正在阅读:

线上发行量超1000万,这个微信出版物的爆款是怎样诞生的

扫一扫下载界面新闻APP

线上发行量超1000万,这个微信出版物的爆款是怎样诞生的

你得做点超出别人预期的事。

作为国内第一部微信书,《万达工作法》拯救过无数职场人,万达怎么开会、怎么面试,如何做传播,毫无保留地告诉你。

今天,它的线上发行量已近1006万,创国内新纪录。而关于它背后的故事,还从未提起。一个爆品是如何诞生的?

来源:万达集团(ID:guojiwanda)

这不是段子,而是真事——羊毛出在猪身上了,狗却死了。中国移动和中国联通死磕了这么多年,没想到,微信才是真正的对手;国美和苏宁掐,大中没落了;针对的哥的电台节目收听率也不行了,不是因为节目不好,而是司机都忙着用滴滴接活,顾不上了……

俗话说,你永远不知道哪片云彩下雨。很多时候,没有刀光剑影,没有轰轰烈烈,就是那么轻轻一下,不费吹灰之力,就把你灭了。时代如此!人亦如此!

今天就讲讲,为了不被“灭掉”,万达新媒体把自己逼疯的一个典型案例。

这是2015年最火的一本书,没有之一!

它是第一本微信出版读物,字数不算多,四五万字。它借助微信这个载体,把新技术融入,颠覆了书籍的呈现形式;它全部免费,只要你能看到书的链接,这本书就是你的了;它虽是一家企业工作方法的结集,但却迅速击穿老中青各个圈层,所有人都好奇,这款爆品是如何想到、做到并传播到位的呢?

因为,它从一开始就不是“三无”而是“四有”的产品——有创意、有策划、有内容、有技术。所以,它不红谁红?但是,要把这四件事给拧成一股绳可不是个容易的事,它把人逼疯了……

1、逼疯自己第一步:狠挖爆点

做《万达工作法》之前,万达集团企业文化中心就为何要做一本这样的书论证过很久。做这本书对我们的价值在哪里?对别人的价值又是什么?这关乎初心,只有坚定初心,才能沿着正确的路走下去,不会跑偏。当时,我们是这么考虑的:

万达经过29年的发展,经历四次转型,每一次都能踩对点,这除了与王健林本人的眼光和谋略有关系外,更重要的是什么呢?这正是我们要挖掘的爆点。

经过一段时间新媒体运营,我们发现但凡涉及到万达管理类的文章时,大家会前所未有地关注。比如《王健林:很多高管做不到高处在于情商很低》《王健林:一个单位风气正不正关键在于一把手》这样的管理类文章阅读量奇高。

这个时代,创业的人越来越多,但越来越不知道该怎么管理,所以一次性把万达29年的工作精髓提炼给你,让你可以学起来,能有借鉴;如果你是职场人,这本书就是一个好的学习方法集锦,你能学会很多优秀的工作方法、实招。

这就是创意的来源。一件事能不能成,创意是最最关键的。但是,人们在谈到创意时,往往把创意归结为偶然的灵感,确实有很多人的灵感是在梦中出现的,那其实是你日有所思导致。灵感绝对不是你想有就能有,你以为乔布斯往那一坐,啥也不干,苹果就诞生了?好的创意一定是有积淀而且是深思熟虑的结果,阅历、认知、判断、魄力、执行力缺一不可!想做爆品,团队得有一个这样的“最强大脑”,我们这就有一位。他sei啊?反正是大牛,还很帅。

创意有了,问题又来了!这么多好方法,写哪个呢?当时,我们反复琢磨定了三个标准:特色、有用、开放但不露底。但是,即便如此,可写的内容也很多,第一版目录,梳理了包括开会、面试、如何用人等25个选题,经过反复斟酌,最后只呈现了16个选题。从25到16变化的看上去只有数字,但是这是一个割肉的过程。

有的内容“有用”得太个性化,比如万达的干部任用标准。还有一些东西坚决不能碰,我可以分享,但我不能露底,这是任何分享的原则和底线,万达也不例外。于是,领导带着一帮人开了大大小小十来个会反复打磨目录,争论得脸红脖子粗的,终于定下了这些精华。

但头疼的还在后面,该如何找到合适的人、合适的料呢?

这就体现出万达自己人的优势了!为什么有很多料都是首次被外界了解,那是因为身在企业,对企业的历史和文化有更为深刻的理解,也更善于抓到爆点。另外,谁叫咱脸熟呢,大家也愿意把更多的细节详细地介绍给你,你看到的王健林的敬酒路线,万达年会的那些让人惊呆的细节,都是这么挖出来的。

所以,不要指望什么外部的写手,挖自己的料,还得自己来。

2、逼疯自己第二步:说人话,说人话,说人话

说人话,说起来容易做起来很难。

在《万达工作法》中,有篇文章是模块化。单听“模块化”这个弥漫理工色彩的词是不是就失去了阅读的兴趣?奇怪的是,这篇文章的阅读在整本书中的阅读数还挺高,而且多次在微信推送,次次都是刷屏,好奇怪噢……俺们到底做对了啥?

首先,扒皮模块化。模块化是什么?它是干吗的?它在万达工作流程中扮演什么角色?通过和万达计划部以及多个项目公司的沟通,终于了解到,原来这正是万达超强执行力的幕后推手。模块化是把所有的工作都纳入系统内,并拆分成300多个节点,通过红绿灯来督促人们按照节点来完成任务。

那它到底神在哪里呢?不瞒各位,万达君自己智商余额不足啊,于是找了一个栗子。拎出了大家比较关注的点——为何万达每年的半年会、年会都会预测的下半年、第二年的数据与实际数据基本上没有太大偏差呢?通过这个大家比较好奇的点去探究到底是怎么个管控法。节点是什么?节点就是接力棒,如果一个环节出问题,就像接力赛中接棒失手,产生被动局面,项目越走越困难,所以节点是环环相扣的。看到这,一个枯燥的管控系统就变得有意思,亲切多了。

说完人话,剩下的就是打磨、打磨、再打磨了。

16篇稿子,写作4个月,但是打磨就花了一个月的时间。

比如,万达高效开会这个稿子。它痛击职场人的首要痛点——每天泡在云山会海,但效率奇低。3000多字的稿子,磨了至少10稿。你当你是特稿呢,还享受这待遇?磨完了文字表达方式、行文逻辑后,该万事大吉了吧?这只是完成了一半,你还得磨配图——图片是实图还是设计图,图片上要呈现什么,如何呈现,也要一遍遍地磨。等这些都磨完,一篇稿子才算完工。看看效果,似乎逼疯自己也值得了。

3、逼疯自己第三步:是骡子是马牵出来遛遛

一个产品好不好,粉丝说了算!既然打定主意要做一个爆品,就得让粉丝有认同感,有亲近感,甚至参与感。

所以,我们做了一个大胆的决定,把万达食堂这个稿子发出来。稿子经微信公众号发出后,那是红旗招展,锣鼓喧天,现在你随便在大街上抓个人问问,哪个企业食堂最好,百分之一百二的人都会告诉你——万达。

这次试水不但提升了企业美誉度,还收获了很多宝贵建议。有粉丝建议,万达可以多做些由这些小事引出的强大管理,有代入感,可读性强,而且能记住你们的方法;有粉丝说,小事能做成这样,你们的制度到底强大在哪里,于是我们在写《如何做制度》时,找的点就会更加细致,挠人痛点;有粉丝说,万达食堂肯定不少花钱,那万达是如何花钱的呢?于是我们在采访万达如何做计划的时候,就有侧重地问了万达花钱的诀窍……

这样的试水,为后来采访的细致以及内容的扎实奠定了一个特别好的基础。

4、逼疯自己第四步:找到新玩法

酒再香也怕巷子深,所以,让美酒声名远播,得有新玩法。来来来,先扫码玩一把。

 

打开第一页,就是一本书的封皮。指尖轻滑,就进入了序言(自夸),然后进入目录,内文……我们就是想为你呈现一本书的样子,只是它是在线的,并且全部免费。

其实,把它扔在浩瀚的H5海洋里,既不起眼更别提炫酷,为何就火了呢?因为它做到了别人往往忽略的3点。

第一,它充分尊重粉丝的阅读习惯。像翻书一样,随意滑动,甚至模拟翻书的动作,这种体验很爽,翻完了,你想吐槽,好!给你地方专门供你吐,吐出莲花喇叭花都没人管你。如果你喜欢其中一篇,但并不喜欢整本书,没关系,你可以随便收藏、转发任意篇目,你还可以分享到朋友圈,分享到你的好友群。

第二,细节上要有“心机”。你看到首页的“你是第N位读者”时,是不是会想,既然那么多人都看了,即便不是一本好书,我也应该知道这个事儿,手不自觉地就点了吧;突出“邀您推荐”,还跟大师一起,不说大师是谁,诱惑你继续,我都能跟大师一起推荐了,我还不点开看看是哪个大师?

第三,也是最关键的。看过这么多的H5,你记住了几个?它不是单纯炫技,它有万达工作法这个强有力的内容做后盾,实现了创意、技术与内容完美结合,所以才有了这款爆品。

这四步下来,人已疯。目前,这本书的线上发行量已经近1006万啦,而微信书的纸质版也发行超20万册。

这是一次产品思维的胜利。我们从未觉得自己是在做一本书,而是把它当成一个对人有用,让别人觉得价值无限的产品,基于此,我们把自己逼疯。但是,把自己逼疯人们就会买账吗?还缺一样东西……

共享经济最为典型的代表莫过于Uber,他们的创始人特拉维斯·卡拉尼克之前在清华做了一个演讲,提到一个重要观点:要能够创造魔力!

魔力是什么?他认为:如果可以帮人们赢回更多时间,甚至比他们原来预期可以节省的时间更多,那么就已经创造了魔力。如果可以给用户带来很大的喜悦感,那么就已经创造了魔力。最后,如果用户在一天内获得更多的收入,甚至超出了他们原来的预期,或者让他们节省更多的开销,那么就已经创造了魔力……说到底,这个魔力的核心就是“超出预期”。

这正是产品思维中最为重要的一点,也是打造一个爆品最关键的一环,少了它就算你疯了也没有用,所以你得做点超出别人预期的事。做产品如此,做传播何尝不是如此?

本文为转载内容,授权事宜请联系原著作权人。

万达集团

4.1k
  • 张家界去年亏损2.39亿元,大庸古城又成业绩“包袱”
  • 继续卖资产,大望路万达广场也卖掉了

评论

暂无评论哦,快来评价一下吧!

下载界面新闻

微信公众号

微博

线上发行量超1000万,这个微信出版物的爆款是怎样诞生的

你得做点超出别人预期的事。

作为国内第一部微信书,《万达工作法》拯救过无数职场人,万达怎么开会、怎么面试,如何做传播,毫无保留地告诉你。

今天,它的线上发行量已近1006万,创国内新纪录。而关于它背后的故事,还从未提起。一个爆品是如何诞生的?

来源:万达集团(ID:guojiwanda)

这不是段子,而是真事——羊毛出在猪身上了,狗却死了。中国移动和中国联通死磕了这么多年,没想到,微信才是真正的对手;国美和苏宁掐,大中没落了;针对的哥的电台节目收听率也不行了,不是因为节目不好,而是司机都忙着用滴滴接活,顾不上了……

俗话说,你永远不知道哪片云彩下雨。很多时候,没有刀光剑影,没有轰轰烈烈,就是那么轻轻一下,不费吹灰之力,就把你灭了。时代如此!人亦如此!

今天就讲讲,为了不被“灭掉”,万达新媒体把自己逼疯的一个典型案例。

这是2015年最火的一本书,没有之一!

它是第一本微信出版读物,字数不算多,四五万字。它借助微信这个载体,把新技术融入,颠覆了书籍的呈现形式;它全部免费,只要你能看到书的链接,这本书就是你的了;它虽是一家企业工作方法的结集,但却迅速击穿老中青各个圈层,所有人都好奇,这款爆品是如何想到、做到并传播到位的呢?

因为,它从一开始就不是“三无”而是“四有”的产品——有创意、有策划、有内容、有技术。所以,它不红谁红?但是,要把这四件事给拧成一股绳可不是个容易的事,它把人逼疯了……

1、逼疯自己第一步:狠挖爆点

做《万达工作法》之前,万达集团企业文化中心就为何要做一本这样的书论证过很久。做这本书对我们的价值在哪里?对别人的价值又是什么?这关乎初心,只有坚定初心,才能沿着正确的路走下去,不会跑偏。当时,我们是这么考虑的:

万达经过29年的发展,经历四次转型,每一次都能踩对点,这除了与王健林本人的眼光和谋略有关系外,更重要的是什么呢?这正是我们要挖掘的爆点。

经过一段时间新媒体运营,我们发现但凡涉及到万达管理类的文章时,大家会前所未有地关注。比如《王健林:很多高管做不到高处在于情商很低》《王健林:一个单位风气正不正关键在于一把手》这样的管理类文章阅读量奇高。

这个时代,创业的人越来越多,但越来越不知道该怎么管理,所以一次性把万达29年的工作精髓提炼给你,让你可以学起来,能有借鉴;如果你是职场人,这本书就是一个好的学习方法集锦,你能学会很多优秀的工作方法、实招。

这就是创意的来源。一件事能不能成,创意是最最关键的。但是,人们在谈到创意时,往往把创意归结为偶然的灵感,确实有很多人的灵感是在梦中出现的,那其实是你日有所思导致。灵感绝对不是你想有就能有,你以为乔布斯往那一坐,啥也不干,苹果就诞生了?好的创意一定是有积淀而且是深思熟虑的结果,阅历、认知、判断、魄力、执行力缺一不可!想做爆品,团队得有一个这样的“最强大脑”,我们这就有一位。他sei啊?反正是大牛,还很帅。

创意有了,问题又来了!这么多好方法,写哪个呢?当时,我们反复琢磨定了三个标准:特色、有用、开放但不露底。但是,即便如此,可写的内容也很多,第一版目录,梳理了包括开会、面试、如何用人等25个选题,经过反复斟酌,最后只呈现了16个选题。从25到16变化的看上去只有数字,但是这是一个割肉的过程。

有的内容“有用”得太个性化,比如万达的干部任用标准。还有一些东西坚决不能碰,我可以分享,但我不能露底,这是任何分享的原则和底线,万达也不例外。于是,领导带着一帮人开了大大小小十来个会反复打磨目录,争论得脸红脖子粗的,终于定下了这些精华。

但头疼的还在后面,该如何找到合适的人、合适的料呢?

这就体现出万达自己人的优势了!为什么有很多料都是首次被外界了解,那是因为身在企业,对企业的历史和文化有更为深刻的理解,也更善于抓到爆点。另外,谁叫咱脸熟呢,大家也愿意把更多的细节详细地介绍给你,你看到的王健林的敬酒路线,万达年会的那些让人惊呆的细节,都是这么挖出来的。

所以,不要指望什么外部的写手,挖自己的料,还得自己来。

2、逼疯自己第二步:说人话,说人话,说人话

说人话,说起来容易做起来很难。

在《万达工作法》中,有篇文章是模块化。单听“模块化”这个弥漫理工色彩的词是不是就失去了阅读的兴趣?奇怪的是,这篇文章的阅读在整本书中的阅读数还挺高,而且多次在微信推送,次次都是刷屏,好奇怪噢……俺们到底做对了啥?

首先,扒皮模块化。模块化是什么?它是干吗的?它在万达工作流程中扮演什么角色?通过和万达计划部以及多个项目公司的沟通,终于了解到,原来这正是万达超强执行力的幕后推手。模块化是把所有的工作都纳入系统内,并拆分成300多个节点,通过红绿灯来督促人们按照节点来完成任务。

那它到底神在哪里呢?不瞒各位,万达君自己智商余额不足啊,于是找了一个栗子。拎出了大家比较关注的点——为何万达每年的半年会、年会都会预测的下半年、第二年的数据与实际数据基本上没有太大偏差呢?通过这个大家比较好奇的点去探究到底是怎么个管控法。节点是什么?节点就是接力棒,如果一个环节出问题,就像接力赛中接棒失手,产生被动局面,项目越走越困难,所以节点是环环相扣的。看到这,一个枯燥的管控系统就变得有意思,亲切多了。

说完人话,剩下的就是打磨、打磨、再打磨了。

16篇稿子,写作4个月,但是打磨就花了一个月的时间。

比如,万达高效开会这个稿子。它痛击职场人的首要痛点——每天泡在云山会海,但效率奇低。3000多字的稿子,磨了至少10稿。你当你是特稿呢,还享受这待遇?磨完了文字表达方式、行文逻辑后,该万事大吉了吧?这只是完成了一半,你还得磨配图——图片是实图还是设计图,图片上要呈现什么,如何呈现,也要一遍遍地磨。等这些都磨完,一篇稿子才算完工。看看效果,似乎逼疯自己也值得了。

3、逼疯自己第三步:是骡子是马牵出来遛遛

一个产品好不好,粉丝说了算!既然打定主意要做一个爆品,就得让粉丝有认同感,有亲近感,甚至参与感。

所以,我们做了一个大胆的决定,把万达食堂这个稿子发出来。稿子经微信公众号发出后,那是红旗招展,锣鼓喧天,现在你随便在大街上抓个人问问,哪个企业食堂最好,百分之一百二的人都会告诉你——万达。

这次试水不但提升了企业美誉度,还收获了很多宝贵建议。有粉丝建议,万达可以多做些由这些小事引出的强大管理,有代入感,可读性强,而且能记住你们的方法;有粉丝说,小事能做成这样,你们的制度到底强大在哪里,于是我们在写《如何做制度》时,找的点就会更加细致,挠人痛点;有粉丝说,万达食堂肯定不少花钱,那万达是如何花钱的呢?于是我们在采访万达如何做计划的时候,就有侧重地问了万达花钱的诀窍……

这样的试水,为后来采访的细致以及内容的扎实奠定了一个特别好的基础。

4、逼疯自己第四步:找到新玩法

酒再香也怕巷子深,所以,让美酒声名远播,得有新玩法。来来来,先扫码玩一把。

 

打开第一页,就是一本书的封皮。指尖轻滑,就进入了序言(自夸),然后进入目录,内文……我们就是想为你呈现一本书的样子,只是它是在线的,并且全部免费。

其实,把它扔在浩瀚的H5海洋里,既不起眼更别提炫酷,为何就火了呢?因为它做到了别人往往忽略的3点。

第一,它充分尊重粉丝的阅读习惯。像翻书一样,随意滑动,甚至模拟翻书的动作,这种体验很爽,翻完了,你想吐槽,好!给你地方专门供你吐,吐出莲花喇叭花都没人管你。如果你喜欢其中一篇,但并不喜欢整本书,没关系,你可以随便收藏、转发任意篇目,你还可以分享到朋友圈,分享到你的好友群。

第二,细节上要有“心机”。你看到首页的“你是第N位读者”时,是不是会想,既然那么多人都看了,即便不是一本好书,我也应该知道这个事儿,手不自觉地就点了吧;突出“邀您推荐”,还跟大师一起,不说大师是谁,诱惑你继续,我都能跟大师一起推荐了,我还不点开看看是哪个大师?

第三,也是最关键的。看过这么多的H5,你记住了几个?它不是单纯炫技,它有万达工作法这个强有力的内容做后盾,实现了创意、技术与内容完美结合,所以才有了这款爆品。

这四步下来,人已疯。目前,这本书的线上发行量已经近1006万啦,而微信书的纸质版也发行超20万册。

这是一次产品思维的胜利。我们从未觉得自己是在做一本书,而是把它当成一个对人有用,让别人觉得价值无限的产品,基于此,我们把自己逼疯。但是,把自己逼疯人们就会买账吗?还缺一样东西……

共享经济最为典型的代表莫过于Uber,他们的创始人特拉维斯·卡拉尼克之前在清华做了一个演讲,提到一个重要观点:要能够创造魔力!

魔力是什么?他认为:如果可以帮人们赢回更多时间,甚至比他们原来预期可以节省的时间更多,那么就已经创造了魔力。如果可以给用户带来很大的喜悦感,那么就已经创造了魔力。最后,如果用户在一天内获得更多的收入,甚至超出了他们原来的预期,或者让他们节省更多的开销,那么就已经创造了魔力……说到底,这个魔力的核心就是“超出预期”。

这正是产品思维中最为重要的一点,也是打造一个爆品最关键的一环,少了它就算你疯了也没有用,所以你得做点超出别人预期的事。做产品如此,做传播何尝不是如此?

本文为转载内容,授权事宜请联系原著作权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