舍爷想隆重介绍一个人,他就是“中国戏剧理论始祖”、“世界喜剧大师”、明清娱乐圈大佬、反盗版先锋、养生专家、小资教父、畅销书作家兼出版商、园林及室内设计牛人、生活美学家……和污污的小黄书老司机(或许叫性学大师更贴切一些)……
你不一定听过他的名字,但你一定听过他的作品。
这就是被后世誉为 “东方莎士比亚”同时还兼有“休闲文化倡导者”之称的李渔。
不会写小说的戏剧家不是好设计。李渔到底有多牛?他在戏剧、小说、养生、室内装修、园林艺术等33个领域都堪称专家。
这简直就是东方的达芬奇嘛。
要搁现在,就是大导演冯小刚、实验戏剧灵魂人物孟京辉、娱乐圈大佬王中军、美容大王大S、美食天王蔡澜、作家金庸、设计大师原研哉等等附在一个人身上。
对了,应该还得上个李银河,不过李渔可比李银河更受欢迎。他绝对是个一言不合就开车的老司机。男人们说起他来,多半都是几个铁哥们儿探讨关于女人和《金瓶梅》的版本(此奇书由李渔改定)之类羞羞的话题……
介绍到这里,多才多艺的李渔是不是活脱脱一个每天负责遛鸟、看戏、喝花茶的富家公子形象?实际并不是。李渔一生路途坎坷,甚至可以说颠沛流离。
当年明月在写《明朝那些事儿》时说过,大凡帝王出世,后世记载里一般都会写到一些怪像,比如刮风,下暴雨,冒香气等等。李渔虽不是帝王,但也非同寻常,所以他的母亲肚痛了三天三夜不分娩。
后来一位道士路过,说这孩子是星宿下凡,李家地盘太轻载不动他。在道士建议下,李家把产妇移到祠堂后,李渔才呱呱坠地。
李渔从小聪明好学,25岁那年,他一举考上了秀才。
舍爷在此插播一句:古代25岁考上秀才,其实已经相当厉害。你看著名的举人范进,到50多岁的时候都还只是秀才,李渔的水平,可比现在的普通清华毕业生可厉害多了。
“中了举,就算你讽刺我我也开森……”
不过,少年得志的李渔很快就遭遇了挫折。29岁那年,李渔第一次参加乡试,失败。32岁,又是乡试之年,李渔再次前往杭州应试,中途遇到起义军和官军开始打仗了,无奈之下只好返回,再次失败。
接下来的几年,李自成攻下北京城,崇祯皇帝自缢,清军攻占南京。到处都兵荒马乱,别说考试了,保命都成问题,李渔一家人开始四处流离。
直到顺治上台,社会秩序大致平复后,李渔才回到了家乡兰溪。江山易主,饱受战乱的家乡也满目疮痍,心灰意冷的李渔哪还有什么心思考公务员?于是他干脆在伊山旁边建筑伊园,过起了隐居生活。
传为李渔画作,表现闲适诗意的生活
然而因为连年战乱和饥荒,李渔一家生计越来越艰难。隐居深山,只有支出没有进账,穷日子实在过不下去了。三年之后,李渔卖掉房子,全家搬往杭州。
要搁现在,这就是三线城市青年卖房明志,打拼北上广的节奏。
到杭州之后,李渔又一次面临人生选择。放弃了考公务员这条道路,总得有其他方式谋生吧?全家那么多口人等着吃饭呢。
李渔笔杆子好,所以他选择卖文养家。
然后他在明朝写的这本书,你在今天也听过,那就是《肉蒲团》……
这是哪部剧大家应该都猜到了……
然后?那还用问吗?李渔火得就像现在的咪蒙。
清康熙刻本李渔《笠翁十种曲》
其实《肉蒲团》这部后世名声大噪的书在李渔的著作中并不是特别出色,在杭州短短几年间,他以旺盛的创作力,连续写出《怜香伴》《风筝误》《意中缘》《玉搔头》《奈何天》《蜃中楼》六部传奇,及《无声戏》《十二楼》两部小说。这些作品都曾畅销一时,而且故事性都极强,写人写性也不再隐晦——你懂的。
果然,过了几百年,新媒体爆文的要素还是没有变,要么性,要么人性。
成了畅销书作家,按理说版税肯定是大把大把地赚。但李渔却没有像现在的段子手一样接个广告就几十万,日子还是挺穷——原来,清代的盗版一样猖獗,见李渔红了,不良书商大量翻刻他的作品,粗制滥造的盗版书不仅影响了李渔的收入,还损害了他的声誉。
在为打击盗版四处奔波的同时,李渔组织姬妾,以极富艺术天赋的乔、王二姬为主成立了家庭戏班,他自任编导,身兼班主。干啥?靠这个方式提高家庭收入呗。
从这个时候开始,李渔带着戏班子,到全国各地达官贵人的府上开始了巡回演出。
清代八旗子弟看戏的场景
为了多挣票子,李渔也是拼了,一年32场演唱会算什么呀,李渔住在浙江,却长途跋涉至西安、兰州等地为高官们演出,“全国九州,历其六七”,那时候没有高铁飞机,一路西行,真正算得上是风尘仆仆了。
演出和李渔的文章一样火爆,往往是夜间上演,曲未终而东方已白,看客依然兴致昂然,意犹未尽。李渔有诗记载:“更衣正待演无双,报道新曦映绿窗。佳兴未阑憎夜短,教人饮恨扑残缸。”
但即使道路再波折,也阻挡不了李渔把握每一个当下的“幸福感”。生活虽苦,却有诗词歌赋、园艺百花、技艺百工;热爱生活中的每一处细节,才能真正把日子过成诗。李渔在61岁时写就的《闲情偶寄》 ,就恰好记录了自己豁达闲适的一生。
清康熙年间翼圣堂刻本的《闲情偶寄》
(图片提供:中国嘉德)
说到李渔的生活情怀,最大的亮点就是他对室内设计——尤其是家具设计的热爱,可以说,他在这里找到了最终的幸福。
《闲情偶寄》列举的家具主要有几案、椅杌、橱柜、床帐等,椅杌又主要说到了暖椅和凉凳。即使放到现在,说李渔是一位家具设计大咖,也毫不过分。
“李笠翁(李渔)的著作中,又一个重要部分,时专门研究生活乐趣,时中国人生活艺术的袖珍指南,从住室与庭院、室内装饰、界壁分隔到妇女梳妆、美容、烹调的艺术和美食的系列。富人穷人寻求乐趣的方法,一年四季消愁解闷的途径、性生活的节制、疾病的防治……”
——林语堂谈《闲情偶寄》
李渔主张家具设计务必“计万全而筹尽适”,强调功能适用之尽善,尽善方显出尽美。在他看来,只有首先是具有良好使用功能的家具,然后才谈得上赏心悦目的工艺美术家具。
了如三舍制螭龙纹四出头官帽椅
此四出头官帽椅,前后足与靠背立柱、鹅脖采用明式家具中经典的“一木连做”结构。前后管脚枨前高后底,暗合古人步步高升之意。
《闲情偶寄》列举的家具主要有几案、椅杌、橱柜、床帐等,椅杌又主要说到了暖椅和凉凳,其中许多见解都是极具独创性。
几案
几案是古代人进食、读书、写字时使用的家具,至明代,造型风格以清雅、舒朗著称,体现出一种简约、凝练之美。
了如三舍制夹头榫画案
在李渔看来,几案少不了几样东西:抽屉、隔板、桌撒。
李渔认为抽屉可以成为偷懒藏拙的地方,日常所需要的东西如信笺、剪刀、锥子、笔墨、浆糊之类,没有一样可以少。如果藏在别的地方,容易丢,不能随需随取,使用起来不方便,而如果几案有抽屉,直接存放各种所需物件,十分方便。
看到这里,经常丢三落四、翻箱倒柜的小伙伴们是不是要大呼李渔是个天才呢?
除了抽屉,李渔还独创了隔板。古代没有暖气,冬天围着火炉烤火,火气上升,时间长了,总会把几案桌面台心烤得碎裂。于是李渔另外做一块活动的板子,可装可拆,把它衬在桌面下,对桌面起到很好的保护作用。
说到桌撒,我们有时候挪动桌子,桌子和地面稍有间隙,桌子就高低不稳。拿着砖头瓦片来垫,稳是稳重,可是好丑啊。
李渔想出一个办法:将制作家具时不用的竹片木屑保存起来,刷上几案的油漆,一来垫上后不影响美观,二来做卫生时也不会误把它当成无用的东西扫除掉。
单是这些创意就已经很厉害了,更厉害的是,李渔还发明了暖椅和凉凳!
暖椅
暖椅,外观既是椅子也是办公桌也是轿子,“一物而充数物之用”,放上煤炭后可以不断生暖,是冬天写作的绝好家具。除了代替炉子暖身,暖椅还能代替熏笼点香。点香的时候,香气从下面上升,能熏遍全身,熏笼一次只能熏几件衣服,而暖椅可以熏全身的衣服。
在李渔最富创意的暖椅式发明后,他得意地说,跟我这款可做轿子用的暖椅比起来,魏晋王子猷雪夜访戴的那艘船可以当柴烧了,孟浩然骑着踏雪寻诗的那匹毛驴也可以卖了,仓颉造字使“天雨栗,鬼夜哭”,我造这款暖椅,会不会也这样呢,我可真是比那位忧天的杞人还忧心忡忡哩。
凉凳
骄傲不怕,怕就怕骄傲的人比你还努力。为了实现家庭环境四季如春,李渔又发明了凉凳。凉凳是在马扎中间加一个小箱子,里面放上凉水或冰块,变成一个“冰箱”,夏天坐上去可以消暑。
如今要是没有空调,大伙就只能坐着汗流浃背了,李渔生活在遥远的明末清初,却活生生造出降温“冰箱”,创造力指数高出一般人不止一个珠穆朗玛峰。
橱柜
对于橱柜,李渔的原则是要能做到物尽其用。李渔认为制作橱柜没别的巧妙,就是以能放东西为上。他的方法就是多设活动搁板,橱做得大,如果一层就当一层来用,容易造成空间浪费和闲置。
了如三舍定制老榆木瓜棱腿联三翘头橱柜
此橱柜精选榆木老料纯手工制作。柜顶案面两端翘头,大边抹头采用线脚装饰。案下设三屉,两组双开的柜门,抽屉及柜门的面板均为中间高四周低的“落堂踩鼓”样式。适合放于家中玄关、客厅或茶室等空间。
采用搁板,一层变成两层,一个橱变成两个橱,大小物件都能分门别类存放,有什么放什么,在李渔眼中,就像生药铺里的“百眼橱”一样。
仔细想想也是这个道理。现代家具橱柜设计,依旧会发现有许多空间浪费的现象,而李渔却早就以匠人的眼光,将橱柜的功用做到了极致。
床帐
“床是我半生相伴的东西,比起结发妻子,其亲密还有先后之分。人与东西最亲厚的,莫过于此。”在李渔的眼中,床和老婆相比还有个先来后到,由此可见他对床的重视程度。
对于床的设计,李渔的办法有这么几个:一是床令生花,二是帐使有骨,三是帐宜加锁,四是床要着裙。
所谓让床生花,也就是在床帐内设计好位置摆放盆花,李渔认为“白天闻花香,香味只在口鼻,晚上闻香,香味能进入梦魂之中。”“这就如同睡在树下,鼻子闻到花香,不知道是人工制造的妙处。”
晚上闻着花香如梦,这梦得做得多甜啊。
床令生花以外,帐使有骨、帐宜加锁和床要着裙,李渔都写得精妙非凡。比如“帐宜加锁”中写蚊子之极善用兵,李大才子赤膊上阵,跟纷纷扰扰的蚊子大军斗智斗勇,最后终于大获全胜,活脱脱一位嬉世顽童。
文人参与设计家具是明代的一大特色,李渔恰好是其中典型。不难发现,李渔对于家具设计,在重功能、崇简洁的同时,关注自然和情趣之美,这恰恰体现了明式家具的整体风貌。
唐伯虎临摹《韩熙载夜宴图》
文人气质使明式家具远远超出了单纯技巧的范围,进人更高的“艺”的领域,“道”的境界,不仅具有物质使用价值与艺术审美价值,更兼具精神愉悦功能,如摒弃了喧嚣浮躁而归于宁静淡泊,使人于诗书案犊、堰仰坐卧等家庭日常中,皆能体味恬淡闲适、其乐融融的生活情趣。
李渔一生,并不比谁更顺利,并不比谁更有钱,却活得更加淡然和滋润,这与他的居家理念,应该说有着很大关系。
舍爷说:
李渔是个全能才子,更是一个热爱生活,并且生活得很艺术的人。而日子过得幸福与否,不取决于房子的大小,不取决于财富的多少,而取决于是否对平淡的日常,始终抱以热情及微笑。
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