正在阅读:

《千面英雄》导演杨挺竹:英雄没有寒冬

扫一扫下载界面新闻APP

《千面英雄》导演杨挺竹:英雄没有寒冬

虽然无法与动辄播放量达到百亿次的电视剧相比,文化类节目却在2017年异军突起,为市场提供了更多的选择,也收获了一大批忠实粉丝。

9.0、8.5、8.8。

这是素来苛刻的豆瓣用户给《见字如面》、《中国诗词大会》、《朗读者》打出的分数。在国产综艺口碑普遍维持在6分的豆瓣网,这样的成绩显得鹤立鸡群。

由腾讯视频和黑龙江卫视推出的综艺《见字如面》最先火起来,节目于去年12月29日上线,目前首期网络播放量已超2000万。

紧随其后的是《中国诗词大会》第二季,从1月29日至2月7日在央视连播十期,决赛的收官战以市场份额超过第二名30%的绝对优势,领跑收视榜单,《中国诗词大会》第二季累计收看观众达到11.63亿人次。

最近,刚刚推出的文化情感类节目《朗读者》在CCTV-1和CCTV-3联合播出,首播收视率达到1.06%,网络播放量破千万,微博话题达3.2亿阅读量,登上微博榜单榜首长达两个小时。

虽然无法与动辄播放量达到百亿次的电视剧相比,文化类节目却在2017年异军突起,为市场提供了更多的选择,也收获了一大批忠实粉丝。

在2017开年的综艺节目比拼中,文化类综艺无疑获得了口碑热度双丰收。

在商业变现层面,文化类节目也大放异彩。虽然上线伊始,许多文化类节目面临没有冠名商的“裸奔”状态,然而,因为口碑与热度的双丰收,冠名商蜂拥而至,且因为受众人群多为高收入、高学历、高素养的精英人群,头部文化类节目也更容易找到汽车、金融、高端奢侈品等富有“金主”。两个典型的例子是《中国诗词大会》的冠名商是中国农业银行,国企品牌“北汽绅宝”独家冠名了央视的《朗读者》。

文化类影视作品的春天到了?这个趋势判断已成为行业主流观点。

“文化类”的春天到了?《千面英雄》导演杨挺竹:英雄没有寒冬

一档与美国神话学大师约瑟夫·坎贝尔大作《千面英雄》同名的剧情沉浸式真人秀节目近日在爱奇艺平台低调上线。

导演杨挺竹一直很回避“节目”这个称谓,他说并不是自己想站在综艺的对立面,但《千面英雄》的缘起和模式确实不是普通意义上的综艺题材,也不是以任务叠加任务完成的输赢对抗。

这个模式里的核心是体验,设定情境中的环境、气氛、道具,甚至衬托环境气氛的小人物都需要尽可能地逼真,这是电影的制作方式和品质规格,但与电影的工作方式又截然不同,参与拍摄的6个年轻人对故事线里的内容毫不知情,是在完全开放的情境里去面对考验与挑战,进而在一个被设定的年代环境里去触碰内心。

为了让参与者尽量真实地进入情境,《千面英雄》的美术部门做了大量工作:比如让真正来自二战时期的蒸汽机车在几十公里的铁路行驶,改造出一片超大面积的十分逼真的抗战战场。来自成家班的武术指导吴永伦和他的团队也在这个模式下煞费苦心,他们想让整个故事里的挑战尽可能大尺度、有视觉冲击、触碰体验者的内心。

导演杨挺竹

《千面英雄》的摄影组规模多达120人,以及20多台电影摄影机,但与正常的电影拍摄方法不同,这个模式下需要故事线性的发生。如果用电影术语解释,就是需要很多场戏连拍,而且只有一次拍摄机会。对所有部门来说,这都是一次与以往工作方式的对撞和具有探索性的实验。

《千面英雄》作为一个原创的电影整合模式,在高风险的背景下留下了高画质和真实、快节奏场景的表现方式,这也是主创人员在今日比较满意的地方。

《千面英雄》的拍摄过程并不太顺利,背后的曲折导演杨挺竹却不愿多讲,他只是从心里由衷地感谢总监制和总制片人鲍毅先生,如果没有鲍毅在最艰难的时刻坚持,或许《千面英雄》并不能顺利完成。大家并没有完全从商业的角度去考量,这在当下十分难得,导演杨挺竹一再表示:“有些事情,会铭记在心。”

在杨挺竹看来,作为一次全新概念的尝试,剧情沉浸式的《千面英雄》真人秀一定也会面对不可避免的矛盾,“受众群体”是这个模式必须要直面的模糊地带。《千面英雄》毕竟不是一部电影,也不是一部季播剧,从大类别和传播上,它仍旧是“户外综艺”,但户外综艺的受众群体又与影视剧的观众有很大不同,这中间的类别不清会对目标观看者产生很大的困扰,杨挺竹并没有回避这个现实。

他觉得,直到今天能把这个项目完成,能让一起参与的朋友们有一份相互的敬意,能让行业里的人有一份尊重就已经足够,这件事儿从前没有人做过,他们第一次尝试了,把它以剧情沉浸式的方式呈现出来。

导演杨挺竹介绍,《千面英雄》中虽然也有任务设置,也涉及淘汰,但他着重展示普通人的英雄养成过程,他提供了一个超现实体的真实场景,让选手有机会通过浓缩的试炼,克服种种体力和心理障碍,感受成为英雄的瞬间。置身于一个看起来无比真实的梦幻场景,通过环境、故事的影响,对参与者内心产生冲击和探索内心边界是极其有魅力的。

杨挺竹认为,《千面英雄》的有些年代剧集,特别是抗战背景下的情景体验,对于爱国主义的表达是十分恰当和足够产生共鸣的。

如上文分析,《千面英雄》有志于成为一个功底扎实的文化类影视作品。

首先,是模式创新。

与近期火爆的文化类节目相比,《千面英雄》在模式上显得独树一帜:没有大卡司,没有传统真人秀节目的剧本与套路,只有6名素人参演,穿梭于各个时空之间,体验不同身份,呈现不同环境下的复杂人性。这种所谓的剧情沉浸式,让参与者沉浸于拍摄时所处的时代,让观看者也能够感同身受。

其次,《千面英雄》的团队综合实力强悍。

《千面英雄》的基石,是电影质感:导演杨挺竹作为主流的广告导演,曾经为别克等多个知名汽车品牌拍摄商业广告,团队也在筹备自己的电影剧本,其美术、摄影、制片部门的创作团队曾参与过电影《一九四二》、《非诚勿扰》、《南京南京》等的拍摄,动作设计团队来自成家班。

《千面英雄》传递的价值观也同时具备普世性。

“成为英雄”是普世价值观,每一个平凡人都有自己的英雄梦。在导演杨挺竹看来,与合家欢或者煽情式的正能量不同,英雄绝不是千篇一律的人偶,他们与普通人一样,有着复杂幽冥的人性。

“英雄没有寒冬,对于英雄的追求属于马斯洛需求论中的自我实现需求,也是至高需求,我希望《千面英雄》能够击中每一个人的内心,让他们的情感震颤。英雄就是在选择面前比普通人多10%的勇气,英雄与懦夫,取决于关键时刻的选择。”《千面英雄》导演杨挺竹如是说。

导演杨挺竹:《千面英雄》不是真人秀,而是人性的试炼场

“《千面英雄》是文化类节目么?是真人秀么?我觉得都不是,它更像一个实验作品,一个人性的试炼场”。

导演杨挺竹不愿意将《千面英雄》定义成一个真人秀综艺类作品,对他来说,《千面英雄》更像是一种全新的模式挑战。

“我更希望看见人们被逼真的环境影响,在极端环境下的状态”。

何为剧情沉浸式?在杨挺竹的眼中,即是将所有参与者置身在极端环境与场景下,令参与者在事先毫不知情的情况下做出选择,如此既能够让参与者在真实情感的驱使下做出选择,也能让真人秀节目本身更加真实,令观众也沉浸其中。

剧情沉浸式,正是保障观众看到真实人性的关键。

杨挺竹将自己与演员的关系形容为“绷着假装不交流”。开拍前,所有参与者都会蹲在小黑屋中喝茶,完全不知道自己即将面对怎样的环境与挑战。为了力求真实,这种模式牺牲了导演对参与者的控制权,同时,除了不知情的6名参与者,他又要求摄制组把所有场景气氛和演员细节准备到极致,像一场大型的实景电影不关机演出。这样便很难达到传统真人秀节目精心设计的节目效果。

“我控制一切,除了参与者本身,我告诉他们,你们想干嘛就干嘛”。杨挺竹如是说。

为了这份真实,《千面英雄》剧组必须做出更加缜密的计划。“我会控制除了演员之外的所有因素”。在某场戏中,参与者要撞破玻璃窗户跳下二楼,这是那一集中的高潮部分。彼时,参与者们并不知道眼前的玻璃墙是经过成家班精心进行爆点处理的特殊动作电影道具。

他们在镜头前呈现出了复杂的人性,有人不吱声,有人假意上前,直到一个自参与节目以来便一直“怂”着的小伙子崩溃着撞碎玻璃,才算完结。

杨挺竹说,当时如果没人愿意撞碎玻璃跳窗户,他的另一个计划便是,让参与者们投票淘汰一个人。

“Plan A是有人撞碎玻璃,效果有了,参与者们面对高风险时真实的人性状态也有了;Plan B是淘汰一个参与者,你们不是平时满口情谊么?现在让你们淘汰一个人,作为懦弱的代价”。杨挺竹说,这样的计划与备案计划在每一种情境中都有4、5个。

这些复杂的计划都只有一个目的:让参与者在镜头前呈现出真实的人性,让观众感受到真实的人性。

如果将传统真人秀节目比作通俗小说与爽文,那么《千面英雄》就是严肃文学,导演杨挺竹则更像是手拿铁锹挖掘人性的矿工。

一个好汉三个帮,杨挺竹开玩笑,《千面英雄》的过程是一个好汉几百帮。

文化类作品的春天来了?这或许是个伪命题。

讲好一个故事,呈现人性的复杂,永远都会是影视类作品市场上的硬通货。

文化类影视作品的火爆秘诀

中国传媒大学教师朱传欣认为,文化类节目的“回归”其实对应着国民价值观念的转变和生活方式的升级。在各式明星真人秀令观众产生审美疲劳的当下,文化类节目的崛起在很大程度上满足了人们对于内容和信息量的诉求,缓解了社会的“文化焦虑”。

有业内人士透露,文化类节目的火热至少得具备三个条件:

第一、模式新颖,为市场提供了一种全新选择,让观众眼前一亮。比如,《见字如面》模仿了英国的《Letters Live》这档节目,而《中国诗词大会》则模仿了从荷兰购买版权的益智类节目《以一敌百》。本土内容+海外概念=全新模式。

第二、团队经验丰富、执行力强。以《朗读者》为例,导演刘欣、田梅曾分别操刀过《艺术人生》、《开学第一课》,在文化类节目的打造中拥有过人经验,深谙观众口味。舞美、灯光是参与过奥斯卡的海外团队,于是有了简洁大气、颇为精致的舞台效果。铁凝、王蒙、余秋雨、冯骥才充当文学顾问,更是在内容层面保证了节目质量。

第三、不选最大的咖,只选最合适的人,普世性是引发共鸣的保障。

本文为转载内容,授权事宜请联系原著作权人。

评论

暂无评论哦,快来评价一下吧!

下载界面新闻

微信公众号

微博

《千面英雄》导演杨挺竹:英雄没有寒冬

虽然无法与动辄播放量达到百亿次的电视剧相比,文化类节目却在2017年异军突起,为市场提供了更多的选择,也收获了一大批忠实粉丝。

9.0、8.5、8.8。

这是素来苛刻的豆瓣用户给《见字如面》、《中国诗词大会》、《朗读者》打出的分数。在国产综艺口碑普遍维持在6分的豆瓣网,这样的成绩显得鹤立鸡群。

由腾讯视频和黑龙江卫视推出的综艺《见字如面》最先火起来,节目于去年12月29日上线,目前首期网络播放量已超2000万。

紧随其后的是《中国诗词大会》第二季,从1月29日至2月7日在央视连播十期,决赛的收官战以市场份额超过第二名30%的绝对优势,领跑收视榜单,《中国诗词大会》第二季累计收看观众达到11.63亿人次。

最近,刚刚推出的文化情感类节目《朗读者》在CCTV-1和CCTV-3联合播出,首播收视率达到1.06%,网络播放量破千万,微博话题达3.2亿阅读量,登上微博榜单榜首长达两个小时。

虽然无法与动辄播放量达到百亿次的电视剧相比,文化类节目却在2017年异军突起,为市场提供了更多的选择,也收获了一大批忠实粉丝。

在2017开年的综艺节目比拼中,文化类综艺无疑获得了口碑热度双丰收。

在商业变现层面,文化类节目也大放异彩。虽然上线伊始,许多文化类节目面临没有冠名商的“裸奔”状态,然而,因为口碑与热度的双丰收,冠名商蜂拥而至,且因为受众人群多为高收入、高学历、高素养的精英人群,头部文化类节目也更容易找到汽车、金融、高端奢侈品等富有“金主”。两个典型的例子是《中国诗词大会》的冠名商是中国农业银行,国企品牌“北汽绅宝”独家冠名了央视的《朗读者》。

文化类影视作品的春天到了?这个趋势判断已成为行业主流观点。

“文化类”的春天到了?《千面英雄》导演杨挺竹:英雄没有寒冬

一档与美国神话学大师约瑟夫·坎贝尔大作《千面英雄》同名的剧情沉浸式真人秀节目近日在爱奇艺平台低调上线。

导演杨挺竹一直很回避“节目”这个称谓,他说并不是自己想站在综艺的对立面,但《千面英雄》的缘起和模式确实不是普通意义上的综艺题材,也不是以任务叠加任务完成的输赢对抗。

这个模式里的核心是体验,设定情境中的环境、气氛、道具,甚至衬托环境气氛的小人物都需要尽可能地逼真,这是电影的制作方式和品质规格,但与电影的工作方式又截然不同,参与拍摄的6个年轻人对故事线里的内容毫不知情,是在完全开放的情境里去面对考验与挑战,进而在一个被设定的年代环境里去触碰内心。

为了让参与者尽量真实地进入情境,《千面英雄》的美术部门做了大量工作:比如让真正来自二战时期的蒸汽机车在几十公里的铁路行驶,改造出一片超大面积的十分逼真的抗战战场。来自成家班的武术指导吴永伦和他的团队也在这个模式下煞费苦心,他们想让整个故事里的挑战尽可能大尺度、有视觉冲击、触碰体验者的内心。

导演杨挺竹

《千面英雄》的摄影组规模多达120人,以及20多台电影摄影机,但与正常的电影拍摄方法不同,这个模式下需要故事线性的发生。如果用电影术语解释,就是需要很多场戏连拍,而且只有一次拍摄机会。对所有部门来说,这都是一次与以往工作方式的对撞和具有探索性的实验。

《千面英雄》作为一个原创的电影整合模式,在高风险的背景下留下了高画质和真实、快节奏场景的表现方式,这也是主创人员在今日比较满意的地方。

《千面英雄》的拍摄过程并不太顺利,背后的曲折导演杨挺竹却不愿多讲,他只是从心里由衷地感谢总监制和总制片人鲍毅先生,如果没有鲍毅在最艰难的时刻坚持,或许《千面英雄》并不能顺利完成。大家并没有完全从商业的角度去考量,这在当下十分难得,导演杨挺竹一再表示:“有些事情,会铭记在心。”

在杨挺竹看来,作为一次全新概念的尝试,剧情沉浸式的《千面英雄》真人秀一定也会面对不可避免的矛盾,“受众群体”是这个模式必须要直面的模糊地带。《千面英雄》毕竟不是一部电影,也不是一部季播剧,从大类别和传播上,它仍旧是“户外综艺”,但户外综艺的受众群体又与影视剧的观众有很大不同,这中间的类别不清会对目标观看者产生很大的困扰,杨挺竹并没有回避这个现实。

他觉得,直到今天能把这个项目完成,能让一起参与的朋友们有一份相互的敬意,能让行业里的人有一份尊重就已经足够,这件事儿从前没有人做过,他们第一次尝试了,把它以剧情沉浸式的方式呈现出来。

导演杨挺竹介绍,《千面英雄》中虽然也有任务设置,也涉及淘汰,但他着重展示普通人的英雄养成过程,他提供了一个超现实体的真实场景,让选手有机会通过浓缩的试炼,克服种种体力和心理障碍,感受成为英雄的瞬间。置身于一个看起来无比真实的梦幻场景,通过环境、故事的影响,对参与者内心产生冲击和探索内心边界是极其有魅力的。

杨挺竹认为,《千面英雄》的有些年代剧集,特别是抗战背景下的情景体验,对于爱国主义的表达是十分恰当和足够产生共鸣的。

如上文分析,《千面英雄》有志于成为一个功底扎实的文化类影视作品。

首先,是模式创新。

与近期火爆的文化类节目相比,《千面英雄》在模式上显得独树一帜:没有大卡司,没有传统真人秀节目的剧本与套路,只有6名素人参演,穿梭于各个时空之间,体验不同身份,呈现不同环境下的复杂人性。这种所谓的剧情沉浸式,让参与者沉浸于拍摄时所处的时代,让观看者也能够感同身受。

其次,《千面英雄》的团队综合实力强悍。

《千面英雄》的基石,是电影质感:导演杨挺竹作为主流的广告导演,曾经为别克等多个知名汽车品牌拍摄商业广告,团队也在筹备自己的电影剧本,其美术、摄影、制片部门的创作团队曾参与过电影《一九四二》、《非诚勿扰》、《南京南京》等的拍摄,动作设计团队来自成家班。

《千面英雄》传递的价值观也同时具备普世性。

“成为英雄”是普世价值观,每一个平凡人都有自己的英雄梦。在导演杨挺竹看来,与合家欢或者煽情式的正能量不同,英雄绝不是千篇一律的人偶,他们与普通人一样,有着复杂幽冥的人性。

“英雄没有寒冬,对于英雄的追求属于马斯洛需求论中的自我实现需求,也是至高需求,我希望《千面英雄》能够击中每一个人的内心,让他们的情感震颤。英雄就是在选择面前比普通人多10%的勇气,英雄与懦夫,取决于关键时刻的选择。”《千面英雄》导演杨挺竹如是说。

导演杨挺竹:《千面英雄》不是真人秀,而是人性的试炼场

“《千面英雄》是文化类节目么?是真人秀么?我觉得都不是,它更像一个实验作品,一个人性的试炼场”。

导演杨挺竹不愿意将《千面英雄》定义成一个真人秀综艺类作品,对他来说,《千面英雄》更像是一种全新的模式挑战。

“我更希望看见人们被逼真的环境影响,在极端环境下的状态”。

何为剧情沉浸式?在杨挺竹的眼中,即是将所有参与者置身在极端环境与场景下,令参与者在事先毫不知情的情况下做出选择,如此既能够让参与者在真实情感的驱使下做出选择,也能让真人秀节目本身更加真实,令观众也沉浸其中。

剧情沉浸式,正是保障观众看到真实人性的关键。

杨挺竹将自己与演员的关系形容为“绷着假装不交流”。开拍前,所有参与者都会蹲在小黑屋中喝茶,完全不知道自己即将面对怎样的环境与挑战。为了力求真实,这种模式牺牲了导演对参与者的控制权,同时,除了不知情的6名参与者,他又要求摄制组把所有场景气氛和演员细节准备到极致,像一场大型的实景电影不关机演出。这样便很难达到传统真人秀节目精心设计的节目效果。

“我控制一切,除了参与者本身,我告诉他们,你们想干嘛就干嘛”。杨挺竹如是说。

为了这份真实,《千面英雄》剧组必须做出更加缜密的计划。“我会控制除了演员之外的所有因素”。在某场戏中,参与者要撞破玻璃窗户跳下二楼,这是那一集中的高潮部分。彼时,参与者们并不知道眼前的玻璃墙是经过成家班精心进行爆点处理的特殊动作电影道具。

他们在镜头前呈现出了复杂的人性,有人不吱声,有人假意上前,直到一个自参与节目以来便一直“怂”着的小伙子崩溃着撞碎玻璃,才算完结。

杨挺竹说,当时如果没人愿意撞碎玻璃跳窗户,他的另一个计划便是,让参与者们投票淘汰一个人。

“Plan A是有人撞碎玻璃,效果有了,参与者们面对高风险时真实的人性状态也有了;Plan B是淘汰一个参与者,你们不是平时满口情谊么?现在让你们淘汰一个人,作为懦弱的代价”。杨挺竹说,这样的计划与备案计划在每一种情境中都有4、5个。

这些复杂的计划都只有一个目的:让参与者在镜头前呈现出真实的人性,让观众感受到真实的人性。

如果将传统真人秀节目比作通俗小说与爽文,那么《千面英雄》就是严肃文学,导演杨挺竹则更像是手拿铁锹挖掘人性的矿工。

一个好汉三个帮,杨挺竹开玩笑,《千面英雄》的过程是一个好汉几百帮。

文化类作品的春天来了?这或许是个伪命题。

讲好一个故事,呈现人性的复杂,永远都会是影视类作品市场上的硬通货。

文化类影视作品的火爆秘诀

中国传媒大学教师朱传欣认为,文化类节目的“回归”其实对应着国民价值观念的转变和生活方式的升级。在各式明星真人秀令观众产生审美疲劳的当下,文化类节目的崛起在很大程度上满足了人们对于内容和信息量的诉求,缓解了社会的“文化焦虑”。

有业内人士透露,文化类节目的火热至少得具备三个条件:

第一、模式新颖,为市场提供了一种全新选择,让观众眼前一亮。比如,《见字如面》模仿了英国的《Letters Live》这档节目,而《中国诗词大会》则模仿了从荷兰购买版权的益智类节目《以一敌百》。本土内容+海外概念=全新模式。

第二、团队经验丰富、执行力强。以《朗读者》为例,导演刘欣、田梅曾分别操刀过《艺术人生》、《开学第一课》,在文化类节目的打造中拥有过人经验,深谙观众口味。舞美、灯光是参与过奥斯卡的海外团队,于是有了简洁大气、颇为精致的舞台效果。铁凝、王蒙、余秋雨、冯骥才充当文学顾问,更是在内容层面保证了节目质量。

第三、不选最大的咖,只选最合适的人,普世性是引发共鸣的保障。

本文为转载内容,授权事宜请联系原著作权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