听说,诚品书店下半年又要在深圳开业了!
很多人去过苏州的诚品书店,不!人家叫“诚品生活”。书店 1.5万方的面积, 一进入门,一条长长的走廊通道,两侧的口号语,吸引不少读者的好奇心。
在诚品书店,书的摆放,不是大量的竖叉在书柜里,而是用了更多的平面摆放,所有这样的氛围,都是为了让你愿意停下脚步,来看一下书。
在书店里,你会发现,四周整体的颜色搭配,都非常的糖果色,暖暖的不生冷。一些热门畅销区的地方,还摆放桌子,让你可以坐下来,看书可以,点一杯茶、coffee喝也可以。
不说诚品书店里的服装店、儿童屋、还有边上卖耳机的,以及微讲堂、活动沙龙,最令我诧异的是,在诚品,我很少看到什么一夜赚500万啊,一年追赶王健林马云李嘉诚啊这类纯鸡汤狗血类文字,国内很多书店,不是把它标榜什么年度畅销书吗?!
诚品书店,从1989年台北仁爱路圆环创办第一家开始,至今已经在两岸三地开了49家书店。现阶段的实体书店,大多难以实现盈利,甚至很难收支平衡,近年来因经营不善而关闭、停业的,都不在少数,可诚品书店凭什么可以一家接着一家开下去,是怎么办到的,赚钱的逻辑又是什么?
“无商业不能活,没文化不想活。”这是诚品董事长也是创办人吴清友常说的一句话。如今的诚品,是人们了解台湾的一个窗口,许多游客到台湾旅游,都会去诚品转一转,也不仅仅是为了买书,很多人是奔着那个浓浓的文艺气氛而去。
1989年3月,吴清友创办第一家诚品书店之前,他所做的事业几乎与书店无关。由于患有先天性心脏扩大症,不用服兵役,他就到台北工专念机械科,毕业后先是在专营饭店餐厨设备与咖啡机的诚建公司当业务员,31岁成了这家公司的老板。后来,他感觉饭店数量趋于饱和,转行开始同时经营书店。
在台北仁爱路圆环边开了第一家诚品书店,由于吴清友当初没有经营书店的经验,加上又想经营上“独树一帜”,当时也做好赔钱的准备。
令吴清友始料不及的是,这一赔就是长达15年之久。连续赔了那么多年,诚品书店的员工自我解嘲说:即使赔钱,起码能证明一点“我存在”!
与别人开书店不一样,吴清友从一开始经营诚品,就不是单纯从商业思维出发,他一直声称,想向外人证明这两件事:
一、吴清友不仅靠理想能赚到钱;
二、建立华人文化事业的获利新模式。
没有大集团撑腰的诚品,连赔15年后,到第16年才赚到6千万新台币。诚品已有28年发展历史,从惨淡经营到扭亏为盈,从单纯的书店到百货商场,从台湾到香港澳门以至内地,甚至是跨向国际市场,这当中,吴清友还经历了三次“几乎都快没命”的生死大手术。很多人都一直在探究:吴清友为何没有倒下,而且还“站着”赚钱,凭什么?
诚品:何处安放情怀?
互联网时代,情怀满天飞!一个热词金句,可能很快就玩坏。“震惊体”一沸腾,大家纷纷笑话“ UC震惊部”是一个已经不会说人话的组织。
罗胖子卖书、卖月饼、卖演讲会,罗辑思维靠什么黏住几百万fans?10多年来,“不死神机”诺基亚3310复刻版,为何还能如此吸睛?究其原因,都有一个共同的特点,靠的都是情怀。
以情怀消费刺激商业,情怀如此盛行,以至于连360董事长周鸿祎都犯晕:是先做产品,还是先谈情怀?
“诚品”二字,是吴清友父亲的手墨,自然带有浓浓的情怀,吴清友即使生命困顿的时候,也要咬牙坚持把它办下去。
吴清友曾说,创办诚品是为了探索生命,诚品的理念是“利己、利他、利众生”。以商业眼光来看,吴清友的诚品,是书店,也是产业,更是一个文创品牌,它也是在讲情怀的,情怀是诚品除了商业品质外的另一个产业属性。
可再煽情的情怀,没有可行的商业模式来支撑,如何长久经营下去?
剖开吴清友“诚品是赔钱的所在,却也是鼓舞心灵的所在”这句挺煽情的话语,既然诚品书店属于商业,也就离不开盈利模式这个核心话题。
诚品商业模式的“AB面”
互联网时代,随着电商发展,网上书店异军突起,实体书店行业陷入低谷,有日渐衰微之忧;因而,诚品书店的商业案例,成了许多人研究的对象。有学者指出,诚品书店的商业模式,最重要的在于“AB面”商业模式的构建,即A面亏损,而B面却实现盈利。
首先,诚品以书店为名,但图书销售,却非主营业务收入的核心板块,仅占到其总营收的30%左右,而且是不盈利的。
诚品打破了传统书店的既定模式,诚品书店不只是卖书,而是糅合书店、商场、餐厅、艺术空间、音乐馆等多种形式的业务有机组合,它更像是一种“复式经营商业”。
走进苏州诚品书店,在领悟、佛学有关的书籍边上,就可以看到精致茶具的陈列和销售。在书店里面,有很多“店中店”,比如有诚品精品文具店,也有服装店,买书同时,你可以顺便买个书包,再顺手带一二件衣服,还可以添点装饰品。更有意思的是,这里还有旅行社,揣着“诗和远方”的书,马上就可以来一场说走就走的旅行!
“连锁而不复制”,是诚品的一个突出特色。诚品在台湾及各地40多家连锁书店,每一家书店没有简单地COPY,在室内设计、图书选择、氛围营造等都有各自特色。谈及苏州店,吴清友就说,“苏州,从古以来,别具人文积淀、素养,她不是一个商业、政治中心,而是一个生活空间,兼具人文艺术与创意生活。苏州的精致典雅,与诚品气质相契合。”古文化和新文明的交汇,这就是苏州诚品像要给用户的体验。
在我看来,可将苏州诚品书店看作是“异类的房地产开发商”。文化“搭台”,为地产“唱戏”,这是一种把文化这个“轻资产”与地产这个“重资产”的完整结合,实质是书店经营与地产开发业态“交叉补贴”的盈利模式。
涉足苏州房地产,只是诚品的一次尝试。诚品卖的不只是书,每个诚品店都是独一无二的,但都与书为核心,把“书店的空间”连上一个“附加在书店的空间”,这些书店的外围空间,可以是商场、电影院、表演厅、旅馆等许多很不一样的东西,可它们因为有了书店而发生了变化,变得带有人文气质、具有商业消费黏性的新业态,从而打造成独特的诚品文化品牌,并成为创造赚钱的资源,这就是诚品商业模式“AB面”的真实面目。
没有对文化的坚守,就没有今天的诚品,但有个条件,必须把情怀落到实处,让它变成可持续能赚钱的商业盈利模式。我觉得,诚品的情怀,已演绎成企业的经营价值。情怀的背后,是尊重客户、尊重品质、尊重市场,这也是吴清友能经受连续15年亏损还能站着赚钱的成功之道!
吴清友的“5敢成功学”
有人说,一个人创业,应有“三观”:“ 想要赚钱不可耻,想要出名不可耻,实现梦想不可耻。”如果把创业“三观”翻过来说,那就是一句话:让赚钱把理想照进现实。
靠理想作支撑,以赚钱为动力,靠理想赚钱,诚品的吴清友还有什么成功之道呢?《今周刊》许琼文如此总结:吴清友打开赚钱之门,靠的是“5敢成功学”。
哪“5敢”?
敢赌,选最贵、最精华的地段开店。
远企购物中心,是台湾名门望族徐有庠家族远东集团的旗下产业,座落于台北市敦化南路二段,是台湾首座欧美式购物中心。当初,远企购物中心找到吴清友,想引诚品入驻,并开出优惠租金的条件;可吴清友却断然拒绝,因为在吴清友眼里,诚品的定位是必须是一个城市的地标,而非成本上的计较。
敢贵,不打价格战,优质服务。
一般书店常做打折促销,诚品却从不打“价格战”。没有打折,靠啥赢得消费者青睐?台湾《新周刊》报道,著名台湾广告人、女作家李欣频讲述这样的购书经历。
为买一本书走进书店,询问在那个柜?服务人员不但亲切且快速地为她找到书,甚至热情地介绍该书作者还有哪些作品,相关的书又有哪位作家写过,结果即使不打折,李欣频却一下子买了20本书。无形的品味、书店的美感、差异化服务,成就了诚品的“敢贵”。
敢赔,坚持理想,连赔15年。
1999年,吴清友在台北敦南店“诚品不打烊”的书店经营模式。
我读过这样一段游记:台北,夜已深。可是我并没有一点睡意,也许是因为明天就要离开这里飞回北京而舍不得走,于是我来到了这个在台北24小时都不打烊的地方---诚品敦南书店。
的确,台北被认为是全球最佳居住城市之一,很多人认为,因为她有诚品这一个永不打烊的读书地。深夜的诚品书店,灯火明亮又寂静充实,你可以席地而坐,或者依靠在书柜旁,没有服务员来打扰、催促你。满室墨香,弥漫不打烊的温暖。
虽然明知不会赚钱,吴清友还是坚持这项创新服务。可这项看似赤字的经营方式,却成了诚品“黏住”消费者的一个方法。美国《时代杂志》,把敦化南路的诚品书店,评为亚洲地区一个旅游必访景点。
敢低头,汰弱留强。
今天诚品,有49家分店,如果深圳店成功开业,就有50家,可这个数字,并没有创造历史,因为过去的诚品,就曾经把分店开到60多家。
在大环境不佳时,吴清友采用“汰弱留强”,把体质差的分店收掉,留下体质好的。正因为有这样的整合,诚品亏损15年后实现了盈利。
敢混血,复合式经营。
复合式经营的商业模式,上面我已经说了。这里,我还想多说一点,很多人想复制诚品模式与发展轨迹,但成功者寥寥无几。很重要的是,他们往往只看到诚品的“书店+”模式,可没有人注意到,诚品打造出来的文化气氛,是由各式各样的细节来打磨的。一个硕大的书店空间,诚品必须有控制权,有一个极为完整的开发方案,“连锁而不复制” 上演了不同的精彩,里面交错着不同层次与风格的空间,从而变为一个个消费者的心灵码头。
吴清友说,诚品是在一种理念之下产生,终极关怀是人,是生命,是阅读。看来,在商业现实社会里,产品的技术、品质、服务方式是可以在竞争、挑战中被复制,可有一种宝贵的东西是很难被复制的,那就是你做产品、做企业的心念、缘起。
难怪台湾著名文化人杨照会如此说:诚品的成功,就是从没想过成功!
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