正在阅读:

一漆盒成,剁手古今

扫一扫下载界面新闻APP

一漆盒成,剁手古今

《尖阳业笔》中记载:隆庆年间,平沙黄成,崛起新安,所制剔红一盒,价三千文。当时的三千文相当于普通雇佣工人半年的工资。

明朝人如何炫富

1、“哎呦耶!你知道吗?我今天终于抢到了一个黄大成大师做的果盒耶!我排号排了三年。哈哈哈哈哈!”仰天大笑

2、“你知道吗?这个是我家官人送给我的礼物,黄大成大师今年新出的紫檀百宝嵌喜上眉梢方盒。我都说不买了,浪费钱!他偏说这个比较配我的气质!。”手持丝巾掩嘴,低眉吟笑。

3、“杜兄,你不是认识黄大成大师家的小儿子吗?听说黄大师下个月出新品了,怡月楼的十娘说除非送她一个新款螺钿小关盒,她才见。杜兄一定要帮我啊!”坐地面谄媚的紧紧抱着大腿不放。

4、“爹,孩儿非翠娘不娶。您一定要帮孩儿去提亲!彩礼一定要有两个黄大成大师的剔犀云纹圆盒,还有一个款彩百鸟朝凤大屏风。要不然翠娘觉得孩儿不爱她。”发嗲的在老爹背后说,一边轻轻捶着老爹肩膀。

5、“什么?你去买了个黄大成大师的剔红山水纹果盒。你这败家娘们,老子辛辛苦苦半年的工资,一下子就被你败了!这日子没法过了。”失声痛哭,宝宝心里在滴血。

神秘的黄大成

《尖阳业笔》中记载:隆庆年间,平沙黄成,崛起新安,所制剔红一盒,价三千文。当时的三千文相当于普通雇佣工人半年的工资。

明朝高濂:穆宗时,新安黄平沙,造剔红可比果园厂(当时政府特供单位),花果人物之妙,刀法圆滑清朗。

对于现代的人来说,这是一个陌生而遥远的名字。但是在明朝隆庆年间可是声名远扬的人物,一时无双的大师。虽然只是找到了这么少许的文字,但我们还是能看到当时的人对他的推崇。黄大成偶尔的制作学习前人和国外的作品,要在落款处特别注明黄大成仿制,坚决不拿去骗人说是古董。果然和其他的妖艳贱货不一样,有态度,有追求。

不按套路出牌的黄大成

如果是很多出名的传统大师,一般都是将自己的独门秘笈留着,传给自己的子孙后代。师傅口授,尽量不让人偷师。黄大成偏不,看不起那些将自己的技艺保留,不传出去。所以将自己毕生所学的技艺,编撰成书。再过了几十年书籍流传到杨明的手上,他将原书的每一条都增加了备注,希望能让更多的人看懂。

黄大成提出的制作理念

三法:(一定要用心去做事)

1、巧法造化:天地和同万物生,手心应得百工就;

2、质则人身:骨肉皮筋巧作神,瘦肥美丑文为眼;

3、文象阴阳:定位自然成凸凹,生成天质见玄黄。

二戒:(一切耍小聪明的都要不得)

1、淫巧荡心:过奇擅艳,失真亡实;

2、行滥夺目:其百工之同戒而漆工尤须严矣。

四失:(一切不以市场经济为考验的都是耍流氓)

1、制度不中:不鬻市;

2、工过不改:是谓过;

3、器成不省:不忠乎;

4、倦懒不力:不可雕。

三病:(就是看不起你们这些粗制滥造的,还死守这几亩田地,让我来好好教教会大家)

1、独巧不传:国工守累世,俗匠擅一时;

2、巧趣不惯:如巧拙造车,以男女同席;

3、文彩不适:貂狗何相续,紫朱岂共宜。

六十四过:(这些就是黄大成积累的经验,全部都是干货啊!如果换成上课,学费应该可以收很高)

1、麭漆之六过

2、色漆之二过

......

黄大成出品,质量有保证。

融汇古今成一代宗师

黄大成融汇贯通的漆器工艺大致划分为14类

1、一色漆器,指通体光素一色,不加华饰。

2、罩漆,罩明门。其做法是在色漆或描绘完工后,上面再罩一层透明漆。

3、描漆,描饰门,包括描漆和描油等。描漆就是在光素的漆地上,用各种彩色漆来描绘花纹。

4、描金又名泥金画漆,即在漆地上加描金花纹。

5、堆漆,顾名思义是把漆堆积起来之意。堆漆包括“识文”和“隐起”两种做法。

6、填漆即填彩漆。其做法是先在漆器上阴刻花纹图案,然后在花纹内填入色漆,干后经磨平呈现出光滑平整的效果。

7、雕填的做法是:先用填漆的方法做好花纹,然后沿着花纹轮廓勾出阴文线,在勾出花纹上的纹理之后,在阴文线内填金,实际上是一种把填漆与戗金两种方法结合到一块的新技法。

8、螺钿漆器,即指取材于各种贝壳的天然色彩与美丽光泽的最佳部位,分层剥离和磨制后,根据设计图案需要,镶嵌于漆器表面作为装饰。

9、犀皮,又称“虎皮漆”“波罗漆”。其做法是:先在器胎上用石黄人生漆调成稠漆,做成一个高低不平的表面,再用右手拇指轻轻将漆推出一个个高起的小尖,稠漆人阴干透后,上面再髹涂不同色漆多层,各色相间,并无一定规律,最后通体磨平。

10、雕漆是剔红、剔黑、剔黄、剔绿、剔彩等的总称,其中尤以剔红最多,且又常常与其色彩相同的雕漆相结合。

11、剔犀,北京文物业通称曰“云雕”,日本称之为“屈轮”。其做法与剔彩相近,即在器胎上用两种或三种色漆有规律地逐层髹涂,当各层达到一定的厚度时用刀斜剔出卷草、勾纹等不同的花纹,刀口断面清晰地显露出不同颜色的漆层,器表有黑面、红面或紫面的。

12、款彩的做法是:在漆地上刻凹下去的花纹,然后把色漆或色油填人花纹轮廓之内,因刻去的是漆灰,故又有“刻灰”或“大雕填”之称。

13、戗金的做法是在漆地上,用刀尖或针锥画出纤细的花纹,然后在花纹内打金胶,将金粉粘上去,故花纹呈金色。也有戗银的,即用银箔粘着。

14、用各种珍贵材料如珍珠、宝石、珊瑚、碧玉、翡翠、玛瑙、象牙、密蜡等镶嵌在漆器表面,组成各种图案,此种技法称为百宝嵌。

命运多舛的《髹饰录》

明朝隆庆年间黄大成将毕生所学的漆器工艺编撰成书,命名为《髹饰录》

髹:红黑色的漆,泛指漆;饰:寓纹饰之意。

天启年间杨明给《髹饰录》逐条批注,让后人能更加精准的了解漆器工艺的制作。

然而并没有什么卵用,这本书后来尽然失传了,神州大地尽然再也不见了。我国古代最经典的,专业性最强的漆器工具书销声匿迹。

到民国初年朱桂辛老先生听闻,日本蒹葭堂还保存有《髹饰录》的孤本。遂托友人大村西崖氏手抄一份寄给他,朱老先生将这个手抄本进行刊印,因为是在丁卯年进行刊印,所以称这个《髹饰录》为丁卯本。但是当初朱老先生自己掏腰包进行保护,资金有限,第一版只刊印了200册,大部分又神奇的流入日本。

一二八事件,日寇轰炸闸北,上海商务印书馆涵芬楼被炸,《髹饰录》丁卯本的刻板同赴国难了。

再到一九七二年,由于丁卯本的《髹饰录》在台湾没有能找到一本,台北故宫博物院索予明老先生,几经辗转识得东京国立文化财研究所资料室长川上泾氏,得以机会复印《髹饰录》原书,因为最早藏书蒹葭堂,后来将这版本《髹饰录》称为蒹葭本。

然而两岸多种因素流入大陆的交流受阻,二零零三年王世襄老先生,才能重新将丁卯本和蒹葭本合印。再次将这本书印刷,让更多的人能接触到。

一声唏嘘,早在宋代朱遵度著的《漆经》,已流失不见,无法深究当年的漆器工艺,只能从宋代的漆盒窥探一下当年的辉煌。庆幸我们还能找回《髹饰录》,让我们能知道明朝了不起的黄大成,杨明,当年的繁荣盛况。

现实并没有那么悲观

虽然没有髹饰录那样将多种技艺归类进来

但是在全国各地依然有多种的漆器工艺在传承

北京的剔红漆器

台湾南投县黑髹漆器

福州的脱胎漆器

厦门髹金漆丝漆器

广东晕金漆器

扬州螺钿漆器

稷山螺钿漆器

山西平遥推光漆器

成都银片罩花漆器

安徽屯溪犀皮漆器

还有国外的流派

还有许多小编没有能找到的就无法罗列了

拾方(ID:shifangwh)

这里是拾方,我们关注传统手工艺,希望能为它们注入一股新鲜的血液。

本文为转载内容,授权事宜请联系原著作权人。

评论

暂无评论哦,快来评价一下吧!

下载界面新闻

微信公众号

微博

一漆盒成,剁手古今

《尖阳业笔》中记载:隆庆年间,平沙黄成,崛起新安,所制剔红一盒,价三千文。当时的三千文相当于普通雇佣工人半年的工资。

明朝人如何炫富

1、“哎呦耶!你知道吗?我今天终于抢到了一个黄大成大师做的果盒耶!我排号排了三年。哈哈哈哈哈!”仰天大笑

2、“你知道吗?这个是我家官人送给我的礼物,黄大成大师今年新出的紫檀百宝嵌喜上眉梢方盒。我都说不买了,浪费钱!他偏说这个比较配我的气质!。”手持丝巾掩嘴,低眉吟笑。

3、“杜兄,你不是认识黄大成大师家的小儿子吗?听说黄大师下个月出新品了,怡月楼的十娘说除非送她一个新款螺钿小关盒,她才见。杜兄一定要帮我啊!”坐地面谄媚的紧紧抱着大腿不放。

4、“爹,孩儿非翠娘不娶。您一定要帮孩儿去提亲!彩礼一定要有两个黄大成大师的剔犀云纹圆盒,还有一个款彩百鸟朝凤大屏风。要不然翠娘觉得孩儿不爱她。”发嗲的在老爹背后说,一边轻轻捶着老爹肩膀。

5、“什么?你去买了个黄大成大师的剔红山水纹果盒。你这败家娘们,老子辛辛苦苦半年的工资,一下子就被你败了!这日子没法过了。”失声痛哭,宝宝心里在滴血。

神秘的黄大成

《尖阳业笔》中记载:隆庆年间,平沙黄成,崛起新安,所制剔红一盒,价三千文。当时的三千文相当于普通雇佣工人半年的工资。

明朝高濂:穆宗时,新安黄平沙,造剔红可比果园厂(当时政府特供单位),花果人物之妙,刀法圆滑清朗。

对于现代的人来说,这是一个陌生而遥远的名字。但是在明朝隆庆年间可是声名远扬的人物,一时无双的大师。虽然只是找到了这么少许的文字,但我们还是能看到当时的人对他的推崇。黄大成偶尔的制作学习前人和国外的作品,要在落款处特别注明黄大成仿制,坚决不拿去骗人说是古董。果然和其他的妖艳贱货不一样,有态度,有追求。

不按套路出牌的黄大成

如果是很多出名的传统大师,一般都是将自己的独门秘笈留着,传给自己的子孙后代。师傅口授,尽量不让人偷师。黄大成偏不,看不起那些将自己的技艺保留,不传出去。所以将自己毕生所学的技艺,编撰成书。再过了几十年书籍流传到杨明的手上,他将原书的每一条都增加了备注,希望能让更多的人看懂。

黄大成提出的制作理念

三法:(一定要用心去做事)

1、巧法造化:天地和同万物生,手心应得百工就;

2、质则人身:骨肉皮筋巧作神,瘦肥美丑文为眼;

3、文象阴阳:定位自然成凸凹,生成天质见玄黄。

二戒:(一切耍小聪明的都要不得)

1、淫巧荡心:过奇擅艳,失真亡实;

2、行滥夺目:其百工之同戒而漆工尤须严矣。

四失:(一切不以市场经济为考验的都是耍流氓)

1、制度不中:不鬻市;

2、工过不改:是谓过;

3、器成不省:不忠乎;

4、倦懒不力:不可雕。

三病:(就是看不起你们这些粗制滥造的,还死守这几亩田地,让我来好好教教会大家)

1、独巧不传:国工守累世,俗匠擅一时;

2、巧趣不惯:如巧拙造车,以男女同席;

3、文彩不适:貂狗何相续,紫朱岂共宜。

六十四过:(这些就是黄大成积累的经验,全部都是干货啊!如果换成上课,学费应该可以收很高)

1、麭漆之六过

2、色漆之二过

......

黄大成出品,质量有保证。

融汇古今成一代宗师

黄大成融汇贯通的漆器工艺大致划分为14类

1、一色漆器,指通体光素一色,不加华饰。

2、罩漆,罩明门。其做法是在色漆或描绘完工后,上面再罩一层透明漆。

3、描漆,描饰门,包括描漆和描油等。描漆就是在光素的漆地上,用各种彩色漆来描绘花纹。

4、描金又名泥金画漆,即在漆地上加描金花纹。

5、堆漆,顾名思义是把漆堆积起来之意。堆漆包括“识文”和“隐起”两种做法。

6、填漆即填彩漆。其做法是先在漆器上阴刻花纹图案,然后在花纹内填入色漆,干后经磨平呈现出光滑平整的效果。

7、雕填的做法是:先用填漆的方法做好花纹,然后沿着花纹轮廓勾出阴文线,在勾出花纹上的纹理之后,在阴文线内填金,实际上是一种把填漆与戗金两种方法结合到一块的新技法。

8、螺钿漆器,即指取材于各种贝壳的天然色彩与美丽光泽的最佳部位,分层剥离和磨制后,根据设计图案需要,镶嵌于漆器表面作为装饰。

9、犀皮,又称“虎皮漆”“波罗漆”。其做法是:先在器胎上用石黄人生漆调成稠漆,做成一个高低不平的表面,再用右手拇指轻轻将漆推出一个个高起的小尖,稠漆人阴干透后,上面再髹涂不同色漆多层,各色相间,并无一定规律,最后通体磨平。

10、雕漆是剔红、剔黑、剔黄、剔绿、剔彩等的总称,其中尤以剔红最多,且又常常与其色彩相同的雕漆相结合。

11、剔犀,北京文物业通称曰“云雕”,日本称之为“屈轮”。其做法与剔彩相近,即在器胎上用两种或三种色漆有规律地逐层髹涂,当各层达到一定的厚度时用刀斜剔出卷草、勾纹等不同的花纹,刀口断面清晰地显露出不同颜色的漆层,器表有黑面、红面或紫面的。

12、款彩的做法是:在漆地上刻凹下去的花纹,然后把色漆或色油填人花纹轮廓之内,因刻去的是漆灰,故又有“刻灰”或“大雕填”之称。

13、戗金的做法是在漆地上,用刀尖或针锥画出纤细的花纹,然后在花纹内打金胶,将金粉粘上去,故花纹呈金色。也有戗银的,即用银箔粘着。

14、用各种珍贵材料如珍珠、宝石、珊瑚、碧玉、翡翠、玛瑙、象牙、密蜡等镶嵌在漆器表面,组成各种图案,此种技法称为百宝嵌。

命运多舛的《髹饰录》

明朝隆庆年间黄大成将毕生所学的漆器工艺编撰成书,命名为《髹饰录》

髹:红黑色的漆,泛指漆;饰:寓纹饰之意。

天启年间杨明给《髹饰录》逐条批注,让后人能更加精准的了解漆器工艺的制作。

然而并没有什么卵用,这本书后来尽然失传了,神州大地尽然再也不见了。我国古代最经典的,专业性最强的漆器工具书销声匿迹。

到民国初年朱桂辛老先生听闻,日本蒹葭堂还保存有《髹饰录》的孤本。遂托友人大村西崖氏手抄一份寄给他,朱老先生将这个手抄本进行刊印,因为是在丁卯年进行刊印,所以称这个《髹饰录》为丁卯本。但是当初朱老先生自己掏腰包进行保护,资金有限,第一版只刊印了200册,大部分又神奇的流入日本。

一二八事件,日寇轰炸闸北,上海商务印书馆涵芬楼被炸,《髹饰录》丁卯本的刻板同赴国难了。

再到一九七二年,由于丁卯本的《髹饰录》在台湾没有能找到一本,台北故宫博物院索予明老先生,几经辗转识得东京国立文化财研究所资料室长川上泾氏,得以机会复印《髹饰录》原书,因为最早藏书蒹葭堂,后来将这版本《髹饰录》称为蒹葭本。

然而两岸多种因素流入大陆的交流受阻,二零零三年王世襄老先生,才能重新将丁卯本和蒹葭本合印。再次将这本书印刷,让更多的人能接触到。

一声唏嘘,早在宋代朱遵度著的《漆经》,已流失不见,无法深究当年的漆器工艺,只能从宋代的漆盒窥探一下当年的辉煌。庆幸我们还能找回《髹饰录》,让我们能知道明朝了不起的黄大成,杨明,当年的繁荣盛况。

现实并没有那么悲观

虽然没有髹饰录那样将多种技艺归类进来

但是在全国各地依然有多种的漆器工艺在传承

北京的剔红漆器

台湾南投县黑髹漆器

福州的脱胎漆器

厦门髹金漆丝漆器

广东晕金漆器

扬州螺钿漆器

稷山螺钿漆器

山西平遥推光漆器

成都银片罩花漆器

安徽屯溪犀皮漆器

还有国外的流派

还有许多小编没有能找到的就无法罗列了

拾方(ID:shifangwh)

这里是拾方,我们关注传统手工艺,希望能为它们注入一股新鲜的血液。

本文为转载内容,授权事宜请联系原著作权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