作者:吴梅
近日央视财经一则短片给啤酒行业当头泼了一盆冷水,片中提到近期酿酒行业依旧是备受关注的热门,相对于最近整体回暖的白酒,啤酒行业的感觉有点苦涩。截至去年年底,中国啤酒行业已经连续3年年产量同比下降。那么,啤酒行业会不会步可乐、方便面销量连续多年下滑的后尘呢?
报道中列举数据是3月21日晚间,青岛啤酒发布的公告,预计2016年度归属于公司股东的净利润较2015年同期相比将减少约39%, 以及国家统计局的数据:去年,中国啤酒业产量4506.4万千升,同比下降4.4%,连续第3年下降。
央视财经援引行业人士观点预测啤酒行业将面临四大变化:
-
中国啤酒业面临低增长甚至负增长。
-
啤酒业的品牌价值化凸显。在国际市场,中国啤酒品牌和世界品牌如百威英博相比,不论市场份额还是影响力,还有不小的差距。
-
产品高档化速度越来越快。
-
生产集中化。中国啤酒企业基本上都是通过并购扩大势力范围,但在消费者需要更多有特色、口味更丰富的产品面前,以前许多靠并购得来的工厂现在变成了劣势。
此外,国内经济增长放缓、中高端餐饮消费不振和异常的气候都对啤酒销售产生了不利影响。
记者就以上问题,采访了几位专家和行业内人士,希望通过探讨能带给啤酒行业一些建议和正向的引导。
01啤酒行业到底怎么啦?
资深酒类营销专家、中原基金执行合伙人晋育锋认为,出现目前的状况不外乎以下几个因素:
导致啤酒行业不景气的四个主要因素:
☑ 替代性消费;
☑ 娱乐场所消费不振;
☑打击 酒驾;
☑ 消费人群总量下降。
“根子上说,最大的原因还是消费人口总量的下降。”晋育锋认为,“1980年代出生人口2.28亿;1990年代出生人口1.76亿;2001-2010出生人口1.47亿。我们的综合生育率持续下降,只有1.4啊。年轻人少了!”
年轻人的减少,使啤酒的消费群体面临萎缩,持同样观点的著名白酒营销专家王传才指出:“活跃消费人群正在走向中年、老年,啤酒消费情境过于年轻化。”同时,“啤酒消费属性缺少文化含量,更多是消暑解渴功能,这一点与白酒、葡萄酒都存在着巨大差异。”
除了消费群体减少和啤酒消费本身缺少文化含量外,缺乏对消费者的洞察也是导致啤酒行业下滑的一个重要原因。
有着多年市场销售经验的蓝将啤酒销售总经理张加雷认为:“这个问题可以从多个方面进行分析。比如,以前什么人喝啤酒,为什么喝?现在消费者的消费思想转变了,我干嘛非要喝啤酒呢!喝啤酒有什么好处吗?喝啤酒有什么害处吗?好处大还是害处大?消费者的自我意识在增强,也就是消费更趋于理性了。我认为还是消费者的转变最终影响了啤酒行业的发展及转变。”
独特咨询王伟设则从消费升级的角度来解释,他认为:“啤酒萎缩根本原因是供大于求,其次是消费升级滞后,中高端如澳古力及特色产品如黑啤等价格较高消费者难以接受,啤酒找不到新的增长点。但它不同于可乐及方便面品类的萎缩。”
02啤酒行业是否真的回天无力了呢?
资深酒类营销专家、中原基金执行合伙人晋育锋认为并非如此:"啤酒行业的下滑跟方便面的下滑有着本质的区别。方便面下滑的原因更多来自替代消费——尤其餐饮O2O——的飞速增长。而啤酒行业总量下滑是事实,但它可以通过新品研发、高端延伸来拉升产品平均价格和企业盈利能力,这样行业的总销售收入还能保持增长的。华润的销量、营收、利润和市场份额不还在增长吗?这就是个案例。啤酒与白酒一样,都进入了一个对标挤压增长的时代。一个企业市场份额的提升,一定对应着另外一个或几个企业市场份额的下滑。"
独特咨询王伟设也认为没有那么悲观:“啤酒问题只是低端饱和而消费升级受阻,未来随着消费升级还是可以增长的,只是需要整个经济增长的环境来支持。”
对于啤酒行业如何走出困境,著名白酒营销专家王传才给出建议认为:“行业需要在功能拓展与情景再造上做大胆创新与突破。”
03精酿啤酒会不会成为行业的一剂良药?
对于目前呼声很高的精酿啤酒,蓝将啤酒销售总经理张加雷对此深有感触,他说,现在精酿啤酒确实很受热捧,有人定位小规模生产才能成为精酿,也有大中型企业采用精酿概念生产,生产出的产品我都试饮过,产品都有其特点,感觉确实不错。和市场流行的淡爽型熟啤酒相比,差异化明显。但是,精酿啤酒只是增加了一个啤酒产品,只能在短期内对企业发展有一定的帮助。资深酒类营销专家晋育峰则认为精酿啤酒不好讲,我只能说着力于品牌重塑、推出中高端产品是一个方向。
04总结
正如专家们所言,啤酒行业不景气有大环境的影响,也有企业各自的原因导致。在青岛啤酒与华润啤酒同时于3月21日发布的公告中可以了解,青岛啤酒2016年度归属于股东的净利润预计同比将减少39%,原因除了2016年营利下降外,还有所得税补缴事项。华润啤酒则量价齐升,2016年度,销量按年上升0.3%,平均销售额按年上升约2.3%,公告称得益于集团持续推行优化产品组合,中高档啤酒销量保持增长。
而在品牌国际竞争力方面,中国啤酒企业也是当仁不让的,2016年世界品牌TOP10排名中,哈尔滨啤酒排名第9。
青岛啤酒董事长孙明波在两会期间也曾对媒体表示,青啤集团2017年的小目标是让青岛啤酒覆盖全球100个国家和地区。目前已经覆盖94个国家和地区。孙明波:"青啤走出去的目的不只是卖酒,而是在全世界建品牌,这是全球范围的供给侧改革。”“这个国际化是个全方位的标准,在合适的地点,以合适的成本做出最有竞争力的产品,优化全球价值链,创造全球共享的价值。”
通过对行业多年的观察,记者认为白酒行业的回暖主要是结构性调整带来的优胜劣汰,优势资源聚拢名酒企导致,品牌集中度越来越高,品牌力决定市场份额。而啤酒行业已经是品牌集中度最高的酒类行业,除了注重品牌建设外,更需要对消费者的洞察,适时调整产品结构,来适应市场需求的变化。
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