正在阅读:

《鸡毛飞上天》让张译又一次刷屏,我们为何突然“爱上演技”

扫一扫下载界面新闻APP

《鸡毛飞上天》让张译又一次刷屏,我们为何突然“爱上演技”

他们是作品中的演技担当,是故事的血肉,不断的用一个又一个真实可触的角色形象,在观众们心中留下无法抹去的印象。

演技派的逆袭对于2017年的影视市场而言有点猝不及防。进入2017年以来,小屏幕仍然延续着去年的市场占有格局,

钟汉良、Angelababy、景甜等明星借古装大IP的东风吸引了一定的关注,杨幂依然是强大的话题制造机器,赵又廷、任嘉伦引发了关于“整容式演技”的热烈讨论,

迪丽热巴、张彬彬、高伟光在新生代里率先掀起了一波上位的小高潮…

而演技派的崛起则形成了不得不令人关注的“文艺现象”。

江苏卫视热播剧《鸡毛飞上天》中的张译、殷桃、陶泽如,《黎明决战》的王千源,共同构成了屏幕内外的“演技热”。

有网友将这样一批为数不少,行事低调却以演技刷屏的演员们称之为“沉香木式演员”,

他们是作品中的演技担当,是故事的血肉,不断的用一个又一个真实可触的角色形象,在观众们心中留下无法抹去的印象。

观众交口的好评、各大社交平台“自来水式”的安利,让许多人开始留意这样一群安静演戏的“非主流”,

他们的名气可能仍然无法挤进“一线”,但他们的走红已足够引起市场的另眼相看。

1

演技派吊打抠图明星,“沉香木演技”走红

接棒《三生三世十里桃花》的赵又廷,张译主演的《鸡毛飞上天》于3月初登陆江苏卫视,

该剧立足义乌,主要讲述了以义乌商人为代表的浙商,在物资匮乏的年代,凭借“鸡毛换糖”赚取第一桶金再到打造商业帝国的故事。

这种先天上具有年龄“代沟”的题材,在家庭剧和谍战剧的夹击下脱颖而出,堪称“奇景”。

这部已默默播出过半的国产良心剧,豆瓣评分稳定在8.6上下,网友交口称赞张译、殷桃以及陶泽如的演技,“被演技耽误的相声演员”更成为知乎男神张译的新标签。

与90后成长期几乎“绝缘”的年代故事,在张译、殷桃的演绎下,竟然也能开启观众想谈恋爱的模式。

演技爆表,却始终与爆红擦肩的王千源,最近也凭借和刘诗诗合作的《黎明决战》,

作为“沉香木式”演技派代表之一,重回大众讨论的中心。

粗看上去,这些演员之所以在今年集中式爆发,除了作品加持的必然后果,细思之下,其实并非如此简单。

从大环境来说,被称为“整容式演技”的赵又廷,刚刚花式霸占了几轮头条,且不论“姑父”的演技是否真的称得上精湛,

但赵又廷的卷土重来,确实对眼下呈“变态”发展曲线的影视行业能起到一定“矫正”作用:

观众在谈论、观看一部电视剧时,好的演技也成为一种评价维度,并影响电视剧的口碑走向和收视率。

拿拯救现实题材电视剧市场的《鸡毛飞上天》来说,相比过度消费小花、鲜肉的速成IP剧集,

选择启用实力派演员张译、殷桃、陶泽如,于“吸睛”和话题度而言,可能是一种“牺牲”,

但反过来看,演员贡献扎实的演出,用心的演技不仅保证了故事的质感和表达,也令观众自然入戏,

特别是张译一口“义乌腔”普通话,不管标准与否,对角色的琢磨和投入,起码就“吊打”了一批靠配音入戏的抠图明星。

因此,一部本来充满“时代距离”的商战剧,凭借口碑发酵,豆瓣评分一直稳定在8.6上下,新浪微博主话题阅读量破2亿,讨论量过20万。

2

对“高片酬,零演技”说不“演技为王”将成为好剧新标

“在人之下把自己当人,在人之上把别人当人”,七年前,还是一朵小花的杨幂说出这句话时,曾打动不少路人,并从此在情商过人的自黑少女人设里一往无前。

然而如今,按照“1988年中年女子”的评判标准,86年的杨幂也算人到中年,

95后小小花们一茬茬迎风生长,可大幂幂还在IP古装戏里消耗自己的发际线……

不久前,举行的上海电视剧制播年会上,“演员片酬过亿,电视剧为何越来越不好看”的讨论,将“演员天价片酬”的老生常谈再一次推向风头。

来看一组数据:

据相关统计,2016年,中国一二线演员的片酬增长近250%,一部成本3亿元的电视剧,演员要拿走2亿元的酬劳;

在一些依靠流量鲜肉、小花的大IP影视作品里,明星的片酬占比甚至高达80%。

在片酬被不断炒高的同时,演技反而成为一件“奢侈品”。

应该说,在这个普遍演技不够颜值来凑的时代,确实需要“演技派”来刺激一下畸形的市场供求关系

社交媒介评价体系对张译、王千源们的推崇,或许多少能说明,相当一批年轻人,正以这样的方式拒绝粗制滥造的影视产品与敷衍了事的套路演技。

而这些“沉香木式演员”在社交网络上的受捧与现实市场中的“边缘化”则是另一个值得探讨的话题。

像张译、王千源这一类演员,自然不会走“刷脸”吸引观众的路线,既然他们的演技在多部作品中已经获得了大量观众的认可,

也已然成为了社交谈论的热点以及“沉香木技派”的标杆,那为何还未能实现人气的流量式碾压?

还是以张译为例,需要承认的是,他如今在口碑上收获的广泛认同,有一部分来自于其在知乎论坛上的活跃,

针对表演问题的专业论述和幽默表达,帮助他树立起“知乎男神”的演艺标签。

也就是说,除了有过硬的作品和角色说话,张译眼下已实现的刷屏效应,还离不开他在知乎上建立的附加形象价值。

当然,从长远看,好演员价值的被认可是影视市场良性发展的必备基础。

当前,是因为滥用抠图、替身、配音的乱象,渐渐耗尽了观众的宽容,从而变相推进了市场对好演员的求贤若渴。

在每年电视剧产量不断增加的生产环境下,“演技为王”的商业标准虽然一时还很难达到,但电视从业者应该怀有这样的理想。

本文为转载内容,授权事宜请联系原著作权人。

评论

暂无评论哦,快来评价一下吧!

下载界面新闻

微信公众号

微博

《鸡毛飞上天》让张译又一次刷屏,我们为何突然“爱上演技”

他们是作品中的演技担当,是故事的血肉,不断的用一个又一个真实可触的角色形象,在观众们心中留下无法抹去的印象。

演技派的逆袭对于2017年的影视市场而言有点猝不及防。进入2017年以来,小屏幕仍然延续着去年的市场占有格局,

钟汉良、Angelababy、景甜等明星借古装大IP的东风吸引了一定的关注,杨幂依然是强大的话题制造机器,赵又廷、任嘉伦引发了关于“整容式演技”的热烈讨论,

迪丽热巴、张彬彬、高伟光在新生代里率先掀起了一波上位的小高潮…

而演技派的崛起则形成了不得不令人关注的“文艺现象”。

江苏卫视热播剧《鸡毛飞上天》中的张译、殷桃、陶泽如,《黎明决战》的王千源,共同构成了屏幕内外的“演技热”。

有网友将这样一批为数不少,行事低调却以演技刷屏的演员们称之为“沉香木式演员”,

他们是作品中的演技担当,是故事的血肉,不断的用一个又一个真实可触的角色形象,在观众们心中留下无法抹去的印象。

观众交口的好评、各大社交平台“自来水式”的安利,让许多人开始留意这样一群安静演戏的“非主流”,

他们的名气可能仍然无法挤进“一线”,但他们的走红已足够引起市场的另眼相看。

1

演技派吊打抠图明星,“沉香木演技”走红

接棒《三生三世十里桃花》的赵又廷,张译主演的《鸡毛飞上天》于3月初登陆江苏卫视,

该剧立足义乌,主要讲述了以义乌商人为代表的浙商,在物资匮乏的年代,凭借“鸡毛换糖”赚取第一桶金再到打造商业帝国的故事。

这种先天上具有年龄“代沟”的题材,在家庭剧和谍战剧的夹击下脱颖而出,堪称“奇景”。

这部已默默播出过半的国产良心剧,豆瓣评分稳定在8.6上下,网友交口称赞张译、殷桃以及陶泽如的演技,“被演技耽误的相声演员”更成为知乎男神张译的新标签。

与90后成长期几乎“绝缘”的年代故事,在张译、殷桃的演绎下,竟然也能开启观众想谈恋爱的模式。

演技爆表,却始终与爆红擦肩的王千源,最近也凭借和刘诗诗合作的《黎明决战》,

作为“沉香木式”演技派代表之一,重回大众讨论的中心。

粗看上去,这些演员之所以在今年集中式爆发,除了作品加持的必然后果,细思之下,其实并非如此简单。

从大环境来说,被称为“整容式演技”的赵又廷,刚刚花式霸占了几轮头条,且不论“姑父”的演技是否真的称得上精湛,

但赵又廷的卷土重来,确实对眼下呈“变态”发展曲线的影视行业能起到一定“矫正”作用:

观众在谈论、观看一部电视剧时,好的演技也成为一种评价维度,并影响电视剧的口碑走向和收视率。

拿拯救现实题材电视剧市场的《鸡毛飞上天》来说,相比过度消费小花、鲜肉的速成IP剧集,

选择启用实力派演员张译、殷桃、陶泽如,于“吸睛”和话题度而言,可能是一种“牺牲”,

但反过来看,演员贡献扎实的演出,用心的演技不仅保证了故事的质感和表达,也令观众自然入戏,

特别是张译一口“义乌腔”普通话,不管标准与否,对角色的琢磨和投入,起码就“吊打”了一批靠配音入戏的抠图明星。

因此,一部本来充满“时代距离”的商战剧,凭借口碑发酵,豆瓣评分一直稳定在8.6上下,新浪微博主话题阅读量破2亿,讨论量过20万。

2

对“高片酬,零演技”说不“演技为王”将成为好剧新标

“在人之下把自己当人,在人之上把别人当人”,七年前,还是一朵小花的杨幂说出这句话时,曾打动不少路人,并从此在情商过人的自黑少女人设里一往无前。

然而如今,按照“1988年中年女子”的评判标准,86年的杨幂也算人到中年,

95后小小花们一茬茬迎风生长,可大幂幂还在IP古装戏里消耗自己的发际线……

不久前,举行的上海电视剧制播年会上,“演员片酬过亿,电视剧为何越来越不好看”的讨论,将“演员天价片酬”的老生常谈再一次推向风头。

来看一组数据:

据相关统计,2016年,中国一二线演员的片酬增长近250%,一部成本3亿元的电视剧,演员要拿走2亿元的酬劳;

在一些依靠流量鲜肉、小花的大IP影视作品里,明星的片酬占比甚至高达80%。

在片酬被不断炒高的同时,演技反而成为一件“奢侈品”。

应该说,在这个普遍演技不够颜值来凑的时代,确实需要“演技派”来刺激一下畸形的市场供求关系

社交媒介评价体系对张译、王千源们的推崇,或许多少能说明,相当一批年轻人,正以这样的方式拒绝粗制滥造的影视产品与敷衍了事的套路演技。

而这些“沉香木式演员”在社交网络上的受捧与现实市场中的“边缘化”则是另一个值得探讨的话题。

像张译、王千源这一类演员,自然不会走“刷脸”吸引观众的路线,既然他们的演技在多部作品中已经获得了大量观众的认可,

也已然成为了社交谈论的热点以及“沉香木技派”的标杆,那为何还未能实现人气的流量式碾压?

还是以张译为例,需要承认的是,他如今在口碑上收获的广泛认同,有一部分来自于其在知乎论坛上的活跃,

针对表演问题的专业论述和幽默表达,帮助他树立起“知乎男神”的演艺标签。

也就是说,除了有过硬的作品和角色说话,张译眼下已实现的刷屏效应,还离不开他在知乎上建立的附加形象价值。

当然,从长远看,好演员价值的被认可是影视市场良性发展的必备基础。

当前,是因为滥用抠图、替身、配音的乱象,渐渐耗尽了观众的宽容,从而变相推进了市场对好演员的求贤若渴。

在每年电视剧产量不断增加的生产环境下,“演技为王”的商业标准虽然一时还很难达到,但电视从业者应该怀有这样的理想。

本文为转载内容,授权事宜请联系原著作权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