探险类题材虽然为综艺市场的发展带来了新的思路,但“生搬硬套”的节目设计缺乏文化思考,导致收视不佳。
春节过后,各大卫视均开启了全新的综艺周期。大年初七,湖南卫视《神奇的孩子》、浙江卫视《二十四小时》第二季和东方卫视《越野千里》同时杀入周末档。单从收视上看,东方卫视《越野千里》实在不容乐观。开播当天,CSM52城收视率仅为0.256%,位列榜单十六位。
《越野千里》是由英国探险家贝尔 格里尔斯(以下简称贝尔)以一对一模式带领明星,深入自然荒野求生的探险综艺节目。节目拍摄前夕,贝尔陆续向多位名人大咖下发战书,发掘每个人身上的闪光点,并邀请了他们与自己一起越野千里。
“神作”——神之尴尬
《荒野求生》为《越野千里》原版,曾经是一档红遍欧美的探险类综艺节目。甚至连美国前总统奥巴马都为宣传环保事业在该节目上奉献了自己的“冒险”处女秀,足以见得这档节目在海内外引起的影响力。
就是这样一档“神作”在登陆中国之后,变成了一档“神之尴尬”的作品。以首期节目为例,之所以说它尴尬:
首先,相较于美国原版一开始就航拍贝尔跳伞的镜头,中国版首先耗费了三分钟的时间用来介绍韩庚的演艺生涯,并记录“主持人”曾宝仪到家中看韩庚收拾行李的镜头。
探险类节目开篇不追求惊险刺激也就算了,还偏偏上演一出“儿行千里母担忧”的煽情套路,使得节目质量有些“缩水”。
其次,在原版节目中,最大的槽点莫过于贝尔在旅途中趁着短暂休憩采访嘉宾,聊聊出身和梦想,而观众也亲切的称之为“贝尔有约”。在原版中贝尔总是喝水的时候聊,吃饭的时候聊。然而在中国版中贝尔却变身主持人,随时随地的煽情。
节目组甚至在韩庚回答的同时还不断的插播外拍片段。例如曾宝仪去韩庚家吃饺子的画面。
首期节目中,与韩庚相关的“访谈”几乎占据了节目时长的四分之一,侧重煽情的拍摄套路,让节目属性发生了偏离,不少网友发出了“这难道不是室外版的《鲁豫有约》吗?”的质疑声。
环节环节设置上,相对“仁慈”
首期节目开篇,为了见到贝尔,韩庚需要先接受用10发子弹击中3个瓶子的挑战。这一点倒是符合中国综艺的惯用套路,一上来就玩任务,打中瓶子便可进入下一关。但对于原版观众来说,这却略显违和和幼稚了。
进入正式“越野”后,贝尔首先让韩庚挑战了悬崖速降。这个元素可谓符合了原版“每一集必速降”的规律,也是这期节目中最称得惊险刺激的环节。但若比较一下原版,制作团队对嘉宾还是太仁慈了。
随后便是各类生存技巧的展现。例如因天气酷热干燥,“爽快的”贝尔让韩庚尿在一块围巾上,然后用围巾捂住脸,以保持体内的水分。虽然对韩庚来说是莫大的挑战,但这其实已经比《跟贝尔去冒险》中喝尿的环节仁慈多了。
综上所述,中国版的《越野千里》可谓在“冒险”环节的设计上过于仁慈,不禁让试图体会心惊胆战的观众略显失望。
近期节目,观众反响有所提高。姚明参加的这期节目终于开始有点原版的味道,原因之一可能是因为姚明跟贝爷英语交流比较无障碍。姚明在节目里隐约中透露的真实、幽默和迎难而上的人生态度,散发出其自身的人格魅力。当被问到关于“长得巨高”这件事情,姚明说:“人生很多东西本来就不由自己来选择。”
面对刚从水中出来冻的发抖的贝尔,姚明的怀抱倍显温暖,再加上字幕效果,喜感十足。
冒险类题材综艺节目在我国综艺市场中虽较为新颖,但仍旧处于小众位置。个人认为,《越野千里》收视不容乐观的原因有二。其一是过于“本土化”的节目环节使得丢失了部分原版观众,其二是冒险类器材始终不符合中国观众的审美需求。老外面对镜头过于直接、血腥的场面始终不符合中国人含蓄、内敛的性格特点,可谓药不对症。
与其“生搬硬套”的效仿欧美综艺,倒不如发展具有我国独特文化内涵的题材节目,既展现中国人特有的冒险精神,又能突出民族文化内涵,一举两得。期待“中国式”冒险题材早日出现,并且能够在多元化综艺市场中占有一席之地。
【版权声明】传媒+(www.media-plus.cn)版权文章,如需转载联系后台,转载请注明作者、出处及原文链接。
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