随着BX7的发布,宝沃的营销突然变得高调起来,特别是“德系四强”的说法招致了很多非议。
在汽车行业的百年历史中,品牌收购现象早已屡见不鲜,就在不久前,通用还与标志雪铁龙(PSA)达成了协议,将欧宝、沃克斯豪尔两大品牌与通用欧洲金融业务,以22亿欧元的价格出售给PSA,一时间引发了不少的评论。
可为何国外汽车品牌的转售已司空见惯,而中国汽车厂商吞掉国外品牌的时候,我们为何在心理上有些难以接受呢?车寻君(微信公众号cartmt)在这篇文章中和大家扒一扒中国汽车厂商收购海外品牌的腾挪术。
1、宝沃,诞生于1919年的豪华品牌?
2015年,消失了几十年的德国汽车品牌Borgward突然复活,北汽福田成为这场复活营销的幕后推手。尤其是在最近的BX5发布会上,北汽福田官方给出了“源自德国”、“Since 1919”等口号,而经销商直接将宝沃和宝马、奔驰、奥迪一道大打“德系四强”BBBA的说法。
乘联会数据显示,2016年宝沃BX7累计销量为30015辆,截至目前,宝沃汽车已斩获近5万辆销售订单。对于一个复活近一年的品牌来说,宝沃BX7的销量和16.98-30.28万的指导价,可以说创造了国内汽车市场的奇迹。不过,车寻君发现,北汽福田收购的只是“宝沃”这个品牌,技术并没有传承下来。通过假借Borgward创始人卡尔•宝沃孙子的身份复活,频繁在海外开发布会,邀请海外知名设计师代言,成功包装成为准豪华品牌。
2、MG罗浮,来自英国的跑车品牌?
2004年,上汽以6700万英镑收购了罗孚75、25以及K系列汽油机和L系列柴油机等核心知识产权,并在罗孚原型车的基础上研发出了荣威系列车型。同年,南汽以5300万英镑收购了罗孚的剩余资产,包括75、25、45、TF系列生产装备线,全系列发动机生产设备、MG、奥斯汀等品牌,以及大量的试验台架。再后来,南汽经营不佳被上汽收购,也就出现了上汽拥有荣威和MG两大汽车品牌的局面。
1924年,英国人Cecil Kimber 在英国伯明翰郊外创建了一家汽车厂 MORRIS GARAGE,其缩写“MG”成为了汽车的商标,以生产著名的MG系列敞逢跑车而闻名。但1970年代以后,由于英镑的昂贵和生产成本过高,该品牌日渐式微。不过,荣威已经成为上汽集团的自主品牌,MG在国内翻译成名爵,没有延续其跑车路线。尤其是去年,荣威和MG相继拥抱阿里推出互联网汽车,上次对这两个品牌还算务实。
3、沃尔沃,来自宜家故乡北欧瑞典?
2008年的金融危机波及到了汽车巨头福特,处于亏损状态的沃尔沃被挂牌销售,最终2010年吉利以18亿美元的价格收购了沃尔沃100%的股权。幸运的是,吉利在收购沃尔沃之后,并未对品牌标识做改动,只是在所有车的尾部标识加上“沃尔沃亚太”,且让沃尔沃进行独立设计以及独立营销,经过几年已经开始盈利,目前旗下的S60L、S90和XC60都有不错的市场表现。更重要的是,吉利收购沃尔沃换来的技术和人才成就了博瑞、博越等一系列车型的成功,这种收购方式在国内汽车厂商中算得上是一股清流。
4、萨博,被遗忘的荷兰汽车品牌。
提起萨博(SAAB),相比很多非汽车发烧友会感到一些陌生,但绅宝却被很多人熟知。二战后,萨博将注意力转移到了汽车生产上,并逐步发展成为了世界级名车——萨博汽车。2009年12月,北京汽车收购包括现款萨博95、萨博93等3个整车平台和两个系列的涡轮增压发动机、变速箱的技术所有权以及部分生产制造模具等核心技术,并将以此发展自主乘用车高端品牌。不过,荷兰世爵汽车在2010年以4亿美元的价格从通用手中收购了萨博汽车,拥有“萨博”基因的北汽绅宝轿车在国内正式发售,但市场销量表现不尽人意。
除了以上这些,吉利还收购了英国的锰铜,并在前些天传言将控股马来西亚汽车公司宝腾,随后选择放弃。当然,其中也有很多失败之作,比如上汽40亿收购了韩国双龙,结果打了水漂。华晨将曾经的摩托车品牌SWM打造成了SUV品牌......
令人深思的是,日本、韩国并没有依靠海外并购来弥补品牌上的不足,而是专注于技术和研发从0到1的打造本土品牌。如果单纯依赖外资品牌的技术而放弃发展民族自主品牌,整个国家的汽车工业和市场将被外资控制,最终沦为外资车企的生产加工基地。对国内汽车厂商来说,靠收购国际品牌“镀金”的做法不现实。
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