正在阅读:

只租不卖黑科技:本田CLARITY氢燃料电池车海外首测

扫一扫下载界面新闻APP

只租不卖黑科技:本田CLARITY氢燃料电池车海外首测

文|陈满之

当各个厂商还在不断宣传自家的氢燃料电池汽车已经从实验室走向量产时,2017本田CLARITY氢燃料电池车的上市给其他主机厂们一个响亮的打脸(丰田大法除外),本田黑科技已经来了。2017本田CLARITY的上市让致力于氢燃料电池研究的工程师们成果得以平民化应用,使燃料电池技术在汽车驾驶中不再是实验室产品。基于特有的开发平台,除了氢燃料版本以外,本田CLARITY随后还会推出纯电动版本和混动版本。燃料电池版的CLARITY实际驾驶起来和纯电动汽车没什么差别,而例如刺耳的电机噪声、粗糙的装配工艺、差强人意的驾驶性能等通常对燃料电池车刻板的印象全都一扫而光。

CLARITY驾驶舱内几乎听不到汽车启动的声音,油门加速敏捷快速而信心十足。虽然300牛米峰值扭矩的单电动机只能够让你在100码以内偷偷欢,并没有充沛的动力让你愉快玩耍,但毕竟这台燃料电池版的CLARITY只是一台电动汽车。启动汽车,由于电动空气压缩机为CLARITY的车载电动机及电池堆强制送风,一到两秒延迟后会依稀听到气流嗖嗖声。车内噪音也没有像以前测试版本的NVH那么难以忍受,强制送风功能虽然略有噪声,但能够提供高达70%的送风率。值得庆幸的是,本田CLARITY同丰田的Mirai比起来安静了太多,并且行驶品质也不差。

这台燃料电池版的本田CLARITY开起来很像是手感很像加重拉皮版雅阁(虽然车身重量比雅阁减轻约15%,但净重也超过了1.8吨。),车辆转向精确,驾驶乐趣比较乏味,刹车制动反馈灵敏,软硬适中。要知道尽管本田CLARITY发动机舱盖、翼子板、车门和行李箱盖等覆盖件均采用了6000系的铝合金,本田也声称CLARITY的重心比雅阁混动还要低一些,但试驾CLARITY感觉车头远比其声称的57:43的前后重量比要重得多。运动模式的驾驶模式时仪表盘会呈现红色氛围灯,同时带来了更强的加速性能和更大的制动能量回收反馈,这一点在跑山路时会更加受用。

虽然本田没有透露CLARITY具体的风阻系数,但绝对不会像雪佛兰Bolt EV在高速巡航时在车头或侧窗听到窜风的声音那么糟糕。如此安静的驾驶感受得益于本田采用了多种汽车隔音技术,前挡风玻璃、侧门车窗均采用了隔音玻璃,配合其他的隔音措施,使得CLARITY能够有效的隔绝路面和电机的噪音 。遗憾的是现在流行的汽车主动降噪技术本田此次并没有采用。

燃料电池堆栈

燃料电池堆栈以叠置结构方式组合而成,其工作原理为以氢气作为燃料和氧气作为氧化剂,并独立供给电池的两个电极,并在电极处进行反应。电子从燃料中释放,在两电极间电位差作用下经过外部电路留下负/阴极,就是这样产生电流、水和废气。本田已经积累了超过20年的燃料电池研发技术,现在的燃料电池组体积进化到现在的手提箱大小。最新一代的本田燃料电池技术更在物理体积缩小1/3的情况下将功率提升了60%,达到了130千瓦。得益于驱动装置高度的降低,这套动力总成(燃料电池组+电机一体式布置)能够第一次装进普通轿车机舱中,这套总成的大小正好和一套V6发动机+变速箱的动力总成体积相当。

本田CLARITY的空间布置同本田以前的车型来说有了不小的改进,手提箱大小的锂离子电池组布置在前排主副驾座椅之间,因此CLARITY为四座车型设计。为了给驾驶者提供更大的使用空间, 2017款本田CLARITY更加规范化了内饰及空间组合。四人乘坐的空间十分宽裕,后排腿部及头部空间也一如既往的游刃有余,当然不介意挤一挤的话,乘坐五人也是没有问题的。驾驶座及副驾的坐垫进深很长,支撑性也不错。内部空间唯一的痛点则是储氢罐被布置在后排座椅的后部和下方。后排后部的大储氢罐容量为117L,后排座椅下方的小储氢罐容量为23升,一共最多可储存141L,约5.0kg的氢燃料。储氢罐外部为铝合金材质,内部增加了东丽高强度碳纤维内村。大的储氢罐在牺牲了部分空间的前提下可换来590KM的行驶里程(官方说法为在LC08模式下,本田CLARITY 可行驶750KM)。行李箱容量为340L,而行李箱的实际情况比听起来的容量要更小。由于大部分空间已被储氢罐占据,行李箱的使用只有很狭窄的横向储物空间可供使用,或许只能放点柔软的货物。当然,更没有后排座椅放倒等功能。

由于燃料电池启动到峰值有几秒的延迟,所以本田CLARITY在前排座椅的底盘上设置了一块笔记本电脑大小的1.7kWh风冷锂电池组供车辆额外提供初期的电机供电并用于制动能量回收的储存,并在仪表盘的左边角落增加了锂电池状态显示。无法避免的是,在加速时电驱动涡轮空气压缩机将大量的压缩空气送入燃料电池组与氢燃料进行反应时会伴随着出现比较尖锐的电机声音。你可以在一分钟以内挥霍光超过一半的燃料,但一旦松开油门,来自燃料电池组和刹车能量回收装置则会对锂电池进行快速充电。

内饰设计

本田CLARITY的内饰设计风格比外形设计要引人注目的多。从某种程度来说CLARITY的设计就是下一代雅阁的设计元素,抑或又有点像雪铁龙DS。最引人注意的是视野度极佳的双片式后风挡,这一设计借用了本田Insight的设计。本田CLARITY比丰田Mirai的内饰要好看很多,一些偷空间的小设计本田这次也玩的得心应手。本田还声称在后车门板上开通风口这样的设计也是第一次在轿车上应用。

CLARITY内饰做的非常出色,质感很高的木纹饰板和豪华感极强的内饰细节相得益彰。尽管不是2017款本田CR-V搭载那套最新的设计语言,但CLARITY的内饰整体和讴歌非常接近和出色。本田将这种内饰设计定位为先进的现代舒适感,能够为驾驶者提供成熟大气和豪华感。超过80%的内部饰板均基于减少生态足迹的环保理念出发。虽然本田承认哑光木纹饰板以及仪表盘上方的软性质感并非实木和搪塑材料,但单从观感来说足可以假乱真。

综合油耗

要想马儿跑,提前喂饱草。本田声称已经解决了燃料电池车氢容量太小的问题,新款采用了能够实现三分钟快充的10,000psi的储氢罐,这意味着你可以储存更多的氢气。CLARITY也全面支持SAE J2601协议以及双通道的环境空气补偿功能。

我们驾驶的CLARITY接手时已经行驶了16公里,行车电脑提示还可行驶355公里,远远比本田声称的590公里巡航里程缩短很多。在当天下午再一次加氢后,燃料剩余则显示为418公里。本田技术人员说形成电脑对巡航里程的测算是结合驾驶者的驾驶风格来预测的,然而这种测算方式依然存在巨大误差。比如在丘陵、山路上显示的燃料消耗为每公斤氢燃料88公里,而在畅通平缓路况下消耗则为每公斤氢燃料97公里。我们估计本田CLARITY的EPA应该为高速公路111公里/加仑,城市通勤107公里/ 加仑的水平(1公斤氢燃料能提供的能量大致同3.8公斤(1加仑)汽油相当,CLARITY的氢燃料容量为5.5公斤)。

在我们测试的加氢站点,氢燃料价格为$16.47元/公斤,加满的费用为$90元。因为现阶段本田CLARITY只提供租赁而不进行销售,所以忘掉$59,365的售价,接受每月 $369的租金吧(没错,现在还不能在任何地方购买Clarity)。同时你还将获得每年20,000英里HOV车道使用特权,15000美元的免费氢燃料(估计能跑大概50,000英里 ),以及来自加利福尼亚州的5000美元退税。

加氢便捷性

纯电动汽车巡航里程短的痛点在一点点的被攻克,这对于燃料电池来说并不是一个完美的入市时机。本田官方很务实的认为在可预见的未来,无论燃料电池也好,还是纯电动技术也好,没有哪项技术能够独占市场。本田一位发言人透露,本田FCX CLARITY现在的销量为三位数,本田希望通过几年车型的改进,能把销量提升到四位数。通过同通用汽车的深度合作,本田将同一同开发更小的燃料电池堆栈并在密歇根工厂进行装配,这听起来似乎更靠谱了。

氢燃料电池技术的研究虽然已日趋成熟,但对应的加氢站点等基础设施建设却还未跟上。考虑到全美现在已有超过15万个汽油加油站点;其次,人们可以更加方便的利用一顿午饭的间隙在全美超过2000个公共快速充电站给电动汽车充电;再退一步,可以花上几个小时在全美超过一万四千个二级充电站(即美国220V电压)进行充电;甚至更可以方便的在家里或停车场用120V的插座进行慢充。据不完全统计,加利福尼亚现仅有26座公共氢燃料加氢站,而只有在加利福尼亚的充氢站才拥有能够为本田CLARITY提供10,000 psi氢燃料压缩的技术。

每个加氢站的成本大致为$100,0000。加利福尼亚计划新增23座加氢站并于今年投入使用。就在加利福尼亚燃料电池汽车促进政策即将向其他几个州推广的同时,法国液空公司也宣布也在美国东北部新建12个加氢站并计划于今年投入使用 。

尽管我们无法预测燃料电池汽车今后是起是落,但至少现在在洛杉矶和旧金山可以体验这一量产化的试验品。美国市场看好本田CLARITY不仅因为本田提供了如此自多的优惠条款,也因为它确实是台好开的车。因此CLARITY 更适合做消费者的第二辆车。抛开诸多其他因素,或许消费者选择本田CLARITY最大的原因是对氢燃料电池技术这一黑科技的诱惑。

-END-

本文版权由买车问问所有

转载请联系授权

版权联系:maicheww@qq.com

买车问问现已全面入驻各大平台

赞赏

本文为转载内容,授权事宜请联系原著作权人。

本田

4.9k
  • 本田全球摩托车累计产量破5亿辆,将在印度每年增产65万辆
  • 本田宣布大幅削减电动化投资,提升混动车型比例

评论

暂无评论哦,快来评价一下吧!

下载界面新闻

微信公众号

微博

只租不卖黑科技:本田CLARITY氢燃料电池车海外首测

文|陈满之

当各个厂商还在不断宣传自家的氢燃料电池汽车已经从实验室走向量产时,2017本田CLARITY氢燃料电池车的上市给其他主机厂们一个响亮的打脸(丰田大法除外),本田黑科技已经来了。2017本田CLARITY的上市让致力于氢燃料电池研究的工程师们成果得以平民化应用,使燃料电池技术在汽车驾驶中不再是实验室产品。基于特有的开发平台,除了氢燃料版本以外,本田CLARITY随后还会推出纯电动版本和混动版本。燃料电池版的CLARITY实际驾驶起来和纯电动汽车没什么差别,而例如刺耳的电机噪声、粗糙的装配工艺、差强人意的驾驶性能等通常对燃料电池车刻板的印象全都一扫而光。

CLARITY驾驶舱内几乎听不到汽车启动的声音,油门加速敏捷快速而信心十足。虽然300牛米峰值扭矩的单电动机只能够让你在100码以内偷偷欢,并没有充沛的动力让你愉快玩耍,但毕竟这台燃料电池版的CLARITY只是一台电动汽车。启动汽车,由于电动空气压缩机为CLARITY的车载电动机及电池堆强制送风,一到两秒延迟后会依稀听到气流嗖嗖声。车内噪音也没有像以前测试版本的NVH那么难以忍受,强制送风功能虽然略有噪声,但能够提供高达70%的送风率。值得庆幸的是,本田CLARITY同丰田的Mirai比起来安静了太多,并且行驶品质也不差。

这台燃料电池版的本田CLARITY开起来很像是手感很像加重拉皮版雅阁(虽然车身重量比雅阁减轻约15%,但净重也超过了1.8吨。),车辆转向精确,驾驶乐趣比较乏味,刹车制动反馈灵敏,软硬适中。要知道尽管本田CLARITY发动机舱盖、翼子板、车门和行李箱盖等覆盖件均采用了6000系的铝合金,本田也声称CLARITY的重心比雅阁混动还要低一些,但试驾CLARITY感觉车头远比其声称的57:43的前后重量比要重得多。运动模式的驾驶模式时仪表盘会呈现红色氛围灯,同时带来了更强的加速性能和更大的制动能量回收反馈,这一点在跑山路时会更加受用。

虽然本田没有透露CLARITY具体的风阻系数,但绝对不会像雪佛兰Bolt EV在高速巡航时在车头或侧窗听到窜风的声音那么糟糕。如此安静的驾驶感受得益于本田采用了多种汽车隔音技术,前挡风玻璃、侧门车窗均采用了隔音玻璃,配合其他的隔音措施,使得CLARITY能够有效的隔绝路面和电机的噪音 。遗憾的是现在流行的汽车主动降噪技术本田此次并没有采用。

燃料电池堆栈

燃料电池堆栈以叠置结构方式组合而成,其工作原理为以氢气作为燃料和氧气作为氧化剂,并独立供给电池的两个电极,并在电极处进行反应。电子从燃料中释放,在两电极间电位差作用下经过外部电路留下负/阴极,就是这样产生电流、水和废气。本田已经积累了超过20年的燃料电池研发技术,现在的燃料电池组体积进化到现在的手提箱大小。最新一代的本田燃料电池技术更在物理体积缩小1/3的情况下将功率提升了60%,达到了130千瓦。得益于驱动装置高度的降低,这套动力总成(燃料电池组+电机一体式布置)能够第一次装进普通轿车机舱中,这套总成的大小正好和一套V6发动机+变速箱的动力总成体积相当。

本田CLARITY的空间布置同本田以前的车型来说有了不小的改进,手提箱大小的锂离子电池组布置在前排主副驾座椅之间,因此CLARITY为四座车型设计。为了给驾驶者提供更大的使用空间, 2017款本田CLARITY更加规范化了内饰及空间组合。四人乘坐的空间十分宽裕,后排腿部及头部空间也一如既往的游刃有余,当然不介意挤一挤的话,乘坐五人也是没有问题的。驾驶座及副驾的坐垫进深很长,支撑性也不错。内部空间唯一的痛点则是储氢罐被布置在后排座椅的后部和下方。后排后部的大储氢罐容量为117L,后排座椅下方的小储氢罐容量为23升,一共最多可储存141L,约5.0kg的氢燃料。储氢罐外部为铝合金材质,内部增加了东丽高强度碳纤维内村。大的储氢罐在牺牲了部分空间的前提下可换来590KM的行驶里程(官方说法为在LC08模式下,本田CLARITY 可行驶750KM)。行李箱容量为340L,而行李箱的实际情况比听起来的容量要更小。由于大部分空间已被储氢罐占据,行李箱的使用只有很狭窄的横向储物空间可供使用,或许只能放点柔软的货物。当然,更没有后排座椅放倒等功能。

由于燃料电池启动到峰值有几秒的延迟,所以本田CLARITY在前排座椅的底盘上设置了一块笔记本电脑大小的1.7kWh风冷锂电池组供车辆额外提供初期的电机供电并用于制动能量回收的储存,并在仪表盘的左边角落增加了锂电池状态显示。无法避免的是,在加速时电驱动涡轮空气压缩机将大量的压缩空气送入燃料电池组与氢燃料进行反应时会伴随着出现比较尖锐的电机声音。你可以在一分钟以内挥霍光超过一半的燃料,但一旦松开油门,来自燃料电池组和刹车能量回收装置则会对锂电池进行快速充电。

内饰设计

本田CLARITY的内饰设计风格比外形设计要引人注目的多。从某种程度来说CLARITY的设计就是下一代雅阁的设计元素,抑或又有点像雪铁龙DS。最引人注意的是视野度极佳的双片式后风挡,这一设计借用了本田Insight的设计。本田CLARITY比丰田Mirai的内饰要好看很多,一些偷空间的小设计本田这次也玩的得心应手。本田还声称在后车门板上开通风口这样的设计也是第一次在轿车上应用。

CLARITY内饰做的非常出色,质感很高的木纹饰板和豪华感极强的内饰细节相得益彰。尽管不是2017款本田CR-V搭载那套最新的设计语言,但CLARITY的内饰整体和讴歌非常接近和出色。本田将这种内饰设计定位为先进的现代舒适感,能够为驾驶者提供成熟大气和豪华感。超过80%的内部饰板均基于减少生态足迹的环保理念出发。虽然本田承认哑光木纹饰板以及仪表盘上方的软性质感并非实木和搪塑材料,但单从观感来说足可以假乱真。

综合油耗

要想马儿跑,提前喂饱草。本田声称已经解决了燃料电池车氢容量太小的问题,新款采用了能够实现三分钟快充的10,000psi的储氢罐,这意味着你可以储存更多的氢气。CLARITY也全面支持SAE J2601协议以及双通道的环境空气补偿功能。

我们驾驶的CLARITY接手时已经行驶了16公里,行车电脑提示还可行驶355公里,远远比本田声称的590公里巡航里程缩短很多。在当天下午再一次加氢后,燃料剩余则显示为418公里。本田技术人员说形成电脑对巡航里程的测算是结合驾驶者的驾驶风格来预测的,然而这种测算方式依然存在巨大误差。比如在丘陵、山路上显示的燃料消耗为每公斤氢燃料88公里,而在畅通平缓路况下消耗则为每公斤氢燃料97公里。我们估计本田CLARITY的EPA应该为高速公路111公里/加仑,城市通勤107公里/ 加仑的水平(1公斤氢燃料能提供的能量大致同3.8公斤(1加仑)汽油相当,CLARITY的氢燃料容量为5.5公斤)。

在我们测试的加氢站点,氢燃料价格为$16.47元/公斤,加满的费用为$90元。因为现阶段本田CLARITY只提供租赁而不进行销售,所以忘掉$59,365的售价,接受每月 $369的租金吧(没错,现在还不能在任何地方购买Clarity)。同时你还将获得每年20,000英里HOV车道使用特权,15000美元的免费氢燃料(估计能跑大概50,000英里 ),以及来自加利福尼亚州的5000美元退税。

加氢便捷性

纯电动汽车巡航里程短的痛点在一点点的被攻克,这对于燃料电池来说并不是一个完美的入市时机。本田官方很务实的认为在可预见的未来,无论燃料电池也好,还是纯电动技术也好,没有哪项技术能够独占市场。本田一位发言人透露,本田FCX CLARITY现在的销量为三位数,本田希望通过几年车型的改进,能把销量提升到四位数。通过同通用汽车的深度合作,本田将同一同开发更小的燃料电池堆栈并在密歇根工厂进行装配,这听起来似乎更靠谱了。

氢燃料电池技术的研究虽然已日趋成熟,但对应的加氢站点等基础设施建设却还未跟上。考虑到全美现在已有超过15万个汽油加油站点;其次,人们可以更加方便的利用一顿午饭的间隙在全美超过2000个公共快速充电站给电动汽车充电;再退一步,可以花上几个小时在全美超过一万四千个二级充电站(即美国220V电压)进行充电;甚至更可以方便的在家里或停车场用120V的插座进行慢充。据不完全统计,加利福尼亚现仅有26座公共氢燃料加氢站,而只有在加利福尼亚的充氢站才拥有能够为本田CLARITY提供10,000 psi氢燃料压缩的技术。

每个加氢站的成本大致为$100,0000。加利福尼亚计划新增23座加氢站并于今年投入使用。就在加利福尼亚燃料电池汽车促进政策即将向其他几个州推广的同时,法国液空公司也宣布也在美国东北部新建12个加氢站并计划于今年投入使用 。

尽管我们无法预测燃料电池汽车今后是起是落,但至少现在在洛杉矶和旧金山可以体验这一量产化的试验品。美国市场看好本田CLARITY不仅因为本田提供了如此自多的优惠条款,也因为它确实是台好开的车。因此CLARITY 更适合做消费者的第二辆车。抛开诸多其他因素,或许消费者选择本田CLARITY最大的原因是对氢燃料电池技术这一黑科技的诱惑。

-END-

本文版权由买车问问所有

转载请联系授权

版权联系:maicheww@qq.com

买车问问现已全面入驻各大平台

赞赏

本文为转载内容,授权事宜请联系原著作权人。