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文作者:刘丹
2月22日,证监会2017年第27次发审委会议上,上海力盛赛车文化股份有限公司(首发)获通过,拟上市中小板。
但力盛赛车直接登录中小板而非挂牌新三板,对于一家成立时间不长的原生体育公司来说,这在目前中国的资本市场并不多见。拟上市的背后,既是对公司本身资质的认可,也基于有关部门对赛车行业发展与融资的鼓励。
力盛赛车想要登录资本市场的野心由来已久。早在2014年11月,公司就向证监会递交了首次公开发行招股说明书的申报稿。无奈好事多磨,排队两三年等上市的公司委实不少,尤其是在IPO并不活跃的年份。2016年下半年开始,证监会重新对IPO开闸。在这样的背景和潮流之下,力盛赛车择机而动,上市的难度相对而言下降不少。
成立15年,力盛赛车历经多次股权转让与资产重组
2012年8月29日,力盛赛车在上海市工商行政管理局注册登记,注册资本为4236万元。作为汽车运动运营商,力盛赛车主要从事赛事运营,赛车队、赛车场经营及汽车活动推广业务。
力盛赛车的前身,可以追溯到2002年的上海天马山赛车场有限公司。2002年6月18日,上海市体育局同意上海市汽车摩托车运动协会在松江区天马山镇择地建造一座小型赛车训练及比赛场地,上海市汽车摩托车运动协会根据批复,联合三赛俱乐部(由上海市汽车摩托车运动协会、上海快捷电子通信实业公司、上海洋泾工贸公司共同投资设立)与两位个人投资者投资设立了上海天马山赛车场有限公司。2003年3月16日,天马山公司股东会决议同意上海市汽车摩托车运动协会将其持有的天马山公司51%股权转让,其中夏青受让天马山公司40%股权。2003年3月29日,天马山公司通过股东会决议,同意三赛俱乐部将其持有的9%的公司股权作价90万元转让给夏青。2007年12月,上海天马山赛车场有限公司第一次增资扩股;2011年8月31日,天马山公司股东会议决定将公司名称变更为“上海力盛赛车文化有限公司”。10月,力盛赛车第二次增资扩股。2012年8月,公司更为股份公司。2013年5月,随着申蓉汽车集团总裁曹传德500万元向力盛赛车增资,力盛注册资本由4236万元增至4736万元。
本次公开发行股票前,力盛赛车董事长夏青直接持有公司31.99%的股份,并通过直接和间接的方式拥有公司51.26%的表决权,具有绝对控制权;发行后,预计夏青通过直接和间接的方式仍拥有公司38.44%的表决权,居相对控股地位。
现年52岁的夏青早年曾有一段短暂的从政经历。1987年8月至1991年12月,夏青曾任浙江苍南县龙港镇政府团委书记;1993年后开始经商,先后任上海富昌经济联合开发公司总经理与上海夏子印务有限公司总经理。2000年8月始,夏青任上海赛赛赛车俱乐部有限公司董事长兼总经理,正式进入赛车行业。
2011年之前,力盛赛车业务板块纷杂,同业竞争与关联交易较多,2011年下半年,公司着手进行重组,先后收购了力盛汽车100%股权(力盛汽车于 2014 年 1 月 3 日完成工商注销)、力盛体育68%股权、天马策划100%股权、两赛俱乐部100%股权、三赛俱乐部100%股权。重组后,力盛有限从事赛事运营、赛车队经营、赛车场经营、汽车活动推广业务。具体来看,三赛俱乐部从事赛车队经营业务;力盛体育从事中国房车锦标赛等运营业务;天马策划从事广东国际赛车场的经营业务。其中值得一提的是,央视IMG在力盛有限公司之外,单独持有力盛体育32%的股权。
▼力盛赛车重组后的控股结构
2015年4月,力盛赛车以3.4万澳元认购亚洲汽车赛事运营和活动推广公司WSC(亚洲)34%权益。WSC亚洲设立于2014年10月,注册资本为100,000.00澳元。
依托赛事与赛车场经营,力盛凸显多业务协同
根据历年营收情况来看,赛事运营与赛车场经营可谓是公司最能赚钱的两大业务板块,两者合计可以占到公司年收入的一半以上。
▼公司营业收入构成情况
公司目前主要运营的赛事包括中国房车锦标赛、Polo Cup中国挑战赛、中国卡丁车锦标赛、天马论驾、风云战、TMC-房车大师挑战赛、华夏赛车大奖赛等赛事。赛事收入主要包括商业赞助、参赛服务、合作赛事收入。中国房车锦标赛是公司运营的主要赛事,2015年度该赛事收入占赛事运营收入比达到60%以上。2016年12月5日,力盛体育与中国汽联签署了《中国房车锦标赛商业推广协议》, 公司取得了中国房车锦标赛2009-2023赛季的赛事运营权。
▼中汽摩联主办的国家(际)级赛事数量及力盛赛车占比情况如下:
公司的赛车场经营业务按照服务内容可以分为赛道服务、赛道配套服务、赛车培训和赛事用品销售;赛车队经营业务包括商业赞助、组织参赛、赛车改装与衍生品销售。依托赛车场和赛事,力盛赛车为国内主要汽车厂商提供品牌推广服务,并为汽车厂商提供新车发布、试乘试驾等延伸业务。
力盛赛车在业内面临着诸多的竞争对手,上海久事与北京金港在赛事运营和赛车场运营方面都做得有声有色,其中,上海久事主要负责运营和管理世界一级方程式锦标赛中国大奖赛、世界耐力锦标赛上海站和上海国际赛车场。金港汽车文化发展(北京)股份有限公司主要运营中国超级跑车锦标赛、hispeed我是车手大奖赛等赛事,同时经营管理北京金港国际赛车场。上海国际赛车场以举办F1闻名,从2011年开始举办地区性赛事,并有增多的趋势,上海天马赛车场以举办中低端赛事活动为主,主打全国赛事和地方赛事。2009年之前,上海国际赛车场举办的赛事项目多于上海天马赛车场,但从2010年开始,上海天马赛车场举办赛事项目数量首次超过了上海国际赛车场。
作为首家登录资本市场的赛车公司,力盛赛车的亮点在于其业务模式包含了从赛车场、赛事、赛车队以及赛车培训、汽车活动推广等多项服务产品,涵盖了汽车运动服务产业链的主要环节,多项服务业务形成协同效应。公司独特的光环包括:
第一,运营多个国家级知名赛事,自主赛事具有较强的市场影响力。目前,在中汽摩联主办的主要赛事中,力盛赛车及其子公司拥有其中三个赛事(包括中国房车锦标赛、中国青少年卡丁车锦标赛、华夏赛车大奖赛)的独家运营权,同时,力盛赛车还打造并承办POLO CUP中国挑战赛、天马论驾、TMC房车大师挑战赛、风云战等自主赛事。
▼中国房车锦标赛
第二,公司拥有上海天马赛车场,承包经营管理广东国际赛车场等通过国际汽联安全认证的稀缺赛车场资源。中国目前通过国际汽联认证的赛车场仅有7个,其中力盛赛车坐拥两个。另外,公司自2015年起开始经营汽摩中心培训基地。
第三,公司拥有一流赛车队与明星赛车手。公司旗下有上汽大众333车队、上海星之路车队和星车队,将韩寒、王睿、江腾一、张臻东、卢家骏等国内一流的签约赛车手揽入其中。其中上汽大众333车队参加中国房车锦标赛,上海大众斯柯达红牛车队参加中国汽车拉力锦标赛,车队共获得60个车队分站冠军和55个车手分站冠军,拥有很高的行业知名度。
▼公司旗下明星车手韩寒
国内赛车市场处于起飞前夜,自主品牌汽车厂商赞助热情低迷
目前汽车运动在世界范围内受到欢迎和追捧,是最受欢迎的体育运动之一,尤其是世界一级方程式锦标赛更是与奥运会、世界杯足球赛并称为世界三大赛事。截至2015年,中国已经成为全球最为重要的汽车运动市场之一,形成了以国家级锦标赛为核心,以众多地方性赛事为支撑的赛事体系。
1985年,中汽摩联与香港汽车会共同成功举办了首届香港-北京汽车拉力赛。中汽摩联从单纯提供赛事服务到1997年开始搭建国内赛事平台,及至目前拥有多个全国汽车比赛系列以及各类国际汽车赛事,发展成果显著。如今在中汽摩联的统筹管理下,国内赛事也已包含全系车型,辐射各个省市直辖市,世界一级方程式锦标赛、世界耐力锦标赛等都开设中国大奖赛,世界汽车拉力锦标赛继 1999年在我国举办分站赛,也有意再次登陆中国;2017年,华人文化通过入股国际汽联电动方程式锦标赛 Formula E,把该项赛事引入国内。根据《2015中国汽车联合会第5届全国委员会工作报告》,2011-2015年,每年在中汽摩联注册的汽车赛事在100场左右,其中中汽摩联直接参与的赛事约60场,地方和俱乐部赛事约40场。自2011年以来,入门级别赛照保持年均20%增长率,截至2015年底,持有中汽摩联执照的车手总人数近6000人。
中国汽车运动联合会于2013 年 2 月颁布《汽车运动未来 10 年发展规划(2013-2022 年)》,明确指出要完善汽车赛事体系,把影响力大、组织和管理水平高、竞技和推广水平高的赛事,打造成为汽车运动的标杆。该规划制定了未来中国赛车运动行业的具体目标:中汽摩联个人会员达到 100 万人左右,单位会员达到 500 家;注册的车手达到 8,000 人,持照裁判达到 6,700人,累计培训车手超过 20,000 人,培训裁判员超过 2,2000 人;兴建5-7 个赛车场,建设达到国家或国际标准的卡丁车场 4-5 个;将越野场地赛和短道拉力场地数量各翻一番,总数达到 60 个。
▼我国赛车场分布、数量及承办赛事情况
赛车行业的产业链以赛事为核心、车队为主体、赛道为依托、赞助商为主要资金来源、媒体转播为传播渠道。汽车运动产业链上的参与方为中汽摩联及各地汽摩协会、赛事运营商、赛车场、赞助商以及赛车队。
中汽摩联及各地汽摩协会是中国汽车运动的监管机构,获得其允许是运营赛事、运营赛车场、经营赛车队、赛车培训的前提条件。赛事运营商需要获取中汽摩联的许可,并向中汽摩联缴纳一定的商权费。
赛事运营商为有一定能力及经验的专业汽车赛事推广运营机构,主要的职责是推广某项赛事并且为赛事提供专业的赛道、训练比赛需要的设施、车队服务设施、媒体服务中心以及其它方面的综合服务。
赛车场运营商为比赛、汽车推广活动提供所用的赛道,并负责提供参赛车队工作和休息的安排服务、媒体宣传服务等方面的工作。
赛车队一般由专业的赛车、车手和负责车手以及赛车维护的工作人员组成。目前国际上多数参赛车队由各大汽车品牌厂商出资组建。国内多数车队由专人负责组建,资金方面通过商业赞助商获得,收入主要包括赞助收入、组织参赛收入、赛车改装收入、衍生品销售收入等。
赞助商通过购买赛事、赛道冠名权,车手服装、参赛赛车车身、赛道广告位置来进行品牌宣传和推广,通过汽车赛事的国际、国内影响力来推广自己产品的品牌。
由于汽车运动与汽车的天然联系,国内汽车运动的主要赞助商为汽车厂商、汽车零配件厂商,因此,汽车工业发展的快慢与赛车行业的发展休戚相关。2016 年中国自主品牌乘用车销量突破 1000 万辆,较 2015 年上涨 21%,占 2016年中国乘用车销量四成以上。与赛车市场的热度相比,中国自主品牌汽车厂商对于赛车运动大多持观望态度,即使有心栽柳,但由于缺乏技术支持及商业化运作经验,最后也只是昙花一现。
盈利能力略有下滑,力盛公开发行股票拟用于赛场建设与赛事推广
我国汽车产销量虽然为世界第一,但赛车运动的硬件设施、软件环境制约了行业的发展。产业缺乏成熟客户群体与盈利模式,从经济规模和观众数量来说,赛车还只是小众项目。赛车运动专业性强、进入壁垒较高,业务模式要求运营商前期投入大量资金,初始投入大,回收周期长;厂商和赞助商的赞助收入随车队成绩、媒体曝光率等因素增长的,推广业务往往需要在项目进行中垫付大量资金。这些都对行业内企业的资金实力提出了更高的要求,容易对企业形成资金瓶颈限制。
力盛赛车本次公开发行及发售新股及老股不超过 1580 万股人民币普通股,发行价格仍未明确。根据轻重缓急,本次融资分别用于天马赛车场建设(约需8436万)、赛事推广(约需1.28亿)与赛车培训(约需2376万)。若本次实际募集资金不能满足拟投资项目的资金需求,公司将通过自筹资金方式解决资金缺口。
从公司的财务数据看,力盛赛车营收与总资产有逐年上升的趋势,公司2015年营收达2.19亿,2016年上半年营收达5.73亿;净利润方面,公司2014年达到近三年峰值,2015年净利2500万,小幅下滑。因扩建赛场等因素的影响,固定资产比例增速高于流动资产。从现金流量来看,2015年公司的现金净增加额为负2700万,近三年来首次出现负值。
▼力盛赛车财务摘要(单位:万元)
在最新公布的2016年前半年数据中,公司净利与现金净流入等均出现负值。从行业收支规律来看,受制于季节天气、固定资产折旧等因素影响,国内赛车行业一季度营业收入较少,导致一季度毛利率较低,利润基本为负。随着四、五月份主要汽车赛事活动陆续进入赛季,二、三季度营业收入逐步增加。但由于项目执行周期较长,二、三季度大部分项目仍在执行过程中,符合收入确认条件的项目较少,导致二、三季度毛利率相对较低,半年报一般仍处于亏损状态。根据官方数据,公司预计 2016 年度营业收入2.33亿元,归属于母公司股东的净利润 2902.70 万元。
上市并非一帆风顺,监管密切关注力盛业绩下滑与重大客户依赖问题
首发过会意味着力盛赛车的获准上市已是大概率事件,但并非板上钉钉。按照证监会要求,公司仍需对一些业务与财务细节进行披露。
从业务层面来说,证监会关注公司第一大客户上海上汽大众汽车销售有限公司的销售金额大幅减少、上海大众斯柯达红牛车队停止运营的原因,公司与上海大众的业务合作是否可持续,对上海大众是否存在重大依赖。
从财务层面来看,证监会要求公司进一步说明:(1)公司2015年业绩下滑、2016年上半年亏损、2016年全年盈利上升的原因,并关心2017年是否存在业绩大幅下滑的风险;(2)公司赛事数量占比下降和应收账款增长的原因,2013年末、2014年末、2015年末和2016年1-6月,公司应收账款账面价值分别为4,565.98万元、7,042.87万元、7,683.86万元和3,851.22万元。应收账款账面价值占流动资产的比例分别为48.58%、49.22%、54.76%和28.94%。
从证监会的角度看,客户集中度较高使公司在未来可能面临重要客户流失风险。上海上汽大众汽车销售有限公司自2001年开始冠名公司赛车队,已经持续十余年,来自上海上汽大众汽车销售有限公司的销售收入2013年、2014年、2015年和2016年1-6月,占当期营业收入的比重分别为24.12%、20.08%、17.08%和11.04%。近四年来,公司前五大客户收入占当期营业收入的比重分别为45.89%、39.54%、35.06%和26.15%,客户集中度较高,如果重要客户流失将对公司业务产生较大影响。
赛车场作为一种专业性较强的体育场所,在后续经营过程,还需要按规定取得国际汽联或中汽摩联的持续认证。另外,公司虽然取得了中汽摩联的中国房车锦标赛、中国卡丁车锦标赛(含青少年)和华夏赛车大奖赛的商业推广权,有效期为十年或八年,但未来为取得该重要赛事的商业推广权所需支付的有偿使用费存在大幅上升的可能,商权费的大幅上升会增加公司的运营成本,影响公司的业绩。而且,商业推广权到期后,公司若不能继续获取这些重大赛事的商业推广权,会对公司的经营业绩产生不利影响。
注:本文所用图片非注明均来自网络
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