正在阅读:

故宫文物鉴赏:三希堂

扫一扫下载界面新闻APP

故宫文物鉴赏:三希堂

20世纪30年代,清皇室被逐出故宫时,老皇妃将《伯远帖》与《中秋帖》两件宝帖携带出宫,后卖掉换钱,于是此帖流散在外,辗转于乱世中。

本宝宝继续故宫热,介绍故宫的稀世珍宝

书画系列

虽然我们老祖宗留给我们的宝贝

许多都被隔壁班的学走了

但是书法一道

我们还是可以很自豪的

因为这个是深入我们骨子里面的文化烙印

三希堂

清高宗弘历即乾隆帝的书房

“三希”即“士希贤,贤希圣,圣希天”

士人希望成为贤人

贤人希望成为圣人

圣人希望成为知天之人

也就是鼓励自己

不懈追求

勤奋自勉

but

流传比较广的是另外一种解释

三希堂的

希同稀

即三件稀世珍宝

王羲之-《快雪时晴帖》

王羲之的《快雪时晴帖》,行书四行二十八字,尺牍纸本,高七寸一分,广四寸六分,是王羲之四十岁之后的作品,也是王羲之传世代表作之一。当时只是手札便条而已,因帖内有“快雪时晴”几字而得名。此帖用笔洒脱,字体舒朗,动中有稳,是王体行书中的精品,被后人称有“龙跳山门,虎卧风阁”之势。此帖原是康熙年间,国子监祭酒冯源济的家传之宝,由冯源济将它进献给康熙皇帝,后来传到了乾隆皇帝手里。乾隆在位的六十多年间,对这幅墨宝的热情始终不减,经常在三希堂临摹和玩味,反复为之题跋,一生竟对此帖做过七十三次题跋。

此帖现藏台北故宫博物馆

王献之-《中秋帖》

《中秋帖》,又名《十二月帖》,草书,传为东晋王献之的传世真迹,原为五行三十二字,后被割去二行,现仅存三行二十二字,清乾隆时被收入内府。

卷前引首清高宗弘历行书题“至宝”两字。前隔水乾隆御题一段。帖正文右上乾隆御题签“晋王献之中秋帖”一行。卷后有明董其昌、项元汴,清乾隆题跋,其中附乾隆帝、丁观鹏绘画各一段。卷前后及隔水钤有宋北京“宣和”内府、南宋内府,明项元汴、吴廷,清内府等鉴藏印。

王献之-王羲之第七子

此帖现藏北京故宫博物馆

王珣-《伯远帖》

《伯远帖》,是东晋著名书法家王珣书写的一封信,纸本,行书,共5行47字,纵25.1cm,横17.2cm。东晋王珣真迹。历来为后世书法家,鉴赏家,收藏家视为瑰宝。《伯远帖》是王给亲友的一通书函。被称为天下第十大行书之一,排第四。它行笔峭劲秀丽,自然流畅,是我国古代书法作品中的佼佼者。

王珣-王羲之侄子。

卷前引首有乾隆御书:“江左风华”四大字,上有“乾隆御笔”一玺。并御题:“唐人真迹已不可多得,况晋人耶!内府所藏右军快雪帖,大令中秋帖,皆希世之珍。今又得王珣此幅茧纸家风信堪并美!几余清赏亦临池一助也。御识。”钤“乾隆宸翰”、“涵虚朗鉴”二玺。

现藏于北京故宫博物院

三希珍宝

怎么书法都出自他们家

太可怕了

宝宝受到惊吓了

这是留在血液里面的书法基因吗

二帖小传记

20世纪30年代,清皇室被逐出故宫时,老皇妃将《伯远帖》与《中秋帖》两件宝帖携带出宫,后卖掉换钱,于是此帖流散在外,辗转于乱世中。直到共和国建立后,1950 年,宝帖在香港出现,周恩来总理指示并以重金将二宝购回,再交故宫博物院珍藏。(中间省略无数故事,小伙伴们能将脑洞打开,万一写出来火了呢)

日本的书道教学视频

日本人有多么喜欢书法

比如

我也不知道为什么?

这是个谜

拾方(ID:shifangwh)

这里是拾方,我们关注传统手工艺,希望能为它们注入一股新鲜的血液。

本文为转载内容,授权事宜请联系原著作权人。

评论

暂无评论哦,快来评价一下吧!

下载界面新闻

微信公众号

微博

故宫文物鉴赏:三希堂

20世纪30年代,清皇室被逐出故宫时,老皇妃将《伯远帖》与《中秋帖》两件宝帖携带出宫,后卖掉换钱,于是此帖流散在外,辗转于乱世中。

本宝宝继续故宫热,介绍故宫的稀世珍宝

书画系列

虽然我们老祖宗留给我们的宝贝

许多都被隔壁班的学走了

但是书法一道

我们还是可以很自豪的

因为这个是深入我们骨子里面的文化烙印

三希堂

清高宗弘历即乾隆帝的书房

“三希”即“士希贤,贤希圣,圣希天”

士人希望成为贤人

贤人希望成为圣人

圣人希望成为知天之人

也就是鼓励自己

不懈追求

勤奋自勉

but

流传比较广的是另外一种解释

三希堂的

希同稀

即三件稀世珍宝

王羲之-《快雪时晴帖》

王羲之的《快雪时晴帖》,行书四行二十八字,尺牍纸本,高七寸一分,广四寸六分,是王羲之四十岁之后的作品,也是王羲之传世代表作之一。当时只是手札便条而已,因帖内有“快雪时晴”几字而得名。此帖用笔洒脱,字体舒朗,动中有稳,是王体行书中的精品,被后人称有“龙跳山门,虎卧风阁”之势。此帖原是康熙年间,国子监祭酒冯源济的家传之宝,由冯源济将它进献给康熙皇帝,后来传到了乾隆皇帝手里。乾隆在位的六十多年间,对这幅墨宝的热情始终不减,经常在三希堂临摹和玩味,反复为之题跋,一生竟对此帖做过七十三次题跋。

此帖现藏台北故宫博物馆

王献之-《中秋帖》

《中秋帖》,又名《十二月帖》,草书,传为东晋王献之的传世真迹,原为五行三十二字,后被割去二行,现仅存三行二十二字,清乾隆时被收入内府。

卷前引首清高宗弘历行书题“至宝”两字。前隔水乾隆御题一段。帖正文右上乾隆御题签“晋王献之中秋帖”一行。卷后有明董其昌、项元汴,清乾隆题跋,其中附乾隆帝、丁观鹏绘画各一段。卷前后及隔水钤有宋北京“宣和”内府、南宋内府,明项元汴、吴廷,清内府等鉴藏印。

王献之-王羲之第七子

此帖现藏北京故宫博物馆

王珣-《伯远帖》

《伯远帖》,是东晋著名书法家王珣书写的一封信,纸本,行书,共5行47字,纵25.1cm,横17.2cm。东晋王珣真迹。历来为后世书法家,鉴赏家,收藏家视为瑰宝。《伯远帖》是王给亲友的一通书函。被称为天下第十大行书之一,排第四。它行笔峭劲秀丽,自然流畅,是我国古代书法作品中的佼佼者。

王珣-王羲之侄子。

卷前引首有乾隆御书:“江左风华”四大字,上有“乾隆御笔”一玺。并御题:“唐人真迹已不可多得,况晋人耶!内府所藏右军快雪帖,大令中秋帖,皆希世之珍。今又得王珣此幅茧纸家风信堪并美!几余清赏亦临池一助也。御识。”钤“乾隆宸翰”、“涵虚朗鉴”二玺。

现藏于北京故宫博物院

三希珍宝

怎么书法都出自他们家

太可怕了

宝宝受到惊吓了

这是留在血液里面的书法基因吗

二帖小传记

20世纪30年代,清皇室被逐出故宫时,老皇妃将《伯远帖》与《中秋帖》两件宝帖携带出宫,后卖掉换钱,于是此帖流散在外,辗转于乱世中。直到共和国建立后,1950 年,宝帖在香港出现,周恩来总理指示并以重金将二宝购回,再交故宫博物院珍藏。(中间省略无数故事,小伙伴们能将脑洞打开,万一写出来火了呢)

日本的书道教学视频

日本人有多么喜欢书法

比如

我也不知道为什么?

这是个谜

拾方(ID:shifangwh)

这里是拾方,我们关注传统手工艺,希望能为它们注入一股新鲜的血液。

本文为转载内容,授权事宜请联系原著作权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