正在阅读:

英国车的下场能给我们什么启示?

扫一扫下载界面新闻APP

英国车的下场能给我们什么启示?

实际上英国汽车工业曾经无比的辉煌,只不过现如今都不在属于英国人了而已。

大家在聊起汽车的时候,日系、美系、德系都能做到脱口而出,法系也都知道有标致雪铁龙,韩系有现代和起亚,包括瑞典的沃尔沃,意大利的菲亚特等等,甚至咱们自主的比亚迪、长城、吉利等品牌也都如数家珍,可是唯独说起英系车,很多人都面面相觑,似乎这个老牌儿资本主义帝国的汽车工业从来没有存在过一样。实际上英国汽车工业曾经无比的辉煌,只不过现如今都不在属于英国人了而已。

曾几何时,英国自称为“日不落帝国”,日不落帝国的由来很简单,就是无论何时太阳都会照射在其领土上的帝国,这个比喻也从一个侧面显示了当时英国的殖民地曾经有多么的广阔。英国海军在很长一段时间内都保持着所谓的“两强标准”,两强标准就是说英国海军作为世界第一海军,其实力必须维持在比第二和第三之和还要强大。一个如此强大的大帝国,它的汽车工业都去了哪里呢?下面为大家简单盘点一下。

劳斯莱斯、MINI——宝马集团——德国

宾利——大众集团——德国

路虎、捷豹——塔塔集团——印度

莲花——宝腾——马来西亚

MG、罗孚——上汽集团——中国

沃克斯豪尔——通用集团——美国

需要说明一下的是,大名鼎鼎的罗孚其实就是今天上汽旗下的荣威,只不过在当年几度易手的过程中被鸡贼的福特抢走了罗孚的商标权,所以上汽不能直接生产“罗孚牌”汽车,不过好在这点小伎俩是根本难不倒咱们中国人的,上汽索性直接换个新名字,只不过把商标和品牌的中文发音都做得跟罗孚很像而已。

看了以上的这些盘点之后大家应该就知道曾经的英国工业有多么的强大,原来那么多如雷贯耳的知名品牌都是英系车,可是为何这些红极一时的品牌如今都没有掌握在英国人手里呢?究其原因鄙人觉得有两个,一个来自主观,一个来自客观。

先说说客观的吧,英国政府对英国车企太溺爱了,导致了英国车不思进取。当然了,这也跟英国的一贯国策有很大关系,英国由于是一个岛国,孤悬于欧洲大陆之外,再加上它本身的强大,所以它为了维持它的欧洲霸主的地位,一直执行“光荣孤立”的政策。所谓“光荣孤立”就是英国从不和欧洲的其它国家结盟,谁强大了,我就敲打一下它,所以英国在当时一直在进行非常变态的高关税保护,外国车企的产品由于价格太高,根本无法撼动本国车企的地位。

但是这种政策在欧共体没有成立的时候是可以实行的,但是欧共体成立之后,英国迫于国际形势不得不加入欧共体,因此高关税也不得不取消。高关税取消之后,失去了政策保护的英国的本土“小绵羊们”根本无法抵挡外国“豺狼虎豹”的猛烈进攻,形势异常严峻。于是英国“小绵羊们”集体抱团合并为了一家人类历史上屈指可数的超大型汽车集团,利兰汽车集团,这家汽车集团几乎囊括了当时英国所有的一流汽车品牌。只可惜就算再多的“羊”聚集在一起依旧不可能是“狼”的对手,英国政府在这个时候并没有吸取教训,反而还在跳出来保护这个已被宠坏了的“孩子”。上世纪70年代,英国政府正式将利兰汽车集团收归国有,但是持续的巨额亏损导致英国政府也撑不住了,撒切尔夫人上台之后正式决定放弃对利兰集团的保护,于是这个看似很庞大的超级怪物瞬间便分崩离析,被各大车企兼并收购。

说起主观原因,恐怕得归结于英国人的性格,英国人有一种先天的优越感。可能因为它是最早的资本主义帝国之一,后来又成为了世界第一大强国,英国人时至今日依旧觉得自己是现代文明的起源。英国人的确有自己的贵族荣誉,但是英国人又有一种无法摆脱的高傲、固执以及些许的刻板,成就英国车的是这些因素,导致英国车失败的其实也是这些因素。

英国车当年之所以那么受欢迎,一方面是因为它独一无二的设计感,那种独具一格的英式古典设计,拿到今天也不会觉得落伍,反而觉得是一种时尚。另一方面就是英国人一直坚持的手工造车,英国人不太喜欢那种流水线式的造车方式,他们觉得那样就失去了车辆的灵性,手工造车的确有手工造车的方式,当时的英国车确实都是一辆辆的艺术品。

但是不管您再怎么骄矜,您也得与时俱进,别的车企都已经在用大工业、流水线和机器人的方式来造车了,但是您还在用您的效率低下且成本极高的手工工艺造车,就算您的车再精致再细腻,老百姓需要的依旧是实用性和性价比,不是所有人都买得起阿斯顿马丁和迈凯伦(好像是目前硕果仅存的两个还纯粹掌握在英国人手里的英国汽车品牌)。

还记得近几届的世界杯上,英格兰队高手如云,但是不知道为什么,那么多的大球星却总是不断的输球。鄙人一直觉得英国车是最具有独特设计风格的车系,它的衰落让很多英国车迷都感到感伤。不过我们从英国汽车工业的衰落中至少能吸取到两个道理,第一,故步自封最后换来的只能是顾影自怜。第二,溺爱永远无法帮助你的孩子,最后的结局只会导致他变成一个扶不起的阿斗。

本文为转载内容,授权事宜请联系原著作权人。

评论

暂无评论哦,快来评价一下吧!

下载界面新闻

微信公众号

微博

英国车的下场能给我们什么启示?

实际上英国汽车工业曾经无比的辉煌,只不过现如今都不在属于英国人了而已。

大家在聊起汽车的时候,日系、美系、德系都能做到脱口而出,法系也都知道有标致雪铁龙,韩系有现代和起亚,包括瑞典的沃尔沃,意大利的菲亚特等等,甚至咱们自主的比亚迪、长城、吉利等品牌也都如数家珍,可是唯独说起英系车,很多人都面面相觑,似乎这个老牌儿资本主义帝国的汽车工业从来没有存在过一样。实际上英国汽车工业曾经无比的辉煌,只不过现如今都不在属于英国人了而已。

曾几何时,英国自称为“日不落帝国”,日不落帝国的由来很简单,就是无论何时太阳都会照射在其领土上的帝国,这个比喻也从一个侧面显示了当时英国的殖民地曾经有多么的广阔。英国海军在很长一段时间内都保持着所谓的“两强标准”,两强标准就是说英国海军作为世界第一海军,其实力必须维持在比第二和第三之和还要强大。一个如此强大的大帝国,它的汽车工业都去了哪里呢?下面为大家简单盘点一下。

劳斯莱斯、MINI——宝马集团——德国

宾利——大众集团——德国

路虎、捷豹——塔塔集团——印度

莲花——宝腾——马来西亚

MG、罗孚——上汽集团——中国

沃克斯豪尔——通用集团——美国

需要说明一下的是,大名鼎鼎的罗孚其实就是今天上汽旗下的荣威,只不过在当年几度易手的过程中被鸡贼的福特抢走了罗孚的商标权,所以上汽不能直接生产“罗孚牌”汽车,不过好在这点小伎俩是根本难不倒咱们中国人的,上汽索性直接换个新名字,只不过把商标和品牌的中文发音都做得跟罗孚很像而已。

看了以上的这些盘点之后大家应该就知道曾经的英国工业有多么的强大,原来那么多如雷贯耳的知名品牌都是英系车,可是为何这些红极一时的品牌如今都没有掌握在英国人手里呢?究其原因鄙人觉得有两个,一个来自主观,一个来自客观。

先说说客观的吧,英国政府对英国车企太溺爱了,导致了英国车不思进取。当然了,这也跟英国的一贯国策有很大关系,英国由于是一个岛国,孤悬于欧洲大陆之外,再加上它本身的强大,所以它为了维持它的欧洲霸主的地位,一直执行“光荣孤立”的政策。所谓“光荣孤立”就是英国从不和欧洲的其它国家结盟,谁强大了,我就敲打一下它,所以英国在当时一直在进行非常变态的高关税保护,外国车企的产品由于价格太高,根本无法撼动本国车企的地位。

但是这种政策在欧共体没有成立的时候是可以实行的,但是欧共体成立之后,英国迫于国际形势不得不加入欧共体,因此高关税也不得不取消。高关税取消之后,失去了政策保护的英国的本土“小绵羊们”根本无法抵挡外国“豺狼虎豹”的猛烈进攻,形势异常严峻。于是英国“小绵羊们”集体抱团合并为了一家人类历史上屈指可数的超大型汽车集团,利兰汽车集团,这家汽车集团几乎囊括了当时英国所有的一流汽车品牌。只可惜就算再多的“羊”聚集在一起依旧不可能是“狼”的对手,英国政府在这个时候并没有吸取教训,反而还在跳出来保护这个已被宠坏了的“孩子”。上世纪70年代,英国政府正式将利兰汽车集团收归国有,但是持续的巨额亏损导致英国政府也撑不住了,撒切尔夫人上台之后正式决定放弃对利兰集团的保护,于是这个看似很庞大的超级怪物瞬间便分崩离析,被各大车企兼并收购。

说起主观原因,恐怕得归结于英国人的性格,英国人有一种先天的优越感。可能因为它是最早的资本主义帝国之一,后来又成为了世界第一大强国,英国人时至今日依旧觉得自己是现代文明的起源。英国人的确有自己的贵族荣誉,但是英国人又有一种无法摆脱的高傲、固执以及些许的刻板,成就英国车的是这些因素,导致英国车失败的其实也是这些因素。

英国车当年之所以那么受欢迎,一方面是因为它独一无二的设计感,那种独具一格的英式古典设计,拿到今天也不会觉得落伍,反而觉得是一种时尚。另一方面就是英国人一直坚持的手工造车,英国人不太喜欢那种流水线式的造车方式,他们觉得那样就失去了车辆的灵性,手工造车的确有手工造车的方式,当时的英国车确实都是一辆辆的艺术品。

但是不管您再怎么骄矜,您也得与时俱进,别的车企都已经在用大工业、流水线和机器人的方式来造车了,但是您还在用您的效率低下且成本极高的手工工艺造车,就算您的车再精致再细腻,老百姓需要的依旧是实用性和性价比,不是所有人都买得起阿斯顿马丁和迈凯伦(好像是目前硕果仅存的两个还纯粹掌握在英国人手里的英国汽车品牌)。

还记得近几届的世界杯上,英格兰队高手如云,但是不知道为什么,那么多的大球星却总是不断的输球。鄙人一直觉得英国车是最具有独特设计风格的车系,它的衰落让很多英国车迷都感到感伤。不过我们从英国汽车工业的衰落中至少能吸取到两个道理,第一,故步自封最后换来的只能是顾影自怜。第二,溺爱永远无法帮助你的孩子,最后的结局只会导致他变成一个扶不起的阿斗。

本文为转载内容,授权事宜请联系原著作权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