正在阅读:

特斯拉逆袭之路:电动汽车的发展与未来

扫一扫下载界面新闻APP

特斯拉逆袭之路:电动汽车的发展与未来

到底是什么让这个创建只有短短几年的高科技企业成为名震一时的汽车革新企业,让各大传统车企巨头匆忙研究智能汽车概念呢?这些,要从电动汽车的发展说起。

说起电动汽车,相信大家第一反应就是:行车里程会不会很少?路上没电怎么办?更换电池是不是很贵?没错!电动汽车的目前的最大瓶颈,就是电力的供应问题了,通俗的说就是电池效能问题。那么,为什么要说特斯拉这家公司呢?最近几年特斯拉在汽车界的风头很足,电动环保以及智能自动驾驶可谓是带来了一波轰动,不但切中了现在世界化石能源缺乏的要点,而且智能汽车的概念也是迅速发展了起来。

 

特斯拉是声名大噪,使各大传统汽车企业不得不出招应对,那么,到底是什么让这个创建只有短短几年的高科技企业成为名震一时的汽车革新企业,让各大传统车企巨头匆忙研究智能汽车概念呢?这些,要从电动汽车的发展说起。

 

电动汽车是与蒸汽汽车同年代发展而来,18世纪九十年代以后,电动汽车与蒸汽汽车展开了竞争,然而最终都败给了内燃机汽车。从这点上看,莫不是电力驱动是一个淘汰的技术?其实并不是的。电动机的做功效率是非常高的,比内燃机的效率还要高。但是为什么作为动力上,略显不足呢?

 

归根结底,还是因为电动汽车的电池续航里程问题。蓄电池模组质量和占用空间很大,而且电池技术发展缓慢。到现在为止,众所周知的智能手机以及各类电子产品的续航问题仍然是个未解决的问题。反观内燃机,续航里程远超电动汽车,并且内燃机技术革新速度块,现在民用甚至有最顶级的16缸内燃机。那么,电动汽车是怎么再次走入人们视线的呢?

 

出于对能源危机和环境保护的关注及占领未来世界汽车市场的考虑,日本十分重视电动汽车的研制与开发。从当下世界范围内的整个形势来看,日本是电动汽车技术发展速度最快的少数几个国家之一,特别是在混合动力汽车的产品发展方面,日本居世界领先地位。

 

美国的汽车公司在电动汽车产业化方面比来自日本的同行逊色不少,三大汽车公司仅仅小批量生产、销售过纯电动汽车,而混合动力和燃料电池电动汽车还未能实现产业化,来自日本的混和动力电动汽车在美国市场上占据了主导地位。

 

随着科技的发展,汽车企业也迎来了革命。特斯拉最初的创业团队主要来自硅谷,用IT理念来造汽车,而不是以底特律为代表的传统汽车厂商思路。因此,特斯拉造电动车,常常被看做是一个硅谷小子大战底特律巨头的故事。

 

2003年7月1日,马丁·艾伯哈德与长期商业伙伴马克·塔彭宁(Marc Tarpenning)合伙成立特斯拉(TESLA)汽车公司。由于马丁·艾伯哈德毫无这方面的制造经验,最终找到AC Propulsion公司。在AC Propulsion公司CEO的引见下,埃隆·马斯克(Elon Musk)认识了马丁·艾伯哈德的团队。

2003年,T-Zero换上锂电池后行驶里程就达到了480公里。特斯拉花了约五年时间的打磨,才把Roadster推上市。在这期间,主要时间和金钱花在了研发上。比如,特斯拉电动车引以为傲的续航能力,来自由七千多颗电池组成的电池包,即使短路也不会着火,个别电池损坏不会影响其他——这套电池控制系统是特斯拉自己研制的,到目前为止还没有出现过电池故障。而且,这一模式还能保证它随时可以用到最先进的电池来装备特斯拉电动汽车。

 

2004年2月,埃隆·马斯克向特斯拉投资630万美元,但条件是出任公司董事长、拥有所有事务的最终决定权,而马丁·艾伯哈德作为特斯拉之父任公司的CEO。但是后来由于艾伯哈德与高层管理的矛盾激化,于是被迫要求离开公司,他本人只作为特斯拉公司的一个股东存在。而马斯克当任董事兼CEO全面掌握了特斯拉并带领着特斯拉走上了一条汽车革命者的道路。

 

 

特斯拉的神话由此开始,而电动汽车的未来,也由此而展望。下面细数一下电动汽车的特点:

 

1.无污染,噪声低。电动汽车无内燃机汽车工作时产生的废气,不产生排气污染,对环境保护和空气的洁净是十分有益的,几乎是“零污染”。

 

2.能源效率高,多样化。电动汽车的研究表明,其能源效率已超过汽油机汽车。特别是在城市运行,汽车走走停停,行驶速度不高,电动汽车更加适宜。

 

3.结构简单维修方便。电动汽车较内燃机汽车结构简单,运转、传动部件少,维修保养工作量小。当采用交流感应电动机时,电机无需保养维护,更重要的是电动汽车易操纵。

 

4.智能汽车的前身,这个才是奥秘所在,因为只有电动汽车才更容易将人工智能装备其中。

 

电动汽车与智能系统的结合,是未来的自动驾驶的可行性之一。电动机控制方便,效率高,易于系统联网统一管理。或许在不远的未来,电动汽车也能成为行车的主力,成为未来出行的标配!

 

本文为转载内容,授权事宜请联系原著作权人。

评论

暂无评论哦,快来评价一下吧!

下载界面新闻

微信公众号

微博

特斯拉逆袭之路:电动汽车的发展与未来

到底是什么让这个创建只有短短几年的高科技企业成为名震一时的汽车革新企业,让各大传统车企巨头匆忙研究智能汽车概念呢?这些,要从电动汽车的发展说起。

说起电动汽车,相信大家第一反应就是:行车里程会不会很少?路上没电怎么办?更换电池是不是很贵?没错!电动汽车的目前的最大瓶颈,就是电力的供应问题了,通俗的说就是电池效能问题。那么,为什么要说特斯拉这家公司呢?最近几年特斯拉在汽车界的风头很足,电动环保以及智能自动驾驶可谓是带来了一波轰动,不但切中了现在世界化石能源缺乏的要点,而且智能汽车的概念也是迅速发展了起来。

 

特斯拉是声名大噪,使各大传统汽车企业不得不出招应对,那么,到底是什么让这个创建只有短短几年的高科技企业成为名震一时的汽车革新企业,让各大传统车企巨头匆忙研究智能汽车概念呢?这些,要从电动汽车的发展说起。

 

电动汽车是与蒸汽汽车同年代发展而来,18世纪九十年代以后,电动汽车与蒸汽汽车展开了竞争,然而最终都败给了内燃机汽车。从这点上看,莫不是电力驱动是一个淘汰的技术?其实并不是的。电动机的做功效率是非常高的,比内燃机的效率还要高。但是为什么作为动力上,略显不足呢?

 

归根结底,还是因为电动汽车的电池续航里程问题。蓄电池模组质量和占用空间很大,而且电池技术发展缓慢。到现在为止,众所周知的智能手机以及各类电子产品的续航问题仍然是个未解决的问题。反观内燃机,续航里程远超电动汽车,并且内燃机技术革新速度块,现在民用甚至有最顶级的16缸内燃机。那么,电动汽车是怎么再次走入人们视线的呢?

 

出于对能源危机和环境保护的关注及占领未来世界汽车市场的考虑,日本十分重视电动汽车的研制与开发。从当下世界范围内的整个形势来看,日本是电动汽车技术发展速度最快的少数几个国家之一,特别是在混合动力汽车的产品发展方面,日本居世界领先地位。

 

美国的汽车公司在电动汽车产业化方面比来自日本的同行逊色不少,三大汽车公司仅仅小批量生产、销售过纯电动汽车,而混合动力和燃料电池电动汽车还未能实现产业化,来自日本的混和动力电动汽车在美国市场上占据了主导地位。

 

随着科技的发展,汽车企业也迎来了革命。特斯拉最初的创业团队主要来自硅谷,用IT理念来造汽车,而不是以底特律为代表的传统汽车厂商思路。因此,特斯拉造电动车,常常被看做是一个硅谷小子大战底特律巨头的故事。

 

2003年7月1日,马丁·艾伯哈德与长期商业伙伴马克·塔彭宁(Marc Tarpenning)合伙成立特斯拉(TESLA)汽车公司。由于马丁·艾伯哈德毫无这方面的制造经验,最终找到AC Propulsion公司。在AC Propulsion公司CEO的引见下,埃隆·马斯克(Elon Musk)认识了马丁·艾伯哈德的团队。

2003年,T-Zero换上锂电池后行驶里程就达到了480公里。特斯拉花了约五年时间的打磨,才把Roadster推上市。在这期间,主要时间和金钱花在了研发上。比如,特斯拉电动车引以为傲的续航能力,来自由七千多颗电池组成的电池包,即使短路也不会着火,个别电池损坏不会影响其他——这套电池控制系统是特斯拉自己研制的,到目前为止还没有出现过电池故障。而且,这一模式还能保证它随时可以用到最先进的电池来装备特斯拉电动汽车。

 

2004年2月,埃隆·马斯克向特斯拉投资630万美元,但条件是出任公司董事长、拥有所有事务的最终决定权,而马丁·艾伯哈德作为特斯拉之父任公司的CEO。但是后来由于艾伯哈德与高层管理的矛盾激化,于是被迫要求离开公司,他本人只作为特斯拉公司的一个股东存在。而马斯克当任董事兼CEO全面掌握了特斯拉并带领着特斯拉走上了一条汽车革命者的道路。

 

 

特斯拉的神话由此开始,而电动汽车的未来,也由此而展望。下面细数一下电动汽车的特点:

 

1.无污染,噪声低。电动汽车无内燃机汽车工作时产生的废气,不产生排气污染,对环境保护和空气的洁净是十分有益的,几乎是“零污染”。

 

2.能源效率高,多样化。电动汽车的研究表明,其能源效率已超过汽油机汽车。特别是在城市运行,汽车走走停停,行驶速度不高,电动汽车更加适宜。

 

3.结构简单维修方便。电动汽车较内燃机汽车结构简单,运转、传动部件少,维修保养工作量小。当采用交流感应电动机时,电机无需保养维护,更重要的是电动汽车易操纵。

 

4.智能汽车的前身,这个才是奥秘所在,因为只有电动汽车才更容易将人工智能装备其中。

 

电动汽车与智能系统的结合,是未来的自动驾驶的可行性之一。电动机控制方便,效率高,易于系统联网统一管理。或许在不远的未来,电动汽车也能成为行车的主力,成为未来出行的标配!

 

本文为转载内容,授权事宜请联系原著作权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