有一个在北京工作的女白领,看到退休在家的母亲没什么事做而无精打采,就建议她做手工包玩,没想到反而成就了一个年入70万的好生意。
付崧是一位太原女孩,清华大学毕业后在北京工作,2011年回山西探亲时,她发现刚刚退休赋闲在家的母亲整个人都变得没精打采,除了做家务就是闷闷不乐地睡大觉。
付崧的母亲付玉兰,是上世纪70年代的“老牌大学生”,曾在山西汽车制造厂从事设计工作,后来经历了下岗,为持家开过裁缝店,当过洗碗工。
付崧参加工作后,就不让花甲之年的妈妈再去辛苦打工了,但没想到闲不下来的母亲反而更不适应。
付崧就给母亲出主意,可以找点事做,比如把家里的旧衣服拆下来缝制成拼花包,既实用又可当工艺品。
付玉兰听从了女儿的建议,模仿杂志上介绍的韩国最流行的款式,花一个星期的工夫为女儿做了一个拼花的手提包。
找到事做的付玉兰一发不可收,没事就到网站看流行包的图样,揣摩学习,这样她会做的包式样越来越多,工艺也越发精致。
一个偶然的机会,付崧的一个女同事听说的她妈妈是手工包达人,就主动寻上门来,想让她帮忙做一个手工皮包。
这是一款欧式复古风的限量版真皮手工包,售价高达1.7万元,付崧的同事就想让付阿姨帮自己“复制”一款。
付崧帮母亲绘制了设计图,然后买来皮料、轮廓刀、裁线刀、锤子、镊子等专业制包工具交给母亲,鼓励母亲尝试一下。
结果七八天后,一款形神兼备的欧式大牌手工女包就出炉了,连拉链都与正品一模一样,只是少了个压制的印花Logo,付崧的同事特别喜欢,执意塞给付玉兰2000元辛苦费。
这次经历让付崧有了创业的念头,当时她母亲正在北京给她带孩子,但老家年过八旬的姥姥也需要人照顾,母亲很快要回去,付崧上班没法照顾孩子,她就考虑辞职和母亲一起开个手工包作坊,她在北京负责设计,在家里还能照顾孩子,母亲在家乡负责制作,还能找街坊邻居帮忙一起制作。
于是母女俩就携手踏上了创业之路,付崧在北京一边照顾孩子,一边设计图纸,并找高档原材料厂的真皮原料和印花机、压印机等各种加工设备给母亲。
付玉兰在老家一边照顾老母亲,一边找来村民按照女儿的设计图加工皮包,还找到侄女付倩负责网上销售,从天猫、淘宝网店到微店一应俱全。
母女俩不断进行设计创新,在包包佩饰上加入了流苏、珍珠串、镀金玫瑰等,随着手工包样式日渐繁多,生意也越发红火。
此外她们还为顾客进行个性定制,不少顾客都想为自己的包包亲手绘制图案,设计签名Logo等,她们向顾客保证未经设计者许可,绝不为他人做第二件。
随着生意越做越大,付崧注册了手工包商标,并为自己亲手设计的几百款包包申请了专利。
去年秋天,母女俩联手设计的一款“民国文艺范儿”女包,还在芬兰国际皮具创意设计大赛上夺得了银奖。
随着在定制圈内名气越来越大,母女俩也开始接到一些来自美国、加拿大、新加坡等地的海外订单,她们的收入也从每年三四十万元,一路飙升至七八十万元。
2016年1月中旬,付崧带着几十款时尚手工包参加香港皮艺博览会,让她惊喜的是,这些由她在北京“远程”设计,再由六旬妈妈带领一帮山西乡亲们纯手工制作的皮艺包包,短短两天就被抢购一空,她还在会展上与中外客商签订了60多万元订单。
这对母女无心插柳的创业过程中有不少值得创业者们学习和借鉴的地方。
她们一个设计,一个制作,通过互联网远程合作,把村里老人的针线手工艺与时尚的现代设计相结合,打造出深受消费者追捧的手工包,也在创业路上取得了不错的成绩。
我一直看好手工皮具方面的创业机会,以前也在富日记公众号里写过这方面的文章,手提包只是手工皮具的一种,还有各种皮具的小物件,比如卡包、钱包、都很受欢迎。
我现在用的卡包就是英国一家博物馆的个性礼品,可以装公交卡或银行卡,非常精致。
未来付崧母女还可以开拓其他皮具品类,接受公司团队的定制,或者开办皮具课程,组织皮具制作体验活动等,她们的事业才刚刚起步。
对手工皮具感兴趣的创业者,也可以多关注这个行业,市场空间很大,只要你喜欢并用心,就是非常不错的创业方向。
本文由微信公众号富日记(furiji)原创,如转载请标明!
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