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九维文化
今天下午小编无意登陆了知乎,在热点看到了什么???
真的不敢相信自己的眼睛,
天啊,
《白鹿原》两桩悬案竟然赫然知乎热点?!
于是,小编赶快分享给大家,赶快围观知乎上的奇葩答案吧,你们不许惊声尖叫,反正我也听不到!
问题一:《白鹿原》里改变白鹿两家命运的「白鹿」仙草真的存在吗?
by 汪有
如果不考虑原著,只看话剧截图,我想还是可以略窥一斑的。请让让,我要开始一本正经地胡说八道了:
后面还有,不上图了:
结果挖出一个连杆带叶,还有花瓣的东西,粉白粉白的。
我就多长了个心眼,跑到朱先生那儿问了问。
朱先生让我将看到的东西画出来,我向朱先生讨了纸笔,画给他了,他瞅了一眼,要我倒过来看看,那东西像啥?
这一看不要紧,真是醍醐灌顶呀!那不是一只白鹿吗!
于是男主白嘉轩想起了白鹿原的白鹿传说,用好地换来了这块出现白鹿的差一点的地,把祖坟也迁了过去。白家本来从运势不好,到一跃开始兴盛。就此开始了巨著《白鹿原》上绵延大半世纪的家族传奇。
从这几句描述来看,这颗奇妙的植物有以下特征:
1. “连杆带叶,还有花瓣”、“粉白粉白”,这是外部颜色和植物性状;
2. 这颗植物连在一棵小蓟上面,可以推断,这是一棵寄生或伴生植物。小蓟是草本植物,高度最高差不多30公分。白嘉轩先看到了小蓟,才挖到这颗神秘植物,可以推断,这颗植物高度不超过30公分;
3. 某个角度看上去像是白鹿;
4. 非常稀有,有几十年田园生活的白嘉轩从没见过它。
怎么能有这种植物呢?
还真有啊?!
那就是——水晶兰!
水晶兰不是兰花,是一种草本植物。它有什么特征呐?
1. 通体晶莹洁白,有水晶状的菸斗,如图所示,中间的桶装可以看做花,颈部环绕一些小的叶,又有连到地面的“杆”——白色带花瓣,有杆有叶;
2. 多年生草本,腐生植物,没有叶绿素所以是白色,也不进行光合作用,靠吸收其他植物或腐殖质的养分生活。高度通常介于10-30厘米——寄生或伴生,高度不超过30公分;
3. 从图里看去,它的菸斗下垂,非常像是白鹿的头,杆部曲线柔软,非常像是白鹿的脖颈——某个角度看上去像白鹿。图里这个还不太明显,看我搜到另一张图,从特定的角度看过去,左上角那一只简直就是一只白鹿啊!(而且你看这只没有鹿角,这是一只母鹿。)
4. 水晶兰分布理论上虽广,但很稀有,有很珍贵的药用作用,在很多武侠小说里也有出现。现代农业科技进步了,也不是很好养殖,对浇水啊、透气啊、护根啊要求都特别高——非常稀有。
以上四条全都符合,这还不算,还有呐:
5. 水晶兰的植物分类为杜鹃花目(Ericales)鹿蹄草科(Pyrolaceae)——人家名字里都带着鹿字啊;
6. 水晶兰因为吸收腐败养分,生长区域潮湿阴暗,往往被看过死亡之花,武侠小说里也经常提到,相传是来自阴间的花朵——这和白嘉轩后来把祖坟迁过去的情节异常契合。
总之,我们基本可以推定,在那个奇妙的白鹿原开篇的日子里,改变白鹿两家两大家族命运的,就是这一朵小小的水晶兰。
还好,白嘉轩当年看到的,应该是一株非常健康的水晶兰,因为水晶兰有时候身上会长出黑斑,比如这张图:
配上斑点,看左边的那一颗。妈蛋,这不是中国文化里那种吉祥的白鹿——这是一只白色长颈鹿啊!那时候没有动物园也没有旅游频道,男主肯定认不出来长颈鹿。
至于话剧截图里前面还有提到的,白嘉轩说自己眼前“花花绿绿的,一会儿冒红光、一会儿冒绿光”,又是个啥自然现象呐?
我跟人聊起的时候,被人问:是不是鬼火呐?
当然不是了,鬼火主要在晚上出现,而且鬼火的成因是磷,绿光倒是说得过去,可磷燃烧的时候是不冒红光的。
所以,其实就是男主角当年家族衰落,压力太大,眼压太高了。我咨询了医生,医生答道:偏头痛、青光眼或者服用地高辛这种药品都会造成眼前冒彩光的现象。
所以,这些《白鹿原》里描述的超自然现象完全可以用我们的科学文化知识来解决。那些看着神叨叨的东西不神秘,还是要相信科学啊!
哈哈哈哈哈,想致富先修鹿~
问题二:《白鹿原》田小娥被迫往阴道里塞枣子,老爷子吃了真能强身健体吗?有无医学方面的依据?
by Darling琳
我们先开看看原著《白鹿原》中关于“吃枣”这一段的描述:
长工头李相装了一肚子有关男盗女娼的酸溜溜故事,有的隐秘含蓄,有的赤裸裸毫无遮掩。黑娃有的听不明白,有的就听得浑身潮热。长工头李相煞有介事地问:“黑娃,你看咱们主儿家六十多快奔七十的人了,啥脸色?红堂堂;啥身板?硬邦邦;说话像敲钟,走路刮大凤。你说人家为啥这么结实?你要是猜着了,我把一年的薪俸全给你;你要是猜不着,罚你天天晚上取尿桶,天天早起倒尿桶。”黑娃连着说出了主儿家吃白米细面,山珍海味,鸡鸭猪羊肉,以及遛马又不干重活这些人皆能想到的原因。李相绷着脸儿连续说着不对。王相涵性不足,忍不住开口先揭出谜底来,刚开口自己倒先笑得说不成话:“郭举人吃、吃、吃泡枣儿!”黑娃不以为然他说:“泡枣有什么好?烧酒泡人参才养人哩!”王相诡气地笑着:“泡枣儿比人参酒养人多了。你听李叔说怎么泡枣儿吧”长工头压低声说郭举人娶下那个二房女人不是为了睡觉要娃,专意儿是给他泡枣的。每天晚上给女人的那个地方塞进去三个干枣儿,浸泡一夜,第二天早上掏出来淘洗干净,送给郭举人空腹吃下。郭举人自打吃起她的泡枣儿,这二年返老还童了。黑娃听了觉得心里很难受,说不出是一种什么感觉,憋得堵得胸脯发胀。王相突然伸过手来抓住了他的下身,嘻嘻笑着向李相报告:“李叔李叔,黑娃的牛牛挺得像根竹笋!”黑娃一下子羞了。
什么叫泡枣?泡枣古称牝甘,或者阴枣。
炮制方法很奇特,就是将风干的大枣放入未婚女子或者年轻女子的阴户中,第二天取出,当即食用。
有种说法是阴枣来自于陕西民间,在近代著名笔记小说《夜雨秋灯录》里,也有与之相近的描写。这则故事的名字是“巫仙”,说是一个叫金鼎的人,误入一江湖大盗的巢穴。这个汪洋大盗也有同样的嗜好,他专门掠来两个女子,扃于内室,就是为了能够吃到“泡枣”。 这两个女子向金鼎诉苦道:“主人……所嗜太奇,喜食牝甘”。“渠以大枣塞入妇女阴中,匝日钳出,饱啖以为甘。”
在贾平凹的《废都》里,庄之蝶也喜欢把荔枝放入柳儿的阴道,然后吃掉。以上种种,在今人看来,古怪而且恶心,但这种做法在古代却相当风行且备受推崇,其“疗效”也是古人所深信不疑的。
所谓“泡枣”、“牝甘”,古代的正式称呼应该是“阴枣”。《玉房秘诀》,《拾遗记》对于这件事也有略异的记载。《拾遗记》中描写西王母,在周穆王东巡之际,下凡而来,在人间与穆王共享云雨春宵之乐。在两情缱绻之际,王母把插入阴道中的干枣取出,劝穆王即时服下,以作养生壮阳之补品。《拾遗记》乃前秦人王嘉所撰,那么食用阴枣以养生的做法少说也有1500年左右的历史了。
受道教房中术的影响,很多古人身体力行着采阴补阳的一套妖妄之言。如果你知道,在明代,连嘉靖皇帝都服用用处女的月经炼制而成的“红铅”,妄想延年益寿乃至长生不老的话,吃两个枣真的也就不算什么了。
我们的古人,在这方面的种种骇人听闻、震惊四座的发明,何止是变态两个字能概括得了的呢?古人吃月经(红铅),吃男子的小便(秋石),吃女人的唾液(玉浆),这样子如果也能长生不老,那才真是见了鬼了。 直到今天,壮阳的药仍然满大街卖得热火朝天。
在这里小小的科普一下,女性阴道阴道内存在有多种微生物(包括乳杆菌,棒状球菌,非溶血性链球菌,肠球菌,表皮葡萄菌,加德纳菌,大肠埃希菌,摩根菌,消化球菌,类杆菌,动弯杆菌,梭杆菌,支原体及假丝酵母菌),这些微生物之间形成生态平衡不会致病。乳杆菌作为优势菌将阴道上皮细胞内的单糖分解为乳酸,使阴道维持在PH<4.5的酸性环境,多在3.8-4.4。在酸性的阴道环境中,以产生过氧化氢的乳杆菌为优势菌,乳杆菌产生H2O2,细菌素能抑制致病微生物生长。总的来说,阴道就是一个酸性的存在有多种微生物的酸性腔管结构,用其泡枣的效果等同于将枣子放入一瓶存有上述细菌的酸性液体中,其效果等于吸水分+滋生细菌。
中国人迷信生灵身上有灵气——你把别人的灵气折磨没了,自己的灵气就多了。这种冥冥中的损人利己意识贯穿于多种文化:犹太人把公羊丢进荒野替罪,耶稣用自己给人类赎罪,牺牲总会换来点什么。女性作为男权社会里弱势群体,往往桎梏在封建伦理制度和社会政治斗争的枷锁之中。
在那个男权至上的封建宗法社会里,她们处于社会边缘地位,永远摆脱不了被侮辱、被损害、被当作工具的悲惨命运。甚至关于采阴补阳的说法至今民间仍在流传,这些在男权社会留下的物化女性的糟粕,虽然已被大多数人所抛弃和遗忘,但物化女性的传统,在中国依然盛行,比如这些年频频传出的嫖宿幼女案就是因为官员相信吸取幼女精气会让他们延年益寿。
再回过头我想说说田小娥,这个注定一生悲剧的女人。她被落魄迂腐的秀才父亲卖给了郭举人做小老婆,满嘴仁义道德,礼义廉耻的伪君子买来她只是为了用她年轻的身体当“泡枣”的工具,她每天晚上在大女人的监视下把三个干枣塞进下身,每个月定期在大女人的监视下供郭举人发泄性欲,其它的时间她要洒扫庭院,洗衣做饭,这让她不仅遭受身体上的劳累和伤害,也让她承受心理上的压迫和侮辱。
她对这一切的反抗是等到大女人走后,把干枣从身体里掏出来扔到尿盆里,郭举人一直吃的是她用尿泡的枣子。直到她遇到了黑娃,彻底唤醒了她对性的原始渴望,她主动勾引黑娃,她甘愿跟黑娃过又苦又穷的日子,这是一个活在传统里的女人对传统的反抗,她用传统最不齿的方式狠狠地打了传统一掌。 所以,田小娥她有自己的追求,只是,她没有自己的时代。
(图片来自于正在上映的陕西艺人版话剧《白鹿原》)
进入白鹿村后,她得不到公公的赞同,得不到族长的认可。她被迫和黑娃蜗居在村口的破窑里,却把贫苦的日子打理的井井有条,当黑娃卷入革命后,她为了营救丈夫不得不向鹿子霖出卖了她的身体,却又可悲的沦为鹿子霖报复白嘉轩的工具。
她渴望爱,渴望关怀,当她意识到被欺骗后,她义无反顾地把尿洒在了鹿子霖脸上,恶毒又痛快淋漓地剥去鹿子霖虚伪的道德外衣。她用她的身体报复了不让她进族谱,把她吊起来打的族长,她让腰杆挺得直又硬的白嘉轩气昏在了她的破窑门口。
但是阴谋得逞后并没有给她带来想象中报复的快活,当她意识到自己“真正地害了一回人”时,“浑身抽筋头皮发麻双腿绵软”,她感到懊悔和愤怒。
她的放荡,堕落都不是出自她的本心,她只是对这个让她饱受苦难的社会做了她自己认为的最有力也最无奈何的反抗,相反她对善的尊敬,对恶的唾弃体现了人性良知未泯的光辉。
她死之后,化作厉鬼,附在杀死她的鹿三身上对吃人的礼教和道德做血泪控诉:
我到白鹿村惹了谁了?我没偷掏旁人一朵棉花,没偷扯旁人一把麦苗柴禾,我没骂过一个长辈人,也没揉戳过一个娃娃,白鹿村为啥容不得我住下?我不好,我不干净,说到底我是个婊子。可黑娃不嫌弃我,我跟黑娃过日子。村子里住不成,我跟黑娃搬到村外烂窑里住。族长不准俺进祠堂,俺也就不敢去了,咋么着还不容让俺呢?
当然她的抗争最终以失败告终,她被镇压在六棱塔下,父权又一次取得了胜利,她带着强烈的悲剧色彩轰轰烈烈地倒下了。她不幸的一生里,最幸福的日子莫过于和黑娃住在寒窑里的时光,“他们第一次睡到已经烘干的温热的火炕上,又一次他们激动地哭了”,短暂的幸福生活注定成为她苦难人生中最弥足珍贵的记忆。
她一生中接纳过不止一个男人,没有按照传统道德的要求从一而终。她最终身首异处,被镇在塔下永世不得翻身,在白鹿村的人看来是咎由自取,是恶有恶报,大快人心。可今天看来她的不幸却蕴含着无尽的悲凉与凄婉,她的抗争是对传统父权道德的指斥与控诉,有深沉的悲剧意蕴。
李泽厚说过:“历史从来不是在温情脉脉的人道牧歌中进展,相反,它经常无情地践踏着千万具尸体而前进。”而田小娥正是这种被践踏了人性的悲剧,是无数被历史埋葬的有着类似经历的女性代表。现代文明以各种伪善的面目欺骗着世人,传统道德的男尊女卑、从一而终的思想并没有在社会上荡涤干净。
白鹿原是一部浩荡的英雄史,也是女人的反抗史,它虽不是女性反抗史中最浓墨重彩,慷慨悲壮的一笔,但一定是最光亮闪耀的一笔。她们是男权社会中不屈反抗的女性先驱,她们在封建愚昧的白鹿原上敲响了鼓点,并在封建的祠堂里震荡,回响,经久不衰。
田小娥,飞蛾扑火的娥~
看了大牛们的回答,小编几近癫狂,真是高手在民间啊!《白鹿原》作为一个民族的秘史,深不可测,厚不可言。啥也不说了,献上我的膝盖~
剧目名称|陕西人艺版《白鹿原》
演出时间|2017.03.29-04.02
演出地点|北京保利剧院
演出票价|80-1500(880X2)元
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