正在阅读:

这6条龙身价3个亿 都说自己是龙的传人,其实你只懂皮毛

扫一扫下载界面新闻APP

这6条龙身价3个亿 都说自己是龙的传人,其实你只懂皮毛

到了清代,对于龙纹饰的管控,基本呈现“大撒把、没人管”的状态,不仅四爪龙随便用,五爪龙用的也没人管你,因为乾隆爷说没问题。

前几天,有6条龙卖了3个亿……

就在315,中国人民在太平洋西边打击假冒伪劣的时候,日本藤田美术馆收藏的南宋陈容《六龙图》在太平洋东边的纽约佳士得拍了3个亿人民币!

纽约佳士得拍卖现场

陈容《六龙图》(局部)

小学僧也跟风看了一眼这《六龙图》,留下最深印象的是,乾隆招牌的“盖戳宣示主权”——太上皇帝之宝,后面还跟了一队像于敏中、王杰、董诰、金士松这样的大臣,纷纷写诗附和乾隆的眼光。

紧跟乾隆爷的戳,后面是一堆马屁精的跟帖……

大体意思可总结为:“皇上您欣赏的这副陈容在喝高了的状态下画的龙真是极好的!”

留下第二深的印象是:这几条无论是升、降、潜、卧状态的龙,眼神都呆萌呆萌的……!

眼神萌萌哒……

花木兰中的木须龙,也是大眼萌

陈容,字公储,号所翁,福建长乐人,南宋端平二年(1235年)进士,曾做过福建莆田太守。南宋著名画家,以画龙称著于世。乾隆是陈容的头号粉丝,据清宫《石渠宝笈》记载,乾隆皇帝曾收藏有陈容的《九龙图》、《六龙图》、《霖雨图》等。今天,陈容的传世作品包括美国波士顿美术馆的《九龙图》,广东省博物馆的《墨龙图》、东京国立博物馆的《五龙图》和故宫博物院的《霖雨图》等。

看完画,几个问号立马儿浮在小学僧眼前:

中国伟大的艺术家皇帝宋徽宗,和他亲自参与教学的宣和画院,为什么就没出现一幅传世的跟龙主题有关的画作,一位像陈容这样的画龙大师?

龙在中国历史中只是象征皇权的皇室专用?老百姓用了就掉脑袋?

龙是神一样的存在,那为何龙王爷老是被孙猴子和哪吒调戏?

中国龙原来是老司机

在国内古装宫廷电视剧中总会有这样一个桥段:老皇上要死了,屋里乌压压跪了一地人,皇上一咽气,太监大臣纷纷哀嚎的时候,总会有个人说一句“皇上龙驭宾天了”!

翻译过来,就是皇上骑着龙升天,成为天帝的上宾。

龙作为座驾,为皇室或者其他神仙拉活儿的历史,可能要追溯到很久很久……很久以前的上古时代。

在那个基础路网木有,飞机高铁全无的时代。但凡有头有脸儿的人物,出门也都是有“专车”的,龙就是那个时代又当司机又当专车的“趴活儿帝”。

龙都拉过谁?先说名气最大的客人——黄帝。在很久很久以前的一天,黄帝去荆山下铸鼎,完工后,有条龙从山上下来接黄帝。不仅拉上了黄帝,连同他的大臣和后宫,总共七十多人都被龙一股脑拉上山。

黄帝故里壁画

“黄帝采首山铜,铸鼎于荆山下。鼎既成,有龙垂胡涘下迎黄帝。黄帝上骑,群臣后宫从上者七十馀人,龙乃上去。”——《史记·封禅书》

再说出门讲究车队的客人——祝融和句芒,黄帝一条龙,这二位需要两条龙。

南方祝融,兽身人面,乘两龙”“东方句芒,鸟身人面,乘两龙”。

南方祝融,出门乘双龙

龙因为拉过黄帝和几位上古大神出名,自然也就成为后世有权有势人们心中,和劳斯莱斯、路虎一样彰显皇室贵族身份的座驾标识。

红山文化玉龙,看起来很像车标……

从遥远的红山文化开始,龙的早期抽象造型就出现在玉器上。商周青铜器也出现夔龙纹纹饰。按照现在的心理,即使找不到像龙这样的“豪车”,拥有个能代表龙的“奔驰宝马标”也不错。

西周早期,夔龙纹青铜禁(局部)

到了秦汉以后,人们已经不满足于收藏“龙豪车标”,谁能够遇到龙或者梦里见到龙,那才是大富大贵之象,即使是编的故事……汉高祖刘邦出生的时候,他爸就看到一条蛟龙盘在上方……

“高祖,沛丰邑中阳里人,姓刘氏。父曰太公,母曰刘媪。其先刘媪尝息大泽之陂,梦与神遇,是时雷电晦冥,太公往视,则见蛟龙于其上,已而有身,遂产高祖。”《史记·高祖本纪》

我刘邦就是真龙天子,你不服?

唐代李世民策动玄武门之变当上皇帝,据说也是出生的时候有龙,还是两条……“有二龙戏于馆门外”。

按说,龙这么牛,所有的皇上都应该顶礼膜拜、时刻想拥有。可偏偏宋代就有这么一个皇帝,对什么龙纹、龙图并不感冒……他就是——

画龙?先给宋徽宗捉一条真龙来

宋徽宗,中国古代书画艺术家中“艺极于神”的大师,画过锦鸡、仙鹤、孔雀等等很多动物,署名的传世作品有《芙蓉锦鸡图》、《瑞鹤图》、《文会图》等。

图:@铲史官漫画

宣和画院,宋徽宗亲自参与教学的宋代官方画院机构,他用半年的时间(亲授其法,不逾半岁)就培养出今天能考清华少年班——18岁完成传世巨制《千里江山图》的王希孟;

王希孟《千里江山图》(局部)

涌现过能在一幅上画出1643个人物、208只动物《清明上河图》的张择端;

图:@铲史官漫画

以及众多籍籍无名、但像扫地僧一样存在的临摹出唐张萱《虢国夫人游春图》、《捣练图》的画院隐藏高手。

《捣练图》(局部)

遗憾的是,算上咱一头秀发的“大宋宣和书画黄埔军校”赵校长,和明星闪耀的“宣和四期”这一众高手,就没有一位!有过画龙的传世之作!

为什么不画龙?难道欺我“大宋宣和书画黄埔军校”无人?

图:@铲史官漫画

“不模仿古人而尽物之情态形色俱若自然,意高韵古为上;模仿前人而能出古意,形色像其物宜,而设色细,运思巧为中;传模图绘,不失其真为下。”

这是收录在《云麓漫钞》卷二中,关于“宣和书画学制”的教学目标,简单说“就是画什么像什么,自然逼真,还得有意韵”。其核心,形神兼备、逼真!

一向重视写生的宋徽宗,有两个关于他“细节帝”的段子被收录在《画继》中,大家感受下他这种捕捉所绘物体细节的极致精神,或许就能明白,“不给宋徽宗捉条真龙来,你让皇上怎么画龙?”的原由了。

宋徽宗《芙蓉锦鸡图》

段子一,多变的月季。宋徽宗的龙德宫建成后,画院画师为宫殿画屏风。一天宋徽宗来视察画师的工作,看了一会儿问旁边的人,画中宫殿廊柱旁的斜直月季花谁画的?答曰,一个新来的小孩。宋徽宗说,赏!旁人问徽宗原由,徽宗说道:“月季鲜有能画者,尽四时朝暮花、蕊、叶皆不同,此作春时日中者,无毫发差,故厚赏之”。

图:@铲史官漫画

段子二,孔雀腾空时先迈左腿还是右腿。一次宋徽宗让一众画师画孔雀,画师们“各极其思,华彩灿然”,当看到画师交来的画作里孔雀“欲升藤墩,先举右脚”时,徽宗又发话了:“未也,孔雀升高,必先举左。”

通过上面这两个段子,能够看出崇尚写生工笔的宋徽宗以及那个时代院体画所强调的:创作要严谨,好的作品来源于真实的生活!

宋徽宗《瑞鹤图》

值得一提的是,从《宋史·选举制》记载宋徽宗画院画学里开设的课程,也不见“画龙”的身影。

“画学之业,曰佛道、曰人物、曰山水、曰鸟兽、曰花竹、曰屋木。”

世间找不到一条能够拿来写生的龙,任何对于龙的绘画都来自于画师的想象或者对前人作品的参考模仿,这是对于艺术有着严谨且极致追求的宋徽宗和他的宣和画院,所不能接受的。

虽然画龙没有成为宋徽宗画院团队的创作重点,但是在《宣和画谱》中,依然有关于“龙鱼”绘画的章节,以及御府所藏的十四幅北宋画龙高手董羽的画作(可惜没有一幅传世)。

所以想让宋徽宗画龙,你首先要给他捉条真龙来。

宋辽金元,龙在民间的美好时代

长期接受影视剧“洗脑”的小学僧,曾经也认为龙在中国就是皇权的象征,老百姓用了就会掉脑袋。但是通过细扒史料和观察中国北方窑口陶瓷器装饰风格后发现,宋辽金元时期,是龙纹在民间的美好时代。

在宋辽金元时期的中国北方磁州窑、大同窑等民窑窑口,均出现了大量采用白地黑花、黑釉刻花、堆塑、褐釉窑变等工艺装饰龙纹或龙造型的瓷器,这些器物里面不乏在后世有诸多限制的“五爪龙”纹样。

故宫博物院藏宋代磁州窑黑剔花龙纹长颈瓶

故宫博物院藏宋代磁州窑黑剔花龙纹梅瓶

了如三舍藏宋代大同窑刻龙凤纹橄榄瓶

了如三舍藏辽代磁州窑黑釉堆龙罐

从服饰的角度来看,宋代很多皇上的衣服并没有出现龙纹图案。元代虽然明确提出“龙谓五爪贰角者”,不许随意使用赭黄和龙凤纹样,但对四爪龙纹则相对宽松。

大德元年三月十二日,中书省奏:街市卖的段子,似上位穿的御用大龙,则少壹个爪儿,肆个爪儿的织着卖有。奏呵,暗都剌右丞相、道兴尚书两个钦奉圣旨:胷背龙儿的段子织呵,不碍事,教织者。似咱每穿的段子织缠身大龙的,完泽根底说了,随处遍行文书禁约,休教织者……

元代《通制条格》收录的这个内容,翻译过来就是“四爪龙没事,用皇袍上的团龙不行”,其很好地说明了虽然元代对于民间出现的一些涉及龙的装饰有一定限制,但总体上管理是较为宽松的。不过这种相对的宽松,在明朝被打破。

首都博物馆藏元代磁州窑白地褐彩龙纹罐

走向皇室专用

明初,刚刚打下江山的朱明王朝,为了巩固尚未稳定的政局,颁布了一系列法规对社会方方面面进行严格管理,像社会各阶层人士的着装,也有着严格的规范。而臣子私自使用龙纹(或龙凤纹)器物,更是会处以上升到僭越层面的极刑。

跟着朱元璋打天下的将领廖永忠、耿炳文,便分别因为“坐僭用龙凤诸不法事”和“衣服、器皿有龙凤饰,僭妄不道”,一个被赐死、一个上吊自杀。明初对于龙纹的严格管控,可见一斑。

图:@撷芳主人

到了明朝中后期,商品经济的发展带动了奢华之风的兴起,一些明初的严格管控到了此时也开始松动。五爪龙虽仍是禁区,但一些明代的文人和富商,在家具的设计中,让匠师以螭龙、夔龙、草龙、拐子龙等变形龙的雕刻元素,来丰富明式家具的装饰艺术。

了如三舍藏明代磁州窑黑釉螭龙笔架

现在能够看到的很多明式家具,如四出头、南官帽、平头案等家具的靠背板、角牙等构件上,都常见有这种变形龙的纹饰或造型。

了如三舍定制明式螭龙纹四出头官帽椅

了如三舍定制明式拐子龙纹南官帽椅

到了清代,对于龙纹饰的管控,基本呈现“大撒把、没人管”的状态,不仅四爪龙随便用,五爪龙用的也没人管你,因为乾隆爷说没问题。

乾隆年间,在景德镇御窑厂当督陶官的唐英给皇上上折子,问御窑厂有大量积压的黄色和五爪龙的次品瓷器,能不能卖到民间变现?乾隆批示:“黄器如所请行,五爪龙者外边常有,仍照原意行。”翻译过来,就是黄色儿的不行,但五爪龙可以卖!

关于龙纹在清代民间的开放,及使用龙纹器物不涉及明初那种僭越问题,从和珅被嘉庆抄家二十条罪状中的几条便能看出:

十三、昨将和珅家产查抄,所盖楠木房屋,僭侈逾制,其多宝阁及隔段式样,皆仿照宁寿宫制度。其园寓点缀,竟与圆明园蓬岛、瑶台无异,不知是何肺肠。

十四、蓟州填茔,居然设立享殿,开置隧道,附近居民有“和陵”之称。

十五、家内所藏珍宝,内珍珠手串竟有二百余串,较之大内多至数倍,并有大珠,较御用冠顶尤大。

十六、又宝石顶并非伊应戴之物,所藏真宝石顶有数十余个,而整块大宝石不计其数,且有内府所无者。

和珅家中有龙凤纹的瓶瓶罐罐应该不在少数,但这没有成为二十条罪状之一。而像使用金丝楠木盖房子、给自己墓地设享殿,拥有比皇上脑袋顶上那颗还大的大东珠,故宫都没有的大宝石,这些统统不行,都僭越了!

到了清末,铁杆庄稼都快倒了,龙纹也成为各种器物上“农家乐图腾”般喜闻乐见的纹饰。

光绪粉彩龙纹大缸

本文为转载内容,授权事宜请联系原著作权人。

评论

暂无评论哦,快来评价一下吧!

下载界面新闻

微信公众号

微博

这6条龙身价3个亿 都说自己是龙的传人,其实你只懂皮毛

到了清代,对于龙纹饰的管控,基本呈现“大撒把、没人管”的状态,不仅四爪龙随便用,五爪龙用的也没人管你,因为乾隆爷说没问题。

前几天,有6条龙卖了3个亿……

就在315,中国人民在太平洋西边打击假冒伪劣的时候,日本藤田美术馆收藏的南宋陈容《六龙图》在太平洋东边的纽约佳士得拍了3个亿人民币!

纽约佳士得拍卖现场

陈容《六龙图》(局部)

小学僧也跟风看了一眼这《六龙图》,留下最深印象的是,乾隆招牌的“盖戳宣示主权”——太上皇帝之宝,后面还跟了一队像于敏中、王杰、董诰、金士松这样的大臣,纷纷写诗附和乾隆的眼光。

紧跟乾隆爷的戳,后面是一堆马屁精的跟帖……

大体意思可总结为:“皇上您欣赏的这副陈容在喝高了的状态下画的龙真是极好的!”

留下第二深的印象是:这几条无论是升、降、潜、卧状态的龙,眼神都呆萌呆萌的……!

眼神萌萌哒……

花木兰中的木须龙,也是大眼萌

陈容,字公储,号所翁,福建长乐人,南宋端平二年(1235年)进士,曾做过福建莆田太守。南宋著名画家,以画龙称著于世。乾隆是陈容的头号粉丝,据清宫《石渠宝笈》记载,乾隆皇帝曾收藏有陈容的《九龙图》、《六龙图》、《霖雨图》等。今天,陈容的传世作品包括美国波士顿美术馆的《九龙图》,广东省博物馆的《墨龙图》、东京国立博物馆的《五龙图》和故宫博物院的《霖雨图》等。

看完画,几个问号立马儿浮在小学僧眼前:

中国伟大的艺术家皇帝宋徽宗,和他亲自参与教学的宣和画院,为什么就没出现一幅传世的跟龙主题有关的画作,一位像陈容这样的画龙大师?

龙在中国历史中只是象征皇权的皇室专用?老百姓用了就掉脑袋?

龙是神一样的存在,那为何龙王爷老是被孙猴子和哪吒调戏?

中国龙原来是老司机

在国内古装宫廷电视剧中总会有这样一个桥段:老皇上要死了,屋里乌压压跪了一地人,皇上一咽气,太监大臣纷纷哀嚎的时候,总会有个人说一句“皇上龙驭宾天了”!

翻译过来,就是皇上骑着龙升天,成为天帝的上宾。

龙作为座驾,为皇室或者其他神仙拉活儿的历史,可能要追溯到很久很久……很久以前的上古时代。

在那个基础路网木有,飞机高铁全无的时代。但凡有头有脸儿的人物,出门也都是有“专车”的,龙就是那个时代又当司机又当专车的“趴活儿帝”。

龙都拉过谁?先说名气最大的客人——黄帝。在很久很久以前的一天,黄帝去荆山下铸鼎,完工后,有条龙从山上下来接黄帝。不仅拉上了黄帝,连同他的大臣和后宫,总共七十多人都被龙一股脑拉上山。

黄帝故里壁画

“黄帝采首山铜,铸鼎于荆山下。鼎既成,有龙垂胡涘下迎黄帝。黄帝上骑,群臣后宫从上者七十馀人,龙乃上去。”——《史记·封禅书》

再说出门讲究车队的客人——祝融和句芒,黄帝一条龙,这二位需要两条龙。

南方祝融,兽身人面,乘两龙”“东方句芒,鸟身人面,乘两龙”。

南方祝融,出门乘双龙

龙因为拉过黄帝和几位上古大神出名,自然也就成为后世有权有势人们心中,和劳斯莱斯、路虎一样彰显皇室贵族身份的座驾标识。

红山文化玉龙,看起来很像车标……

从遥远的红山文化开始,龙的早期抽象造型就出现在玉器上。商周青铜器也出现夔龙纹纹饰。按照现在的心理,即使找不到像龙这样的“豪车”,拥有个能代表龙的“奔驰宝马标”也不错。

西周早期,夔龙纹青铜禁(局部)

到了秦汉以后,人们已经不满足于收藏“龙豪车标”,谁能够遇到龙或者梦里见到龙,那才是大富大贵之象,即使是编的故事……汉高祖刘邦出生的时候,他爸就看到一条蛟龙盘在上方……

“高祖,沛丰邑中阳里人,姓刘氏。父曰太公,母曰刘媪。其先刘媪尝息大泽之陂,梦与神遇,是时雷电晦冥,太公往视,则见蛟龙于其上,已而有身,遂产高祖。”《史记·高祖本纪》

我刘邦就是真龙天子,你不服?

唐代李世民策动玄武门之变当上皇帝,据说也是出生的时候有龙,还是两条……“有二龙戏于馆门外”。

按说,龙这么牛,所有的皇上都应该顶礼膜拜、时刻想拥有。可偏偏宋代就有这么一个皇帝,对什么龙纹、龙图并不感冒……他就是——

画龙?先给宋徽宗捉一条真龙来

宋徽宗,中国古代书画艺术家中“艺极于神”的大师,画过锦鸡、仙鹤、孔雀等等很多动物,署名的传世作品有《芙蓉锦鸡图》、《瑞鹤图》、《文会图》等。

图:@铲史官漫画

宣和画院,宋徽宗亲自参与教学的宋代官方画院机构,他用半年的时间(亲授其法,不逾半岁)就培养出今天能考清华少年班——18岁完成传世巨制《千里江山图》的王希孟;

王希孟《千里江山图》(局部)

涌现过能在一幅上画出1643个人物、208只动物《清明上河图》的张择端;

图:@铲史官漫画

以及众多籍籍无名、但像扫地僧一样存在的临摹出唐张萱《虢国夫人游春图》、《捣练图》的画院隐藏高手。

《捣练图》(局部)

遗憾的是,算上咱一头秀发的“大宋宣和书画黄埔军校”赵校长,和明星闪耀的“宣和四期”这一众高手,就没有一位!有过画龙的传世之作!

为什么不画龙?难道欺我“大宋宣和书画黄埔军校”无人?

图:@铲史官漫画

“不模仿古人而尽物之情态形色俱若自然,意高韵古为上;模仿前人而能出古意,形色像其物宜,而设色细,运思巧为中;传模图绘,不失其真为下。”

这是收录在《云麓漫钞》卷二中,关于“宣和书画学制”的教学目标,简单说“就是画什么像什么,自然逼真,还得有意韵”。其核心,形神兼备、逼真!

一向重视写生的宋徽宗,有两个关于他“细节帝”的段子被收录在《画继》中,大家感受下他这种捕捉所绘物体细节的极致精神,或许就能明白,“不给宋徽宗捉条真龙来,你让皇上怎么画龙?”的原由了。

宋徽宗《芙蓉锦鸡图》

段子一,多变的月季。宋徽宗的龙德宫建成后,画院画师为宫殿画屏风。一天宋徽宗来视察画师的工作,看了一会儿问旁边的人,画中宫殿廊柱旁的斜直月季花谁画的?答曰,一个新来的小孩。宋徽宗说,赏!旁人问徽宗原由,徽宗说道:“月季鲜有能画者,尽四时朝暮花、蕊、叶皆不同,此作春时日中者,无毫发差,故厚赏之”。

图:@铲史官漫画

段子二,孔雀腾空时先迈左腿还是右腿。一次宋徽宗让一众画师画孔雀,画师们“各极其思,华彩灿然”,当看到画师交来的画作里孔雀“欲升藤墩,先举右脚”时,徽宗又发话了:“未也,孔雀升高,必先举左。”

通过上面这两个段子,能够看出崇尚写生工笔的宋徽宗以及那个时代院体画所强调的:创作要严谨,好的作品来源于真实的生活!

宋徽宗《瑞鹤图》

值得一提的是,从《宋史·选举制》记载宋徽宗画院画学里开设的课程,也不见“画龙”的身影。

“画学之业,曰佛道、曰人物、曰山水、曰鸟兽、曰花竹、曰屋木。”

世间找不到一条能够拿来写生的龙,任何对于龙的绘画都来自于画师的想象或者对前人作品的参考模仿,这是对于艺术有着严谨且极致追求的宋徽宗和他的宣和画院,所不能接受的。

虽然画龙没有成为宋徽宗画院团队的创作重点,但是在《宣和画谱》中,依然有关于“龙鱼”绘画的章节,以及御府所藏的十四幅北宋画龙高手董羽的画作(可惜没有一幅传世)。

所以想让宋徽宗画龙,你首先要给他捉条真龙来。

宋辽金元,龙在民间的美好时代

长期接受影视剧“洗脑”的小学僧,曾经也认为龙在中国就是皇权的象征,老百姓用了就会掉脑袋。但是通过细扒史料和观察中国北方窑口陶瓷器装饰风格后发现,宋辽金元时期,是龙纹在民间的美好时代。

在宋辽金元时期的中国北方磁州窑、大同窑等民窑窑口,均出现了大量采用白地黑花、黑釉刻花、堆塑、褐釉窑变等工艺装饰龙纹或龙造型的瓷器,这些器物里面不乏在后世有诸多限制的“五爪龙”纹样。

故宫博物院藏宋代磁州窑黑剔花龙纹长颈瓶

故宫博物院藏宋代磁州窑黑剔花龙纹梅瓶

了如三舍藏宋代大同窑刻龙凤纹橄榄瓶

了如三舍藏辽代磁州窑黑釉堆龙罐

从服饰的角度来看,宋代很多皇上的衣服并没有出现龙纹图案。元代虽然明确提出“龙谓五爪贰角者”,不许随意使用赭黄和龙凤纹样,但对四爪龙纹则相对宽松。

大德元年三月十二日,中书省奏:街市卖的段子,似上位穿的御用大龙,则少壹个爪儿,肆个爪儿的织着卖有。奏呵,暗都剌右丞相、道兴尚书两个钦奉圣旨:胷背龙儿的段子织呵,不碍事,教织者。似咱每穿的段子织缠身大龙的,完泽根底说了,随处遍行文书禁约,休教织者……

元代《通制条格》收录的这个内容,翻译过来就是“四爪龙没事,用皇袍上的团龙不行”,其很好地说明了虽然元代对于民间出现的一些涉及龙的装饰有一定限制,但总体上管理是较为宽松的。不过这种相对的宽松,在明朝被打破。

首都博物馆藏元代磁州窑白地褐彩龙纹罐

走向皇室专用

明初,刚刚打下江山的朱明王朝,为了巩固尚未稳定的政局,颁布了一系列法规对社会方方面面进行严格管理,像社会各阶层人士的着装,也有着严格的规范。而臣子私自使用龙纹(或龙凤纹)器物,更是会处以上升到僭越层面的极刑。

跟着朱元璋打天下的将领廖永忠、耿炳文,便分别因为“坐僭用龙凤诸不法事”和“衣服、器皿有龙凤饰,僭妄不道”,一个被赐死、一个上吊自杀。明初对于龙纹的严格管控,可见一斑。

图:@撷芳主人

到了明朝中后期,商品经济的发展带动了奢华之风的兴起,一些明初的严格管控到了此时也开始松动。五爪龙虽仍是禁区,但一些明代的文人和富商,在家具的设计中,让匠师以螭龙、夔龙、草龙、拐子龙等变形龙的雕刻元素,来丰富明式家具的装饰艺术。

了如三舍藏明代磁州窑黑釉螭龙笔架

现在能够看到的很多明式家具,如四出头、南官帽、平头案等家具的靠背板、角牙等构件上,都常见有这种变形龙的纹饰或造型。

了如三舍定制明式螭龙纹四出头官帽椅

了如三舍定制明式拐子龙纹南官帽椅

到了清代,对于龙纹饰的管控,基本呈现“大撒把、没人管”的状态,不仅四爪龙随便用,五爪龙用的也没人管你,因为乾隆爷说没问题。

乾隆年间,在景德镇御窑厂当督陶官的唐英给皇上上折子,问御窑厂有大量积压的黄色和五爪龙的次品瓷器,能不能卖到民间变现?乾隆批示:“黄器如所请行,五爪龙者外边常有,仍照原意行。”翻译过来,就是黄色儿的不行,但五爪龙可以卖!

关于龙纹在清代民间的开放,及使用龙纹器物不涉及明初那种僭越问题,从和珅被嘉庆抄家二十条罪状中的几条便能看出:

十三、昨将和珅家产查抄,所盖楠木房屋,僭侈逾制,其多宝阁及隔段式样,皆仿照宁寿宫制度。其园寓点缀,竟与圆明园蓬岛、瑶台无异,不知是何肺肠。

十四、蓟州填茔,居然设立享殿,开置隧道,附近居民有“和陵”之称。

十五、家内所藏珍宝,内珍珠手串竟有二百余串,较之大内多至数倍,并有大珠,较御用冠顶尤大。

十六、又宝石顶并非伊应戴之物,所藏真宝石顶有数十余个,而整块大宝石不计其数,且有内府所无者。

和珅家中有龙凤纹的瓶瓶罐罐应该不在少数,但这没有成为二十条罪状之一。而像使用金丝楠木盖房子、给自己墓地设享殿,拥有比皇上脑袋顶上那颗还大的大东珠,故宫都没有的大宝石,这些统统不行,都僭越了!

到了清末,铁杆庄稼都快倒了,龙纹也成为各种器物上“农家乐图腾”般喜闻乐见的纹饰。

光绪粉彩龙纹大缸

本文为转载内容,授权事宜请联系原著作权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