正在阅读:

为什么我们要读《道连·格雷的画像》?

扫一扫下载界面新闻APP

为什么我们要读《道连·格雷的画像》?

道连格雷的主题到底是什么?它和唯美主义的关系是微妙的,甚至构成了一种轻微的反讽。

道连格雷这部小说是任何喜欢或讨厌王尔德、任何研究王尔德的人都没办法避开的一本书。在王尔德众多的作品中,包括对话录、戏剧、诗歌和故事集,它宛如一道阴影横亘在那里。1895年4月3日,当王尔德站在老贝利刑事法庭与昆斯伯里勋爵对峙时,他要为这部作品不是伤风败俗的而进行辩护。

道连格雷的主题到底是什么?它和唯美主义的关系是微妙的,甚至构成了一种轻微的反讽。传记作者理查德·艾尔曼在他的书中这样写道:

他(王尔德)本可以对自己从重新思考过的唯美主义进行一番正面的描述,他在《作为艺术家的批评家》和《社会主义制度下人的灵魂》中会这么做,而且他在《谎言的衰落》中已经这么做了。与之相反,《道林·格雷》成了出类拔萃的唯美主义小说,不在于它对教义的倡导,而在于它展示了这种唯美主义的危险性。

这种危险性就在于,当道连·格雷以一种唯美主义的态度对待生活的时候,他一次又一次杀死了自己所爱的人,最终也杀死了自己。而小说中另一个倡导唯美主义美学的人——亨利勋爵——他的存在在我看来,其实更像一个幻影,他一直在说话,可没人知道他到底过着怎样的生活。

道连·格雷杀死的第一个人是西比尔。他怀着一种盲目的激情爱上了西比尔,可是当西比尔以热烈的爱回应他时,他却将西比尔冷酷地推开了。理由是,莎士比亚剧作中的爱情是比真实的爱情更真实的东西,即艺术高于生活,而作为他的爱人,西比尔连这个道理都不懂。

‘Dorian, Dorian,’ she cried,‘before I knew you, acting was the one reality of my life. It was only in the theatre that I lived. I thought that it was all true. ... You came - oh, my beautiful love!- and you freed my soul from prison. You taught me what reality is. Tonight, for the first time in my life, I saw through the hollowness, the sham, the silliness of the empty pageant in which I had always played. ... You had brought me something higher, something of which all art is but a reflection. You had made me understand what love really is. My love! my love!

 ——Sibyl Vane

西比尔这一段炽热的表白放在任何其他一部文学作品中,都是辉煌、壮美的。但独独在道连格雷面前,这段话黯然失色。因为它违反了道连对艺术根本的看法,即艺术远高于生活,而且比生活更真实。这也是王尔德对艺术的看法。他在《作为艺术家的批评家》中会说,是生活模仿了艺术,而不是艺术在模仿生活,以自然为理想是恶劣艺术的源头。于是,在被道连抛弃后,西比尔自杀了。西比尔的死亡是整部小说的转折。因为正是在这个时候,道连发现他那魔鬼式的契约竟然成真了:画像代替他承受人世间的一切罪恶和衰老,而真实的我却可以享受肉体的青春和不朽。伊格尔顿在《圣奥斯卡》中也是这么说的:“你从未遇见一位天才如此活力四射和胆大妄为,但在沉寂阁楼中他的画像正在老去。”

西比尔的死亡为我们带来了另外一个问题:唯美主义的危险性。不管王尔德承认与否,这是小说带给读者的巨大困惑,唯美主义带领我们奔赴的究竟是热情的天堂还是冷漠的地狱?因为当一个年轻生命逝去的时候,亨利勋爵安慰苦恼的道连的办法是,只有死亡才能让西比尔作为艺术家的生命更真实,也更美好。显然,西比尔成了唯美主义的殉葬品,一如后来的巴兹尔和道连自己。

“The moment she touched actual life, she marred it, and it marred her, and so she passed away. Mourn for Ophelia, if you like. Put ashes on your head because Cordelia was strangled. Cry out against heaven because the daughter of Brabantio died. But don’t wast your tears over Sibyl Vane. She was less real than they are.”

——Lord Henry

不知道当亨利勋爵听闻道连的死讯的时候,是不是还可以如此坦然地说出这番话。对亨利的看法,道格拉斯有一次在面对母亲昆斯伯里夫人对王尔德的指责,即认为王尔德在生活中扮演着亨利·沃顿勋爵的角色,谋杀了自己儿子的灵魂时,这样说道:“王尔德根本就不喜欢亨利·沃顿勋爵,这位勋爵丝毫不具有奥斯卡的”开朗天性,以及他那种活泼的‘好兴致’,他的急智和出色的幽默感,他忠实的好意和宽厚本性,这让他根本就像个大孩子,而不是那种你想要认定的既愤世嫉俗又狡猾的病态者。”彼时,王尔德和道格拉斯还处于热恋中,至少是关系很好的阶段。

道连·格雷杀死的第二个人是巴兹尔,巴兹尔是道连未遇见亨利勋爵之前最好的朋友,或者说伙伴。书中最残酷的地方不是道连举刀的那一瞬,诚然,那一幕非常可怖,而是道连杀死巴兹尔尔后的平静,甚至多年以后道连回忆起这一幕时都未曾为这个深爱着自己的画师有一丝惋惜。

Nor, indeed, was it the death of Basil Hallward that weighed most upon his mind. It was the living death of his own soul that trouble him. Basil had painted the portrait that had marred his life. He could not forgive him that. It was the portrait that had done everything. Basil had said things to him that were unbearable, and that he had yet borne with patience. The murder had been simply the madness of a moment. As for Alan Campbell, his suicide had been his own act. He had chosen to do it. It was nothing to him.

 ——Dorian Gray

这段话除了反映道连那种病态的自私和自恋之外,还揭示了另外一点,即巴兹尔的死亡同西比尔一样,是因为违反了道连深信不疑的唯美主义,他们试图教导道连生活的真理,却被后者冷酷地抛弃并遗忘了。生活是向前的,道连绝不往后看。

理查德·艾尔曼在王尔德的传记中评价道:“撰写序言的王尔德和小说家的王尔德互相解构对方。”这一点在巴兹尔这个人物形象上体现得尤为明显。王尔德在序言中说:“艺术家是美好作品的创造者。彰显艺术,隐藏艺术家,是艺术的宗旨。”(The artist is the creator of beautiful things. To reveal art and conceal the artist is art’s aim.)但小说里,巴兹尔一直不情愿把道连·格雷的画像展出去,其理由正是害怕它会揭露太多关于自己的情感。暂且不论这情感是什么,仅依照王尔德在序言里提出的对艺术的标准,巴兹尔所画的这副肖像应该算是失败的作品。可恰恰相反,它在小说里绝对是巴兹尔创作以来最好的作品。王尔德是一个悖论大师。他的摇摆和犹豫不决或许在生活中给他带来了灾难,但在艺术上,却盛开出无与伦比的魅力。没有什么是一成不变的,王尔德或许会笑着告诉我们。正如他死前最后一刻受洗,皈依了天主教。

道连·格雷杀死的第三个他所爱的人,也是最爱的人,是他自己。这种自毁的冲动,是王尔德作品中深藏的哀伤。

我们是虚荣的、无知的,我们不知道,

当我们刺戳你的心脏时,我们自己真正的心脏也就被屠戮了。

                                                                                                           ——王尔德 《人类赞歌》

    道连毁掉画像的那一刻,道连死了。但道连的自我毁灭之旅在很久之前就开始了。亨利勋爵告诉道连,摆脱诱惑的唯一方法是屈从于诱惑。道连这么做了,不仅听由自己的激情,而且从不节制它。在朋友坎贝尔的帮助下,道连毁尸灭迹(尽管这个词听起来一点都不美,你甚至无法把这样一桩丑闻与一个金发的美少年联系起来),他完美地隐藏了谋杀巴兹尔的事实。在此之后,道连变得更坏了。他流连于鸦片馆,书里甚至隐射他和身边男孩子的不检点行为,他带坏了那些男孩子。他变得怯懦、胆小,同时又有恃无恐。因为他的画像虽然一点点在衰老,但他却能够和二十多岁时的样子相差无几。道连在书中改过自新的办法也是颇具讽刺意味,或者说是唯美主义的,他没有自首,而是选择了去把那邪恶的画像毁掉,仿佛这样生活就能重新开始。但王尔德没让道连如愿。从小说的角度看,这一结局毫无疑问是悲剧的。可是,它恰恰反映了王尔德自相矛盾的一面。他抨击维多利亚时代清教徒的伪善,他拒绝为人生贴上“道德”的标签,可他的作品还是道德的,自我放纵同过分克己一样,都将带来毁灭。他宣扬唯美主义,可是奉行唯美主义的道连·格雷却下场凄凉,孤零零地死在了顶楼的房间里,面目可憎。

When they entered, they found hanging upon the wall a splendid portrait of their master as they had last seen him, in all the wonder of his exquisite youth and beauty. Lying on the floor was a dead man, in evening dress, with a knife in his heart. He was withered, wrinkled, and loathsome of visage. It was not till they had examined the rings that they recognized who it was.  

在读完理查德·艾尔曼写的王尔德传记之后,我愈发体会到这种自毁的冲动是王尔德式的——生活可以有更好的选择,而我偏偏选择那伟大的悲剧。在第二次审判之前,王尔德获得了保释的机会,在朋友的资助下,他明明可以逃往法国,但是他拒绝了。我特别想把书中艾尔曼写的这段话分享出来:

床上的行李箱整理了一半,象征着那些相互矛盾的冲动。他厌倦了行动。跟他理解中的哈姆雷特一样,他想要跟自己的困境保持距离,成为他自身悲剧的旁观者。他的固执、他的勇气和他的骑士风度也让他选择了留下。他习惯了跟灾祸硬碰硬,直面怀有敌意的记者,道貌岸然的评论家和伪善、咆哮的父亲。一个如此在意自己形象的人不屑于把自己想象成逃亡者,躲在阴暗的角落,而不是神气活现地出现在聚光灯下。他更愿意成为一个名人,注定了不幸,还会遭到异国不公正法律的审判。受苦也要比受窘更有吸引力...那些比他低劣的人对他大加羞辱,可他的见解将超越这些羞辱。如果他成为牺牲品,他所处的时代也一样。他被揭发为鸡奸者,而他所处的社会则被揭发为伪君子。于是,他怀着挑衅的态度等待着。

反观道连·格雷,他身上有王尔德向往的青春与朝气,但却没有王尔德的勇气。和大多数王尔德小说、戏剧中的主人公一样,道连也过着双重生活。只是,当面具摘下来的那一刻,他看到了自己灵魂的丑恶。道连在唯美主义道路上越走越远,最终直接或间接地杀死了所有他曾有过感情的人,包括他自己。

本文为转载内容,授权事宜请联系原著作权人。

评论

暂无评论哦,快来评价一下吧!

下载界面新闻

微信公众号

微博

为什么我们要读《道连·格雷的画像》?

道连格雷的主题到底是什么?它和唯美主义的关系是微妙的,甚至构成了一种轻微的反讽。

道连格雷这部小说是任何喜欢或讨厌王尔德、任何研究王尔德的人都没办法避开的一本书。在王尔德众多的作品中,包括对话录、戏剧、诗歌和故事集,它宛如一道阴影横亘在那里。1895年4月3日,当王尔德站在老贝利刑事法庭与昆斯伯里勋爵对峙时,他要为这部作品不是伤风败俗的而进行辩护。

道连格雷的主题到底是什么?它和唯美主义的关系是微妙的,甚至构成了一种轻微的反讽。传记作者理查德·艾尔曼在他的书中这样写道:

他(王尔德)本可以对自己从重新思考过的唯美主义进行一番正面的描述,他在《作为艺术家的批评家》和《社会主义制度下人的灵魂》中会这么做,而且他在《谎言的衰落》中已经这么做了。与之相反,《道林·格雷》成了出类拔萃的唯美主义小说,不在于它对教义的倡导,而在于它展示了这种唯美主义的危险性。

这种危险性就在于,当道连·格雷以一种唯美主义的态度对待生活的时候,他一次又一次杀死了自己所爱的人,最终也杀死了自己。而小说中另一个倡导唯美主义美学的人——亨利勋爵——他的存在在我看来,其实更像一个幻影,他一直在说话,可没人知道他到底过着怎样的生活。

道连·格雷杀死的第一个人是西比尔。他怀着一种盲目的激情爱上了西比尔,可是当西比尔以热烈的爱回应他时,他却将西比尔冷酷地推开了。理由是,莎士比亚剧作中的爱情是比真实的爱情更真实的东西,即艺术高于生活,而作为他的爱人,西比尔连这个道理都不懂。

‘Dorian, Dorian,’ she cried,‘before I knew you, acting was the one reality of my life. It was only in the theatre that I lived. I thought that it was all true. ... You came - oh, my beautiful love!- and you freed my soul from prison. You taught me what reality is. Tonight, for the first time in my life, I saw through the hollowness, the sham, the silliness of the empty pageant in which I had always played. ... You had brought me something higher, something of which all art is but a reflection. You had made me understand what love really is. My love! my love!

 ——Sibyl Vane

西比尔这一段炽热的表白放在任何其他一部文学作品中,都是辉煌、壮美的。但独独在道连格雷面前,这段话黯然失色。因为它违反了道连对艺术根本的看法,即艺术远高于生活,而且比生活更真实。这也是王尔德对艺术的看法。他在《作为艺术家的批评家》中会说,是生活模仿了艺术,而不是艺术在模仿生活,以自然为理想是恶劣艺术的源头。于是,在被道连抛弃后,西比尔自杀了。西比尔的死亡是整部小说的转折。因为正是在这个时候,道连发现他那魔鬼式的契约竟然成真了:画像代替他承受人世间的一切罪恶和衰老,而真实的我却可以享受肉体的青春和不朽。伊格尔顿在《圣奥斯卡》中也是这么说的:“你从未遇见一位天才如此活力四射和胆大妄为,但在沉寂阁楼中他的画像正在老去。”

西比尔的死亡为我们带来了另外一个问题:唯美主义的危险性。不管王尔德承认与否,这是小说带给读者的巨大困惑,唯美主义带领我们奔赴的究竟是热情的天堂还是冷漠的地狱?因为当一个年轻生命逝去的时候,亨利勋爵安慰苦恼的道连的办法是,只有死亡才能让西比尔作为艺术家的生命更真实,也更美好。显然,西比尔成了唯美主义的殉葬品,一如后来的巴兹尔和道连自己。

“The moment she touched actual life, she marred it, and it marred her, and so she passed away. Mourn for Ophelia, if you like. Put ashes on your head because Cordelia was strangled. Cry out against heaven because the daughter of Brabantio died. But don’t wast your tears over Sibyl Vane. She was less real than they are.”

——Lord Henry

不知道当亨利勋爵听闻道连的死讯的时候,是不是还可以如此坦然地说出这番话。对亨利的看法,道格拉斯有一次在面对母亲昆斯伯里夫人对王尔德的指责,即认为王尔德在生活中扮演着亨利·沃顿勋爵的角色,谋杀了自己儿子的灵魂时,这样说道:“王尔德根本就不喜欢亨利·沃顿勋爵,这位勋爵丝毫不具有奥斯卡的”开朗天性,以及他那种活泼的‘好兴致’,他的急智和出色的幽默感,他忠实的好意和宽厚本性,这让他根本就像个大孩子,而不是那种你想要认定的既愤世嫉俗又狡猾的病态者。”彼时,王尔德和道格拉斯还处于热恋中,至少是关系很好的阶段。

道连·格雷杀死的第二个人是巴兹尔,巴兹尔是道连未遇见亨利勋爵之前最好的朋友,或者说伙伴。书中最残酷的地方不是道连举刀的那一瞬,诚然,那一幕非常可怖,而是道连杀死巴兹尔尔后的平静,甚至多年以后道连回忆起这一幕时都未曾为这个深爱着自己的画师有一丝惋惜。

Nor, indeed, was it the death of Basil Hallward that weighed most upon his mind. It was the living death of his own soul that trouble him. Basil had painted the portrait that had marred his life. He could not forgive him that. It was the portrait that had done everything. Basil had said things to him that were unbearable, and that he had yet borne with patience. The murder had been simply the madness of a moment. As for Alan Campbell, his suicide had been his own act. He had chosen to do it. It was nothing to him.

 ——Dorian Gray

这段话除了反映道连那种病态的自私和自恋之外,还揭示了另外一点,即巴兹尔的死亡同西比尔一样,是因为违反了道连深信不疑的唯美主义,他们试图教导道连生活的真理,却被后者冷酷地抛弃并遗忘了。生活是向前的,道连绝不往后看。

理查德·艾尔曼在王尔德的传记中评价道:“撰写序言的王尔德和小说家的王尔德互相解构对方。”这一点在巴兹尔这个人物形象上体现得尤为明显。王尔德在序言中说:“艺术家是美好作品的创造者。彰显艺术,隐藏艺术家,是艺术的宗旨。”(The artist is the creator of beautiful things. To reveal art and conceal the artist is art’s aim.)但小说里,巴兹尔一直不情愿把道连·格雷的画像展出去,其理由正是害怕它会揭露太多关于自己的情感。暂且不论这情感是什么,仅依照王尔德在序言里提出的对艺术的标准,巴兹尔所画的这副肖像应该算是失败的作品。可恰恰相反,它在小说里绝对是巴兹尔创作以来最好的作品。王尔德是一个悖论大师。他的摇摆和犹豫不决或许在生活中给他带来了灾难,但在艺术上,却盛开出无与伦比的魅力。没有什么是一成不变的,王尔德或许会笑着告诉我们。正如他死前最后一刻受洗,皈依了天主教。

道连·格雷杀死的第三个他所爱的人,也是最爱的人,是他自己。这种自毁的冲动,是王尔德作品中深藏的哀伤。

我们是虚荣的、无知的,我们不知道,

当我们刺戳你的心脏时,我们自己真正的心脏也就被屠戮了。

                                                                                                           ——王尔德 《人类赞歌》

    道连毁掉画像的那一刻,道连死了。但道连的自我毁灭之旅在很久之前就开始了。亨利勋爵告诉道连,摆脱诱惑的唯一方法是屈从于诱惑。道连这么做了,不仅听由自己的激情,而且从不节制它。在朋友坎贝尔的帮助下,道连毁尸灭迹(尽管这个词听起来一点都不美,你甚至无法把这样一桩丑闻与一个金发的美少年联系起来),他完美地隐藏了谋杀巴兹尔的事实。在此之后,道连变得更坏了。他流连于鸦片馆,书里甚至隐射他和身边男孩子的不检点行为,他带坏了那些男孩子。他变得怯懦、胆小,同时又有恃无恐。因为他的画像虽然一点点在衰老,但他却能够和二十多岁时的样子相差无几。道连在书中改过自新的办法也是颇具讽刺意味,或者说是唯美主义的,他没有自首,而是选择了去把那邪恶的画像毁掉,仿佛这样生活就能重新开始。但王尔德没让道连如愿。从小说的角度看,这一结局毫无疑问是悲剧的。可是,它恰恰反映了王尔德自相矛盾的一面。他抨击维多利亚时代清教徒的伪善,他拒绝为人生贴上“道德”的标签,可他的作品还是道德的,自我放纵同过分克己一样,都将带来毁灭。他宣扬唯美主义,可是奉行唯美主义的道连·格雷却下场凄凉,孤零零地死在了顶楼的房间里,面目可憎。

When they entered, they found hanging upon the wall a splendid portrait of their master as they had last seen him, in all the wonder of his exquisite youth and beauty. Lying on the floor was a dead man, in evening dress, with a knife in his heart. He was withered, wrinkled, and loathsome of visage. It was not till they had examined the rings that they recognized who it was.  

在读完理查德·艾尔曼写的王尔德传记之后,我愈发体会到这种自毁的冲动是王尔德式的——生活可以有更好的选择,而我偏偏选择那伟大的悲剧。在第二次审判之前,王尔德获得了保释的机会,在朋友的资助下,他明明可以逃往法国,但是他拒绝了。我特别想把书中艾尔曼写的这段话分享出来:

床上的行李箱整理了一半,象征着那些相互矛盾的冲动。他厌倦了行动。跟他理解中的哈姆雷特一样,他想要跟自己的困境保持距离,成为他自身悲剧的旁观者。他的固执、他的勇气和他的骑士风度也让他选择了留下。他习惯了跟灾祸硬碰硬,直面怀有敌意的记者,道貌岸然的评论家和伪善、咆哮的父亲。一个如此在意自己形象的人不屑于把自己想象成逃亡者,躲在阴暗的角落,而不是神气活现地出现在聚光灯下。他更愿意成为一个名人,注定了不幸,还会遭到异国不公正法律的审判。受苦也要比受窘更有吸引力...那些比他低劣的人对他大加羞辱,可他的见解将超越这些羞辱。如果他成为牺牲品,他所处的时代也一样。他被揭发为鸡奸者,而他所处的社会则被揭发为伪君子。于是,他怀着挑衅的态度等待着。

反观道连·格雷,他身上有王尔德向往的青春与朝气,但却没有王尔德的勇气。和大多数王尔德小说、戏剧中的主人公一样,道连也过着双重生活。只是,当面具摘下来的那一刻,他看到了自己灵魂的丑恶。道连在唯美主义道路上越走越远,最终直接或间接地杀死了所有他曾有过感情的人,包括他自己。

本文为转载内容,授权事宜请联系原著作权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