正在阅读:

如果不撕名牌了,《奔跑吧》能否冲破套路迎来新生?

扫一扫下载界面新闻APP

如果不撕名牌了,《奔跑吧》能否冲破套路迎来新生?

“去韩国化是必然的”,能做到保留R这个字母、减少撕名牌,已经很不容易了。”一位业内人士说。

文|说一

成也撕名牌,败也撕名牌,是时候趁机革新了。

因为众所周知的原因,新一季跑男也步《我是歌手》的后尘,更名为《奔跑吧》并已正式启动录制。除迪丽热巴代班baby这一热点之外,最引人关注的莫过于名义上是第五季《奔跑吧兄弟》的《奔跑吧》,如何彻底“去韩化”,进而自信走出自己的风格。

据悉,在杭州开录的新一季第一期,没有了撕名牌环节。且有未经证实的消息称:本季在游戏规则上发生巨大变化,最核心游戏撕名牌或将被拿下。

大家或许会问,没有了撕名牌,还是跑男吗?对大众来说,其核心标志就是撕名牌。然而,如果仅仅是固步于撕名牌本身,能否还能持续保持对观众的新鲜感和吸引力呢?濒临停播又起死回生的《Running Man》都无力挽救审美疲劳了,开启国产户外游戏真人秀先河的《奔跑吧兄弟》,自然也要在新一季出征之时,认真思考这个问题。

事实上,回望过去的四季节目,国产跑男一直在不断弱化撕名牌环节,却一直深陷于“游戏”的浅层玩法。不断下滑的豆瓣口碑,对比另外一档国民综艺《极限挑战》的9+高分,实在有些尴尬。如果不撕名牌了,《奔跑吧》能否冲破套路迎来新生?

有意识不只撕名牌

“买家秀”四季以来都试图颠覆“卖家秀”

在《Running Man》进入中国之前,这个节目已经在韩国做了整整四年,并且在全亚洲拥有大批忠实的粉丝。据悉,SBS最终从中国四家卫视中选择了浙江卫视作为合作伙伴。至今记得浙江卫视宣布打造《奔跑吧兄弟》的时候,在观众中有一句十分流行的调侃:“粉丝苦苦求放过,浙江卫视就是不放过。”

“买家秀”可以比“卖家秀”更好吗?原版粉丝多半都会用更加苛责的目光来看待舶来款。在前作成功的基础上实现递进式成长,其实是一个很难的过程。难度最大的就是如何平衡好传承和创新——如果一味的延续之前的风格和内容,必然会被大家诟病没有新意;但如果太过于创新,又可能会被观众说“跑男变味了”。

第一季的时候,原版游戏和自创游戏的比例五五开,“撕名牌”更是如影相随。“一些成功模式,都有自己的标志,比如中国达人秀里面的‘×’,中国好声音里的转椅,跑男中的撕名牌就相当于‘×’和转椅。”节目总导演分析道,“撕名牌是整个节目的精髓,一直在强化撕名牌这个概念,所以在做游戏的时候,大家身上也都是有名牌的,这个经典环节基本上每期都会有。”

从第三季开始,《奔跑吧兄弟》有意识摆脱原有的固定形式以及对“撕名牌”环节的依赖,进行全方位的创新和升级:观众可以看到与之前两三个游戏过后就撕名牌完全不同的路数,节目结构设计更灵活。比如第一期颠覆式的先撕名牌,而在“家族继承人”特辑中,更是舍弃了撕名牌这一环节,用“烧脑”的悬疑推理游戏决出胜负。

第四季节目中, 完全不撕名牌的“白板特工”和“十二生肖”,反而给大众留下了深刻的印象。尤其是“十二生肖”特辑,引入“侦探破案”元素,和后来诞生的《明星大侦探》异曲同工。“ 白板特工”则是幻化了在年轻人中大热的社交游戏“谁是卧底”。

虽是源自经典韩综模式,但观众们会发现:《奔跑吧兄弟》从游戏安排、道具制作、情节设置等各个环节也依然能看到很多本土化的痕迹。诸如白蛇传说、大上海穿越、西域通商、楚汉之争、葫芦娃、十二生肖、武侠等这些经典情节。

在总编剧王璐的理解中,“本土化就是让自己的受众可以产生共鸣。有共鸣的主题、游戏、城市(场景),是我们一直以来努力在做的。就像小朋友要先学会走路才可以跑,韩国的编剧系统已经建立了30年,中国的综艺编剧行业刚刚起步,确实会有一个成长的过程,这不仅仅是针对跑男这一档节目,而是对整个行业而言。”

可惜的是,这种创新永远没有迈出一个既有的圈子,那就是做游戏。从2017开年新一轮的综艺节目热度来看,文化节目的倔强反弹,正是长期以来泛娱乐综艺霸屏造就的疲劳使然。当“卖家秀”都难以为继了,留给“买家秀”的挑战不小。

永远跑来跑去

口碑下滑背后,

是一直被套路化的跑男

坦白来说, 观众给《奔跑吧兄弟》打出一季不如一季的低分,并不是制作团队本身不努力,而是门类繁多的质优户外综艺越来越多了。且不说后来居上的《极限挑战》、《极速前进》、《非凡搭档》、《咱们穿越吧》……这些高分综艺无不都是在娱乐价值之外,切中了又稳又准的社会价值。跑男呢?在很多人眼中,不过永远是一档跑来跑去的节目。

时间拉回到2014年,彼时风头无二的跑男,的确是开创了国产综艺的全新时代,至今都算得上是多个领域的开创者以及领先者。光鲜亮丽的明星用又狠又拼的姿态,从神坛拉到地面,撕起名牌来满地打滚。郑恺的一屁而红之所以称为爆点,就在于这一切完完全全刷新了大众的认知:哇塞,国产明星也这么敢玩?

如今,随便翻阅一下知乎以及豆瓣,拿“笨熊”和“鸡条”做对比的帖子实在太多。而且,“鸡条”以压倒性的口碑优势完胜“笨熊”。

网友经典评论如下:

“笨熊的各位很放得开,但游戏太单一无聊,不是指压板就是撕名牌,看多了也会腻,而鸡条完全不按套路走,每次都能给观众带来不一样的感官体验。每次遇到很难的游戏时,笨熊的MC都会大呼“这太难了”“根本做不到啊”;而男人帮的反应,要么是在规则里找漏洞另辟蹊径,要么是干脆甩手走人自己玩去,有时甚至还会下套坑节目组。有人说综艺就是带着脚链跳舞,那么笨熊就是带着脚链跳着优美的芭蕾,而鸡条则是甩了脚链四处乱蹦哒。芭蕾固然好看,但看多了也会烦。而乱蹦哒则不会,因为你永远不知道,下一次他们会怎么蹦。”

“笨熊每季都有的滚泥潭、飞椅什么的重复节目设置,容易产生审美疲劳;鸡条导演则追求“绝不重复自己”,插自己的flag,做自己的bigger,挑战自己创造力的极限,才会看到每期不一样的节目内容。保持新鲜,不仅是女人对男人,也是节目对观众的吸引力。再抛开这些不说,至少鸡条是切切实实的践行了毛主席语录:艺术要从人民中来,到群众中去。”

换而言之,《奔跑吧兄弟》的问题在于丧失了最初明星素人化的新鲜劲儿之后,困顿于游戏化的套路里无法自拔,甚至为了精彩度,设计感和表演性都显得过强。第四季还撕进了博物馆,成为饱受质疑的一大败笔。

网友评论《奔跑吧兄弟》撕进博物馆

有意思有意义从来不是一句空话,“有意义”也不光是一句“We Are 伐木累”就足以支撑的,如何继续“搞事情”,《奔跑吧》需要多一些冲破自我的决心和勇气了。

结语:

“去韩国化是必然的”,能做到保留R这个字母、减少撕名牌,已经很不容易了。”一位业内人士说。

据悉,本季《奔跑吧》的总导演由第四季总导演之一的姚译添担任,后期制作团队也开创全新合作模式,即将由三家中国后期公司联合操刀。

参照依旧现象级的《歌手》,被动创新之后精彩依旧不改。除口碑继续颓势之外,收视在第四季也已呈现衰退的《奔跑吧兄弟》,能否就此大胆革新迎来新生,值得期待。

本文为转载内容,授权事宜请联系原著作权人。

评论

暂无评论哦,快来评价一下吧!

下载界面新闻

微信公众号

微博

如果不撕名牌了,《奔跑吧》能否冲破套路迎来新生?

“去韩国化是必然的”,能做到保留R这个字母、减少撕名牌,已经很不容易了。”一位业内人士说。

文|说一

成也撕名牌,败也撕名牌,是时候趁机革新了。

因为众所周知的原因,新一季跑男也步《我是歌手》的后尘,更名为《奔跑吧》并已正式启动录制。除迪丽热巴代班baby这一热点之外,最引人关注的莫过于名义上是第五季《奔跑吧兄弟》的《奔跑吧》,如何彻底“去韩化”,进而自信走出自己的风格。

据悉,在杭州开录的新一季第一期,没有了撕名牌环节。且有未经证实的消息称:本季在游戏规则上发生巨大变化,最核心游戏撕名牌或将被拿下。

大家或许会问,没有了撕名牌,还是跑男吗?对大众来说,其核心标志就是撕名牌。然而,如果仅仅是固步于撕名牌本身,能否还能持续保持对观众的新鲜感和吸引力呢?濒临停播又起死回生的《Running Man》都无力挽救审美疲劳了,开启国产户外游戏真人秀先河的《奔跑吧兄弟》,自然也要在新一季出征之时,认真思考这个问题。

事实上,回望过去的四季节目,国产跑男一直在不断弱化撕名牌环节,却一直深陷于“游戏”的浅层玩法。不断下滑的豆瓣口碑,对比另外一档国民综艺《极限挑战》的9+高分,实在有些尴尬。如果不撕名牌了,《奔跑吧》能否冲破套路迎来新生?

有意识不只撕名牌

“买家秀”四季以来都试图颠覆“卖家秀”

在《Running Man》进入中国之前,这个节目已经在韩国做了整整四年,并且在全亚洲拥有大批忠实的粉丝。据悉,SBS最终从中国四家卫视中选择了浙江卫视作为合作伙伴。至今记得浙江卫视宣布打造《奔跑吧兄弟》的时候,在观众中有一句十分流行的调侃:“粉丝苦苦求放过,浙江卫视就是不放过。”

“买家秀”可以比“卖家秀”更好吗?原版粉丝多半都会用更加苛责的目光来看待舶来款。在前作成功的基础上实现递进式成长,其实是一个很难的过程。难度最大的就是如何平衡好传承和创新——如果一味的延续之前的风格和内容,必然会被大家诟病没有新意;但如果太过于创新,又可能会被观众说“跑男变味了”。

第一季的时候,原版游戏和自创游戏的比例五五开,“撕名牌”更是如影相随。“一些成功模式,都有自己的标志,比如中国达人秀里面的‘×’,中国好声音里的转椅,跑男中的撕名牌就相当于‘×’和转椅。”节目总导演分析道,“撕名牌是整个节目的精髓,一直在强化撕名牌这个概念,所以在做游戏的时候,大家身上也都是有名牌的,这个经典环节基本上每期都会有。”

从第三季开始,《奔跑吧兄弟》有意识摆脱原有的固定形式以及对“撕名牌”环节的依赖,进行全方位的创新和升级:观众可以看到与之前两三个游戏过后就撕名牌完全不同的路数,节目结构设计更灵活。比如第一期颠覆式的先撕名牌,而在“家族继承人”特辑中,更是舍弃了撕名牌这一环节,用“烧脑”的悬疑推理游戏决出胜负。

第四季节目中, 完全不撕名牌的“白板特工”和“十二生肖”,反而给大众留下了深刻的印象。尤其是“十二生肖”特辑,引入“侦探破案”元素,和后来诞生的《明星大侦探》异曲同工。“ 白板特工”则是幻化了在年轻人中大热的社交游戏“谁是卧底”。

虽是源自经典韩综模式,但观众们会发现:《奔跑吧兄弟》从游戏安排、道具制作、情节设置等各个环节也依然能看到很多本土化的痕迹。诸如白蛇传说、大上海穿越、西域通商、楚汉之争、葫芦娃、十二生肖、武侠等这些经典情节。

在总编剧王璐的理解中,“本土化就是让自己的受众可以产生共鸣。有共鸣的主题、游戏、城市(场景),是我们一直以来努力在做的。就像小朋友要先学会走路才可以跑,韩国的编剧系统已经建立了30年,中国的综艺编剧行业刚刚起步,确实会有一个成长的过程,这不仅仅是针对跑男这一档节目,而是对整个行业而言。”

可惜的是,这种创新永远没有迈出一个既有的圈子,那就是做游戏。从2017开年新一轮的综艺节目热度来看,文化节目的倔强反弹,正是长期以来泛娱乐综艺霸屏造就的疲劳使然。当“卖家秀”都难以为继了,留给“买家秀”的挑战不小。

永远跑来跑去

口碑下滑背后,

是一直被套路化的跑男

坦白来说, 观众给《奔跑吧兄弟》打出一季不如一季的低分,并不是制作团队本身不努力,而是门类繁多的质优户外综艺越来越多了。且不说后来居上的《极限挑战》、《极速前进》、《非凡搭档》、《咱们穿越吧》……这些高分综艺无不都是在娱乐价值之外,切中了又稳又准的社会价值。跑男呢?在很多人眼中,不过永远是一档跑来跑去的节目。

时间拉回到2014年,彼时风头无二的跑男,的确是开创了国产综艺的全新时代,至今都算得上是多个领域的开创者以及领先者。光鲜亮丽的明星用又狠又拼的姿态,从神坛拉到地面,撕起名牌来满地打滚。郑恺的一屁而红之所以称为爆点,就在于这一切完完全全刷新了大众的认知:哇塞,国产明星也这么敢玩?

如今,随便翻阅一下知乎以及豆瓣,拿“笨熊”和“鸡条”做对比的帖子实在太多。而且,“鸡条”以压倒性的口碑优势完胜“笨熊”。

网友经典评论如下:

“笨熊的各位很放得开,但游戏太单一无聊,不是指压板就是撕名牌,看多了也会腻,而鸡条完全不按套路走,每次都能给观众带来不一样的感官体验。每次遇到很难的游戏时,笨熊的MC都会大呼“这太难了”“根本做不到啊”;而男人帮的反应,要么是在规则里找漏洞另辟蹊径,要么是干脆甩手走人自己玩去,有时甚至还会下套坑节目组。有人说综艺就是带着脚链跳舞,那么笨熊就是带着脚链跳着优美的芭蕾,而鸡条则是甩了脚链四处乱蹦哒。芭蕾固然好看,但看多了也会烦。而乱蹦哒则不会,因为你永远不知道,下一次他们会怎么蹦。”

“笨熊每季都有的滚泥潭、飞椅什么的重复节目设置,容易产生审美疲劳;鸡条导演则追求“绝不重复自己”,插自己的flag,做自己的bigger,挑战自己创造力的极限,才会看到每期不一样的节目内容。保持新鲜,不仅是女人对男人,也是节目对观众的吸引力。再抛开这些不说,至少鸡条是切切实实的践行了毛主席语录:艺术要从人民中来,到群众中去。”

换而言之,《奔跑吧兄弟》的问题在于丧失了最初明星素人化的新鲜劲儿之后,困顿于游戏化的套路里无法自拔,甚至为了精彩度,设计感和表演性都显得过强。第四季还撕进了博物馆,成为饱受质疑的一大败笔。

网友评论《奔跑吧兄弟》撕进博物馆

有意思有意义从来不是一句空话,“有意义”也不光是一句“We Are 伐木累”就足以支撑的,如何继续“搞事情”,《奔跑吧》需要多一些冲破自我的决心和勇气了。

结语:

“去韩国化是必然的”,能做到保留R这个字母、减少撕名牌,已经很不容易了。”一位业内人士说。

据悉,本季《奔跑吧》的总导演由第四季总导演之一的姚译添担任,后期制作团队也开创全新合作模式,即将由三家中国后期公司联合操刀。

参照依旧现象级的《歌手》,被动创新之后精彩依旧不改。除口碑继续颓势之外,收视在第四季也已呈现衰退的《奔跑吧兄弟》,能否就此大胆革新迎来新生,值得期待。

本文为转载内容,授权事宜请联系原著作权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