韩国汽车在中国正遭遇前所未有的“寒流”。而中韩关系袭来一阵阵寒意,且无回暖迹象,给韩系车的前景,更是蒙上了一层阴影。
一股寒流,令韩国汽车在中国渡过了几年短暂而美好的“蜜月期”后,加倍感到秋风萧瑟之意。如果说数字最能反映问题,那么我们先来看两组数据:
1
中国汽车工业协会公布数据显示,2016年上半年,韩系乘用车在中国销售80.8万辆,占乘用车总销量的2.74%。三年前(2013年),韩系车在华市场份额曾创纪录的达到8.8%。
2
悦达投资(SH600805)日前公布其财报显示,今年上半年东风悦达起亚销售汽车28.55万辆,同比下滑5.8%;同期合资公司净利润仅为4亿元,同比锐减64%,但在2013年同期,该数字为20.6亿。
这直接导致严重依赖合资公司的悦达投资,上半年净利润同比下跌71.2%。悦达投资,拥有东风悦达起亚合资公司25%的股份。去年,北京汽车(HK1958)也发布公告,因北京现代促销和产品销售结构变化,导致其投资收益大幅下滑26.7%。
因此,不论从微观环境,还是宏观角度,无不显示韩系车在中国正遭遇一场“寒流”。而中韩关系袭来一阵阵寒意,且无转好迹象,给韩系车的前景,更是蒙上了一层不确定的阴影。
那么,在中国汽车市场回暖之际,韩系车为何会迅速陨落?这背后更深层次的原因是什么?韩国汽车在中国将走向何方?
上挤下压,韩系车夹缝生存
首先,韩系车快速下滑有以下几点外部客观因素:
1、中国汽车行业已经处在经济下行压力加大,汽车市场增速放缓的大背景下,与加入WTO后的“黄金十年”截然不同;
2、日系车快速增长,在“钓鱼岛”事件后,日系车市场份额从22%骤降至9%,但今年上半年已恢复到15.4%,丰田、本田和日产接连推出新车,对韩系车造成冲击;
3、中国自主品牌快速在SUV和MPV布局,并受到市场认可,令韩系车受到挤压。尤其是后两点,对韩系车造成了直接打击;
中国自主品牌推出的SUV产品,分流了部分可能购买合资品牌中级轿车的需求,而现代、起亚恰恰在中级轿车市场密集布局。
巧合的是,东风悦达起亚净利润大幅减少的主要原因就包括:占销售总额比例较大的K3、K2毛利率低,以及推出各种促销补贴政策,折扣折让率上升。同属一个集团的现代品牌应该面临相似状况。
如果不是去年年底中国政府出台小排量购置税减半政策,韩系中级车可能将遭受灭顶之灾。因此,中级车对韩系车来说,可谓成也萧何,败也萧何。
“外貌协会”风光不再
所以,就像韩国发达的整容产业一样,韩系车企只能将目光锁定在外型设计——人们的视觉感官上,来改变品牌形象。俗话说,好印象是成功的一半。但是更重要的一半,韩国汽车业难以补齐。
于是起亚挖来了前奥迪设计师彼得·希瑞尔,经过三年蛰伏,外观的焕然一新,把起亚推向巅峰。同期,现代“流体雕塑”也吸引了不少中国人的喜爱。
不过,韩系品牌并未趁机将这一有利因素转化为品牌提升,而是简单的作为销售卖点。可外观这种主观的感觉,是没有保质期的。
正如“量产”韩国美女们也会让人审美疲劳。当中国自主品牌、日系品牌和美系品牌都在设计上进行革新,“高颜值”的韩系车自然会丧失优势。
小编觉得,现在起亚的KX5、KX3颜值出现了“倒退”。从其市场表现来看,即便是在大力促销的情况下,其销量数据也并不乐观,两款车型前7个月平均销量都在5000辆左右。7月份KX5销量仅为2455辆。
与此同时,B级车市场的昙花一现,不得不让现代、起亚整体产品线不断打破价格底线,去与更强大的德系和日系品牌,以及后来居上的中国汽车品牌竞争。旨在提升两品牌中高级车的“D+S”战略,名义上看似成功,但实则大打折扣。
值得注意的是,中国品牌吉利推出的B级车博瑞,去年7月销量超过3400辆,几乎是K5和索纳塔之和。广汽传祺GS4和H6则在SUV领域成为韩系车最为强劲的对手。
举这个例子,是因为小编想从侧面表明中国品牌快速崛起对韩系车意味着什么。正如8月初,韩国媒体《朝鲜日报》报道,中国汽车业崛起让韩国汽车越来越没有立足之地,言外之意表现出对中国汽车崛起的担忧和忌惮。
两种内斗,消耗韩系车“内功”
过去,起亚、现代不仅仅要面对同宗同源的左右手竞争,如今现代品牌还要面对合资公司中方母公司的压力。
众所周知,从前在车型、技术、价格和销售策略上,两个韩系品牌定位重叠,难以像南北大众、丰田通过品牌力和营销策略做出区隔。经常出现一款车上市,与该车同源的另一款车紧跟着以相差无几的价格上市。反映到销量上,就是前一款车销量很快被另外一个品牌的“同款”产品分走,从K5与索纳塔,到K3与朗动······陷入恶性循环。
而今,北汽集团为了发展自主,加大了对北京汽车资源和人才投入。支撑北汽集团的北京现代自然成为某种程度上需要“献血”的对象。
颇为讽刺的是,在一向避讳重名的中国,X25、X35等车型的命名,与北京现代ix25、ix35仅差一个小写字母“i”。且不说产品已经是重叠,价格仅为合资公司的三分之二,连“名誉权”都要学习借鉴。
这就像老虎师从猫,要把猫保命的最后一招也学到手。真是“教会徒弟累死师傅”。
“萨德”或让韩系车进入冰河世纪
更雪上加霜的是,美国“萨德”反导系统入韩,对东北亚国家的战略安全构成了威胁,并引发了包括中国在内等其他国家的强烈反对,极大地损害了中韩关系。政治军事与经济商业向来是不可分割的,也非常可能导致中国盛行的“韩流”降温成为“寒流”。
值得注意的是,“韩流”附加值很大。据韩国统计,每100美元文化产业输出,就会有412美元的产业拉动,韩国有52%的企业销售额,都受到韩流走红的影响,包括:汽车和电子产品。
数据显示,2015年现代汽车集团销售约802万辆汽车,其中20%在中国市场。
现在,韩系车极可能受到这一因素的影响。中韩关系已经成为悬在韩系车企头上最危险的悬顶之剑,并且随时可能落下。2012年,中日钓鱼岛争端曾令较强的日系车企在中国发展停滞倒退。可想而知,本就在华遭遇“寒流”的韩系车,在中国可能会进入冰河世纪。
如果想令局面有所缓和,韩国总统朴槿惠应该借即将举行的G20峰会,对中国释放善意信号,扭转正在转冷的中韩关系。
对于韩系车在中国将走向何方,小编认为,不仅仅是在中国,在全球范围,韩国车企都必须接受和适应中国自主品牌的崛起和正面竞争。这,是一个不可逆的现实。
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