《宝蟾送酒》、《葬花》都是他的拿手好戏,不久和梅兰芳一起成为名噪一时的旦角,被人们称为南欧北梅。

03

这次没有扒到当年的剧照,直接放本人图,他应该是很多人第一个知道的中国话剧剧作家,他就是曹禺。

在1918年以后,话剧《玩偶之家》是各大学校园里上演最多的剧目,在1931年,清华大学大二的学生曹禺扮演了易卜生《玩偶之家》里的娜拉。

据曹禺的女儿万昭与万黛回忆:

“爸爸在挪威现实主义剧作家易卜生的名剧《娜拉》(《玩偶之家》)中扮演女主角娜拉。剧中娜拉背着丈夫准备离家出走,爸爸演这段戏,一个人在台上又说,又歌唱,又跳舞,把她在丈夫面前慌乱、复杂的心情,演得精彩极了。”

也正是因为这部剧,坐在台下的清华校花郑秀被娜拉深深打动,同时震惊于这么清丽的娜拉竟是一个男生演的,而“娜拉”也对她一见钟情,郑秀也成为了曹禺的第一任妻子。

04

最右边那位妙龄女子,大家肯定想不到是谁扮演的。那就看看下面这张图片......

他是我们敬爱的总理周恩来。

在中国话剧的早年,北方话剧的摇篮是南开中学,1909年,南开中学的创办人、老校长张伯苓从欧美考察回来,在校园内极力推广当时在欧美已经流行的话剧艺术。

周恩来(左二后立者)和学校新剧团主要演员合影

1914年南开中学成立了最早的新剧(即话剧)业余演出团体——南开新剧团。年仅16岁的周恩来,正在南开中学读书,他也加入了话剧团。

英俊潇洒的周恩来,又颇具表演才华,反串起女角来惟妙惟肖,所以他在南开新剧团中演的十多个戏,绝大部分都是演女角,如《一元钱》中的孙慧娟、《仇大娘》中的范慧娘、《恩怨缘》中的烧香妇等等。

周恩来(左二)在《仇大娘》中饰演女主角范慧娘

很久以后,周恩来有一次与张伯苓校长在重庆南开中学观看话剧,对张伯苓说:“我对校长有意见!”张伯苓不明其意何在,周恩来风趣地说:“当年你不该总让我扮演女角啊!”说得师生二人相视大笑不止。

在中国话剧的早期,中国封建势力还很强大,社会风气很不开化,男女少年不能同校上学,更不能同台演出。女性登上话剧的演出舞台,经过了很长的一段时间,和当时的时代背景和女权运动紧紧相关。

洪深做了最早的尝试,他想了一个聪明的办法,将男扮女角的《泼妇》和男女合演的《终身大事》两戏排在同一天演,《终身大事》先演。所以观众们看了男女合演的《终身大事》觉得很自然,到了男人扮女角,尖了嗓子,扭扭捏捏没有一个举动不觉得可笑,于是哄堂不绝。

到了1935年,明星、联华、天一三大影戏公司已经捧红了一大批电影和话剧女演员了。

本文经授权转载自公众号现代戏剧谷moderndramavalley ,版权归原作者所有

本文为转载内容,授权事宜请联系原著作权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