正在阅读:

刘瑞祯:中国人工智能发展可实现弯道超车

扫一扫下载界面新闻APP

刘瑞祯:中国人工智能发展可实现弯道超车

人工智能理论研究,中国走在世界前列,与美国并驾齐驱。“但中国制造业本身面临大而不强的问题,使得中国跟日本和德国至少拉开了20年的差距。”

“刘瑞祯相信,通过对算法的创新、技术的演进和数据的积累等硬性条件方面持续加大力度,未来中国人工智能产业发展前景光明。

在那场人机大战中,AlphaGo以胜利者姿态告诉世人,人工智能真的来了。人工智能来了,那么中国准备好了吗?

上海中科智谷人工智能工业研究院院长刘瑞祯以“三分天下”的判断认为,当下人工智能创新和创业的热点主要集中在美国、欧洲和日本、中国四个区域。

值得骄傲的是,人工智能理论研究,中国走在世界前列,与美国并驾齐驱。“但中国制造业本身面临大而不强的问题,使得中国跟日本和德国至少拉开了20年的差距。”他说道。

当然,这并不意味着中国无法实现突破。人工智能本身的发展将带来新的技术革命。刘瑞祯的研判是,在可以预见的未来几十年中,人工智能有望帮助中国在新一轮技术创新大潮中后来居上,实现弯道超车,正如当年第一次工业革命中独领风骚的英国和第二次工业革命中借助电气化力量迅速崛起的德国和美国一样。

对于中国而言,有一种可行的办法是借助在理论研究领域的先进性对中国工业体系建设进行拉动,用理论指导实践。“这样,中国的制造业水平有可能在十年左右的时间内提高到和日本、德国同等的水平。”刘瑞祯说道。

1人工智能的中国特色

关于“人工智能毁灭人类”的论断似乎还是有些夸张。如何正确认识人工智能之于人类自身的意义,有必要正视当下人工智能的发展势头。

不管怎么样,人工智能正迅速从实验室走向现实,未来无疑将成为主流,成为新的价值高地。数据里早已有着昭示,就中国方面而言,按照市场调查公司预测,中国人工智能市场规模在2020年有望达到91亿元人民币。

事实上,人工智能在中国的地位已在不断提高。正在实施的“中国制造2025”、“互联网+”计划中已经明确,人工智能为形成新产业模式的11个重点发展领域之一,它已经上升到国家战略层面的高度。

在刘瑞祯看来,同任何一个新技术一样,人工智能的发展未来也将呈螺旋式上升。当下人工智能的发展劲头相当于早晨六七点钟的太阳,朝气蓬勃。

中国人工智能产业发展包含了基础技术、人工智能技术和人工智能应用三大方面。其中,基础技术主要依赖于云计算技术和大数据技术。

“算法是人工智能的核心,也将会是未来行业最大的竞争门槛。”刘瑞祯表示。不过,目前国内在算法上依旧缺乏自主创新。

重要的助推力之一是大数据。人工智能本身存在的价值就是从庞大、复杂、无序的个体数据中发现更为本质、更能解释世界的规律,并复合多个规律共同作用以解决问题。现阶段,制约人工智能领域很多重大突破的关键并非算法本身不够先进,而是缺乏高质量的数据集。

事实上,在人工智能技术维度上,需要依靠的机器学习、模式识别和人机交互三种主要技术,都离不开大数据的基础。

刘瑞祯相信,通过对算法的创新、技术的演进和数据的积累等硬性条件方面持续加大力度,未来中国人工智能产业发展前景光明。

目前,人工智能应用涵盖了计算机视觉、语音识别和语言技术处理三大领域。就中国而言,令刘瑞祯印象深刻的企业包含百度、阿里巴巴、科大讯飞等,特别是在语音识别领域,以科大讯飞为代表的企业更是能和全球竞争对手分庭抗礼。

这只是一个方面,人工智能本身也正在从专有人工智能向通用人工智能发展过渡的发展趋势。现在,人工智能并不仅仅局限于模仿人的行为结果,更是拓展到了“泛智能”应用。

2更进一步的发展

学界和业界的聚焦在于机器人、语言识别、图像识别等;对于创业者和投资者而言,关心的则是从哪些行业或者应用切入,能够获得第一桶金。在刘瑞祯看来,行业本身刚刚起步需要沉淀,这是一件不能操之过急的事情。

值得可喜的是,目前在中国的人工智能产业链中,以BAT为代表的传统巨头和以科大讯飞这样细分领域的龙头,构成了国内人工领域行业的第一梯队。比如以技术驱动的应用型生态自我标榜的百度,它已在图像识别、图像搜索、语音识别、自然语言处理、智能语义、机器翻译和精准广告等方面取得了较大的进展,此外,凭借搜索引擎发家的它更是拥有强大的数据获取和挖掘的能力,并得以在医疗、交通等多领域发布多款应用型产品。

刘瑞祯认为,不过对于中国人工智能发展而言,要走的道路还有很多。

首先,政府在政策上的实质性支持必不可少。他的建议是,应该加大对人工智能基础研究的支持力度,相关部门应该予以更大力度的经费支持。为了调动人工智能参与者的热情,必要的政策补贴必不可少。

此外,人工智能产业的发展还需要加强与企业间的合作,鼓励科研人员和单位与企业之间建立起长期的合作机制。事实上,在国外,不少人工智能的顶级企业都已在不同纬度上开放了自己的人工智能系统,中国的企业亦可如此。这样更能促使更多新鲜的血液融入到人工智能相关领域的研发。

“要做的还有很多,任何的进步都离不开产业链条上各个环节的配合。“刘瑞祯说道。

本文为转载内容,授权事宜请联系原著作权人。

评论

暂无评论哦,快来评价一下吧!

下载界面新闻

微信公众号

微博

刘瑞祯:中国人工智能发展可实现弯道超车

人工智能理论研究,中国走在世界前列,与美国并驾齐驱。“但中国制造业本身面临大而不强的问题,使得中国跟日本和德国至少拉开了20年的差距。”

“刘瑞祯相信,通过对算法的创新、技术的演进和数据的积累等硬性条件方面持续加大力度,未来中国人工智能产业发展前景光明。

在那场人机大战中,AlphaGo以胜利者姿态告诉世人,人工智能真的来了。人工智能来了,那么中国准备好了吗?

上海中科智谷人工智能工业研究院院长刘瑞祯以“三分天下”的判断认为,当下人工智能创新和创业的热点主要集中在美国、欧洲和日本、中国四个区域。

值得骄傲的是,人工智能理论研究,中国走在世界前列,与美国并驾齐驱。“但中国制造业本身面临大而不强的问题,使得中国跟日本和德国至少拉开了20年的差距。”他说道。

当然,这并不意味着中国无法实现突破。人工智能本身的发展将带来新的技术革命。刘瑞祯的研判是,在可以预见的未来几十年中,人工智能有望帮助中国在新一轮技术创新大潮中后来居上,实现弯道超车,正如当年第一次工业革命中独领风骚的英国和第二次工业革命中借助电气化力量迅速崛起的德国和美国一样。

对于中国而言,有一种可行的办法是借助在理论研究领域的先进性对中国工业体系建设进行拉动,用理论指导实践。“这样,中国的制造业水平有可能在十年左右的时间内提高到和日本、德国同等的水平。”刘瑞祯说道。

1人工智能的中国特色

关于“人工智能毁灭人类”的论断似乎还是有些夸张。如何正确认识人工智能之于人类自身的意义,有必要正视当下人工智能的发展势头。

不管怎么样,人工智能正迅速从实验室走向现实,未来无疑将成为主流,成为新的价值高地。数据里早已有着昭示,就中国方面而言,按照市场调查公司预测,中国人工智能市场规模在2020年有望达到91亿元人民币。

事实上,人工智能在中国的地位已在不断提高。正在实施的“中国制造2025”、“互联网+”计划中已经明确,人工智能为形成新产业模式的11个重点发展领域之一,它已经上升到国家战略层面的高度。

在刘瑞祯看来,同任何一个新技术一样,人工智能的发展未来也将呈螺旋式上升。当下人工智能的发展劲头相当于早晨六七点钟的太阳,朝气蓬勃。

中国人工智能产业发展包含了基础技术、人工智能技术和人工智能应用三大方面。其中,基础技术主要依赖于云计算技术和大数据技术。

“算法是人工智能的核心,也将会是未来行业最大的竞争门槛。”刘瑞祯表示。不过,目前国内在算法上依旧缺乏自主创新。

重要的助推力之一是大数据。人工智能本身存在的价值就是从庞大、复杂、无序的个体数据中发现更为本质、更能解释世界的规律,并复合多个规律共同作用以解决问题。现阶段,制约人工智能领域很多重大突破的关键并非算法本身不够先进,而是缺乏高质量的数据集。

事实上,在人工智能技术维度上,需要依靠的机器学习、模式识别和人机交互三种主要技术,都离不开大数据的基础。

刘瑞祯相信,通过对算法的创新、技术的演进和数据的积累等硬性条件方面持续加大力度,未来中国人工智能产业发展前景光明。

目前,人工智能应用涵盖了计算机视觉、语音识别和语言技术处理三大领域。就中国而言,令刘瑞祯印象深刻的企业包含百度、阿里巴巴、科大讯飞等,特别是在语音识别领域,以科大讯飞为代表的企业更是能和全球竞争对手分庭抗礼。

这只是一个方面,人工智能本身也正在从专有人工智能向通用人工智能发展过渡的发展趋势。现在,人工智能并不仅仅局限于模仿人的行为结果,更是拓展到了“泛智能”应用。

2更进一步的发展

学界和业界的聚焦在于机器人、语言识别、图像识别等;对于创业者和投资者而言,关心的则是从哪些行业或者应用切入,能够获得第一桶金。在刘瑞祯看来,行业本身刚刚起步需要沉淀,这是一件不能操之过急的事情。

值得可喜的是,目前在中国的人工智能产业链中,以BAT为代表的传统巨头和以科大讯飞这样细分领域的龙头,构成了国内人工领域行业的第一梯队。比如以技术驱动的应用型生态自我标榜的百度,它已在图像识别、图像搜索、语音识别、自然语言处理、智能语义、机器翻译和精准广告等方面取得了较大的进展,此外,凭借搜索引擎发家的它更是拥有强大的数据获取和挖掘的能力,并得以在医疗、交通等多领域发布多款应用型产品。

刘瑞祯认为,不过对于中国人工智能发展而言,要走的道路还有很多。

首先,政府在政策上的实质性支持必不可少。他的建议是,应该加大对人工智能基础研究的支持力度,相关部门应该予以更大力度的经费支持。为了调动人工智能参与者的热情,必要的政策补贴必不可少。

此外,人工智能产业的发展还需要加强与企业间的合作,鼓励科研人员和单位与企业之间建立起长期的合作机制。事实上,在国外,不少人工智能的顶级企业都已在不同纬度上开放了自己的人工智能系统,中国的企业亦可如此。这样更能促使更多新鲜的血液融入到人工智能相关领域的研发。

“要做的还有很多,任何的进步都离不开产业链条上各个环节的配合。“刘瑞祯说道。

本文为转载内容,授权事宜请联系原著作权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